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入生活教育 案例
教師可設計一個教學環節,將學生引入課堂,聯系生活實際。如:五年級的學習雷鋒的歌曲。
㈡ 如何讓音樂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音樂是什麼?音樂是數學——幾個簡單數字,卻有無窮無盡的組合;音樂是歷史——每個朝代都有它的足跡;音樂是地理——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音樂文化;音樂是物理——它是聲響的美;音樂是語言——人類萬能的語言……這幾句話概括的很精闢,足以說明音樂具有其他領域所不具有的獨特魅力。我們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如何讓音樂在學生的心靈生根發芽,從小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其責任可謂重大。然而「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實施已有些年頭了,在要求學生能音、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們到底受到多少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開展的進程又如何?筆者作為一名一線音樂教師,經歷了十幾年的教學工作,覺得有話可說,下面淺談自己的工作所感所悟。
一、回顧小學音樂教學之過去
記得剛畢業那幾年任教於最偏遠的鄉村小學,在那裡當兼職音樂教師。由於當時教學條件差,學校不重視,專職教師缺乏等原因,那時的音樂課很簡單,拎著錄音機走進課堂,一節課一首小兒歌就結束了。即使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音樂課剛打鈴,孩子們個個翹首以待,盼著老師去上課。我們知道,在農村教學中語文、數學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大家很少關注音樂,孩子們成天埋在語文、數學作業中,他們缺乏了應有的生氣與活力。一周一次的音樂課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是一種恩賜,所以他們特別期待,而且在課堂上也特別積極主動。記得有一次在教學《春天在哪裡》一課時,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以至於下課鈴響了,大家都不願離開教室,央求道:「老師,能再唱一遍嗎?」再後來,我在辦公室里聽到校園里到處唱著這樣一首歌:「音樂在哪裡,音樂在哪裡,音樂就在那數學試卷里……」剛一聽到,覺得孩子們挺可笑,竟然能創編歌詞,我的音樂課沒白上,我的音樂教學是成功的。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孩子們歌詞里所唱的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這也給我們音樂教師包括單位領導一個極大的啟示:把音樂課還給學生,給他們一片自由歌唱的小天地!
二、細看小學音樂教學之現狀
在經歷了鄉村小學幾年音樂教學工作之後,我的工作單位發生了變化,音樂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變化。漸趨完善與成熟的教育機制也給現在的音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命。每所學校都配備有音樂教室,裡面設施那叫一個完善:電子琴、鋼琴、打擊樂器、多媒體平台等等,應有皆有。同事打趣地說:「拎錄音機的時代已經out了」。條件設備有了,上級領導也重視了,可在筆者看來,音樂等藝術學科教學並不是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樂觀。筆者所在單位屬於「城鄉結合部」,上級領導三令五申把音樂教育落實到實處,可下屬人員卻做不到。原因有二:一是單位里師資嚴重缺乏。在企事業單位人員工作關系凍結及考編制度嚴格控制把關的情況下,致使學校專職音樂教師缺乏,學校音樂教師大多由語、數教師兼職。所以更多的時候教師把音樂課上成了語、數等主課;第二個原因也正如老師們閑聊時討論最多的話題:雖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可現實教學中校級、縣級等各級各類教學評比,令眾多老師叫苦不堪。學校要分數,領導要成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加促使音樂「主課化」。各班一周兩節的音樂課能上一節就夠奢侈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音樂器材,再完善的設施也都是一種擺設,一種應付上級檢查的硬性條件而已。而據筆者所了解,這種「占課」現象在縣城地區更為嚴重,一位縣城小學朋友說她一周9節音樂課被主課老師要去後,只剩下4節課沒課帶。再看看我們的孩子被沉重的作業負擔所壓,個個高分低能,沒有多少生機,這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嗎?好在,現在上級主管部門經常會組織一些文化藝術活動,只有借這樣的契機,孩子們才有展露頭腳的機會。當我們看到孩子們在台上載歌載舞那快樂的神情,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這才是真正的童真,這才是屬於他們的童年時光,難道不該把音樂課堂「還」給他們嗎?
三、展望小學音樂教學之未來
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所以說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力是極其深遠的。當現代文化的傳媒工具充實著我們的生活時,音樂就更加絢麗多彩了。教育形勢發展至今,我們看到音樂藝術教育的前景是明朗的。我們期待每所學校至少有2—3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們希望音樂課不再被主課老師「搶走;我們更渴盼走進校園能聽到孩子們天簌般的歌聲,能看見孩子們輕盈的舞步,能將校園里的現代教育設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不再「寂寞靜待」,到那時,校園里將是另一番新面貌。我們也相信,隨著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能真正實現「孩子個個臉上有童真,校園處處有歌聲」!
筆端至此,感覺一身輕松好不愜意。縱觀這些年音樂教育發展之路,親身經歷音樂教學改革歷程,切實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黑格爾說: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親情、友情、愛情、鄉情、人間真情……音樂能強烈地表現和激發人類豐富內在而又深邃的情感,是人類情感的抒發、渲泄。這正是音樂美最本質的特徵。這使我們更加感受到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改革音樂教學,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靈,需要你、我、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與關注,相信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我們的音樂教育會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們期待小學音樂教育的未來更美好!
㈢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指立足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和幼兒師范學校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教學實際,以幼兒教師從事幼兒園音樂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觀念與教育知識技能為核心,面向學前教育實踐,建構了多側面、多角度的教學內容。
具體包括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概述、組織與評價、活動設計與指導(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音樂游戲活動)。
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內容,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生活教育對於音樂教學的意義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實施策略:
1.融入生活策略。
音樂來自生活,是對生活在各種生活的現象和事件進行藝術的提煉和反映。應挖掘學前早期兒童生活中的音樂教育因素,將音樂教育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結合。使音樂教育具體體現在他們生活的過程中和行為中。
音樂融入學前早期兒童生活是件令人高興的事。生活處處有音樂是形成學前早期兒童熱愛音樂的基礎。
2.重復策略。
只要稍進行觀察就能發現學前早期兒童喜歡重復作一件事,心理學上叫「常同行為」,這是兒童特有的行為類型之一。心理學解釋為:學前早期兒童在生活中心情動盪不定,所以要通過「常同行為」來確保安穩感,並從中感受到心情上的愉快。
音樂教育可利用學前早期兒童喜歡重復這一心理特點。讓他們常聽優美動聽的音樂,經過多次重復的音樂體驗。不僅能促進聽覺的發展,還能促進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當一首歌(樂)曲聽到耳熟能詳後,可增唱(聽)新一首歌(樂)曲,以此類推,音樂視野不斷擴長,對音樂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綜合策略。
綜合是指音樂之間綜合和音樂與非音樂之間的綜合。
音樂與非音樂之間的綜合,有利於幫助學前早期兒童更好的理解音樂。如音樂與美術融合即聽覺與視覺的結合。使音樂更形象更具體。如音樂與文學的結合,音樂結合兒歌或朗誦可提高學前早期兒童文學的修養和語言發展及加深對音樂的感受。
人的生理運動方式與音樂節奏相關,音樂與身體動作結合,可促進學前早期兒童的律動學習,表達音樂情感。學前早期兒童處於人類身心發育的第一個飛躍期,他們的成長需要教育的刺激,音樂教育無疑是學前早期兒童理想的教育組成部分。
樹立科學的學前早期兒童音樂教育觀。研究適合於學前早期兒童發展的音樂教育實施策略。對音樂教育在開發學前早期兒童音樂潛能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智力及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㈣ 幼兒音樂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帶來什麼作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他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地發展。陳鶴琴先生很早就發現音樂教育、音樂活動對兒童的重要性,他說:「幼稚園應該有音樂的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欣賞能力和音樂技能。需引導兒童在藝術的環境中,有興趣的與環境發生互動, 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能力。」陳鶴琴先生的這句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每個孩子其實都是熱愛音樂的,只要給予他們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孩子每天都接觸音樂、傾聽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那麼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驚人發揮。 音樂家冼星海也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每名幼兒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因此,我們藉助錄音磁帶讓幼兒欣賞傾聽悠揚的歌聲、優美的旋律,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為孩子創設了一個個欣賞的天地。如每天入園、進餐、午睡前、起床、離園等時間都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孩子時時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中,讓音樂充滿著幼兒的生活,從中誘發孩子傾聽音樂的興趣,當他們聽到各種美妙的旋律、優美的歌曲時,就會情緒安定,心情始終保持愉快,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同時他們對歌曲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久了歌詞就能很清楚地唱出來了。 實踐中我們看到,孩子非常熱愛音樂,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興的情緒。通過耳濡目染,漸漸地熟悉了音樂的旋律後,他們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所以在我們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已不再急於一時間馬上讓孩子唱出來、有成果,只要幼兒當時喜歡傾聽,情感得到滿足就行,以後逐漸就會唱了。 二、在豐富多樣的音樂區中,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近幾年來,我園在改善辦園條件,優化幼兒生活、教育環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室外是塑膠活動場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飼養角、種植園地等,整潔幽雅、安全衛生,讓幼兒盡情玩耍;進入一樓大廳,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情趣的童話世界;走廊里的每一個牆面、每一個空間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級級的台階,被巧妙製做成幼兒認知教育區域;二樓走廊的拐角,被開辟成為美容美發廳、「我行我秀」服裝設計和模特表演區;三樓樓梯拐角處,是小朋友們下棋、投球、編織京劇臉譜的好地方……類似這樣利用現有條件創設的教育環境還有很多,通過對一個個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塊塊空白牆壁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布置,使這些原本閑置的空間擴充成為幼兒教育園地,讓幼兒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知識的存在,進而汲取知識,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在活動區布置上我們遵循藝術化的原則,在創設的「小劇場」、「小舞台」等區角內,放置了各種道具及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小樂器、頭飾、綢帶、錄音機等材料,為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提供機會,並隨時向幼兒開放,盡情讓幼兒游戲、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為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區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敲敲、打打、玩玩、樂樂、說說、唱唱、動動、跳跳,各自展現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兒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為大家表演節奏樂,有的小朋友擔任小指揮,還有的在邊歌邊舞。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樂不思蜀、盡情表現,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由於在音樂區中,自始至終都是孩子來跳、孩子來舞,是孩子即興創造性地發揮,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表演,能夠充分激發了幼兒對音樂表演本能的喜愛,因此,幼兒在這片天地里,玩中樂、樂中玩,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由此可見,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使孩子的發展,良好的音樂環境,能使孩子在濃厚的音樂興趣中,一點點、一天天逐漸的聽懂音樂、學習音樂、表演音樂。 三、利用本土文化資源,讓音樂教學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存在於生活之中,生活是藝術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回歸兒童生活世界」也是這些年來教育界最為熱切的呼聲。這既是幼兒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幼兒作為一個生命體應該享受的權利。 1、加強生活體驗,讓音樂活動源於生活。 藝術的核心是審美,審美又是以體驗的方式存在的。體驗是主客體高度融合的狀態。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有不同的氣質、性格和生活史。同樣的事物或作品,會激活不同幼兒獨有的鮮活體驗。這種體驗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聲音的、肢體動作的等來加以表達。對於每一個幼兒來說,都具有寶貴的發展和享有的價值。我園正是將體驗做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雙手、心靈去感受和活動。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題活動中,我園組織了課題班的幼兒來到升泰牛奶加工廠,孩子們在飼養場看到了鮮活的奶牛,通過區分與比較,他們直觀的感知了澳大利亞奶牛、種牛和三個月之內牛犢的特點,通過介紹與觀察,幼兒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習性與動態。來到加工車間,通過透明的大玻璃孩子們親眼看到了牛奶從煮沸、滅菌、消毒,到包裝、裝箱等一系列的生產程序,最後品嘗了廠家送給小朋友們的禮物——鮮牛奶。在這之後開展的一系列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由於有了生活體驗,那些來自每個孩子內心的情感表達就顯得真實、生動、別具匠心了
㈤ 大學生音樂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音樂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大學生了解一些音樂的相關常識,並且學習對音樂的欣賞具有欣賞美的能力。
㈥ 淺談如何提高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推廣以來,現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需更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提高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在教學中滲透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
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地進行引導,使教學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模仿甚至演繹出來。在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有機地滲透音樂知識,科學地安排課堂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其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美為核心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我在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麼我無論在什麼事業上都將一事無成。」愛因斯坦把童年時代的音樂教育看成是一生事業成就的基礎。
一位著名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在回答中國科大一名學生提出的「中國能不能向世界貢獻『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問題時,對中國的過去、現在和近期出現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其中特別強調了中國的教育忽略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問題。這封信發表後,在中國教育界引起很大的反響,人們在思考音樂教育為何引起這位科學家的如此重視?在音樂教學中,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核心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將審美教育作為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從學生感知、感受、鑒賞、體驗和表現等方面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美的能力,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每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隨著聽覺、視覺及全身感官的運動感受音樂,從中尋找音樂的情趣,發展自身思維想像力,並愉悅身心。「以人為本」是當今教育精神的主旋律,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優化素質結構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主體性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是學校發展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教育改革要求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主動積極參加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
(三)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個性並加以利用,留給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從而充分發揮其創造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創新中學習,從而使其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並通過積極的探索、創新,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中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通過生活化的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投入,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音樂鑒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使音樂課堂教學不僅生動、充滿活力,還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體驗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將情境教學模式充分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引入知識、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情感,充分發揮其對教學的催化作用,從而實現教材資源與學生生活的緊密結合。如在欣賞國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嚴肅、安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節奏中,體會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情景。通過對國歌的欣賞、演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方法、恰當的手段,通過指導學生對歌曲藝術特點的學習,有步驟地進行歌曲內涵的挖掘,從而實現歌曲整體形象的完美展現。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效果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此,為了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就必須堅持現代教學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特徵,採取不同手段進行教學。目前,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課件將教學知識展示給學生,並結合生動的講解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和創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的情感,從而實現寓學於樂的教學目的。
在當前現代教育觀不斷發展的趨勢下,教師需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以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㈦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創新收獲與感悟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樣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險的?」小朋友們說:「是小鳥飛去報告的」還有的說「是黑貓警長從對講機里聽到的。」 3.讓幼兒盡情地玩。 每次音樂活動,我都會給幼兒留出一小部分時間,讓幼兒玩玩音樂游戲、聽聽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戲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