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宣傳稿

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宣傳稿

發布時間:2020-12-24 11:23:45

① 教師培訓指導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

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1)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宣傳稿擴展閱讀:

教師培訓主要的方式是採取理論研究與跟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理論研究主要採取專家專題教授、學員交流研討、輔導教師集中點評、特色學校實地考察等的形式。專題講授主要是由專家、教授及「一線」知名校長承擔。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

從概念的涵義上講,「教師教育」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對教師進行教育」,二是「關於教師的教育」。前者主要是指教師的職後培訓或教師繼續教育,後者包括教師的職後培訓和職前培養。

根據教育內容和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確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教師真正能夠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促進教師的理性行動。從國內外的教師教育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反思性的教師教育可以採取以下多種形式。

(1)專題講座。即通過集體講座方式,讓受教教師掌握一定的知識,如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等。本體性知識,主要是了解學科的前沿和進展,知識的拓寬與應用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通過這些方面知識的了解來獲得學科的最新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使受教教師掌握有關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育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性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育經驗升華為主,包括教育實踐的基本技術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實踐和指導等。

(2)專題研討。針對中小學教學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展開,目的是提高教師對這方面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如「差生轉化方法探討」,「教材新內容教學研究」等。

這種專題研討可讓指導教師先陳述問題,以及有關此類問題的信息綜合,然後讓受教教師展開討論。它側重於施教教師和受教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交流與對話,是一種集體提高的教育方式。

(3)問題研修。問題研修是受教教師個體通過自己對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來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受教教師在面對一個實際的教育問題時,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有關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機構中進行,也可以在中小學實際教育情境中進行。問題研修應提出書面研究報告。

(4)觀摩實踐。觀摩是受教教師對其他優秀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在觀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有所收獲,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觀摩在形式上可以分為錄像觀摩和現場觀摩。

實踐是受教教師自己參與教育實踐,以自己在教育中獲得的知識、理論,通過反思來檢驗、修正自己的教育實踐。作為教師教育形式的教育實踐,教育機構應當提供適應性指導,或施教教師在旁聽課,或請優秀教師在旁聽課,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5)教育調查。影響教育問題解決的因素非常復雜。開展教育調查,就是通過實證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把握影響某個問題的主要因素,並在調查過程中,形成教師的理性思維能力。教育調查的問題可以是學校層面的,可以是班級層面的,也可以是某個特定的教育對象。

(6)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基於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需要,與教育機構的施教教師、專家或其他教師共同合作,進行系統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師(行動者)參與研究,專業研究者(指導教師或專家)參與教育實踐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進教育現狀的計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在教師教育中引入行動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現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研究技巧,強化專業精神,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② 教師培訓的目的和意義

教師培訓的目的和意義是:

一、目的: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掌握學習方法。「在不能完全預計到未來工作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使教育與未來的工作相適應」,這才是終身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應該是繼續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意義:

1、學知學能,博學多思:

師者是教育學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學識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師的思維定式和教育方法,也從中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行為作風。因此教師必須得抱定終身學習的觀念,加緊學習,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自己擅長的,也要學習自己所不擅長的。

2、完善性格,豐滿人格:

教師的性格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人格完善。不論你是哪一類的性格特徵,都要緊緊圍繞服務於學生這一主要前提,一切為了學生,有時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和怨氣帶到學生中去,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帶己之過。

3、儀表端莊,修正外形:

教師的職業不同於其他服務行業和企業,外在的形象很重要,它顯示的是教師內在的品味和氣質,個人的喜好和追求,人格魅力與個人審美欣賞水平,給學生的是第一印象和一生的印象,所以外在形象至關重要。

4、言談舉止,遵禮合儀;

教師的語言技巧,行為舉止,決定你能否走進學生心裡,是否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和藹,態度親切,行為得體,舉止端莊,也展示著教師的個人修養水準。

(2)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宣傳稿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

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主要包括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等示範性項目,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培養骨幹,作出示範,並開發和提供一批優質培訓課程教學資源。

③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通訊報道怎麼寫

您好,普育吧華師教學站張老師為您解答:
某月某日上午(或者下午)某時,在什麼地點回,誰主答辦的什麼活動活動拉開帷幕。來自哪裡的什麼人參加了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開班儀式由什麼地方來的哪個老師主持。他簡單介紹了本次培訓的內容及安排、明確了學習紀律後,就將更多的時間留給了誰(發言的人)。
某某老師的講座(講座加標題名)讓在座的誰(參加培訓的人)受益匪淺。講座開始,他先提到了什麼什麼,其次就什麼么問題展開了討論,現場有什麼舉動,他的課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最好用他自己說的什麼話概括一下)。誇贊一下他說的案例以及講課方法。配以圖片
最後收尾總結此次培訓的圓滿,以及心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望採納。

④ 如何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師隊伍是這一重任的肩負者,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但是,目前教師隊伍素質高低參差不齊,教師的培訓、學習、專業發展、能力提升等問題依然至關重要。面對課改新時期教師培訓新需求,應如何改變教師培訓的模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性。結合教師培訓的現狀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專業引領,提高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教師集中培訓也就是通識培訓、課程標准培訓、教材培訓,還有一些專題培訓。集中培訓的理念必須富有前瞻性,必須發揮其專業引領和指導性作用,能為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護航,指明方向。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來引導,教師的行動研究只會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就談不上個人專業發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訓的重要性,也是我們教師培訓管理部門應該特別重視的問題。特別是全區、全校的集中培訓,組織每一次培訓都要先確定主題,定位目標,把握住培訓的方向,選擇好有能力、有實力的專家或教師授課,確保培訓內容和理念與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參與培訓的教師切實受到啟發,得到實效。每次培訓後,都讓學員寫出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切實提高了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事實表明,教師真正的成長僅靠崗前培訓或外出學習是不夠的,學校才是大熔爐,是研究中心,教師個人就是研究者,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我們要立足校情,發展特色,把培訓與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使校本培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1、建立培訓的保障機制,營造和諧的培訓氛圍
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小組成員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學的「領頭羊」。制定並落實校本培訓工作計劃,完善培訓制度,促校本教研規范化。如:理論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隨堂聽課制度、教學反思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從制度上保障培訓的質量和效益。還注重創造有利於教師研究的氛圍和寬松的環境,以釋緩教師的心理壓力,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
2、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深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將師德教育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強化教師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特別注重引導青年教師端正教育思想,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敢於挑戰,勇於創新,讓他們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盡快勝任自己的教學崗位。
3、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發展了教師,才能發展學生,也才能發展學校。因此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不能滿足於做一名教書匠,要爭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師。
4、深入課堂,進行實踐探索
過去的實踐證明我們要改變那些形式上的集中、報告式的培訓,應當多進行個案分析和現場指導。而課堂是實施這一舉措的主渠道,是教師獲得發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的培訓形式效果最好。應不定時的派出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進行現場的課堂指導。
5、強化反思意識,提升專業水平

反思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徑,正如葉瀾教授所說「寫一輩子的教案未必成為名師,而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卻能成為名師。」 在實施過程中,嘗試如下做法:
(1)多次備課。要求教師根據教學中和教學後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存在問題和今後改進方向,從而不斷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2)寫教後反思。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可使有益的經驗及時得到總結、提煉和升華;可使失敗的教訓得以改正。
(3)選擇優秀教育教學案例研討交流,並鼓勵教師參與各級競賽或投稿。通過以上方法逐步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6、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促進教師轉型
教師除了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外,還要增強研究意識,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沒有研究能力的教師永遠只是一個「教書匠」。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從自己的問題出發,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幫助每一位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進行個案研究,結合學校和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和確立總課題和子課題。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轉型。
三、建立服務平台式的管理機制為培訓提供保證
1.創建管理機制
教師繼續教育是法律賦予教育行政部門的一項義務,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分工負責,教師培訓才能取得實效。首先要有專職的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組的聯絡員和領導者,其職責就是領導工作小組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幫助在職教師達成專業目標和滿足專業需求,改革教師教育管理機制,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網路服務平台
一方面根據各級不同標准製作學習模塊和課件以用於遠程教育。利用軟體環境進行自學是遠程教育主要學習方法,面對起點不同、層次各異的教師,必須依靠不同層次的任務模塊才能激勵他們學習。在這種學習活動中,我們的重要工作是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驅動學員學習的「任務」,通過任務組織學習,同時要注意讓學員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而不是強迫,讓學員在自學中盡力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安排教師進行網上授課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網站,負責搭建網路交流平台及做好網路宣傳。通過網路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和網路論壇,使學員能相互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及相關資料,同時也成為了解教師培訓需求的一個場所,網路也使全體教師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師培訓的現狀及相關政策。
3.建立保障機制
一方面加強教師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統一教師的認識,對教師繼續教育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及規劃。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師繼續教育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使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來源得以保證。
四、培訓效益的科學評價
教師培訓的目的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通過培訓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我認為,在重視培訓過程的同時,要發揮培訓結果的效應。在現實中,往往是教師參加培訓後,拿到證書就意味著培訓到此為止,至於學習什麼,學得怎樣無人過問,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培訓結果的有效性就是要體現在培訓結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無論是培訓的舉辦者或培訓對象的派出單位(學校),首先都應該重視對教師培訓後的跟蹤考核,要給受訓老師留作業(比如向同事匯報培訓心得或進行某項專題研究,進行實踐活動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訓教師的學習成效進行校本培訓。特別是要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對象的示範輻射作用,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其次培訓效果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參與培訓學習的教師自己,可參照國際教師培訓評估的有效做法,專門設計培訓效果評估表,以半開放式問卷的方式,對教師培訓的效果進行現場評估調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將受訓教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集合成冊在全市范圍交流,方便教師經驗的交流,同時也便於向學術期刊、學報等推薦發表。

⑤ 教師培訓:需要培訓什麼樣的內容

隨著文明的突進、科學文化發展的日新月異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知識,豐富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訴求,已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基層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於是,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就熱熱鬧鬧的開展起來了,省市級四年一輪的教師培訓、不同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訓、通識培訓、新課程培訓、新教材培訓、校本培訓等等;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形式的短訓班也搞得熱火朝天。然而,這樣的培訓效果如何?大多都是不盡人意。正像一些教師所說的:「這樣的培訓參加不參加一個樣--耗時、費力,而收效甚微!」我們認為,造成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重理論和技術、輕知識和能力的培訓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應該包括文化素養、能力素養、理論素養和教育技術素養,雖然這四者相互交融、彼此滲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我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素養和能力素養,其次才是理論素養和教育技術素養,因為,文化素養和能力素養是一個教師開展高質量教育教學活動所必備的基礎素質和基本修養,它最能體現出教師文化學養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科研活動的科學性和創造性的高低,這是一個教師之所以為「師」的根本,離開了這一前提,即便是教師掌握了如何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純熟的教育技術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彰顯不出其任何的意義。而我們大多的培訓的內容是什麼呢?請看,在各種形式的培訓中,教師所發的培訓教材就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諸如《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標准》《××學科學習論》《××學科教學設計論》《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等,而現代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內容的書,幾乎一點也沒有涉足。而且無論培訓任何學科,大都是這樣千篇一律的內容。培訓者認為,教師只要經過這樣的培訓,更新了觀念,初步掌握了現代信息技術,回到學校,就可以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的能力和品位,在課堂教學中就能「海闊憑魚躍」了。而事實到底怎樣?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沒有得到明顯提升,課堂教學中除了藉助一些新理念、新技術,玩一些「花拳綉腿」、演一些「鬧劇」,會製作一些簡單的課件以刺激學生的眼球之外,再也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試問:這樣脫離教師專業實際的培訓究竟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認為,教師的培訓應該結合教師的實際,加強針對性,講究其功效性;絕對不能閉門造車、盲人摸象、無的放矢,搞形式、走過場。就教師的現實情況而言,問題最突出的是,知識的陳舊和知識的斷層、專業能力的嚴重滯後。現今在一線教學的教師,除了少部分新畢業的大學生外,絕大多數是走出大學十年至三十年的中老年教師,這些教師大多是學校的骨幹。因為長時間在學校繁重地工作,沒有時間進行業務進修和知識的更新,所以,文化專業水平大多滯留於大學畢業時的狀況,對現代的新的科學知識、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等所知不多,對本學科的演變、發展狀況和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量新的文化信息掌握甚少,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嚴重陳舊、落後,新知識出現嚴重的斷層,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著思維靈活、文化知識前衛的學生,往往顯得手忙腳亂、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無以應對,甚至,少不小心,還鬧出一些笑話來。筆者聽說這樣的事舉不勝舉。「老師,您如何看待余秋雨的散文熱?」,「你不是說周作人是個『漢奸文人』嗎,為什麼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散文選》中對他的散文贊賞有加,而卻沒有說他是個『漢奸文人』?」,「我國『新生代』作家有哪些特徵,為什麼叫『新生代』?」,「荒誕派的作家都很荒唐嗎?」,「『情商』和『智商』怎麼區分?」,「『天體化學』和『海洋化學』是兩門完全不同的學科嗎?」面對學生提出的這些有趣而頗有挑戰性的質疑,即使是有名望的教師,因為在這方面缺乏必要的積淀,所以,往往是滿面尷尬、無言以對,要麼胡亂應付、含糊其辭,要麼「王顧左右而言他」。無怪乎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喟然長嘆:「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難教了!」現代專業知識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雖然說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受制於教師的專業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等因素,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專業能力的核心應該是文化知識的承載量和文化能力。一個教師即便是掌握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如果沒有豐富的文化素養和現代專業文化知識做強有力的支撐,將很難開展高質量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筆者認為,這不是學生難教,而是教師的知識太陳舊,由此帶來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嚴重滯後。由此可見,專業知識的更新,專業能力的提高,已成為教師培訓工作的中心環節和重要任務。 我們認為,在教師的專業知識更新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方面,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的培訓:⑴ 要讓教師在一個較廣闊的學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學科近期發展的狀況、發展方向和主要存在的問題;⑵ 學習並掌握本學科一些主要的較前沿的研究成果,認真研讀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作品);⑶ 在本專業領域內,圍繞當前一些前沿性的問題和焦點問題,開展一些實效性的專題研究和課題研究,力爭出一部分研究成果;⑷ 著重更新本學科中一些過時、陳舊的觀點、理念和知識;⑸ 對本學科傳統的經典理論繼續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豐富專業理論和文化素養;⑹ 對相關學科發展狀況、前沿性的問題和最新研究成果要作適當的了解。在培訓形式上,應該靈活多樣,講究實效:堅持集中培訓和自主分散學習相結合,學習知識和理論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師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要進行跟蹤評估和檢查驗收,而且,要常抓不懈。只有這樣,師訓工作才能做到「訓」而科學,「訓」而有實效。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視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因為這也是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和專業成長所必備的素養。在師訓工作中,我們提倡掌握現代理論和信息技術、更新文化知識和提高專業能力應並舉,而以更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為主,只有這樣,才是師訓工作的科學發展之路。

⑥ 做好教師因具備怎樣的教育和培訓背景

必須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接受過專門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培訓與考核,
獲得國家教育部門頒發的教師證,
有學校、培訓機構聘用你。

閱讀全文

與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宣傳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