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需要學一個舞蹈,簡單易學的,求名字
如果是民族舞,建議你學:月光下的鳳尾竹,吉祥謠,一個傣族舞專,一個藏族舞,我屬8歲就學會了;如果是拉丁,建議學倫巴,因為這個節奏很慢;如果是爵士舞,建議你學Sistar---I swear,這個很簡單,動作有很多是重復的,而且網上有舞蹈視頻的。我特別喜歡,全敏珠的雨別,這個很帥氣很霸氣,但不好學。。。個人觀點,你酌情接受啊~~哈哈
㈡ 藏族有什麼舞蹈
藏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在藏族民間的集體歌舞形式,其中又分為四種:《果諧》、《果卓》(即《鍋庄》)、《堆諧》和《諧》。 後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
《果卓》流行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稱謂不同。薩迦地區稱之為「索」,工布地區稱之為「波」「波強」,藏北牧區稱為「卓」或「鍋庄」。《果卓》是古代人們圍篝火、鍋台而舞的圓圈形自娛性歌舞,其中包括「擬《藏舞》 陳玉先 繪獸」、表示愛情等舞蹈語匯。農、牧區舞蹈風格不同,各有特色。舞時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輪流伴唱共舞,不時加入呼號,這是《果諧》融入羌族原始舞蹈形式的鮮明特點。動作以身前擺手、轉胯、蹲步和轉身等為主,活潑而熱烈。
《堆諧》最早流傳於雅魯藏布江流域地勢高聳的日喀則以西至阿里整個地區的圓圈舞,後來逐漸盛行於拉薩。這是最早出現的由六弦琴樂器伴奏的舞蹈。《堆諧》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在小型樂隊伴奏下的、以踢踏步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而傳統的《堆諧》,則在舞時以男女體前或體後交叉拉手區別於其他圓圈舞形式。這與羌族的《灑朗》和古格王朝宮堡遺址壁畫中的舞蹈形式相同。可見公元10世紀時已有《堆諧》舞蹈存在。
《諧》也稱為《弦子》因由男舞者邊領舞邊以弦樂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語稱之為「葉」或「康諧」,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及青海、甘肅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區的《弦子》最為著名。各藏族地區的《弦子》形式相同,動作緩慢舒展,細膩流暢。
《卓諧》和《熱巴卓》是藏族舞蹈《卓》的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卓》以表演各類圓圈「鼓舞」為主,其中也有以原始「擬獸舞」為素材,加工整理後所形成的表演舞蹈。在《卓》的整個舞蹈中以歌時不舞,舞時不歌為特點,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
《卓諧》起源於古代祭祀上千年來,祭祀活動的延續,使多種「鼓舞」世代相傳。從日喀則地區《大鼓舞》的領舞「卓本」的裝束上,即可尋找到古代藏族祭祀活動和游牧生活的痕跡。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被稱為「司馬卓」的日喀則地區司馬旺堆鄉的《大鼓舞》中所使用的鼓,與其他地區的鼓差別顯著,鼓形之大是其他地區鼓的兩倍,而且附有木製長柄,斜插於身後。《卓諧》的表演共分為三段,在表演中穿插歌曲,由全體舞者演唱。此外,有大段技巧與隊形變化的「鼓舞」表演。所唱歌詞現在多以祝福吉祥如意、五穀豐登和生活幸福為主,祭祀成分逐漸減弱。《大鼓舞》多在「望果節」等喜慶時表演。
拉薩、山南等其他地區的《卓諧》拉薩、山南等其他地區的《卓諧》的鼓面小,側系腰間,無長木柄。這種「鼓舞」形式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各寺廟壁畫中就有《卓諧》的形象,在桑耶寺金成公主殿壁畫《桑耶寺落成慶典圖》中,也可見到它的風采和「卓本」的姿容。
《熱巴》是一種包含「民間歌舞」鈴鼓舞」和有一定情節的「雜曲表演」的三位一體的表演形式,流傳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工部地區和雲南、四川省藏族聚居地區,是過去流浪藝人以此賣藝為生的雜藝歌舞節目。而《熱巴卓》,則是一種由男女藝人共同表演的雙人「鈴鼓舞」,現在,人們所說的《熱巴卓》和《熱巴》,基本上都是特指其中的《鈴鼓舞》而言。《鈴鼓舞》是《卓》中頗具特色的一種「鼓舞」。
除民間自娛性舞蹈外,從公元15世紀噶丹頗章王朝起,藏族開始有了專門在王宮表演的專業性歌舞。供藏族宮廷和上層貴族欣賞的《囊瑪》,在18世紀末,八世達賴時,融入了內地樂曲和江南舞姿。舞蹈由慢速到快速兩部分組成。隨著時代的前進,《囊瑪》經過增添和改編,現已成為表演舞蹈呈現在舞台上。此外,《噶爾》是由被稱為「噶爾巴」的男性兒童表演的「樂舞」。多用於驅邪迎祥、歌頌政教等方面。從這種舞蹈的伴奏樂曲、樂器和舞姿、服飾上看,《噶爾》明顯地受到過中原和西域「樂舞」的影響。
藏戲除以上介紹的民間舞蹈外,歷史悠久的「藏戲」中的舞蹈也值得一提。藏戲曲調高亢,舞蹈性強,節日劇目《朗薩姑娘》、《頓月頓珠》、《蘇吉尼瑪》、《卓瓦桑姆》等,深受民眾喜愛。在拉薩唐代所建大昭寺大經堂的「寺廟落成慶典圖」壁畫上,就繪有一位頭戴白色面具、手持法器的戲人,正在邊作舞邊全神貫注地逗引著兩頭由人披獸皮裝扮的「氂牛」,一旁還有擊鼓作樂的伴奏者,其神態個個栩栩如生。這幅「寺廟落成慶典圖」上的「戲獸舞」形象,不但說明早在千餘年前的西藏已有「戲獸」表演,而且經歷各個時期延續至今的「白面藏戲」和它的唯一傳統劇目《西容仲孜》(藏語意為:西容縣斗氂牛)在唐代已是十分成熟的節目。圖為20世紀30年代,在廣場表演的《氂牛舞》。
㈢ 藏族舞蹈吉祥謠表現的是什麼
我之前有跳過藏族舞蹈 名字就叫吉祥 拖著哈達 把藏族人民的這種神態還有感情用肢體表達出來
㈣ 跪求...藏舞舞曲--是個男的唱的,歌詞大概是扎西扎西修,....扎西得累秀
容中爾甲。吉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