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學校的不同教師承擔相同或不同的課程,甚至同一教師在不同班級教同樣課程,也可以說在教學的小環境有所不同,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的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但這不能成為否定學生對所授課程及其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科學性的借口。其實,任課教師在同一所學校對學生實施教學工作,可以說其教學的大環境基木相同,對於那此教學質量過低而得不到所教學生的認可或接受的原因,主要應該歸因於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不良表現所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的教師教育觀念滯後。有的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極深,教育觀念陳舊落後,思想認識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對新時期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缺乏足夠了解,平時忽視學習,未能及時更新觀念。比如有的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不懂尊重老師,甚至向學校要求選好的學生和班級授課他們往往把教學質量問題歸咎於他人,要麼認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不善或招生政策失誤;沒能像以前那樣招來「聽話」的基礎素質較高的學生,認為當今的學生很「另類」,唯我獨尊,個性太強,自由散漫,素質不齊,只好在哀嘆聲或埋怨聲中被動地進行教學活動,把向學生授課當成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用一張刻板的面孔或乾巴巴的語言「例行公事」,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師生關系緊張,影響教學效果。
(二)有的教師教學責任心不強。有的教師沒有真正把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苦心經營,而是把教學工作當作臨時謀生的手段。這些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精力投人很少,教學態度不端正,還時而鑽學校管理的漏洞,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對學生學習情況不關心,人在課堂,心想別處.沒有盡到責任,教學質量差,引起學生的不滿。
(三)有的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有的教師教學方法不恰當,既對傳統教學方法不掌握,更談不上對現代職業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沒有根據職校生的素質基礎、接受能力和學習需求等實際情況實施教學活動,在上課時照本宜科,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加上自身職業技能不過硬,過分強調理論教學,忽略對職校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使職校生既學不好基本理論知識,也學不到職業技能感到上課沒勁,學習積極性低落。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質量自然低下,從而引起學生的不滿。
(四)有的教師教學能力不強。有的教師教學實施能力薄弱,雖然陰差陽錯地拿到了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但並沒有真正具備相當的教學能力。比如課程相關知識匾乏、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和教學組織能力太弱等,無法有效承擔課程教學任務。這些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教學效果差,也激發學生的不滿情緒。
(五)有的教師教學經驗不多。教師教學經驗缺乏,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內容不豐富,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管理不規范,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盡管如此,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並兼任班主任工作。因此,他們往往陷人「什麼都抓,什麼都抓不到」的困境,天天忙於應付教學質量低下,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或接受,同樣引發學生的不滿
二、對策與措施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學校應著眼大局穩定,進行科學管理,遵循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形成學校督導與教師自育的合力,幫助後進教師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指明整改方向,制定『趕超』,計劃,採取有效措施,盡快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一)教學觀念要更漸。由於職業教育教學有其特點和規律,教師須加強學習與思考,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主動適應社會、經濟、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人才觀、以德育為先的育人觀、以技能為重點的素質觀,才能在教學工作中體現時代性、突出職業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
(二)師德水平要提高。當前我們處在國際人才大競爭、世界經濟大開放、高新技術大發展、知識經濟大崛起以及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開放的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對教師素質和師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一些任課教師對教學工作不負責任。教學態度較差,以及歧視貶低職校生等不道德言行,學校必須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宣傳與教育,加強制度建設與考核管理,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促進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
(三)學生情況摸清。當今職校生的情況更趨向復雜化和多樣化,他們對教育教學服務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學校必須要求教師熱愛學生,積極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狀況,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傾聽學生的呼聲,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就業成才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四)教學方法要得當。學校必須對新課程任課教師採取「跟班學習——試崗合格——正式任教」的管理模式,實行「先培訓,後上崗,再提高」制度,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積極主動參加聽課評課和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把與時俱進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備課不忘備「學生」,課程設計要合理,教學內容要適度,教學方法符合實際,使教學之間和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真正「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五)師生關系要密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當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採取主動。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必須處處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議權。在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基礎上,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師生之間就會增進了解,累積友誼,進而建立互尊、互諒、互助、互信的師生關系。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實施教學工作中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使得教學活動得心應手,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❷ 如何激勵教師教學積極性調查問卷
可以設置獎品撒,我在用表單大師 做調查,然後還用他們的抽獎頁面,可以在我收集到的數據中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