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始終。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一個主要科目,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義務注意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將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起來,充分利用課堂這一載體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一、善於開發英語課本中的德育資源
教師若要恰當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就應該認真地鑽研教材,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找到知識結構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然後通過滲透、融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將德育落實到英語的日常教學中。比如,學習animal(動物)這一單元,會有很多描述動物的詞彙,諸如cute(可愛的),lazy(懶惰的),scary(可怕的)等等。教師組織學生就動物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討論喜歡哪種動物以及喜歡的原因,在討論過後,教師適時提出動物和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引導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生存。這樣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了熱愛生活,熱愛動物的德育思想。
二、善於抓住課堂中的德育滲透的契機
教材中固然有許多教育因素,但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潛藏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契機,教師如果能准確地抓住這些契機,進行恰當地引導,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比如英語課課前五分鍾,就是比較好的教育契機,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好,就等於每天都在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滲透。
此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應該適時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共同思考,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比如,如果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表演,就可以用「英語才藝表演」這種形式。在表演中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找到自信與學習的樂趣,他們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都能夠增強。學生們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受到了品德養成教育,而且,在收聽歌曲、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學會的積極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品德,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觀。
三、善於利用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以外設計一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外競賽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並且這時如果能夠適時進行德育滲透,肯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在平時就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多項活動。此外,我還會經常播放一些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聽角度感受英文,感受熱愛祖國文化、熱愛生活的激情。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應當遵循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規律,又要及時捕捉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契機,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落實好德育教育。
本人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
⑵ 怎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根據我國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本人結合多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運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學
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有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知識。特別是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善於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例如在教學「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這些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禮貌用語時,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如在學習「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時,要求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麼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講授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了教育、教學融於一體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組織模擬情景學習活動滲透德育教學
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結構時,我設計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時,設計了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
三、運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放到首位,滲透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教學中,我常常採用雙人、小組、集體比賽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但是,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特別是英語單詞的記憶,往往是學生學習英語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信心,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記憶單詞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戰勝困難中萌發出能力、毅力和動力。
四、通過教師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影響學生
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具有敬業精神,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要用自己的愛來喚起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引伸到對生活的愛。其實,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在今後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為人師表的風范,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⑶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姚春霞
一、德育教育滲透內容
(一)西方文化教育英語從實質上而言是西方國家的語言,而將其融入我國小學教育中,其目的則是讓學生了解西方語言文化、民俗風情等。小學英語階段,教材內容主要以生活為主,例如:禮貌用語、節日祝福等,充分與學生生活相融合:除此之外,教材中也包含一些簡單的口語交流,學生通過西方文化了解,與我國文化融合,進而形成正確的德育思想。
(二)行為習慣教育首先,英語德育內容中行為習慣的融入,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與教材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連接,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外出郊遊模塊教學時,教師需要構建相應的情境,然後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團結意識、主動融入集體、助人為樂的美好品德:在作息安排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引導學生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
(三)良好美德教育英語德育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懂得關心、愛護、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等。例如:在環境保護引導時,首先,教師讓學生認識到環境破壞的危害,對生活的影響,進而讓學生認識到環境需要被保護,養成不亂扔垃圾、節約用電燈的良好美德。
二、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小學英語教材中,包含諸多德語教育內容,但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這部分內容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如今,新課程改革後,要求教師重視德育教育,強調知識與素質共同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師自身德育魅力展現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所以,只有教師自身擁有良好的德育素質,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正確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師在英語教學善於滲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通過自身行為引導學生德育思想。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注意自身著裝,語言表達,以溫和的態度飽滿的熱情教學,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
此外,英語這門學科包含語言、交際、表演等內容,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教學中,想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建,提升學生聽著,交流能力。據調查顯示:往往是那些舉止文雅、態度和諧、高德育水平的教師教學效率更明顯,學生在教師身上能夠學到更多知識。例如:每次教學前,教師主動與學生打招呼:hello,everybody,Im miss Zhang,首先讓學生感受到熱情,而後學生也會回應教師:hello teacher.
(二)深入研究教材德育內容英語教材中包含一些日常用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有助於德育教育的開展。在教學前,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規劃、綜合評價。例如:文明用語有:Thank you、Hello等:相互幫助用語:Can I help you?Let us go together等,引導學生懂得幫助他人、關愛同學。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置生活情境,滲透德育奇偶阿姨。
例如:在問路模塊教學中,教師扮演警察、學生扮演行人,使用禮貌用語交流,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railway station is?掌握有關單詞語句使用。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實現了有效融合;此外,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當我們犯錯時要學會說「sorry」,學會問候、道別:Hello、Bye等,提升學生德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如,在講授有關於動植物的時候我會在PPT上製作美麗的風景圖或者可愛的動物圖像,小學生都對這些漂亮和可愛的東西都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就非常高,同時我也會對學生說: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美麗,我們身邊的小動物是多麼的可愛,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多麼的幸福,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在講「Where are you from?」時我會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I』m from China.I love China.I anl Chinese」。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思想意識、道德培養具有幫助性作用。在教學中,德育教育融入英語教育中,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德育意識,進而做一名高素質的小學生為今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⑷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它通常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版中非常重要的權組成部分,並且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很特別的作用,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表現在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⑸ 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教育中,以德育為重,重視對學生的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及思想素質的培養,並強調在其他學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英語教學也應為學校總的教學目標服務,英語教師應責無旁貸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英語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應善於充分挖掘。在發現了德育因素後,要抓住時機,把握關鍵,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一.樹立偉大理想的教育。英語中有句諺語:GREAT HOPE MAKES A GREAT MAN。在學習JOBS時,問學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在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理想之後,再介紹一些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和他們取得成功的奮斗歷程。然後問他們,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讓他們明白只有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學好各門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各項技能,才能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 二.文明禮貌,道德風尚教育。教禮貌用語時,我編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詩:早上見面GOOD MORNING;問候你好HOW ARE YOU;下午問好GOOD AFTERNOON;晚上招呼GOOD EVENING;是新朋友HOW DO YOU DO ;晚安說聲GOOD NIGHT;熟人見面NICE TO MEET YOU ;打擾別人不用慌,EXCUSE ME 幫你忙;若是真的犯了錯,I』M SORRY 可別忘;THANK YOU 常在口上掛;YOU ARE WELCOME 表示不用謝;分手說聲GOODBYE;要求他們平時在學校,在家中和老師,父母及其他學生之間要講究文明禮貌。通過編排小品,進行討論評價,在判斷分析中展現並學習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禮儀。教ASKING THE WAY 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書上的對話,然後問他們,小男孩的做法對不對?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別人遇到困難,幸災樂禍故意不指路的行為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熱心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三.講衛生,愛勞動教育。在學習WHERE IS MY ……?時,利用圖片展示一個亂很亂的教室,通過幫TOM找東西,整理房間,讓學生明白要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習了DO HOUSEWORK 之後,進行一個調查,了解學生在家做家務的情況,並在課後進行一個比賽「學做小家務,做父母的好幫手」。在勞動中體會父母的艱辛,培養熱愛勞動的積極情感。在學習了一些動詞片語後結合否定祈使句的教學,利用掛圖和圖片,學習DON』T READ IN BED。DON』T EAT NOW 。並及時問WHY?讓學生明白IT』S BAD FOR THE EYES 。WASH YOUR HANDS FIRST。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珍惜生活,關愛他人的教育。當學習HOW OLD ……句型時,我設計了一個猜年齡的游戲。在電腦上出現一個小男孩,又瘦又小,學生會猜是六或七歲,然後我點滑鼠,他自己回答:I』M TEN。接著再猜另一個又高又結實的男孩,很多學生會認為他的年齡很大,給出的答案又是一個意外。通過演示和講解,學生們明白了,我們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合理的作息安排,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在學習COLOUR 一課時,在學生們欣賞了那麼多絢爛的顏色之後,我讓他們閉上眼睛,體會盲人的感受。在電腦上出現一個眼睛失明的小姑娘,她渴望知道世界上每樣事物的顏色。學生們在用英語回答她的問題時,眼中流露出了無限同情。然後我又播放了一個記錄片片段,介紹的是一些身殘志堅的人們的動人事跡。最後,我讓他們說說這節課的感受,他們感慨地說,我們作為正常人,能看到這么美麗的世界是多麼幸福啊。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向那些殘疾人伸出友愛之手。 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過程。道德行為要經過反復實踐,養成習慣,才能成為穩定的道德品質。在英語教學中,及時的鞏固和評價學生的道德行為,能夠促使他們更快更好地培養良好品質。教師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表率。 讓我們每個英語教師付出努力,使英語教學成為德育的另一塊有利陣地。
⑹ 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提起學校的德育教育,很多人認為這是輔導員的事情,似乎與其他任課老師關系不大。實際上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關鍵看是否能抓住有利的時機,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就給教師們提出了更深和更難的目標。
一、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思想教育和知識能力培養的結合點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最高最後的目的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這句話道出了一切教學的真諦。傳統的英語教育割裂了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系,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無法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未來人才的目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應該如何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在我八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如下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1、結合最常用的英語禮貌用語,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從最簡單、最常用的口語入手。我校中級工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通常在課堂上會講到一些最簡單的英語口語。如講到「Thank
you!」這一最常見的禮貌用語時,教師可側重於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並時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也要說「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別忘了說「Thank
you!」。因為只有時刻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2、利用傳統節日,組織活動,始終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有計劃的加以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今年的母親節,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組織了一次名為「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活動課,並請家長來參加。本次活動課的目的是在練習英語口語的基礎上讓學生敢於大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眾所周知,中國人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非常含蓄甚至是羞於表達,就算是母子之間也很難說出「我愛你!」這類字眼,借這次活動引導學生用英語簡單的表達他平時想說卻不敢或不好意思對自己媽媽說的話。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這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得到成年人的認同。不少學生家長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後也意識到作為父母有些時候也應該扮演孩子的朋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而作為老師,這個時候我就會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及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善於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和對方溝通。
3、巧用課文經典語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高級工使用的實用英語第一冊的一篇課文中介紹到,在美國有一位老婦人(ROSE),年輕時一直夢想著要接受並完成大學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夢想一直未能實現。在他87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有機會進入大學。老婦人像其他的年輕學生一樣每天努力地學習,因為年事已高她甚至要花費比正常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學習。通過幾年的努力她終於通過各項考試順利畢業,但是在他畢業後一個星期她卻在睡夢中安詳地死去。有將近2000名大學生參加了她的葬禮,在他的葬禮上很多人都回想起ROSE在一次聚會上的演講。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ach and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Have no regrets. We elderly people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n』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afraid of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結束了這一課的學習之後,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展開了一場熱烈了談論。有的學生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後悔,有的學生為自己一直都有夢想而感到驕傲,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價值標准選擇人生目的,在實踐中努力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寓德於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要堅持幾條原則:(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生活的實踐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一些有下廠實習經驗的技校學生來說,這種德育教育更有說服力,更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教育效果才能收到成效。(2)疏導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誘,從提高學生的知識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勤奮刻苦、積極向上、自覺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和學識水平。(3)嚴格要求和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用希望和激勵等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生們英語語言運用技能,也應注重對他們思想品德的教育。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僅教書更要育人。只有學習英語與提高思想素質有機的結合,學生們才能樹立並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⑺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兩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品德發展的組合期和重組期,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應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並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
一、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師在教書育人上應該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為英語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國情都比較了解,可以結合我國實際,針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比較和體驗,學會用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的能力,從而完成《英語課程標准》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任務。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英語學習的目的上滲透德育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事實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卻是很茫然:多數學生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學校課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學;有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有的是喜歡聽英語歌曲,看美劇,從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為了今後出國留學;有的是為了今後與外國人做生意時交流的方便等。
這時作為英語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時又學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時我就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但漢語為什麼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呢?」學生課後查詢了資料後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導致英語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強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終使我們的母語也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德育滲透得以成功地進行,教師一定要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素材就蘊含著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課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奮斗經歷,有美國總統喬治?
華盛頓少年時的故事,女護士南丁格爾的優秀事跡。這些課文都滲透著思想品德的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較強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鮮明特點是文化教學,由課堂、家庭逐漸向社會各方面展開,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戶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如教材中介紹了—些中西方傳統節日,這時我們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幫助學生追尋這些節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蘊,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中國的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3.以生活為基礎,將德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中
新教材中的多數內容都來自生活,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環保問題、安全教育問題、慈善事業問題、志願服務等,無一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飲食習俗其實是一種文化。
飲食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的問題,它還富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禮儀。中國人熱情好客,經常請親朋好友吃飯以增進關系的親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賬。通過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禮儀文化,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又如,學生在學習有關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教師在指導學習這些諺語的同時,還可適時布置收集英語習語、諺語的拓展作業。英語習語、諺語是西方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各種經驗、體會的總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積累英語習語、諺語,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諺語的背後都包含著有趣的歷史典故或傳說故事,有的習語來自《聖經》或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等;人們在得到經驗教誨的同時,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內涵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授人以漁可解—生之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求,課內、課外的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
例如,本人在帶領學生做「英語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搜集生活中的10條英浯廣告語、商店名稱、雙關語、菜單上的英文、進口家用電器說明書上的文字、原版電影上的語句等,再分小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學們的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體驗,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這類活動中表現積極熱情,既積累了許多英語詞彙,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們的活教材。
總之,英語教師如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作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將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激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⑻ 談如何利用英語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材來是德育的載自體,書上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德育。如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1Friendship,德育核心就是「友誼」,這對高一剛入校的新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Unit4Earth-quakes,德育核心就是「地震中如何逃生」,可以藉此教會學生一些自救的方法;必修二Unit2TheOlympicGames,德育核心就是「學習體育健兒努力拚搏的精神」。像這樣的能起到德育教育的課文範例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