㈠ 最近聽到好多人說教師在線教育技能認證,是教育部頒發的證書,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評職稱的依據。
很高興告訴你!
你沒有說清楚你是哪個省的,沒法給你具體幫助。如果你參加的是全國統考的教師資格考試的筆試和面試,到教師資格認定還有較長時間。2015年的筆試才剛剛考完,接下來應該是面試考試(能力考核),筆試面試都合格了才會給一個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成績證明,用這個證明先到當地教育局咨詢教師資格證的認定時間和公告內容,再按公告的要求登錄中國教師資格,提交各類相應的文件材料,並到線下確認點把各類審核材料提交並簽字確認。資格審核通過後才能才能發證。
給你中國教師資格上的官方解釋:
一、如何申請認定教師資格
一般來說,申請認定教師資格首先要了解政策,之後經過「具備條件」、「准備材料」、「上申報」、「現場確認」、「實踐能力測試」等環節,符合條件者將獲得教師資格證書。
(一)了解政策
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應提前向擬申請認定省份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處室(或登錄其官方站)了解當年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安排和相關要求,如:需要具備的條件、什麼人可以申請、何時考試、何時上申報、何時現場確認、何時參加實踐能力測試等。
(二)具備條件
非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人員需要具備的條件包括:取得合格學歷、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進行思想品德鑒定並合格、進行體格檢查並合格,以及達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包括全日制教育碩士)畢業人員除不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外,其他條件相同。
在此特別提醒的是:從2011年秋季開始,教育部在浙江和湖北兩省開展了"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對於參加試點省份的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包括全日制教育碩士)畢業人員的認定辦法按照試點政策執行。
2012年,除浙江和湖北兩省外,"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到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北省和海南省。
(三)准備材料
根據申請教師資格所需要具備的各項條件,申請人需提前將各項條件所對應的證件或證明等材料准備好,並在規定時間內向擬申請認定的教育行政部門提交。需要准備的材料如下:
(1)《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一式兩份(上申報後下載列印並簽名);
(2)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3)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4)由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出具的體格檢查合格證明;
(5)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6)思想品德情況的鑒定及其他證明材料;
(7)教育學、心理學考試或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證;
(8)《教師資格認定現場受理通知》(上申報後下載列印);
(9)各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按照規定不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各級各類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包括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畢業生不需要提供第(7)項材料。
(四)上申報
從2008年開始,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一律採取上申報的方式。目前,大多數省份統一使用「中國教師資格://jszge」為報名址,也有少數省份使用本省份的報名址。申請人需登錄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址進行上申報。
使用中國教師資格進行上申報者請注意:該址的上申報功能分為 "參加全國統考合格申請人報入口"和"未參加全國統考申請人報入口"兩個入口。申請人需根據本人是否需要參加考試以及參加的是哪種考試等具體情況來選擇正確的上申報入口,進行注冊並填寫和提交報信息。
目前,全國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不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實踐能力測試)的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生(包括全日制教育碩士畢業生)。
第二類是參加各省份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實踐能力測試)且成績合格的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生及需要參加實踐能力測試的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生。
第三類是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者。
第四類是持有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的申請人。
四類申請人中,第一、二、三類申請人需從"未參加全國統考申請人報入口"進行報名,第四類申請人需從"參加全國統考合格申請人報入口"進行報名。請申請人首先確定自己屬於哪一類申請人,然後點擊相應的報入口。
(五)現場確認
申請人按照上申報中提供的現場確認注意事項,在規定時間內將准備好的材料送交到現場確認點。確認點工作人員將審核上申報的信息與提交的《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的一致性,並審查申請人提交的其他材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若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有問題,申請人需補全或提供正確的材料,並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再次進行現場確認。
(六)實踐能力測試(這部分內容如果是參加了全國統考的考生已在面試環節完成該項內容了無須再考了)
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沒有參加"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試點的省份)的實踐能力測試(有些省份叫"教育技能測試"或"面試、試講"等)安排在現場確認即受
㈡ 我以後想當教師,現在想考研的話,考研方向是不是必須選教育類的教育類的研究生就業方向是什麼
一、首先要有教師從業資格證。如果是非師范生就還要先考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這兩門課程,拿到合格證之後,還需要拿普通話2甲證書一起,就可以去申請教師資格證了。
二、4月體檢合格,5月提出申請,填寫思想鑒定表,6月試講,7月取證。
三、我們國家規定:幼師: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或高等教育學歷。
小學教師: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初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高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中職教師: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中職實習指導教師: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以上學歷,並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或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對於確有特殊技藝,並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關頒布的相當於技師以上等級證書者,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
高校教師:具備研究生或者本科畢業學歷。
綜上現在的很多中學都要求碩士及以上學位,競爭之激烈不是人所能想像的。考研的話最好和你想教授的科目相符合,比如教語文你可以報考中文類的,教數學就考數學類的,哪怕不是專門教育學裡面的也是可以的。考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步進行。
考教育學的話必須想好以後教育的方向,比如成人,高等,學前等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報考自己的研究方向。
(2)教育部關於實踐教學的文件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申報要求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了解。
㈢ 國務院辦公廳規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天數是多少
各高來等學校要把社會源實踐活動列入教育計劃。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有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並對不同年級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今後每個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累計不能少於四周;研究生、大專生不能少於兩周;文科學生還可以多些。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應填寫《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記錄參加活動的時間、項目、成果等,並由接受單位填寫意見。《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載入學生本人檔案。學校要考核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成績,作為對學生進行考評,評定獎學金,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部、優秀團員,推薦研究生和畢業分配的依據之一。
㈣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㈤ 教育部有沒有規定幼兒園開展愛國實踐活動
沒有。只有規定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六小時,初中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七小時。
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徵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的通知的附件
關於徵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選題指南 1.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實施
2.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5.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6.技術課程(勞動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的實施
7.綜合課程(科學、歷史與社會、藝術等)的實施 1.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2.教材使用的研究與實踐
3.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
4.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與實踐
5.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三維目標」的研究與實踐
6.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情境創設的研究與實踐
7.普通高中模塊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8.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過程評價的研究與實踐
9.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與教學組織方式的研究與實踐
10.學生學習任務(含作業)設計與指導的研究與實踐
11.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12.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1.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施
2.各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研究與實踐
3.德育實踐活動的研究與實踐
4.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1.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與實施
2.義務教育學生學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3.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4.深化中考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5.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與高中課程改革有機銜接的研究與實踐
6.中小學教師發展性評價的研究與實踐 1.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研究與實踐
2.提升教學研究隊伍專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3.教研方式變革的研究與實踐 1.基於新課程的教師培養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
2.基於新課程的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3.基於新課程的教師培訓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4.基於新課程的教師培訓機制和培訓方式以及培訓效果評估的研究與實踐 1.提高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力的研究與實踐
2.中小學校課程教學管理能力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3.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課程教學管理能力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4.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研究與實踐 1.建立教學資源開發、共享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2.中小學校有效使用教學資源的研究與實踐
3.中小學虛擬課堂的研究與實踐
㈦ 教育部又有什麼新規定
近日,教育部推出新規,通知指出:小學適齡兒童的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由省級教育部門規定,小學生入學不再硬性規定8月31號前。
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在此新規之前,各地學校普遍執行的是截至當年8月31日年滿6周歲的兒童可以上學的規定。這樣一來,對於那些九月份或者之後出生的孩子來說,便只能推遲一年入學了!然而,這樣的事情可能就要成為歷史了。
對於新規的推出,多數家長表示喜聞樂見,支持這一規定。在這部分家長看來,新政策顯然更加靈活,便於同年出生的孩子因其發育情況選擇入學或者推遲入學,這給了家長們更多的可選擇性。
在此之前,部分媽媽們為了能夠讓孩子及時入學,生怕寶寶們晚一年上學,特意趕在每年8月31日前剖腹產。新規放寬限制的同時卻又因具體定在哪天引發了另一次的討論。在中國,從孩子胎教開始,一直到孩子婚姻買房等事情,家長們始終是在分秒必爭唯恐落後他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或許就是現在很多孩子心理脆弱、缺乏獨立的原因之一。
與此相反,另一部分家長則表現的比較淡然。他們表示:小孩子的童年本來就很短,童年該開開心心的。孩子過早入學並非是好事,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研究發現,男孩子相對於女孩子來說,發育稍微滯後,從課堂表現來看,年齡大一點的學生理解和接受都表現的更加優秀。
在此,筆者倒是認為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是終身學習,人的一輩子是一場馬拉松賽跑,而不是百米比賽。早上一年晚上一年其實對孩子對孩子影響微乎其微,那些誇大其詞認為晚上學一年就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人難免顯得太著急缺乏理性了。在此,希望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綜合考慮孩子的入學問題。
入學年齡是否「一刀切」
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入學年齡
針對教育部的這則通知,一些媒體解讀為:教育部取消「9月1日前滿6周歲」入學限制。
面對各種議論,教育部回應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由於各省適齡兒童數量情況和教育資源的實際承載能力不同,一直以來,具體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由各省具體規定。因此,引起網路熱議的《通知》,實際上是依法重申現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具體入學年齡截止日期。
孩子不夠入學年齡,家長很焦慮
實際上,關於孩子入學年齡的討論,在阜陽朋友圈內由來已久。
據潁州晚報記者了解,我市目前執行的政策是,當年8月31日之前達到6周歲才能入讀小學,這也是省教育廳規定的。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全省中小學全部建立「電子學籍」,按學生出生年月編學籍號。年齡達不到,則入不上學籍。
由於政策「一視同仁」,客觀上也造成了一部分家長的焦慮。
「孩子是9月中旬出生的,雖然離截止日期只差半個月,但上學要比同齡人晚一年。」市民許女士說,「這也意味著孩子將來畢業、找工作都會晚一年,各方面都會落後。」
孩子的年齡問題,也給一些家長帶來麻煩。比如高先生的兒子是12月份出生的,幼兒園畢業後准備上小學時,被告知年齡不足6周歲無法報名,只好又上了一年幼兒園。第二年報名時,報名處又稱孩子年齡超了。高先生費了好大的勁,才給兒子報上名。
「媽媽挨一刀,寶寶讀書早一年。」一些准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採取了更為極端的做法——提前剖腹,搶在9月1日以前生下寶寶。這一現象,曾在我市部分醫院屢次出現。
學校:年齡放開或導致學位不足
作為學校,對新政是否調整也存在一定擔憂。不過校方擔憂的是,一旦入學年齡放開,現有學位能否滿足需求。
作為阜城一所熱門學校,文峰小學近年來學位資源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該校一位人士介紹,前些年,因為入學兒童較多,「大班額」現象突出,不少班級人數達六七十人甚至更多。
近年來,我市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新建一批學校,新招一批優秀老師並均衡調配,使「擇校熱」、「大班額」問題有所緩解,班級人數控制在合理范圍。
這位人士說,通過多種措施,該校目前學位和新生人數基本達到平衡。「但如果入學年齡放開,勢必會造成符合條件的兒童大增、學位資源不足,給學校帶來壓力。」
另外,根據隨遷子女就近入學政策,進城務工人員持戶籍證明、務工證明等,其隨遷子女可在轄區學校直接上學。在這一政策帶動下,近年來進城上學的鄉村學生大增,目前已佔該校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這種情況下,學校更不可能有多餘的學位。」
與「進城上學熱」相對應的,則是農村學校生源的減少。潁東區正午鎮中心學校相關人士介紹,以該鎮為例,16所小學(包括12個完小、3個教學點)中,只有三四所小學新生學位能招滿,其他學校均存在「吃不飽」現象,生源最少的才十幾人。
省教育廳:預計4月出台文件
「這個通知我們也看到了,但它只是一個指導性文件,沒有強制性。」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回復潁州晚報記者。
這位人士說,即使如網路分析,入學年齡不再限定8月31日之前,也要由省教育廳結合全省實際來統籌考慮,「目前沒接到省教育廳關於這方面的消息。」
隨後,潁州晚報記者又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取得聯系。
「我們也經常接到這方面的反映。」一位工作人員說,一方面是入學年齡有規定,一方面是一些孩子年齡離報名截止日期較近。對於這種情況,我省政策也給予了一定考慮,「如果學校招滿符合條件的兒童,還有多餘學位,可適當招收不足齡的兒童。」
這位工作人員說,結合教育部的通知,省教育廳正在研究相關的實施辦法。至於入學年齡是否作出調整,暫時不好講。「預計在4月份相關文件會出台,到時會下發到各市。」
這也意味著,孩子入學年齡是否調整,近期內或有答案。
老師:不建議兒童提前上一年級
對於孩子到底多大年齡入學,各方討論也很熱烈。
市民趙女士認為,孩子晚一年上學並無不妥,「現在功課那麼多,提前上學後,各種考試會令孩子壓力很大。」
「我個人不建議兒童提前上一年級。」具有多年教齡的蓮池小學老師吳乃銀說,6周歲以下的幼兒,很難把注意力集中於課堂,應對40分鍾較為困難。
從孩子的性格形成看,年齡小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往往處於落後的地位,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自尊心、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長此下去,會導致孩子膽怯、自卑,做事畏手畏腳。
從學習情況來看,年齡較小的孩子手關節發育還不夠完善,對書寫作業來說是件困難的事。另外,老師往往會挑選年齡大的孩子擔任班幹部,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年齡小的孩子,則很難會有這樣的機會。
㈧ 如何評價「教育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將設學分」
《基本要求》要求嚴格落實學分,明確各學段課程學分,並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內中劃出2個學容分、從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學生既可通過參加教師統一組織的實踐教學獲得相應學分,也可通過提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相關的實踐成果申請獲得相應學分。網路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輔助手段,不得擠占課堂教學時數。
㈨ 教育部關於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的主要內容
中等職抄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教師到企業實踐,一是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二是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准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三是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四是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准,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切實加強職業學校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也應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開展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及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改進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