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核心經驗是什麼
劉寶根給大家帶來了《核心經驗視野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新走向》,他以問題「什麼是核心經驗?」「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有哪些?」引入。明確指出:「核心...
② 中班數學的核心經驗是什麼
什麼是數學核心素養呢?數學基礎知識課程標准修訂者認為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像、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通俗的說,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後剩下的東西,或者說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以及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准確地表達的意識與能力。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抽象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准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對於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體系,通過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數學本質,逐漸養成一般性思考問題的習慣,並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主動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邏輯推理是得到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證,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思維品質。對於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後利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表述和論證,形成有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增強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模型構建了數學與外部世界的橋梁,是數學應用的重要形式。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手段。 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就是要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針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求解模型,從而提升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直觀想像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直觀想像能力的培養就是要發展學生幾何直觀和空間想像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像思考問題的意識,提升數形結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質,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數學運算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就是要使學生提高數學運算能力;能有效藉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數據分析是大數據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就是要使學生提升數據處理的能力,增強基於數據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通過數據思考問題的習慣,積累依託數據探索事物本質、關聯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③ 如何把握核心經驗,挖掘適宜的教學內容
近段時間觀摩了許多幼兒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效果各不一樣,有的教師組織的活動非常精彩,很有教育育義,使幼兒得到了發展;有的教師組織的活動卻不盡如人意,看後不知所雲,不能使孩子得到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要做到有效教學。那麼,什麼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課程意識的教師,也一定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選擇內容要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在正確把握整體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需要我們選擇適合幼兒的、具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教學內容。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分析,思考其蘊涵有哪些教學的價值。在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價值後再分析和思考:哪些價值是可以在本次活動中挖掘利用的,哪些是可以在游戲和日常活動中滲透的,以此確定活動的教學側重點。
目前許多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活動內容太簡單,沒有難度,對幼兒缺乏挑戰。2.活動看似很熱鬧幼兒積極參與,對幼兒卻沒有發展價值。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使幼兒跳一跳能夠夠得著,使幼兒有所發展。
二、目標設置要有效,具體可操作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做設定的擬達成的結果,或擬引起的幼兒行為變化。所以說,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有助於教師把握幼兒發展和教學活動的方向,明確幼兒經驗的提升點,還可以幫助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幼兒,了解目標對幼兒的適宜度。因此,目標的制定必須是合理的,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在聽課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在設置目標時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目標的設置不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有的簡單,幼兒沒有興趣,或者太難,幼兒達不到,感覺吃力。二是目標的設置主體不統一。我們現在提倡以幼兒為主體,目標的表述要以幼兒的口吻表述。三是活動目標過於籠統和寬泛,目標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易評估。四是活動目標的表述不完整,或者以過程代替目標,無結果、無目的、無意義。教師在目標表述時要寫清活動實施的方式和方法,並分析和指明這種方式方法背後的目的和最後的達成結果是什麼,解釋這一環節背後的價值定位。因此,在設置目標時要做到:
1.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
2.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可操作、可評價,切忌太空太大。
3.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目標表述要完整。
4.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三、課前准備要充分,深刻挖掘教材內容
1.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賦予教育活動豐富的內涵。教師平時要博覽群書,並做好大量的備課工作。確定好教學內容後,教師還要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使教學活動更加豐滿。
2.教師要有解析教材的能力,能夠深刻挖掘教材內容,挖掘教材蘊含的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教育。例如,我園教師潘娟霞的一節小班閱讀活動《打蒼蠅》,潘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趣味性的語言,結合幼兒以往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揣摩圖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語言,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對「打蒼蠅」這一活動充滿了興趣,在笑聲中讓幼兒懂得了蒼蠅是害蟲,並知道如何用合適的方法打蒼蠅。
四、環節安排要有效,重難點突出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切忌走形式。要簡明扼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難點。例如,有的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調動幼兒的興趣,饒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題,其實用一兩句簡潔的話語就可以直接導入活動。也有的教師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動的氣氛,讓幼兒在操作後,跳一些、唱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聯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亂了活動的整體性,不能讓幼兒完整的體味活動的意義。還有些教師在活動的結尾環節,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後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法要有效性,激發幼兒興趣
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範講解等,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方法。二是合理運用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方便。是選擇課件,還是圖片、實物都要依據活動的需要,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三是教具、材料何時呈現、如何呈現、幼兒座位安排等等,都是活動前老師要考慮的細節問題。不能一味追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新穎化而忽視了教學價值,教學方法要為教學服務,用最合適的方法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形成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及課堂調控能力,靈活調控教學活動,靈活應對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隨即生成新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們要不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不斷總結反思,善於從教學活動的實際出發,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④ 如何促進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學習與發展
讓幼兒愛上學復習數制學,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生活中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和孩子做親子游戲互動
▋教孩子玩做比較游戲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讓孩子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⑤ 學前兒童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
學前兒童科復學教育內容特點制
①在引導學前兒童了解周圍環境的同時,了解人體自身;
②讓學前兒童感受技術,崇尚科學;
③在認識周圍環境的同時,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④把認識個別物體的屬性和認識物體的多樣性結合起來;
⑤從學前兒童的身邊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