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新教學樓的建設大大緩解了

新教學樓的建設大大緩解了

發布時間:2020-12-23 22:32:08

A. 作文大全如何保護一座新教學樓400字

剛走進校門,我們就可以看到新教學樓聳立在竹公溪邊。遠看教學樓,它就像就座巨版大的彩權色的書架,讓我們像在知識的海洋里遨翔。
來一樓大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正面牆壁上寫著的十六個金色的大字,這是陶行知寫的就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讓我們懂得了老師應該怎樣教書,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大廳的右側是每一位老師的照片,照片與照片之間的空隙組成了LSSX這四個英文字母,這些字母是表示樂山實小的意思。來到教室,一排排藍色的桌子擺放的整整齊齊。每個人都有一個灰黃相間的儲藏櫃,這樣每天就不需要背很多的東西來學校了。每一個教室都有一個小陽台,站在陽台上放眼望去,實驗小學的美景盡收眼底。
教室外的走廊非常寬,同學們在走廊上奔跑,跳繩,休息時這樣都不會感覺擁擠。周走廊兩旁還有樂山從古至今的文化,如竄川劇臉譜,貼在門上的年畫……
來到廁所,很容易就分出哪一個是男廁所,哪一個是女廁所,男廁所牆壁的顏色是深沉的黑色和灰色,女廁所是像翡翠一樣的蘋果綠。
我們要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和關愛,為我們建起了一座漂亮的教學綜合大樓

B. 修改病句: 1、新教學樓建成了,兩個新舊校園真是大不同啊!

新教學樓建成了,兩個新舊校園真是大不同啊!其中「新舊」和「兩個」存在詞語重復的問專題,「新屬舊」這個詞已經包含著「兩個」的意思,意味著不同的校區。

建議修改為「新教學樓建成了,新舊校園真是大不同啊!」或者「新教學樓建成了,兩個校園真是大不同啊!」這樣就成了一個正常的語句。

(2)新教學樓的建設大大緩解了擴展閱讀:

病句種類

1、語序不當

如: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搭配不當

如: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

(「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3、成分殘缺

如: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

(「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4、結構混亂

如: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

(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病句

C. 如今,很多中學為成為省級示範學校,紛紛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大做文章,在學生上課時間擴建教學樓,增蓋多媒體教

對啊。。我們學校就在新建教學樓。。

D. 急需一篇新聞``各位大大幫幫忙啊``

十七中教學樓舉行開工典禮

安徽頻道錄入:夏日 責任編輯:夏日 作者:佚名

在金秋剛剛到來之際,十七中廣大師生盼望已久的教學樓終於破土動工了。8月9日上午9點18分,在振耳的鞭炮聲中,十七中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教育局基建辦陳主任、科興建築公司以及十七中有關領導參加了這個盛會。蔣梅梅校長代表十七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說:教學樓的建成將大大緩解學校教學場所嚴重緊缺的狀況,將給全校師生創造一個更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開工典禮之後,將校長又主持召開了三方座談會,大家對施工建設中會出現的噪音、安全、質量和速度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細致地討論,確保教學樓保質保量地盡快建成,讓十七中以嶄新的面貌成為政務新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E. 新的教學樓建成了 兩個新舊校園真實大不同啊

新的教學樓建成了,新舊兩個校園真是大不同啊.
應該這樣吧...

F. 修改病句

改為:新的教學樓建成了,新舊兩個校園真是大不相同啊

G. 學校新建的教學樓,建築布局,樣式結構,和上世紀所建教學樓大相徑庭。大相徑庭在此為何使用不正確

大相徑庭的意思是 有很大區別的意思。 看你這句子應該不合適

H. 擴句。。修改病句

1.寬大的櫃台上擺著精美玩具。
2.媽媽對我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
3.我看了《烈專火中永生》這屬本書受到深刻教育。
4.因為他上課專心聽講,所以老師講的內容他都明白。
5.果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柿子。
6.新教學樓建好了,兩座新舊教學樓對比起來真是大不一樣。
7.在學習雷鋒的動員大會上,同學們紛紛表決心。
8.我耳邊響起「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的聲音。
我們老師才講過修改病句啦,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I. 我們的新教學樓看上去很現代化怎樣翻譯

很高興為你解答:Our new teaching building looks very modern.

J. 求關於高校興建新校區的討論

好處;當然是可以分擔原來老校區的部分職能,可以更好的完善學校設施,擴大學校的影響,分擔老校區的接納能力。可以更加方便的劃分各校區的職能,

壞處:高等院校經過連續擴招,在校學生已達到相當規模,各高等院校的教育資源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和教育部規定的標准,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建設高校新校區的熱潮,由此引發了新的問題與危機。
新校區建設熱潮之動因
高校新校區建設的直接動因是擴招。擴招後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一方面各高等學校無法達到教育部規定的生均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圖書資料數量等教育資源的下限標准;另外一方面,各高校也確實顯得很擁擠,教師、教室、宿舍、圖書等教育資源相對陳舊匱乏,無法滿足廣大學生及家長的要求。因此,建設新校區的高潮迭起。
高校新校區建設熱潮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地方政府力量的推動。地方政府熱衷於把多所大學的新校區集中在一塊,建設大學城或者高校園區。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實現各高校基礎設施的共建和共享,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大學城建設又能給地方政府帶來很多外部效益,如: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帶動地方經濟增長、提升大學城周邊的土地商業價值、帶動城市人氣等。
目前,在全國范圍來看,在建和已建的大學城或者高校園區超過50個。每個高校園區少則3~5個學校,多則7~8所高校;每個新校區的佔地面積少則上千畝,多則3000~5000畝;建設面積少則數十萬平方米,多則一百多萬平方米;所需建設資金少則數億元,多則數十億元。依照這樣的規模,全國高校新校區所需建設資金保守估計在2500億元左右。例如:安徽大學預計投資13億元;鄭州大學預計投資20億元;浙江大學預計投資30億元;復旦大學預計投資20.5億元;同濟大學預計投資20億元;南昌大學預計投資14億元……這些數字只是預算額度,由於建築材料等價格的上漲及建設過程中的提高標准,增加項目,可以肯定絕大部分學校的建設投資均會超出預算。且這些經費額度很多是不包含教學實驗設備投入的。
分擔成本的三大主體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有三大主體:政府投入、學生繳費、高校自籌。
政府方面,包括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改革和建設的任務還很重,特別是現在已經進入了社會矛盾的多發期,政府必須保證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國計民生的資金投入,是典型的窮國辦大教育。因此中央政府在教育上的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徘徊在3%左右,其中中小學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比高等學校更需要國家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採取了集中資源,加快重點項目的建設的策略,把有限的高校建設資金以「211工程」、「985工程」等形式來確保沖擊「世界一流大學」,「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等一些中央直屬高校的建設,其中北大和清華肩負著沖擊「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在三年內分別獲得了教育部18億元的直接撥款。對於大多數高等院校特別是地方高等院校來說,不可能從中央政府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更顧不上為高校新校區建設投入資金。
有些地方政府,以不同方式對當地高校新校區建設給予了專項投入,例如:河南省對鄭州大學新校區建設投入資金超過4億元,廣州大學城內的高校新校區建設借貸資金均由政府貼息。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卻很難做到這點。以江西省為例,2002年時其地方財政收入不到200億元,而南昌昌東和瑤湖兩個高校園區的建設資金需求量高達110億元,地方政府能做的是整合土地,水、電等公共資源,以及各項建設配套費用的減免。如:土地拆遷費用、省管項目工程招投標和質量安全監督費、環保影響評價費、防空設施易地建設費等。同時,給予了提高學費的政策。
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學生家庭以繳納學雜費的方式成為了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擔者之一。據統計,全國高校生均學費已經從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而進入新校區的學生的學費則在6000元左右;住宿費從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1000至1200元;再加上吃飯、穿衣等,平均每個大學生每年的費用在1萬元左右,4年大學需要4萬元左右。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分別為9422元和2936元 ,那麼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的純收入,需要一個農民13.6年的純收入,這還沒有考慮居民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據調查,有25.5%的學生表示「不願再升入大學」,原因是「家庭負擔不了上大學的費用」。可以說高等學校的收費標准已經逼近甚至在部分地區超過了我國廣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高等院校方面。我國高校是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組織,不能像私人產品那樣完全推向市場。當然,高等教育也具有商品屬性,高校也要考慮辦學成本,適當定價,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高等教育是「准公共物品」。高校教育辦學成本是指高等學校為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所直接消耗的教育費用,包括人員經費、教學業務費、行政經費、直接學生事務支出、設備及用房等固定資產折舊、圖書資料攤銷等。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高校的人才競爭使教師津貼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更使多數院校難以通過自身積累來解決建設資金。因此,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在短時間內籌集巨額的新校區建設資金也不太可能。
此外,對於學生公寓、食堂等後勤服務設施以及教學樓、體育場館等可以採取引進社會資本和採取BOT等合作方式進行建設,能節省一部分建設資金。但是對於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辦公樓、圖書、實驗儀器等教學和科研設施,由於其性質以及資本的逐利性,不能由社會資本和外資介入,只能依靠自身建設。
新校區建設的風險
由於我國的教育資金一直以來都是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慈善事業和社會捐贈體系不發達。我國高等教育社會捐贈占教育經費總額的比例僅有1%~2%,並不能對高校的運轉起關鍵性作用。
在教育部等部委關於《普通高等院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規定下,按照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的設置標准計算,「生均一分地」,增加一個學生需要新增基本建設投資3.8萬元左右,各高等院校與教育部所要求的標准相差甚遠,發展空間嚴重不足。高等學校的現有資源利用狀況無法滿足高等教育擴招的需求和達到教育部的標准,籌措高等教育經費必須另闢途徑,向銀行貸款是高等院校的必然選擇。
高等院校的大規模擴張有著急切的資金需求,而高校既擁有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的支持,也擁有膨脹的學費收入,所以高等院校成為了銀行眼裡的優質客戶。從1999年開始,銀校合作成為一種風潮。比如華夏銀行1999年為北京大學提供總額5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工商銀行決定為北大提供總金額為10億元的授信額度;從1999年到2002年底,中國銀行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提供了6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南京大學則獲得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5家銀行總計達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1998年工商銀行發放的對教育(主要是學校)的貸款只有2億多元,而到2003年中期上升到198億元。
目前,各高校新校區建設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個別學校甚至達到建設資金的90%。平均每個高校的貸款在5億元以上,大部分高校,貸款規模在8億~10億元以上,全國普通高等院校新校區建設貸款金額保守地估計至少2000億元人民幣。
表面上看來,依靠銀行借貸和學生收費,准公共產品沒有足夠的政府投入也能得到豐裕的產出,其實隱藏著新的問題和越來越大的風險。
大部分的高校新校區建設是2000年左右開始的,現在都基本完成了一期的建設投資,已經有2~3屆學生入住。 按照與銀行的協議,大部分高校在建設後的第四年,即第四屆學生入住後開始進入還本期,加上每年的付息,大部分高校開始陸續進入還本付息期。
假設某高校新校區規劃容納學生30000人,該學校每年的總運轉資金為3億元,借貸資金為14億元 。按照央行年利率5.58%來計算,分20年還清,則每年還本付息的金額將達到1億元左右,占該校運轉資金的1/3。毫無疑問,這勢必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據對部分地方高校的統計,當前地方高等院校財政撥款為年生均2300元,年生均收費5700元(含提高學費部分),共計年生均8000元,距普通高等院校普遍認同的年生均培養費1萬元有2000元的缺口。根據成本補償原則,不足部分應由政府撥款補齊,以在校生為3萬人規模的學校為例,政府應增撥6000萬元/年,才能滿足高校基本發展的資金需求。而有些地方政府仍然按擴招前「基數加固定增長」的方式撥付,導致高校產生巨大的資金缺口,如果不盡快解決,將嚴重影響高校正常教學運轉。
高等院校新校區建設從根本上說是政府行為,教育主管部門實際上正是通過「辦學條件評估」,規定高校學生的生均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下達遠超過學校承擔能力的「招生計劃」等方式,迫使高校進行大規模的新校區建設。一旦償債風險凸現,政府、銀行和高校將面臨極其復雜的尷尬局面。

閱讀全文

與新教學樓的建設大大緩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