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在一學期中幼兒園的公開觀摩課、評課、案列分析、理論學習、教學反思、 幼兒園器械的投放,區角的設計等都屬於教研活動的內容。
『貳』 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第13屆(ISSF-2012)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幾月份在哪裡召開
參考下14的。
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第14屆(ISSF-2014)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版討會
時 間: 2014-08-21 至 2014-08-24
經過分權會秘書處與本次會議承辦單位合肥工業大學協商,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將於2014 年8 月21 日~24 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第14 屆(ISSF-2014)學術交流會暨鋼結構教學研討會」。
會議時間地點:
時間:2014年8月21日-24日
8月21日報到;
8月22日「開幕式、主題報告、大會報告及理事會」等;
8月23日「教學研討會、研究生學術沙龍、閉幕式」等;
會議期間將組織「研究生學術沙龍」專場,歡迎廣大學生准備PPT文件積極參與,屆時將評選「2014研究生優秀論文獎」。
地點:安徽外經戴斯酒店 (包河區東流路28號外經大廈)
『叄』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肆』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教研組作為一個教學研究最為基層的實體由來已久,但是並不意味著教研組活動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這樣三層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盡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怎樣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我將其歸結為五方面,分別是: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五點中,著重交流第四點,詳細描述我們是怎麼做的,其餘四點就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1、給予引導、幫助及監控
2、培養組長自我反思的習慣
3、對教研組長的評價實現多角度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1、研究問題來自於真實的教學環境。
2、研究內容系列專題化。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1、對話建立於自我的思考
2、對話要有民主的氛圍。
3、多元的對話途徑。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原本屬於教研組長或上課教師的工作,從始至終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重心從一個教師轉移到了如何讓每一個生命個體主動參與進來,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對教學的思考,從而使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得到發展。
聚焦問題階段:每位教師每周提出一至兩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者提出一個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來自於自己的課堂實踐,也可以來自聽別人課堂實踐後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學期,我們開展了校本教研發現真問題的聽課活動,每位教師在聽好一節課後必須提交兩個問題。(舉例讀)教研組利用每周活動時間,通過問題會診、問題答辨等方式,能討論解決的當場解決,如不能解決的則也會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剝離其非質化的東西,使問題得以明朗並逐步聚焦,最為此問題便成為下學期的研究主題。
情報搜集階段:教研主題產生之後,由組內每一位成員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務。或是現狀分析、或是理念引領、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這樣的過程中使每位教師在任務驅動之下,主動地去探尋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而在這樣的搜尋情報過程中,有助於每個教師對該研究主題的提升。
以課為載體的研究階段:研究應與課結合在一塊兒,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須經過實踐得以驗評。過程中要改變一人上課教研組長賣力的教研方式,倡導每一位教師提前介入,一起與上課教師經過寫教案、試教、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在這樣一起研磨的過程實現共同成長。
我校數學教研組曾經於2005年3月25日開展過市級校本教研展示活動,這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動,該次活動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開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課題的確定、評課維度的確定
課題的確定 在教研課中,課題的確定一般是由執教教師所決定的,但是我們把課題確定的過程作為全組教師研究教材、並明確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適合用於這一學習方式的過程。
環節一:研讀教材,並根據自主探究的理論知識,在個人認識基礎上並結合教學進度,確定你認為適合於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課題。
環節二;交流討論,我認為哪一堂課是適合於開展自主探究這一學習的運用?我為什麼是這樣認為的?在研討的基礎上,最後確定了兩堂課。
評課維度的確定 全組討論:只停留於對課堂教學策略的評課方式行不行?怎樣更有利於對主題形成清晰的認識?研討的結果:評課應圍繞主題制定出評課的維度,這樣才能使對課的解剖更具有針對性,從而使我們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討論:評課維度提出的依據是什麼?提出怎樣的維度?研討結果:評課維度應依據前期出現的一些教學行為與自主探究學習之間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維度應該在自主探究這一學習方式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最後我們確立了四個評課的維度並在每個維度上安排了兩到三個重點點評的教師。
● 試教、提出修改意見
試教前,我們要求兩位上課教師先自己備出教學預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師的原創;原因二:改變教師依賴別人指導的心理與行為。3月11日進行了第一次試教。按照慣例,全組教師到場聽課,並於當於下午進行了課後研討。研討包括:1、說課:關鍵要讓執教教師說出你對教材是怎麼理解的?目標定位是什麼?你是通過哪些細節落實目標的?2、教師評課:提出哪個環節上是不夠好或不夠清晰的?並且質疑執教教師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並提出是否可以這樣改進,會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
● 課堂教學展示,數學組教師和其餘學科部分教師研討活動
展示集體智慧的結晶,使每個教師從中看到我們改進後的策略是否有利於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一起來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發展。
回顧這個全體教師一起行進的過程,過程中蘊含了全體教師與文本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對話使教研活動變成了創造、生成的過程,對話促進了每一位教師的共同成長,對話了促進了學校教研組文化的形成。
主題總結階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沒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題的教學研究告一段落之後,要引導教師抓住教師的說課、上課、評議的環節,讓教師在自我比較、同行評價、集體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長點,在一段時間里對研究專題深入進行實踐解剖,積累教與學的原始資料,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資料進行加工、構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論色彩的案例研究,經過案例教學的驗證,直到對典型案例進行符合教育論文要求的精緻加工,整合到教育專題論文的理論框架中去。這樣,教師的研究就從直觀、感性、經驗的水平提高到理論聯系實際、揭示本質特徵和因果關系的水平上。教研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在一學期內經歷一次上述的全過程,只要持之以恆,教學研究活動的質量和效益就會明顯提高。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發揮評價導向作用,在學校內廣泛深入開展創建品牌教研組活動,從「教研組長負責任、教研活動規范求特色、教學常規質量監控有實效、教研氛圍濃厚、教研有實績、其他」六個方面加以評價。在校內樹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領教研組工作不斷提升品質,從而形成比、學、趕、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圍,推動教研組活動有效地開展。
『伍』 盧偉的學術會議
2009漢語國別化教材國際研討會(2009年12月19-20日,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宣讀論文《論漢語教材開發的技術支撐》。 外研社第五屆商務漢語教學研討會暨首屆國際漢語論壇(2009年7月17日-19日,北京),大會宣讀論文《關於建立基於WEB的商務漢語語料庫的設想》。 第二屆中青年學者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2月13-14日,北京大學),大會宣讀論文《網路環境下的漢語學習策略研究》。 首屆首對美漢語教學暨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3-4日,南京大學),宣讀論文《基於網路的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的製作與應用》。 首屆中青年學者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12月23-24日,北京大學),宣讀論文《國外漢語師資遠程培訓網路資源建設》。 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2005年7月23-25日,北京),宣讀論文《基於WEB的對外漢語教材多媒體協同編著系統設計與開發》(入選《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陸儉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國家漢辦召開的「現代教育技術和對外漢語教學研討會」(2004年9月18至20日,華東師范大學),作「多媒體網路教學中的練習與測試」專題報告。 英國漢語教學學會召開的「英國漢語教學研討會」(2004年9月9日至10日,英國牛津大學),作《網路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國內網路教材編寫成果與動態》和《基於WEB的漢語測試》3個學術報告。 第四屆中文電化教學國際研討會(2004年7月21-24日,北京),作為大會特邀專家作大會學術報告,宣讀論文《網路第二語言教學中的「交互」》。 國家漢辦師資處召開的「國外漢語教師培訓項目」大綱編寫研討會(2004年1月7日-10日,福建師范大學)。 國家漢辦教學處召開的漢語網路教學的基本模式及發展趨勢研討會(2001年11月10日-11日,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國家漢辦召開的建立『中國對外漢語遠程現代教學中心』策略研討會( 2000年3月4日-5日,國家漢辦)。 對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漢語教學研討會(2000年7月18日至20日,英國牛津大學),宣讀論文《「祝頌」言語行為的漢英跨文化對比》(入選《對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漢語教學研究——牛津研討會論文集》張德鑫、李曉琪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華南分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2000年7月,廈門),宣讀論文《基於網際網路的L2遠程教學課件製作》。 論文《略論東南亞華裔學生華語學習詞典的編纂》被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1999年,德國漢諾威)錄用,因經費原因未能赴會。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華南分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1997年8月,昆明),宣讀論文《語料庫及其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四年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言與文化研究:回顧和思考》被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1996年,北京)錄用,因時間關系未能赴會。 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1993年8月,北京),宣讀論文《英美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的文化負遷移》(入選《國際漢學論壇》卷一,陳學超主編,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四次學術討論會(1992年4月,上海),宣讀論文《功能和形式的關系及其處理原則——編寫對外漢語功能教材的幾點體會》。 首屆中外語言文化比較研討會(1991年4月,杭州),宣讀論文《漢英時間觀念差異及其在詞語中的反映》。
『陸』 2010上海世博文化論壇暨第十五屆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會議主題是
2010上海世博文化論壇暨第十五屆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會議主題是:
1. 基於2010上海世博會規劃回與設計平答台上的多元文化
2. 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3. 大學英語教學與評估
4. 雙語教學的現狀與趨勢探討
5. 基於2010上海世博會英語翻譯的學習、研究
6. 旅遊會展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評估
7. 旅遊會展企業實地考察與經驗交流
『柒』 假如你在學院辦公室工作,現在要召開一個教職工全體會議,關於期末教學研討的,請你擬一個會議通知
會議通知是上級對下級、組織對成員或平行單位之間部署工作、傳達事情或召開會議等所使用的應用文。是我國黨政軍各級機關乃至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經常使用的公文文種,是應用寫作中常見的一種文體。
『捌』 2010上海世博文化論壇暨第十五屆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會議主題內容有哪些啊
2010上海世博文化論壇暨第十五屆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會議主題:
1. 基於2010上海世博會規劃回與設計平台上答的多元文化
2. 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3. 大學英語教學與評估
4. 雙語教學的現狀與趨勢探討
5. 基於2010上海世博會英語翻譯的學習、研究
6. 旅遊會展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評估
7. 旅遊會展企業實地考察與經驗交流
『玖』 瑞金能夠進行紅色教育培訓的基地有哪些
很多的教育培訓基地都有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