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初中義務教育教學課標

初中義務教育教學課標

發布時間:2020-12-24 14:16:39

Ⅰ 求義務教育教科書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最新課程標准與教學意見

您好!這是新版歷史與社會的最新教學意見和課程標准

http://wenku..com/view/504c8c9349649b6649d74709.html

請採納,謝謝

Ⅱ 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初中數學課程標准分別是什麼

(1)精簡教學內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學。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與倍數,而是在直觀的基礎上,通過乘法算式得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由於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和經驗,對整除的含義能夠清晰的理解,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現「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②「分解質因數」 和「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質因數」 及「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是作為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質因數」一直作為必學內容編排。而在本冊教材中,由於允許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質因數」失去了其基礎知識的作用,因此不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而只作為一個補充知識,安排在「你知道嗎?」中介紹。 (2)增加了直觀和聯系實際。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於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與現實生活無關;從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難以直觀。而小學數學的大多數教學內容的引出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注重提供直觀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注意內容的呈現、展開盡量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 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例題和習題都增加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和插圖;用鋪地磚的問題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等。這樣的處理便於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有利於學生理解有關概念的現實意義,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開放性。 例如,「3的倍數的特徵」的得出,「做100以內的質數表」,找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等等,都體現了放手讓學生探究,鼓勵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總目標是

標題: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總體目標)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內容:
請就課程學習的內容,找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與修訂版的內容變化的例子(至少找出三處),並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題內容:
一、「課程基本理念」的修改《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理念能讓我認識到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於「精英教育」。《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將「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並成一條「教學活動」,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活動的特徵。表述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重新提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並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里從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過程的特徵,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二、「課程目標」的修改數學課程標准修改前後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都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總目標,二、學段目標。總目標由原來的四條變為現在的三條,總目標由原來三個方面(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的具體闡述變為現在的四個方面(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具體闡述。《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在原有「雙基」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要求。,即「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前幾年的教學實驗「數學思想方法「,是指支撐數學科學發展的思想,核心在於數學推理、數學建模。如何讓學生獲得數學思想,關鍵要讓學生經歷概念的抽象過程。這里的基本活動經驗,對學生而言,所謂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是指圍繞特定的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經歷了與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之後,所留下的,有關數學活動的直接感受、體驗和個人感悟。經驗的特徵:具有數學目標的一種結果;是人們最貼近數學現實的部分。基本的數學操作的經驗,基本的數學歸納的經驗,類比的經驗,思考的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等等。學生操作的未必就能獲得經驗,必須幫助學生歸納。基本活動經驗在每個領域中表現不一樣,在代數中強調代數建模;就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化的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數學直觀。《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把原有「兩能」轉化成「四能」。在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想的感悟和經驗的積累僅僅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賴學生親自參與其中的數學活動,依賴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在注重結果性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更要注重過程性目標。借用弗萊登塔爾的話:與其說學數學,不如說實在學習數學化。就是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規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分析問題的能力:運用用數學思想尋找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聯。讓學生經歷發現、困惑的階段。就是讓學生會質疑,敢質疑。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數學模型,既符合數學模型的結構、規律,又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既要尋找數學問題的數學解,也要檢驗教學解與現實問題的吻合程度。三、「課程內容」(原「內容標准」)的修改《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四個方面的內容及要求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使用規定的課程目標術語,對某些課程目標的表述進行了修改。為了更加突出課程內容的本質,課程標准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十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十個核心概念雖然與四個部分內容沒有明確的隸屬關系,但與內容之間是有側重的。《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四個領域中一些具體的內容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刪除了一些條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內容(包括必學和選學內容),第三是對相同內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進一步細化),具體如下。(1)刪除的內容①對有效數字的要求——沒有了有效數字的內容②關於梯形的相關要求③探索並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④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⑤極差等內容此次《標准》修改,還以標注「*」的方式,增加了選學內容,具體如下:*⑥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⑧知道給定不共線三點的坐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⑨了解平行線性質定理的證明*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程組

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什麼

課程標准? 不同地區 不一樣的

現在很多都是新課標吧

Ⅳ 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程標准2011版對教學目標維度有什麼新的要求

新課標還是明確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Ⅵ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什麼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必須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各門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根本性要求。課程標準是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而這些要求、規定和建議都必須符合義務教育課程總的培養目標,必須有利於而不能有悖於義務教育課程培養目標。眾所周知,義務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是公民素質教育,因此,義務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都必須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公民素質這一概念最早是西方提出的。國際上通用的這一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含義:了解現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並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了解現代國家運行的基本原則和程序,具有民主與法制的意識和民主參與的能力;了解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需的基本規范和倫理底線;了解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學會自主判別、自主選擇和自主承擔,能夠為現代社會有尊嚴的多樣性做出貢獻。

我國關於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主要反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於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表述中。我國憲法在第二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中,涉及到了對於公民在政治素質、文化素質以及作為勞動者所應具有的素質等公民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是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在課程總的培養目標上的體現。

義務教育階段所設置的各門課程的國家課程標准都要貫徹這一培養目標的精神,並結合本門課程的性質特點,使這一總目標在本門

Ⅶ 義務教育法中規定的義務教育目標是什麼

義務教育法中規定的義務教育目標是努力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

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統一實施的具有普及性、強制性、免費性的學校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接受義務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實施義務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支持義務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紀初,中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

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後,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責任,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應該享有接受質量合格的義務教育的平等機會。義務教育的屬性決定,義務教育必須均衡發展。

(7)初中義務教育教學課標擴展閱讀

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中最終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真正轉變。

國家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將高中教育或者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已具備了現實條件,中國已經有個別地區試行了這一措施,但主要還集中在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第29條內容為:加快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適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支持和規范農村民辦教育。

有效整合各類農村文化惠民項目和資源,推動縣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和服務標准化建設,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規范管理,開展農村公共服務標准化試點工作。

閱讀全文

與初中義務教育教學課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