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護理教育學 簡答題 繼續護理教育的形式有哪些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學科,護理人員必須不斷獲得本專業以及相關專業進展的新信息,不斷學習新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要求。護理繼續教育是指經過學校規范化專業培訓後,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的一種終生性的護理學教育, 是擴大護士知識面、提高護士職業技術水平的必要途長,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有力保證。採取不同形式的護理繼續教育,也是醫院護理隊伍進行人才培養與教育的重要手段,因而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是當前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
一、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本人從事護理工作近三十年,從臨術護理、護理管理到護理教育,體驗了功能制護理、整體護理、人性化護理的護理發展歷程。無論是從護理隊伍的宏觀視野還是護理人員業務發展的微觀角度都充分體現和驗證了一個理念: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不僅是護理隊伍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護理人員自身成長提高的重要捷徑,終生教育的觀念必將貫穿護理人員的職業生涯。
1.當今已是21 世紀,護理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護理的新理論新知識層出不窮。因此,與時俱進,終生學習是護理人員的明智選擇。
2.護理知識與技術的日益更新,促使護理人員急需充電,用新的知識來解決不斷遇到的新問題。
3.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新健康觀念的提出,對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是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保證護理質量的大事,對護理人員乃至醫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護理知識的延伸及發展、整體護理的實施,都需要護理人員掌握人文、社科、法律、倫理、心理、人際交流等諸多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都有賴於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來完善其知識結構,適應於護理發展。
5.現代護理學正在朝著專科護士向全科護士發展,由此對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繼續教育為護理人員的知識更新提供了一個持續學習與培訓的平台。
二、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方式
1.根據不同專科護理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注意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將所學的基礎性、典型性和先進性知識與實際的多樣化、復雜化、綜合化和多變的病情相轉化,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判斷、評估、思維能力。
2.針對護理人員結構及特點,採取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分層繼續教育:護理人員是由不同學歷、職稱的人員組成,她們的工作經驗、知識結構、技術水平、工作能力不同,在護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不同,對護理繼續教育的需求也不同。為使繼續教育保持經常化,達到人人參與,教學相長,保證繼續教育的效果,須充分發揮各層次護理人員的特長和優勢。
(1)對護士長、中級職稱以上的護理人員,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鞏固和提高她們的理論知識,並精通專科護理理論及技術。培養解決疑難問題、指導重危病人護理,以及護理計劃、健康教育計劃的制訂與實施、提高護理查房、護理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在管理、教學、臨床、科研中發揮骨幹作用。
(2)對高年資、高學歷的護理人員除了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外出進修等學習外,還應承擔教學工作及參與護理科研和論文書寫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參與意識,增強主動學習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自學能力。
(3)護師是護理隊伍的骨幹力量,精力充沛,求知慾高,教育重點為專業前沿科學等,主要對其進行專科培訓,熟練掌握專科知識並成為本專科帶頭人。
(4)低年資的護士,年輕、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其教育重點應放在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鞏固其專業思想,抓好「三基」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使其達到熟練掌握基本護理操作技術,了解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
(5)聘用及合同護士的培訓:目前大多數醫院聘用及合同護士占相當的比例,對這部分護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尤為重要,其教育重點應放在崗前培訓及鞏固在校所學的護理專業知識並應用於護理實踐中,培養獨立的工作能力,逐步達到熟練掌握基本護理操作技術,了解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
Ⅱ 護理教育學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1、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從外界吸收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建構知識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在一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建構自己的理解。相對於傳統的對各種事實性信息機概念,原理的記憶保持和簡單應用,它要求學生通過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來學習,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認知活動是高水平思維。問題是不確定的,復雜的,情境化的,解決問題和評級問題的方式也是多元的。這一學習觀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地思考,對各種信息和觀念進行加工轉換,基於新、舊知識進行綜合和概括,解釋有關想像,形成新的假設和推論,並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反思性的推敲和檢驗。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需要對學習活動進行積極地自我管理和反思。
2、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習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傳統的觀念往往把學習看作是每個學生單獨在頭腦中進行的活動,往往忽視了學習活動的社會情境,或是至多把它看成是一種背景,而不是一個實際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競爭就成為了學生發展的障礙。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了學習共同體,強調合作,協作性的學習過程,他們彼此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與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從而形成互助的人際關系和一定規范和文化。這一學習觀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首先要實現智慧的分布與共享,通過小組協助的方式對任務進行分解,探討專題,交流與分享經驗,達到共同建構知識的目的。其次是認知整合與思想改進:通過協作互動,多元化的思想在學習共同體中交流,爭論,實現觀念綜合和思想改進,激發學生的批評性意識,發展多視角的理解,形成普遍的共識。最後,思維外顯化和精緻化:明確自己的 思路與觀點並表達出來,並提供足夠的證據,進行自我解釋。促進學生的反思監控,提高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質量。
3、學習的情境性: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知識和智慧的情境性,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相對於傳統的學習觀,概括化的知識不再是學習的核心內容,它以靈活的方式應用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建構知識,以此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問題。這一學習理論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知識是生存在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它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活動才能被人所理解。因此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就如同師徒制,學習者通過對某種社會實踐的參與而逐漸掌握有關的社會規則,工具,活動程序等,形成相應的知識。
Ⅲ 護理教育學的特點是什麼
護理教育學的對象特點:學生主要以青春期及成年人為主。
護理教育學是在版普通教育學基礎上發權展起來的一門高度專業化的理論學科,尤其自身特點:普通教育學時以普通教育為研究對象,護理教育學是在普通教育學基礎上分支出的新興學科,它在教育學理論指導下,以護理教育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為研究對象,從而揭示培養各類護理專門人才的教育規律,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專門的護理人才。
Ⅳ 護理教育學學業評價的依據
教育之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教育作為一種能動行為也就有它想要達到的目的,或者說行為的結果。在我國教育目的隨著社會性質的不斷變化也在發生著變化。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教育目的也發生多次的變動,最近是在1999年6月提出「實現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徳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論教育目的怎樣詮釋都是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
而教育目標是用一定的課程內容為媒介將教學內容具體呈現給教師和學生。其課程內容一定是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在不斷的發展,近50年來,世界各國的一些心理學家對教學目標曾提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布盧姆(Bloom BS)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於教育目標重點了解了有關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及其實際應用。
布盧姆及其合作者們 遵循的分類原則主要有:
(1)教育的原則。各類別之間的主要區分應大體上反映教師對學生行為所作的區分。
(2)邏輯的原則。分類學應編製得合乎邏輯,並保持內在的一致性。
(3)心理的原則。分類學應與我們目前了解的心理現象相一致。
(4)中立的原則。分類應該是一種純粹描述性的體系,能以比較中立的態度來表述每一種教學目標。布盧姆等人認為,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布盧姆本人提出了認知目標的分類,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分類是由克拉斯沃爾(David Krath-wohl)和哈羅(Anita Harrow)分別於1964年和1972年提出來的。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涉及的是一些心理及智力方面的能力和運算。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以分為從低到高的六個層次:知道(知識)-領會(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則以克拉斯沃爾為首於1964年提出,分為五個層次:接受-反應-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價值體系個性化。動作技能領域於1972年辛普森提出其教育目標分為七個層次:知覺-定勢-指導下的反應-機械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不止有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同時還有加涅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巴班斯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鮑良克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板元昂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和梶田叡一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等。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大都是在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和發展。
布盧姆認為教育目標是一種預期的教學效果, 應能反映出學生在認知、情感、思想、行為等方面實現的變化, 對其可以觀察、測量的行為進行描述, 也可以對這些描述性的論述進行分類。通過教育目標有意義、明確的表述, 總目、細目的制定, 使其成為教學與評價的指南。目標實施過程本身就是具體實踐其教育觀念的過程。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本身就可以靈活發展延伸,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對我們有啟示性的作用。在護理教育領域, 可利用、開發的資源博大精深,諸如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護理教育文化資源全方位開掘本身就可以作為我們一個目標體系來研究;或者是細化到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教育:1、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人文關懷的知識(認知階段) B.S Bloom認為,認知階段是對相關知識的記憶、領會,它是情感和動作技能階段的前提和基礎。2、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感(情感階段) ,包括興趣的培養、培養積極的態度、欣賞肯定的形成。3、指導學生在臨床中實施人文關懷(動作技能階段)人文知識的積累和人文情感的培養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臨床中自覺的實施人文關懷,也就是B.S Bloom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中的第3階段——動作技能。這都是很好的實際應用代表。
以上是我對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學習後的小小心得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
Ⅳ 護理教育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有哪幾個基本階段它們之間有何聯系
你好!
基本階段有:
1、身體發育知識。
2、心理發育知識
3、情感特證。
聯系有:
心理發育較快; 心理及情感發育滯後
Ⅵ 護理教育學應如何改革
針對於護理教學來說,現在的護理方式就已經很好,但是對於人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護理學的一些護理知識應該有所呃,隨著時代而變遷。
那麼就需要進行一定的優化,從而進行一定的改變。
Ⅶ 護理教育學學到了什麼經驗
作者們通過教育學有來關源理論的再學習和再認識,對護理教育學[2] 有關理論進行了「精練」和「重組」刪去了很多描述性、評論性性的內容;特別對一些護理教育研究發展歷史的有關介紹大幅刪減,更適合本科生學習。其次,增加了教育學的一般概念。第三,對經典的護理教育學理論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觀點精心選擇和歸類,採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並結合護理應用或實例加以描述。第五,將「教學評價」與「學習評估」內容整合為「教育評價」,並增加了試卷編制、分析的具體做法。採取這些做法的基本原則是使全書內容力求在突出科學性、時代性的同時,更突出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便於自學。
Ⅷ 教育教育學護理教育學這三個概念之間有何區別
教育 —— 是一種人類道德、科學、技術、知識儲備、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版類文明的傳遞權。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教育學 —— 是研究人的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護理教育學 —— 是護理學與教育學交叉結合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也是研究護理領域內教育活動及規律的應用性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