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故事ppt

教育教學故事ppt

發布時間:2020-12-23 15:10:41

⑴ 什麼是教育故事PPT

關於教育案例的復含義,許多專家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同,卻也有一定的共識,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教育故事:以一個故事敘述的方式教育人,以給人啟發。一般沒有自己的看法以及點評。

⑵ 我要製作一個數字故事的ppt,請大家幫我找些教育方面的故事素材,最好是初中教育階段的故事,要求故事要有情

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著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著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為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2、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一個美麗的故事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為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二三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但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願望》。他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只有三句話:我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眯眯地看著我說:「你真聰明。」第二個是,老師天天笑眯眯地看著我說:「你一點也不笨。」

於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老師,那位媽媽式的老師不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感情朗讀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喜歡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垂著綠陰,開著明媚的花,結著芳香的果。

4、錯誤也有價值
一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還有後來人」誤讀成」了「還有後人來」。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教室里的嚴肅氣氛頓時化為烏有。怎麼辦呢?但見這位教師神態自若,她從容不迫地問:「同學們,你們在笑什麼?這位同學念的意思並沒有錯呀!」經她這么一說,教師里靜了下來。她接著說:「還有後來人的意思是還有接班人;還有後人來的意思還有人接班。」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教師又親切地說:「當然,意思不變,並不等於說這位同學讀對了。他所以念錯,是由於沒有看清楚的緣故。如果仔細看,認真讀,就不會出這種不應該的錯誤了。我們請他在為大家朗讀一遍,好嗎?」學生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時,那位站著的學生情緒更加激昂的讀了起來。


5、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為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饅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6、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回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光「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7、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7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衛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後,他開始失控了。大衛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2尺寬已被夷為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後,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為人父母必須明了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裡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時,女兒打翻了水杯。他們在水漬擦乾凈後並沒有責備女兒。朋友抬頭看看他們說:「你們知道,我真的很感謝你們不像別的父母一樣。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無意小錯咆哮,並且教訓他們要更小心一點。謝謝你們沒有那樣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進晚餐,相似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兒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當他們責備他時,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當我開始解釋說我在40多歲還會弄翻東西時,男孩開始微笑了,而她的雙親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氣。我們多麼容易忘記我們仍然在學習啊!

……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曾經取得過重要的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麼會比一班人更有創造力,是什麼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著從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幾乎沒有看見過這么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鍾?」

它的確這么做了。幾分鍾後,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干凈,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么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說,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
幾年前,保羅·羅威曾經在收音機上說過一個在成人關繫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個年輕女人下班後開車回家發生了碰撞,撞壞了擋泥板。她在說明那輛車是出廠才幾天的新車時便說邊掉淚。她回家怎麼向丈夫解釋呢?
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充滿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們必須記下彼此的駕駛執照和車牌號碼。當這個年輕女人從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時,有張紙條掉了出來。上面,男人的筆記寫著:「如果出了事……記住,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
且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還要重要。當我們這么記住,自尊和愛的花朵就會開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麗!
(美)傑克。坎菲爾
評:什麼樣的物質損失可以同給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相提並論呢?

8、利 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麼樣?要是覺得不劃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凈剩81分。

這位老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斗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一般說,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老師心裡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


9、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里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里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10、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斗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贊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評價: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財富。」


11、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閑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面餅。她說:「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咽吃他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贊說:「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面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作什麼,我只不過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不記得他有那件事讓我失望。」

評價: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母親地共同心願,任何一條「龍」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有幾個母親做到了川梅這一點?又有多少母親在兒子「成龍」之後不母以子貴,仍甘於平凡?中國母親們深思。
12、美麗的歧視
高考落榜,對於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就正處於這種境地。而我剛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校園里尋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說。
「是該祝賀。你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麼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麼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現在……」我迷惑了。
「你接著聽我說。有一次那個教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說。張老師很生氣,說:『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爹娘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彷彿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台上指著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說著我把那本武俠小說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老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後,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
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縱橫。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艾菲兒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說:「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裡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後來呢?」我問。
「後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言語哽咽著說,「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後,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悠閑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地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後的時光里,我一直回味著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蘊含著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大偉和那位艾菲兒鐵塔下留影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美麗最寶貴的。


13、人生最好的教育(一)
一個青年來到城市打工,不久因為工作勤奮,老闆將一個小公司交給他打點。他將這個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業績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說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當談判結束後,他邀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都吃得乾乾凈凈,只剩下兩只小籠包子。他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只包子裝進食品袋裡,我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同他簽合同。第二天,老闆設宴款待外商。席間,外商輕聲問他,你受過什麼教育?他說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地事就中……在一旁的老闆眼裡滲出亮亮的液體,端起酒杯激動地說: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受過苦,便知道珍惜;一個在貧寒中長大的人,不會不知道勤儉的重要;一個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會不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並進而失去人的自尊。

14、人生最好的教育(二)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極普通的中專學校讀書,成績也很一般。她得知媽媽患了不治之症之後,想減輕一點家裡的負擔,希望利用暑假這兩個月的時間掙一點錢。她到一家公司去應聘,韓國經理看了她的履歷,沒有表情地拒絕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覺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顆紅紅的小血珠,原來椅子上有一隻釘子露出了頭。她見桌子上有一條石鎮紙,於是拿來用它將釘子敲平,然後轉身離去。可是幾分鍾後,韓國經理卻派人將她追了回來,她被聘用了。

一個在愛中長大的人,他最好的回報也是愛。當愛促使一個人去做他很難做到的事情時,這足以證明愛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細小的、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上也能體現出對別人體貼和關心的人,他所受到的愛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15、人生最好的教育(三)
有一個崗位需要招人,先後來了四位應聘者。在招聘條件一欄中,有一項條件是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前三位應聘者都稱自己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但面對應聘者的考問,很快顯示出自己對這一行的無知。最後來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說,自己不具備這方面地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並且有信心經過短暫的實踐後,能夠勝任它。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此後他和那個招聘者曾經有過一段對話,那個招聘者說,有很多求職地人在介紹自己的情況時並不誠實,而他為什麼能夠誠實相告呢?他說小時候有一次他揀了錢,奶奶問他時,他撒了謊。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後告誡他:「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救!」他說他永遠記得奶奶說的這句話。試想一個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騙來的眾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遠嗎?

一個誠實的人,其實是最需要勇氣。他必須敢於面對事實和真理,在別人含含糊糊、唯唯諾諾的時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誠實比一切智謀都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評:把孩子送去學校,只是去學習一些知識,做人最基本的東西不一定是在課堂上學到的,父母千萬不要忘記還要教給孩子一些書本以外的東西,而且教的時候要以身作則。

⑶ 如何寫我的教育小故事.ppt

你是作為家長寫呢還是子女寫呢,作為家長呢你就寫你怎麼教育子女的,作為子女呢你就寫如何被家長教育的。

⑷ 有沒有老師做的講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的ppt

既然是freetalk你認為非得是「有意義」的話題么?我認為只要是暢所欲言,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效果一定會比去講你不懂的東西好得多

⑸ 狼來了的故事ppt

伊索寓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
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主要內容:一個孩子經常用狼來了去糊弄人,讓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後來大家都不信任他了,當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他,最後,他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的寓意
1.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2. 寓言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
3.說謊可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好處(利益或戲弄別人取樂等),到頭來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沒好處。
4.在針對與孩子的啟示基礎上,作為成人,認識到失誤的累積必將導致禍害的量變引起質變的事實,此外,有威脅意識是必要的。

故事中人類智能及行為方式分析
放羊娃,以消耗農夫時間體力等資源,讓其做無價值的付出達到其取樂的目的。
農夫,以趕跑狼救人為目的。
農夫的思想行為方式分析:
因為人不是數學動物,農夫也不可能有概率學的知識,但是思維中會有潛在的模糊的概率學方法存在,還有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情感因素和道德素質存在,下面有個綜合分析。
1、農夫,第一次聽到「狼來了」,因為首次聽到,出於信任,認為是真,所以上山。
2、農夫,第二次聽到「狼來了」,雖然對放羊娃的信任有所降低,但還有 1/2概率為真的。於是又上山。
3、農夫,第三次聽到「狼來了」,基於前兩次的假,按概率算是1/3為真的。概率較低(實際上有人習慣性對人或事物的判定,一旦認定,所得出的概率值比數學算出的還要更低)就不上山了。
上述分析,農夫具有純朴善良的本性才會有兩次施以援手,但是兩次上當讓他很生氣,在第三次真偽難辨的情況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對行為價值的判斷,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現出來了。對於行為價值的判斷引入統計學中的加權的概念,能夠彌補概率的不足,才更清晰,對於涉及到人的生命來講也更符合人性。
加權分析:
上述對農夫的分析里的概率認識,遠不能滿足對實際行為價值的分析,真假只是以次數作對比,缺少輕重的權衡。比如說鐵和黃金,體積一樣,衡量價值就不能單純比較塊數多少來判斷。輕重分析:
1、「狼來了」為真:會威脅到孩子和羊的生命安全,如果農夫大意了也可能對其自身生命有威脅。
2、「狼來了」為假:損失的是農夫的體力和時間。
通過輕重分析可以看到,」2「和」1「來比較微不足道,無論多少次的假都無法和真對等。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們不光要教育孩子誠實,還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開玩笑。對於成人來說,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孩子的說謊和無知就置其生命與不顧,無論上當多少次都應該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給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上當多次還能夠依然舍棄個人的小利,對生命不棄,這不更凸現人的高貴品質嗎?
對成人的教育意義是:當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脅,而自己無法判斷真偽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狼來了》,是兒時伴隨我們睡覺的一個枕邊寓言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現已多次被印成圖書,甚至拍成動畫片,繼續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

⑹ 怎樣讀懂寓言故事ppt

解讀寓言,一是通過分析它的內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過分析它的表現手法,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
二、寫作準備
1.了解寓言的基本內容,學習理解寓言的寓意.
2.了解寓言的一般特徵,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
三、知識儲備
關於寓言
寓言是寄託著深刻思想意義的一種簡短故事.「寓」是寄託的意思,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有人說寓言是「理智的詩」,「是穿著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況下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東西和現象.主題思想大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其內容在於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或對某種社會現象作某種批評,或對某一階級、某一個人有所諷刺,或提供某種生活的教訓,或進行某種善意的箴誡.
寓言的基本特徵是教訓和諷刺.作者通過諷刺和嘲笑揭露敵人的丑惡殘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強團結,打擊敵人.也用諷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虛偽、愚蠢、懶惰等缺點,使人在笑聲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這些教訓,諷刺一般在作品的開頭點出來,有的在作品的最後直接說出來,有的則隱含在故事中間,讓讀者加以思索找出來.《南轅北轍》的最後一段中就直接點明了:「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另外,寓言常用擬人、比喻手法,把動植物、無生物「人格化」,用它來比喻社會上某些人.
我國古代的寓言,起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遠古時代就在各民族之間流傳.戰國時代,由於士階層的興起,他們或者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或奔走於各國,游說諸侯,都必須致力於言談的技巧,使之寓於說服力,因此,在他們的著作或言談中就出現了許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⑺ 什麼是故事ppt課件

PPT(全名:PowerPoint)是美國微軟公司出品的辦公軟體系列重要組件之一(另外回還有Excel、Word等);最常用的就是答用來製作幻燈片。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是一種演示文稿圖形程序,該軟體是功能強大的演示文稿製作軟體;可協助用戶獨自或聯機創建永恆的視覺效果;它增強了多媒體支持功能,利用該軟體製作的文稿,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將演示文稿列印成一頁一頁的幻燈片,使用幻燈片機或投影儀播放,可以將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碟中以進行分發,並可在幻燈片放映過程中播放音頻流或視頻流。對用戶界面進行了改進並增強了對智能標記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創建高品質的演示文稿。在這里就簡略說下PPT的一般使用技巧。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故事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