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忘了是哪年春晚了(0910),有一個舞蹈節目是好幾個民族舞演員拿著紅綢帶跳舞,名字叫什麼啊
我在知道里那個回答錯了,是2010年元宵晚會舞之靈,不是跳春。有視頻。我也很喜歡那個節目,希望你能夠把分數給我。我是第二位回答者,就是答跳春那個。
『貳』 舞蹈室用長紅繩帶剪短綢帶,如果每9米一根,剪了8根後還剩5米,這根長綢帶有多少
八分之一了,八分之五米
『叄』 古代舞姬跳舞時揮舞的綢帶有名字嗎
水袖:戲曲服裝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綴一尺上下的白綢。以其甩動時形似水波紋而名。水袖技術是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員可利用它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巾舞得名於舞人的舞具——巾。它的由來可能與周代的《鞞舞》有關,《鞞舞》是手持五彩繒而舞。漢代祭祀後稷的靈星舞還用這種五彩繒作舞具。巾舞在漢代稱為《公莫》,這是因為歌辭首句有 公莫 二字,它流行的地區很廣,時間很長,是漢代著名的雜舞。漢畫像石(磚)中,多有反映巾舞場面的。從畫面上看,舞人所持的雙巾有的等長,有的長短不一,舞姿熱烈奔放。有樂隊伴奏,以鼓為主,並有拊掌而歌者。這說明是有歌辭可供演唱,而且是比較注重節奏的舞蹈。山東安邱縣的一塊漢畫像石上,刻有一舞女高髻細腰,穿著分為四片的舞裙,裙長及地,雙手各持一巾而舞。巾舞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還附會了一個動人的歷史傳說。相傳鴻門宴上項庄舞劍,項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傷害漢高祖劉邦,而且對項庄說: 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 ,雲莫害漢王也。今之用中,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 (《宋書·樂志》)。
長袖:長的衣袖。多指舞衣。 漢 傅毅 《舞賦》:「羅衣從風,長袖交橫。」 南朝 梁 顧野王 《舞影賦》:「圖長袖於素壁,寫纖腰於華堂。」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妬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明 高攀龍《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博而收選,擇而使又何害乎?」
靠:戲曲服裝。劇中古代武將的鎧甲。身分前後兩塊,滿綉魚鱗紋。腹部稱「靠肚」。護腿兩塊稱「靠牌子」。背後插三角形小旗,稱「靠旗」。不用靠旗的稱「軟靠」。女將穿的「女靠」,身下綴數十根彩色飄帶,內穿襯裙。
行頭,是金、元時起對戲具的統稱。《揚州畫舫錄》稱「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為衣、盔、雜、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種長短袍服,如蟒袍、官衣、開氅、帔、褶(音學)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宮裝、旗袍、雲肩、飯單、袈裟等,還要兼管玉帶、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種武裝人員的裝束,如箭衣、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鎧、猴衣以及扣帶、鸞帶、絲絛等。三衣箱即演員所穿內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雲履、福字履、彩褲、胖襖、僧鞋、薄底靴、大襪、青袍、龍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頭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種。如帥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紗帽、氈帽、羅帽、風帽,鳳冠、如意冠、九龍冠,扎巾、軟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員外巾。此外還有演員頭上所戴的網子、水紗、雉尾翎、狐尾、甩發、髻發、耳毛、發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黲、白、紅、紫色的滿、三綹、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雜箱,指彩匣子、水鍋和梳頭桌。彩匣子是為男角色面部化妝、抹彩、勾臉、卸妝、洗臉所用。梳頭桌是專為旦角梳理大頭、古裝頭、抹彩、貼片子、插戴銀泡子、翠泡子、鑽泡子和絹花等飾物所設。
把箱,即旗把箱。從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到桌椅、板凳、帳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從文房四寶、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馬鞭、車、船、風、火旗到聖旨、香案、旗、鑼、傘、報和劇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銬、銅錘、棋盤、笛簫等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頭,在演出時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規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須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黃、綠、白、黑、藍、紫、粉、古銅、秋香十色的順序擺放;後場桌上的道具必須根據戲碼的變換而變換。以保證演員穿、扎、戴、掛、拿,有條不紊地進行。
中國戲曲服裝,最初有一部分是參照了歷史上的服制而加以採用的,如見於明傳奇的「晉巾」即是晉代的葛巾,「唐巾」即唐氏的頭巾,明代稱為「進士」、「巾」;「方巾」是明初開始有的。它們都不是毫無歷史根據的。但由於戲班條件的限制及其它原因,似乎不太可能每演一次戲,便考訂一次歷史服制而重新另做一套。大約前次演戲使用的服裝,等下次演另一劇目時,仍照樣穿戴,也許再加進點什麼新的行頭。久而久之,就將各個時代的服裝熔鑄—護形成了中國戲曲特有的一套服裝體制。總之,只要觀眾相信是古代服裝,給人以+種歷史感就可以了。當然,什麼腳色穿什麼服裝也不能錯亂,「寧穿破,不穿錯」;顏色的調配也很講究,同場腳色的服色要協調、亮眼不能雷屙。戲曲服裝(包括靴帽在內)統稱「行頭」,約分為五類:蟒、靠,帔、官衣、褶子。蟒,圓領大襟,用金銀絲線綉滿龍紋,有黃、白、綠,絳諸色,是帝王將相穿的官衣,女子穿的叫「女蟒」。靠,是將士穿的鎧甲,據載:隋文帝時有「百姓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的事(見{;隋書}),最初是畫在衣服上的,現在是用金銀絲線綉滿魚鱗紋,象徵金鐵之形;背後插有四面小旗,稱「靠旗乙不插旗的叫「軟靠」,女將穿的叫「女靠」。蟒靠種類繁多,舊有十蟒十靠;顏色分上五色、下五色。官衣,主要分紅藍二色,樣子和蟒差不多,但不綉花,圓領大襟,是官員穿的官服。褶子,用途很廣,分硬.軟,花…素四大類,又按顏色不同分十種,大領大襟,帶永袖。主要是老百姓的便服,但皇帝貴族也可穿。褶子加上雜色布叫作「富貴衣」(乞丐所穿)。此外,服裝名色還有侉衣,箭衣,馬褂、旗袍等多種。
戲曲中的冠帽,種類也很多。帝王戴王帽、平天冠、九龍冠等,將土戴帥盔、虎頭盔等;官員戴紗帽(又分長翅、尖翅……);勇士戴羅帽(又分硬;軟、花、素)扎巾等;書生戴文生巾;員外戴員外巾,以上各種穿戴的樣式、顏色,都是根據人物的身份,晶級或性格來配備的,不能亂用。
以上所述服裝和道具,到了明末清初在戲班裡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制,崑曲班的行頭分為四箱,「衣箱」(又分大衣箱與布衣箱),包括袍,蟒、衣、裙諸物;「盔箱」,包括各種冠、巾、盔、帽;「雜箱」,包括各種髯、靴,襪、旗,帳,燈。扇。香,燭、樂器諸雜物;「把箱」,包括所有鑾儀、兵器等。這套規制的奠立,是前代舞台積蓄的結果,中國戲曲的舞台裝置、服裝、道具,通過這種規制而總其大成。後來京戲在這個基礎上又形成了五箱一桌:「大衣箱」(包括副大衣箱)、「二衣箱」,「盔頭箱」、「旗把箱」,「梳頭桌」(女腳色用的發髻、簪環.珠花等物都屬於梳頭桌)。京戲的這套規制基本上沒有超出崑曲的規范,不過種類更加豐富,分類更加細密了。
『肆』 舞蹈有多少種
分為三大類:
一、專業舞蹈
1、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
2、芭蕾舞
歐洲古典舞蹈,由法語ballet音譯而來。芭蕾舞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
3、民族舞
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族民間舞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和可伸縮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種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是一個國家的靈魂。
4、民間舞
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5、現代舞
是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象一辛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
6、踢踏舞
踢踏舞(英文:tap dance)有拍打敲擊的意思,是現代舞蹈風格的一種。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
7、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
二、國際標准交誼舞
1、拉丁舞
拉丁舞又稱拉丁風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眾民間舞蹈,隨意,休閑,放鬆是它的特點,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熱的藝術表現形式,
2、摩登舞
摩登舞是體育舞蹈比賽中的一個項目群,參加比賽的運動員男士要著燕尾服摩登舞西裝,打領結,女士要著長裙,梳宴會正式發型。這個項目群中共包括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五項。
三、時尚舞蹈
1、迪斯科
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
2、銳舞:大約於80年代時,影響到90年代年輕人的穿著打扮、思考模式與生活方式,而引領的這股潮流往前走的新音樂類型「電子音樂」,赫然成為21世紀另一種前衛音樂類型。而去Club也成為年輕人除了看電影及逛街吃飯外最受歡迎的活動。
3、街舞
最早起源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爵士舞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的產物,它的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
『伍』 跳舞的時候中途需要用紅綢帶,舞蹈穿的是裙子。請問把綢帶放什麼位置取的時候也方便呢
紅裙子有腰緊,在側面和後面釘上褲鼻子以穿紅綢帶,方便。
『陸』 吊著綢帶在空中的是什麼舞蹈節目 哪個晚會有
綢緞舞!隨便搜網路視頻就有的。
『柒』 有一種帶柄的綢帶,跳舞用的,叫什麼什麼地方有賣
就是那些中國舞或是名族舞跳舞的時候用的是吧,我知道這個東西,但是名字說不上來,你去那種專門出租或是幫人製作舞蹈衣服的地方就有了,他們知道的!
『捌』 廣場舞單手拿綢帶舞
綢帶舞是由阿剛廣場舞演繹的一隻最新廣場舞蹈,歡迎大家欣賞
『玖』 古裝美女舞蹈是特別長的帶子叫什麼
長綢
比如說《歡天喜地七仙女》中的仙女們手中的綢緞,那就是長綢。
長綢舞,以長長的綢緞配合舞蹈,內翻轉玩出花樣,非常的好看。
綢舞所用的綢帶分長短兩種。長容綢分單手和雙手舞綢。舞者握著置於綢一端的短木棍,配合各種步伐和舞姿,舞出各種綢花。
與衣服相連的長袖,名水袖。京劇中常用得到,水袖寬大,染色後舞起來很美。相傳,水袖起源漢代,盛行於唐朝,失秩於宋元時期。它在中國古代的舞蹈中,就在漢唐時期水袖就風靡一時。
水袖講究身韻合一,身姿搖曳,神韻必備,技法神韻都十分重要。因此舞起來就很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