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

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0-12-24 22:11:16

❶ 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兒教育,提倡適合國情的中國化幼兒教育。

2、反對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1)教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2)教育方法、教育原則: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3)幼兒園課程理論:課程的中心——環境,課程的結構——五指活動,課程的實施——單元教學、整個教學法、游戲式的教學。

3、重視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

(1)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1923年秋,陳鶴琴在自家寓所里創辦了中國首個幼教試驗基地——南京鼓樓幼稚園。自此,他家的客廳成了12個流浪兒的課堂。

他架起小黑板,擺上小板凳,讓女兒當小先生,教流浪兒識字、唱歌;他和孩子們一起做識字游戲;他在音樂聲中拿起「新年老人」的拐杖,走到台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兵丁」,一邊唱著,一邊以手杖作槍,舉槍、瞄準、射擊……

當時,兒童教育在中國還是一片荒漠,在學制上尚無地位,少數幾個幼教機構,都由教會主辦。於是,這位師從杜威的教育學碩士歸國後,在南京創辦了5個實驗學校和幼稚園,又最先在高校開設兒童心理學。

有人背後議論:「堂堂大學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麼出息?」陳鶴琴卻說:「我就是要從小孩教起。」

❷ 如何理解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做人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追求的目標
「活教育」理論蘊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養成教育的理念。陳鶴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論的宗旨,與當今幼兒園重視幼兒社會性發展所提出的目標相吻合的。幼兒個體的健康和諧的發展與其將來學會做人而必須具備的做人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健康的情感和興趣、學習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論的「做人教育」是當今深化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所應追求的目標和理念。
(二)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生活為基礎
陳鶴琴提倡「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那麼課程和教材就應該源於生活,而幼兒園課程自然應當以幼兒生活作為基礎設置。將教育建立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之上,讓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是擁護終身教育理念的體現。
教育者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獲得認識與發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啟發幼兒對生活目的、意義的思考,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其實,生活是完整的。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不難發現,在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從生活入手,從幼兒身邊入手,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游戲
兒童期被確定為游戲期。兒童在游戲中生長,在游戲中發展自我生命的力量。陳鶴琴曾明確指出: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兒童除了睡眠和飲食之外的所有活動幾乎都是游戲,兒童通過游戲活動發展肢體動作、學習經驗和發展技能。
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發展,精神愉悅放鬆,還能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兒童良好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游戲能夠開發兒童的智力。在游戲中,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像力,迅速的執行力。所以在陳鶴琴看來,游戲就是孩子的生命。
重溫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反思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研究應立足於社會的最前沿,以我國傳統教育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育研究理論,秉承在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積極探索中尋求幼教改革的發展之路。

❸ 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兒童,即活教育是以兒童發展為核心展開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養孕育和發展的搖籃,它的理論、思想與內容體系可以激活學生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而這一切,並不影響核心素養的時代特徵和未來社會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將歷史傳統和時代要求聯系起來。

(3)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活教育確立了兒童教育的十七條原則。概括起來,其中有:兩個「凡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兩個「鼓勵」——「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兩個「化」——「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

最後一條:「兒童教兒童」,因為「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為深刻」,「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獲得的更為巨大」,而且,「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這些原則用於今天不僅一點都不落後,而且仍有時代感、未來性。

在兒童這一原點上,活教育與核心素養是完全一致的、相契合的;活教育進一步啟發我們要堅持一個信念,一切從兒童出發,將兒童發展作為核心素養的主題與宗旨。

活教育應當成為核心素養孕育的搖籃,首要的是激活兒童這一主體;核心素養一定要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中,應從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中汲取營養,找到自己的根與魂。

❹ 簡述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簡單的說,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一起為兒童謀福利。盡量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兒都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兒童,要使我們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兒童心理。引證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寫中國現在教育的情形時的兩句警語: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我們把它改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拓展資料

1940年2月,陳鶴琴應江西省主席熊式輝邀請,前往江西辦學,並開始進行「活教育」實驗。5月15日,在泰和縣新池村創辦南昌實小新池分校。

10月1日,在泰和縣文江村創辦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非教會的幼稚師范學校。這所學校很快贏得了聲譽,1943年,教育部長陳立夫批准將其改為國立學校。

1945年,陳鶴琴在上海創辦國立幼稚師范專科學校,任內提出五指教學法,主張幼兒教育如同手指與手掌應當涵蓋健康、科學、社會、藝術、語文五種其本項目,手指與手掌骨肉相連不能單獨而存,要注意教材的連貫性及整體的。

1949年5月曾先後兩次因「赤化」遭國民政府逮捕,經上海五位大學校長聯合營救獲釋。

❺ 陳鶴琴《活教育是怎樣實施的》讀書筆記

陳鶴琴認為,傳統教育的課程內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節一節課地上,學生只是一節課一節課地學。這樣的讀書只能造就「書獃子」。鑒於傳統教育的嚴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活教材」。

陳鶴琴所謂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活教育」的課程論並不摒棄書本,只是強調歷 來為教育所忽視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會,而書本知識則應是現實世界的寫照,應能在自然和社會中得到印證,並能夠反映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生活特點。

他把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為「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其目的是培養兒童理想的生活。

(5)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陳鶴琴在對學前兒童心理和教育長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學前兒童發展的課程組織法,即「整個教學法」。陳鶴琴認為,「整個教學法,就是把兒童所應該學習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去教兒童學。」

因為學前兒童的生活和發展都是整體的,外界環境的作用也是以整體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所以為兒童設計的課程也必須是整個的、互相聯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體化後即為游戲法,同時要照顧兒童不同的發展水平,而採用小團體式教學。

❻ 陳鶴琴的「活教育」課程指出,什麼是幼兒的活教材 A 學校 B 家庭 C 大自然 D

決定一個選西大自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風景的美好與優秀

閱讀全文

與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