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美考研,美術學—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美術教學研究與繪畫實踐,專業基礎和 技法都考些什麼
參考書你都知道了,建議你去看看往年題型。
② 如何開展幼兒棋類游戲的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驟
應該是先自由幻想,在按自己的幻想畫,最後看美術作品哈哈課題研究方案:幼兒園創造性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背景分析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二十一世紀,給我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是我們教育努力的方向。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基礎教育改革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人的創新精神、創造性人格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兒童喜歡畫畫、手工,就如同喜歡游戲一般,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想像之大膽是成人所不及的。給兒童一個相對自由的時間,創設一種能激起創作慾望的藝術空間,讓兒童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表達情緒和認識……,兒童的創造潛能、審美表現願望和能力、創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得以充分挖掘、激發和培養。新《綱要》更強調兒童主動的發展,關注兒童終身受益的品質的培養。要落實《綱要》精神和「創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對幼兒園現行的美術活動進行改革,更好地發揮美術教育的獨特優勢,探索能使兒童的創造力可以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徑。(2)、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兒童美術活動的內在價值,使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成為兒童表達自己情緒和認識的一種「語言」;成為啟迪兒童創造力思維的搖籃;成為懂得欣賞、自信的小「藝術家」。1、創造性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兒童不同層次的發展目標以及評價指標體系。2、創造性美術教學活動的藝術環境營造、美術材料提供、作品表現內容、個性表現方式、多元組織形式、有效指導方式和作品展覽賞析等。3、不同類型兒童美術活動中的學習策略、表現策略,探索有效指導策略。4、兒童美術活動「檔案式」發展評價。5、創造性美術活動與創造性人格培養的關系。二、分析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以及與本課題的關系(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給兒童自由發展的空間較大,注重兒童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在藝術教育方面有獨到之處。重視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強調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主動性,突出藝術活動的實踐性和創造性,讓藝術和生活緊密聯系。從兒童作品可以看出兒童用他們的表達水平、表達方式,表達對真實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緒的再現。他們更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能力。這一點正是我們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在發展兒童審美創造力的探索過程中所要借鑒的。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對中國教育的反思,開始越來越重視人的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重視藝術教育對人的創造性發展的獨特作用,上海、珠海、蘇州等城市的許多兒童美術教育者和幼兒教師都在發掘兒童創造潛能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促進了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也形成了一些派別,兒童開始敢想了,敢畫了,開始從作品中看到兒童自己了,但是教師的影響在兒童作品中的顯現也是明顯的,仍然沒有走出模式化傾向。隨著國外先進的美術教育思想的引入和兒童心理學、創造學理論的發展,以及國內新的教育理念的確立,必將給兒童美術教育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新的《綱要》也明確提出「幼兒的創造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這一切都說明未來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是在順應兒童自然發展的前提下,以兒童審美創造力發展為核心的。(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本課題旨在促進兒童審美創造力的發展方面,和國內外美術教育者有著同樣的追求。我們將圍繞兒童審美創造力發展為核心的美術教育目標,在創造學和兒童心理學理論的支撐下,在實踐層面上探索方法,打破美術教育的模式化傾向,借鑒和引入先進教育方法,希望在促進兒童審美創造力發展的前提下,保持中國美術傳統優勢,探索兒童美術多元評價的方法,建立一種新型的美術教育優化機制,充分發揮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在價值。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1、在創造心理學理論和兒童美術創造規律的基礎上,認真領會《綱要》精神,進行具體的教育實踐探索,在教育行為中調整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新觀念指導下,重新認識在美術活動中的兒童,達到既開發兒童美術創造力,又提高兒童審美表現力,同時促進兒童創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構一種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兒童美術教育優化機制,即創造型美術教育。2、研究過程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在不斷實踐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在促進兒童審美創造力的發展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兒童則在一次次的自我創造中,實現想法,張揚個性,發展技能,體會成功,促進創造性人格的形成。3、將創造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美術創造的規律、方法結合起來,運用於兒童美術教育實踐,使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成為兒童表達自己情緒和認識的一種「語言」,成為啟迪兒童創造力思維的搖籃,成為懂得欣賞、自信的小「藝術家」,更好地發揮美術活動獨特的內在價值。四、課題研究設計報告(1)、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此課題的核心理論為創造性教學、兒童心理學以及皮亞傑的建構論。藝術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用自己的生命心態的獨特體驗以及創造性的表達能力表明他對宇宙萬物的感受。藝術學習要順應自然,順應人的發展規律,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兒童的知識體系是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自我建構的。《創造型兒童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是將創造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方法和美術創造的規律、方法結合起來,運用於兒童美術教育實踐。解決當前美術教育的核心問題即如何促進兒童審美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型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是以兒童運用美術手段創造性地通過感受,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美為目標的,是重在發展兒童創造性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其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主體發展的發展性教學。(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創造型美術教育活動能給兒童愉快的情緒體驗,讓兒童感受和體驗「創造安全感」和「創造成就感」;重視兒童這一學習主體的自我成長,關注兒童的學習策略和操作態度,強調在實踐操作中建構美術技能,強調運用啟發式教學,在開放而豐富的環境條件下,在師生雙方積極探究、積極實踐、積極思考和大膽表現中,實現師生雙方「自我價值」,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充分相信兒童,為解放兒童的頭腦、眼睛、耳朵、嘴巴、手腳,調動各種資源優勢,提供和創造條件,幫助兒童實現想法,培養出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認知於情意能力的兒童,如:自信心、合作、創造性思維等,奠定未來做人、求知的基礎。讓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成為兒童表達自己情緒和認識的一種「語言」,成為啟迪兒童創造力思維的搖籃,成為懂得欣賞、自信的小「藝術家」。具體研究內容:1、制定創造型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兒童不同層次發展目標、以及評價指標體系。2、探討創造型美術教學活動的藝術環境營造、美術材料提供、作品表現內容、個性表現方式、多元組織形式、有效指導方式和作品展覽賞析等。3、探討形式多樣的美術工作室或美術活動區的建立,為兒童個性化的自主藝術創造提供空間和條件。4、研究不同類型兒童美術活動中的學習策略、表現策略,探索有效指導策略。5、創造型美術活動與創造性人格培養的關系。子課題:《音樂欣賞與美術創作的同構》、《創造型兒童繪畫活動的實踐研究》、《幼兒園實驗繪畫對發展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創造型兒童手工活動的實踐研究》、《兒童美術「檔案式」發展評價》、《美工活動室的創建和開展》等。(3)、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並通過觀察、調查和作品分析的方法,了解研究現狀,了解個體兒童學習策略和創作表現心理,不斷調整研究方向,促進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通過研究前後兒童表現和作品的測量比較,驗證研究結果.本課題是我區幼教教研室主持,由我區幾家幼兒園共同合作進行的,每家幼兒園在研究前期從美術教育的一個方面入手,如:繪畫、紙工、泥塑等中任選一個方面進行創造性美術教育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中採取各園在共同的指導思想下,自定研究方案進行相關研究,課題組定期共同學習、研討和觀摩的方法,保證研究方向的一致、研究成果的共享及各單位自主創造力的發揮。(4)、研究具體步驟和進度安排本課題研究將分四年三個階段完成,分為培訓試點、探索實踐和總結發展三個階段。2002年9月——2003年8月課題研究宣傳發動期、調查各園美術教育現狀,進行相關理論學習(兒童創造性心理學和創造性美術教育的理論)、各園在手工或繪畫方面確定一個班級進行創造性美術教育的途徑、
③ 教育實習調查報告怎麼寫師范類 美術專業 實習學校是小學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學生的語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這些基本情況入手。我總共聽了指導老師三堂課,其中兩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電教室上的。他的課堂大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因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體該怎麼分析課文、怎麼調節氣氛、怎麼設計教案。他只給我一個總的教學思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說是他對我指導的全部,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句話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雖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勝過千言萬語。其次是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的調查。在見習的三、四天時間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了解,我對班上的語文水平和每個學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了解了這些情況,我再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兩本書,總體上要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它從先前的應試教育轉為對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提高上。所有的這些給我的只有一個訊息——我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
④ 以學生為中心的美術教學 ——初中美術教育實踐體會 麻煩翻譯成英文
In this paper, through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fine arts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alk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newest ecation teaching idea that "students foremost" lies in the ar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rom understanding student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raining students'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respect students' indivial character, and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at ever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can be fully comprehensive play. For contemporary art ecation, especiall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cation reform practice of fine arts has certain directive significance.
⑤ 初中美術教育教學論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可見「實踐」在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平時說理論聯系實際,即我們要接受新的知識獲得新的技能,僅憑口頭說教是不行的,必須得通過實踐。
對於美術的學習也是這樣。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即通過美術的學習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通過學習個體即學生本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來體驗美術活動和樂趣。
而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藝術實踐的能力卻可受到內在及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人興趣是學生藝術實踐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個領域非常熱愛的人,必將對這一領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美術教育,而出類拔萃者則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苛求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一名畫家,因為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只有在整體培養的基礎上去發現,挖掘其具有藝術素養的學生,使其在文化修養提高的同時,藝術天賦也不至於被埋沒,丟失,這就需要課余時間多向這一方向傾向,以不至於象古時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視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思想,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這就要看教師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讓學生主動的觀察事物,表現事物,
讓他們體味其中的樂趣。而學生自身的頑皮性和依賴性以及意識形態的不成熟性,成為他們自主學習中的最大障礙,長期以來被動的接受,不動腦思考,老師布置點我完成點的思想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根本不會去挖掘教材之外的東西,也根本不會顧及課程的延伸與關聯。因此,此次新課改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徹底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力軍,能夠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
其三,在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為重要成的前提下,學生藝術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一堂寫生課中,我把學生分為四組,讓他們統一到操場上,然後分散,每個同學自己去找寫生對象。安排好任務後,我說三十分鍾後檢查,然後看了看錶,再看同學們,他們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畫紙咬鑽筆,我說開始呀,他們仍無動於衷,一個大膽的學生突然說:老師,操場上空盪盪的,畫什麼呀?我說:同學們,仔細看看,咱們操場上有什麼呀?同學們都說,藍球架,單杠。我說,再往四周看看。「有樹,房子。」同學們都異口同聲,我因勢利導,:「第一組畫藍球架,第二組畫樹,第三組畫房子,第四組畫自行車。」同學們都找到寫生對象了。於是便分散開來,針對自己的寫生對象開始觀察了。通過這次課堂寫生實踐,我發覺到了老師指導作用的重要性。我們一方面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對於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確引導,組織也不容忽視,因為我們必定受過專業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也相對形成,所以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必須從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角色。
美術課是門技能,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審美能力的提高,藝術修養的形成,重要通過學生的藝術實踐來親身體驗,因此,新的課程改革也賦予美術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務,要求廣大美術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對學生們實施教育,並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師,搞好課程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創造力,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國際競爭力的
⑥ 實踐題 1.根據所學內容收集一幅幼兒作品,並對其進行評價 2.結合幼兒園一個美術教育活動案例,對該美
此作品真實的表現了自己的媽媽,工具材料為油畫棒和黑色彩筆,小作者能夠抓住媽媽的面部特點和服飾特點,衣服畫的也很生動自然,色彩搭配協調,屬於一幅成功的作品,反應了小作者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可貴的是完全為小作者自己完成,實屬難得。
⑦ 中國美術研究生美術教育考什麼美術教學研究與繪畫實踐是李勇、陳宏慶.
感覺半身各環節
⑧ 求一份美術教育實習報告
美術教育實習報告實習學校: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實習時間:2007年5月28日—2007年6月1日指導老師:刑山山、廖關宏實 習 生:潘建彬實習班級;初中一年級2班實習目的:了解中學美術教育,進一步了解中學美術課程,以便牢固地樹立起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地勝任中學美術教學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實習內容:我實習的學校是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是杭州市東部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她的前身是三里亭中學和天杭小學,短短七年如朝日噴薄發展起來,辦學水平逐年提升,社會聲譽良好。優質高中升學率近年高居江干區前列。一牆之隔的原天杭小學創建於1960年,是部隊子女學校。1965年起更名天杭小學,歸屬地方管理。1998年開始搬遷新校址至三里亭,工農小學並入,至今擁有四十多年歷史,辦學經驗豐富,「古詩吟誦吟唱」更是辦學亮點。擁有「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稱號,隨著「錢塘江時代」的到來,杭州城市東擴,江干區逐步成為大都市中心城區,地處江干北部的三里亭地區,亦將由現在的城郊結合部發展成為大都市中心城區的居民住宅小區。為了應合城市發展步伐,適應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育資源組合,滿足社區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江干區教育局經過多方面調查研究。2003年決定把三里亭中學和天杭小學合並為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兩校合並後,佔地面積達25267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6000平方米。學校現有2000多名學生,傳統的文明和現代化理念的結合,造就出了一支勤於研究、敢於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浙江省特級教師3人,浙江省教壇新秀3人,杭州市教壇新秀21人,江干區名師3人,區級以上各類先進、教壇新秀、優秀教師82人,佔全校教師78%。名師導學,桃李滿天下。大學的三年來,我一直以做一名高素質的優秀師范大學生為目標,全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
經過一個星期的實習,使我真正體會到做一位老師的責任,與此同時,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為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短短一個星期的實習生活,使我終生難忘。
實習期間,令我感慨頗多。我實習的班級是初中一年級702班共有30名學生,一群十三、四歲的孩子,既懂事,又聽話。
2007年5月28日星期一早上7點,剛到杭州天杭實驗學校,就受到了老師的歡迎,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第一次召開了簡單而又特殊的實習教育座談會。說簡單,因為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鍾;說特殊,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實習老師的身份參加的會議。我們先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情況,隨後參觀了整個校園。下午正式以實習老師的身份開始了平生第一次聽課,看到教學老師在講台上談笑自如,收放得當,我被深深的感染和打動了,為我在以後的教學實習期間做下良好榜樣。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課,做好聽課記錄,總結老師的教學經驗。課後,我們又召開了一個簡單的學習會議,大家一起討論如何寫教案,如何上課,如何應付上課期間的突發事件等等。晚上,一回到家,我便坐在電腦桌前開始准備起自己的教案,因為是第一次寫教案,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拿著初中一年級美術教科書和教師教案書翻來翻去,總是寫了撕,撕了再寫,好不容易我寫好了第一篇教案《素描基礎》,此時已經是深夜1點了,心中有幾分喜悅和自豪感,做老師真不容易啊!第二天一大早,我開心地拿著自己昨晚精心准備地教案,來到指導老師的辦公室。老師看了教案以後,先是對我寫的這個課題給予了肯定,後又提出了很多不足之處。譬如出現了「講課重點不突出,講課順序不清等等。經過一次次修改,我的教案算是完成了。由於自己平時在教學方面的經驗不足,第一次試講有些差強人意,指導老師馬上組織了一次小會議,提出了些關鍵的意見,比如授課的方式,怎樣調動課堂氣氛等等,一步步地,認真指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指導老師們不吝嗇於自己的經驗,不吝嗇於他們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使大家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會議室我一次次的演練,從是講課的重點、順序、時間,到自己上課時的言行舉止,指導老師和同學們都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2007年5月29日下午1點30分第一節課,我拿著石膏幾何和自己寫的教案走進702班級,第一次走上講台,剛開始心裡還有一絲初為人師的緊張,看到這班學生,馬上便沒有了緊張感。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初中時代,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在這個小小的講台上,我盡情的發揮,用心教學這是我人生舞台一個新的起點。從握筆到觀察石膏幾何,從線條到明暗五調子,我都十分地投入,很快一堂課就過去了。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我們配合的十分默契,學生總是很樂意請我幫他們改畫,總是把他們畫好的畫給我看,在一幅幅畫前,在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前,讓我更加深刻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設法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在教學活動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而且教師要把自己當成活動中的一員,是學生們的良師友。課程結束後,走出教室的時候,有幾個學生叫住了我,「老師,你以後還能來給我們上課嗎?」我很感動,面對著他們稚嫩的臉,笑著對他們說:「老師,有機會一定會的!」回到辦公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指導老師對我上課的內容和方式給予了肯定。我非常清楚這些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地努力創新。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還溶入到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中去,學生喜歡和我們一起打打球;喜歡坐在校園的石板上和我們聊聊天。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要結束本次實習了。到了離別的時候,我們和學生們一起合影留念,總有種別離的傷感籠罩著我們------彷彿那天的傍晚,天空特別的昏暗,坐在回程的車上,大家都望著窗外沉思,就這樣,我們結束了杭州天杭實驗學校的實習生活,離開了親愛的學生們------現在想起來時間過得真快,短短的近一個星期實習生活結束了。這近一個星期的實習使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我時刻不忘提升自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將鼓舞著我不斷前進。今後當我再次走上講台的時候,我相信自己會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終生奉獻教育事業是我人生的追求目標。
⑨ 關於美術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今天的造型藝術,以其多元的視覺形態沖擊著我們的眼睛,令我們的視覺神經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繪畫、攝影、多媒體、電影、建築、雕塑、裝置、服裝、表演、行為藝術等使造型藝術世界不斷擴大蔓延,甚至無法定義。
西方在文藝復興以後至19世紀中期,其藝術形式就不斷地翻新。尤其是出現印象派之後,立體主義、野獸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直至今天的後現代藝術。其多元的形式令我們目不暇接驚愕不解。對於我們來說,由於生活的環境及歷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歡那樣的一種存在,但是沒有理由不去了解這種存在的原因。
藝術永遠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不可否認西方藝術的發展離不開那裡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與歷史,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觀念的反映,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藝術形式。所以,觀念的轉變是最重要的!
中國已進入了現代社會,雖然發展緩慢,人們的封建意識依然存有,但終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而藝術教育是該走在時代的前沿,因為藝術具有其前瞻性,我們的藝術教育怎能脫離這樣一個時代?素描教學的觀念作為藝術教育的基礎,怎樣與時代發展相適應?這是我們的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 素描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是時代精神的體現
素描的多樣性是在現代社會趨於多元化的觀念下形成的。過去的古典藝術,一個時期或一個地域的風格樣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藝術越具有程式化的特點。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國的傳統藝術都有一套完整的技術程序和固定的風格樣式。其風格樣式的興衰變化大多是由政權的更迭、朝代的興衰決定的。
我們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古典藝術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藝術家是為皇帝或上帝服務的,那時的藝術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幾代人為表達一種情感錘煉一種樣式,虔誠得並不認為自己所做就是藝術。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精神得到廣泛傳播。人對客觀世界及對人自身的不斷認識,人,作為生命的主體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藝術家發現了潛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慾望以及發現與創造的歡樂,造型藝術再也不僅僅是宗教的圖解和宮廷的裝飾了,要求藝術和科學並列,造型藝術和音樂、文學是同樣崇高的藝術形式。進入現代社會,藝術家要通過藝術表現自我,藝術的精神在於創造,而當「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進入我們的生活時,當代西方藝術形式的豐富讓長期飽受封建意識壓抑的人們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樣性是在人的認識不斷發現不斷創造的過程中形成的,可以說,是在尊重個體人的創造才使素描的多樣性成為可能。
我們的教學,是以培養健康的人為前提的。尊重每一個人,發現每一個人的創造潛能,是教育者的責任。其實「人人都是藝術家」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存在,我認為仍然是人本主義精神的體現。
由此看來,素描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素描教學的內容應更寬泛些,素描不僅是技巧與方法的訓練,也應是思想與觀念培養。
二. 作為基礎教學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種思維方式。克利說:用一根線條去散步。就說明了這樣一個涵義。我們看到歷史上中外藝術家的素描傑作,無一不反映了大師的思想及獨特的看法。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丟勒、魯本斯、倫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大都要先畫素描草圖進行構思,即使現代藝術家塞尚、梵谷、馬蒂斯、畢加索也同樣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為素描是如此的簡便而直接。
從這一點上來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有一定的道理。只是這個「素描」是什麼「樣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藝術的基礎是由藝術形式決定的,單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問題。而且,不同的思想觀念產生不同的素描形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塞尚、梵谷、馬蒂斯、畢加索、齊白石、徐悲鴻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決造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解決觀念認識問題。如在一些新的媒體造型藝術中素描僅是一些輔助手段而已,並不一定需要有很強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類造型藝術對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建築設計藝術與純繪畫藝術對素描訓練的要求就不同。建築設計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學技術手段,側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社會性視覺需求及實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訓練上更注重理解與分析,對形體的比例、透視、空間尤其是對比例、對數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礎課程設置:.約翰.伊頓與莫霍利的基礎教學就是一個重內在精神冥想,另一個則重實用技術的規范與秩序的代表。而純繪畫藝術比較注重個性化的直覺與感性的訓練,西方油畫與傳統的中國畫其對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畫的素描注重對客觀形象的分析與表現,尤其是古典油畫除有理想審美標准之外,還要有透視、解剖知識的運用,視覺真實可信是首要的;對於傳統的中國畫,沒有素描這一名詞,按素描的廣泛意義來理解,齊白石的蟲、草、翎、毛畫稿就是素描,《芥子園畫傳》就是素描手冊。
由於藝術觀念的不同也決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樣。中國古代論畫有「得意忘形」「以形寫神」之說,東坡雲:「論畫與形似,見於兒童鄰」;而西方古典藝術家們為了「形似」卻發現了解剖與透視原理。具象寫實的畫家與抽象表現的畫家其素描的表現如此不同,都是因為觀念影響了他的表達方式。
素描是一種思維方式,音樂是一種思維方式,區別文學與哲學是因為她們不是用文字語言去思考,而是用獨特的語言方式——視覺的或聽覺的圖象和聲音去思考。
素描是視覺的,是看法,也是技術方法。有什麼看法就有什麼樣的技術方法,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沒有焦點透視,中國畫家在畫一幅畫時不必站在固定的一點對景寫生,所謂「搜盡奇峰打腹稿」,採用的是散點透視「三遠法」;而西方的風景畫一定是固定的視點、固定的光線,即使不是對景寫生也要運用嚴格的焦點透視法則和具體的光線效果。最初西方藝術的透視法、光影法傳入我國是不被接受的,因為人們的習慣看法被改變了。
素描不僅是思想,還是一種技術。因為藝術的「術」字就不能迴避技術問題。中國畫講筆墨技巧,近千年的錘煉已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表現技術:勾、勒、皴、擦、染、點……,在國門被打開之前,人們覺得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而後的觀念變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樣,是「科學」影響了我們的看法。這時的我們想畫一張看上去「正確」的素描,還需要學習相應的解剖與透視知識以及光影變化的規律等技術手段。
素描教學技術訓練是基礎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這個技術訓練要有相應的思想觀念作指導。
藝術院校設置造型藝術基礎課由三部分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應用。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聯系,是一個整體的三個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訓練離不開工具材料及對色彩的感覺;同樣色彩訓練也離不開工具材料及對素描的認識;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藝術創造的物質基礎,這一點是應該明確的。選擇工具材料是觀念的問題,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個技術性問題。素描訓練在對「造形」的把握過程中,技術問題就擺到了前面。
任何一種形式觀念的素描都離不開可視的媒介載體——材料與圖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體的,有色或無色的紙或其它質地的基底,圖形是鉛筆、粉筆或墨水的痕跡等等,這些材料組合本身就有技術含量。想畫得有立體感和空間感,相應的技術和知識是必備的。構圖、形體與空間、畫面整體感的控制,點、線、面、影調與黑、白、灰的處理,解剖知識、透視規律的運用等等。由於專業的不同所需技術手段亦有所側重,但在傳達對形體的感覺過程中具體的技術手段是豐富的,需要我們去感受去發現。不能否認,有時對技術的探求也會帶來觀念的變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學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部分,其訓練的一開始就應介入到藝術的本質,不應僅僅停留在技術訓練的層面上。將素描訓練看作是人的知覺訓練、情感訓練、社會人的精神表達式。我們知道沒有感覺就沒有藝術,豐富而敏銳的感覺才是藝術的生命所在。因此,作為造型藝術基礎的素描教學應以開啟發掘學生天性為己任,發現學生不同的視知覺感受能力及獨特的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同時輔以相應的造型技術語言以建立起公共勾通能力,這才是素描教學應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體現出素描教學在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三. 在實踐中把握素描教學
1. 素描教學應解決的問題
首先說是該解決認識問題,其次是表現問題。但素描教學的具體問題是什麼呢?簡單的說是造型問題。復雜了說:素描教學應解決在色彩之外文字語言等其他媒介無法表達或表達無力時所需的視覺圖形語言。運用視覺圖形語言去思考、去表現視覺感受以及引導視覺感受是素描教學的核心問題。
(1).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礎教學的出發點。在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入觀察、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視覺需求。人的視覺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兩個方面,研究具體社會階層人群對圖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學的重要課題;
(3).在具體的素描作業中畫面的組織結構是第一位的,我們所說的造型離不開特定的畫面空間。畫面的組織結構與構圖經營位置有相通之處,不同的是「組織結構」更強調畫面圖式內在的有機聯系,強調視覺形式具有生命的整體構成;
(4).形象感覺的表現與傳達。包括形象特徵、形體結構、質感與量感給每個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這里既有視、知覺的訓練也有表現技巧的訓練;
(5).工具材料的運用與發現,對材料工具的敏感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特徵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樸素的、相對簡單的,正因為簡單才留有發揮我們想像的空間;
(6).了解歷史與傳統。對中外歷史與傳統的了解與掌握是學習素描的重要途徑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師是我們學習的參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2. 素描教學應有針對性
素描訓練是有針對性的。這是由教學的階段性不同、專業的性質不同、思想觀念的不
同決定的。
(1). 針對學生年齡階段的教學,首先是了解學生的生理年齡及專業年齡特點,以避免重復教學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浪費有效時間;
(2).針對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是不同的,為將來的藝術實踐打下寬厚堅實的基礎,不是先入為主的風格樣式的訓練,而是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同時能加以科學的引導;
(3). 針對特定課題的訓練。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要求,將素描藝術的形式因素分解剝離開來,有針對性的分別訓練,以強化對視覺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 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感、知覺技能訓練。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要求,了解專業特點首先是教師的必備素質。要讓學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藝術特點,了解各種造型藝術語言的經典與素描的關系,以避免學習素描的盲目性。 3. 素描教學的技術訓練
前面談了作為基礎的素描教學一開始就應介入到藝術的本質——精神的表達。將素描作為人的精神表達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術性問題,所以「技術性」是素描教學不可迴避的問題。我們常說的藝術教學是教技術還是教藝術在教學實踐中是要有清醒的認識。
(1)看的方法。視覺藝術離不開「看」,「看」本身並不需要技術,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覺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知識的緣故,「看」就發生了變化。能夠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覺重要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來自視覺,基礎教學就是要喚醒人的知覺。
有些人對「色」敏感,有些人對「形」敏感,有些人喜歡粗線條的大關系,不拘小節;而有些人則喜歡細節的羅列,不厭其繁。「整體的看」與「比較的看」,在教學中如何引導既是觀念的問題也是個技術性問題。
(2)工具材料的運用。一方面要多嘗試運用各類干、濕性材料,以便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為能充分表達自己做好物質的准備。教員就似個大師傅將各種菜譜擺出來,學生可以自由挑選,當然大師傅還應該是個營養師。
(3)理論知識的運用。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素描教學就是最初的結合點。透視學、解剖學、人體工程學、視覺心理學等都是造型藝術的基礎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在素描教學上的運用體現了極復雜的技術性,應分階段、分層次、分專業開設實踐應用課程,有重點的進行實際操作與演練。
4. 素描教學的實驗性
現代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其實驗性。在教學中探討素描表現的可能性是貫徹教學
實驗精神的具體方法與途徑:一方面是材料應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視覺心理接受的可能性,從這兩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們的視覺空間。素描作為基礎教學是有其相對穩定性的,但是,作為藝術教學,創造意識的培養是教學主要目的。沒有實驗精神就不會有所突破,墨守成規的技術訓練談何創造?
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藝術,開放的藝術需要開放的思想。實驗性是向未知挑戰,是面向未來。在素描教學中我們應該體會的是思想、是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