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互助課堂通過互相幫助,促進學生共同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習方式。
一、「互助課堂」產生的背景。
1、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以上幾方面與於健校長提出的「互助課堂」要實現「三助」是極其吻合的,即「助教師成長」、「助能力提升」、「助有效學習」。
2、「五嚴」規定。09年暑假,我校對七年級全體新生進行了一次情況調查,調查中老師發現,地處城郊結合部的學生家庭教育普遍缺失,這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在如今「減負」的嚴格要求下,學校不能用額外的時間給孩子們補課,那隻能學生做減法,老師做加法,「互助課堂」應運而生。
3、「高效課堂」理念。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4、實中三年發展規劃。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走實驗之路,創品牌實中」。作為一所生源素質不理想的公辦初中,要想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必須大膽改革,課堂無疑是改革的主陣地。
二、「互助課堂」的校本解讀。
「互助課堂」即「主輔式」課堂,一個課堂上有兩位老師,一位在前,一位在後;一位作為主講,一位作為輔教,並彼此「主客場」互換進行教學。結成互助對子的教師通過共同備課、互相聽課的方式,共同從德育上管理學生,共同從學業上輔導學生,達到德育管理和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我校「互助課堂」根據各個班級、學科、教師工作量的差異,採用「老帶少」、「同齡互補」等結對模式,將教師間的互動運用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既在課堂上高效率地幫助了學生學習解惑,又在課堂下最大程度地加強了老師交流。
在實施過程中,我校明確了互助對子的義務職責:
1、共同備課。學習大綱,鑽研教材,吃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案。
2、互相聽課。主科互助教師之間每周相互聽課不低於周課時數的60﹪。小學科互助教師之間每周相互聽課不低於周課時數的30﹪。「互助課堂」主要形式為聽課教師在聽課過程中加強對聽課班級學生的指導。互助主要環節為:
①作業檢查環節(協助授課教師共同檢查)
②小組討論環節(深入討論小組指導答疑)
③課堂練習環節(巡視記錄學生掌握情況)
3、專業發展。選擇與教學相關的優秀核心期刊精心學習,每學年至少完成
一篇論文(或「互助課堂」活動總結反思)。
在明確義務職責的同時,有相應的考核獎勵:
1、教務處對「互助課堂」聽課情況巡視記錄,結果每周公布一次。
2、根據聽課數量設立「基本獎」。一等獎獎勵300元,二等獎200元,三等獎100元。
3、根據互助效果設立「進步獎」。一等獎獎勵300元,二等獎200元,
三等獎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