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教學整合了以前的聽與說,其功能又超過聽與說,更加突出了口語交際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也更充分地強調了「口語」作為人類重要交際工具的基本屬性。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框架下,教科書把「口語交際」教學作為和閱讀、習作教學相並列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也給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科研課題,必將激發他們在這無限寬廣的領域里去創新、探索,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實現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長遠目標。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是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這一特點,精心設計、組織好師生對話這一環節,力求讓對話充滿情趣和吸引力,在達到與文本深層對話這一目標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教學《草原》時,教者可以以一名導游的身份帶領學生去草原觀光,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導「小遊客」去領略、贊嘆大草原的美景,去品讀演繹大草原的民俗風情。 二、 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新課程倡導合作學習的新理念,而合作學習的過程又往往離不開頻繁的交流、商討、爭論與協調。因此,課堂教學中,教者要盡可能地經常採用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去體會創意閱讀和多元解讀的無窮魅力;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互相借鑒和啟迪,去取長補短提高能力。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就某些疑難問題展開討論;在習作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交換批閱各自的習作,相互做出閱讀評價和提出修改意見。 三、 在口語交際課中強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麼口語交際課教學更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效熔爐,教者要精心設計好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好教科書上的口語交際課程資源,通過周期性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實現螺旋式的發展和提高。在口語交際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學段目標的基礎上,真正做到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四、 巧妙的利用課堂生成或突發事件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動態的課堂生成和突發事件,是我們可以有效利用的課程教學資源之一,更為我們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契機。例如:在一次作文課時,一名叫吳燕的學困生含著淚水朗讀了自己的習作《我能行》,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被這基礎差但倔強的小女孩打動了。我適時而問:「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吳燕說什麼呢?」於是作文課變成了一次深刻而有意義的口語交際課,譏笑過吳燕的生真誠地向她認錯,不少學生說出了自己的驚訝和感動,更多的學生說出了對吳燕的鼓勵和期待。還有一次,上課之前,學習委員突然揭發了一名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的錯誤,針對這一突發事件,我沒有去批評這名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巧妙地把一個口語交際話題轉交給了學生:「同學們,請大家一同來想想辦法,共同來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勸告他幾句,好不好?」 以上就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點滴經驗。我想,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有更多好的做法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實踐。
Ⅱ 課堂教學藝術:教學口語與日常口語有什麼區別
日常口語是日常生活的各種情景,比較實用,【口語培訓,途優英語】
Ⅲ 怎樣推進小班化語文課堂中的口語交際教學
發揮小班優勢,點亮口語交際課堂
作者:共和小學 張娟
大多數一線小學語文老師,關注比較多的是閱讀課和習作課,對於口語交際課不怎麼關注,甚至不聞不問。做的最好的僅限於把每個練習里的口語交際話題拿出來說一說,有的乾脆把口語交際話題當作一次習作的機會,讓學生寫成一篇作文。我針對口語交際的這種現狀對全校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年級 教材安排的話題數 教師實際所上話題數 所佔百分比
一 14 10 71%
二 14 8 57%
三 12 5 42%
四 12 3 25%
五 14 2 14%
六 14 0 0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我們頗為震驚:隨著年級的增長,口語交際課的上課次數呈直線下降趨勢,直至慢慢接近為零,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最應該有交流慾望的六年級學生竟然一學年一次口語交際課都不上。我在與老師們交流教學心得時,也討論過口語交際課不能上足的原因,大部分觀點是口語交際不考試,上起來也費力不討好。低年級孩子活潑可愛,有話就說,再加上低年級口語交際話題可操作性強,所以上課率較高;中高年級學生增加了習作,「說的好不如寫的好」的觀點深得一線教師的心。
我曾經聽過一位三年級老師的口語交際課,話題是《學會求救》。執教者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和學生交流了「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發生時應該如何求救。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挨個回答問題,整節課就是這樣進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毫無交流、互動、合作;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只有機械式的對話,學生沒有自主表達的機會。
《語文課程標准(2011版)》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忽視口語交際課,使口語交際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上的灰色區域,忽視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淡化口語交際課的特點——交際性、互動性,硬生生把口語交際課上成問答課或口頭作文課也不是個別現象。因無「交際」與「互動」,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縱觀口語交際現狀,結合口語交際課型的特點,筆者認為如果在學習方式的選擇與運用上採用課程標准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口語交際課堂一定會成為一盞被點亮的明燈。小班化課堂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有很大的優勢,每個小班化班級有四——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中有各個學習層次的人,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學習。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利用小班優勢改變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真正實現了口語交際的核心特點——交際互動。
一、突出「自主」,體現小班化優勢
口語交際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課堂,因此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只有成為課堂的主人,小班化「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幸福每一個」的核心理念才能不折不扣地實現。國標蘇教版三下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話題是《關於春遊的建議》,這個話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學生個個有話可說,所以我在上這一課時,讓每個學習小組課前搜集一些關於春遊的建議;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見。課堂上,我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PK」,看看哪一組的意見更適合自己班。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熱火朝天地交流起來,都希望自己小組的意見能被採納。看著平常不怎麼發言的學生此時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來,我想身為老師的我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一份尊重,把手中的權力下放一部分給學生,就能實現「我的課堂我做主」。
二、突出「合作」,發揮小班化優勢
口語交際要想體現交際互動,在課堂上生與生之間得合作。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小班化課堂就為合作學習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國標蘇教版六下第一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是《我來當導游》,課前我布置每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明確分工,共同准備;課堂上小組成員間通力合作,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無論是課前准備還是上課時的交流,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在學習小組內很重要,全班的學生都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來,口語交際的課堂不再只是幾個優秀學生的包場。
三、加強「交流」,凸顯小班化優勢
口語交際課的特點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應當在交流的這個環節體現。當一個學生陳述自己觀點的時候,其他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對這個學生話語當中的錯誤進行糾正;對敘述不完整的地方進行補充;對說得好的由衷地贊賞。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在學習小組內動了起來,組與組之間也動了起來。交際能力就在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校每年三四月份會組織學生養蠶,在養蠶之前,我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我養蠶寶寶》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同學們,科學老師發蠶給你們養,你們一定很高興吧!那怎樣做好准備,才能把蠶寶寶養得白白胖胖呢?我想聽聽你們的打算。請大家先學習小組里交流一下,等會請代表發言。
生1:我們已經准備好了蠶寶寶的小窩——牛奶盒。
生2(看著生1):我們也給蠶寶寶准備了小窩,但是我們的組員給蠶寶寶准備了兩個小窩以便換著用呢。為了蠶寶寶有足夠的桑葉,我跟嬸嬸聯系了兩棵桑樹,讓蠶寶寶天天吃得飽飽的,這樣蠶寶寶吃得好,睡得好,肯定長得好嘍。
生1(看著生2):你說的話提醒我們了,我們回家也得為蠶寶寶准備兩個窩,謝謝你。
生3:我們小組不僅為蠶寶寶准備了小窩,而且為了蠶寶寶的安全,我們把自己的家的小貓小狗全都送到外婆家去了,等蠶寶寶結繭了再把它們接回來。
生4(對著生3):我們組的成員已經把家裡靠窗戶的一張既通風又陰涼的桌子清理干凈,讓蠶寶寶在那裡度過它的一生。
……
在上述案例中,生與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思維在發生激烈的碰撞,語言在交際中綻放出獨特的魅力。
總之,要讓口語交際教學不再成為語文課堂上的灰色區域,發揮小班化優勢讓口語交際課堂真正交流互動,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突出「自主」「合作」,加強「交流」,讓口語交際課堂亮起來。
Ⅳ 課堂教學口語的語速控制要重點考慮的兩個方面是什麼
教學對象,教學內容
Ⅳ 有熟悉劍橋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的朋友么請介紹一下
教成人不需要像教小孩那樣循循善誘。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理解能力,可以給回他們講一些理論答的東西。但課堂氣氛還是應該活躍一些
成人口語的特點就是要速成,實用。所以句型的講解很重要,要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
當然語音語調也要重視。
如果你是去面試的話,最好准備充分一些,大家挑教劍橋的老師時都很刁的。
Ⅵ 論述教師課堂教學口語的基本要求
口語必須發音準確這是第一必備的,其次邏輯清晰,再次,老師要涉獵廣泛,多些俚語能提升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Ⅶ 如何有效的組織英語口語課堂
摘 要:我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提高英語口語交際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和探討如何利用課堂培養孩子說英語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合理地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
關鍵詞:英語口語;提高;課堂;教學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與他人很好的交流,而口頭交流又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因此,對於中學生來說,課堂45分鍾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遵循學習規律,由難到易地安排好課程。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到的基本點。如何才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呢?如果有練習口語的英語角那是很好的方法,可是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沒有這種語境,那麼我認為應在口語課堂環境的創設上下幾番功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具有交際性以及情感性的課堂活動。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認知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可見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與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在設計口語訓練方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特點,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現行的教材,尤其是低年級的課文大都以對話的形式出現,而裡面所涵蓋的知識內容也是學生以前在小學階段就熟知的內容,只是當時他們只注重記憶單詞或者知識點,卻很少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因此教材本身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大。教師這時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聽取他們的意見,適當的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國外的風俗習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的國情等。同時也要讓學生參加到教學難點以及教學重點的確定上來。我們都知道在口語課上「pair work」或「 group discussion」是英語口語課對話的方式之一,而以往通常都是由教師指定哪些學生應該為一組或一對,那麼在新環境下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的同伴, 這樣有助於他們開口說英語,降低焦慮感。總之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二、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激「活」教科書
我們在教學中,利用電教器材如電子白板,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有種想要對話的沖動,以此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轉變教學觀念,不斷豐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新世紀的課堂教學是快節奏的、靈活多樣的。教師上課節奏要快,以訓練學生的反應、思維與速度。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多數不超過20分鍾,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就會出現各種影響學習的不良習慣。為避免這一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游戲、唱歌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
四、組織交際性活動
交際性語言教學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的語言基礎上,對所學語言進行重組加工,賦予語言新的內容。是教學中,我重點創設交際活動情境,即虛擬語境。按照學生自己的意願和口語訓練的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角色來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和學生之間就展開了對話。這有助於學生深入認識英語,有助於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英語口語。
五、創設情感性活動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感情與傳輸信息的中介」。所以,英語口語訓練要激發師生的情感。英語口語教學中要具有情感性,教師首先必須富含情感,必須通過親切的、形象的神情、手勢、體態、語言等去感召學生。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可以模擬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言談舉止等,讓學生感受異國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例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口語訓練情景。教師首先笑著問某一學生:「How old are you?」學生會回答「I am…」 接著啟發學生詢問教師「And you?」教師可答:「It is a secret.」這樣既訓練單詞secret,又讓學生了解在英語國家裡女性一般不喜歡告訴別人自己的實際年齡,她們經常用「It is a secret。」來作答,情感作用發揮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利用各種游戲活動來開展英語口語的訓練。
六、學唱英文流行歌曲和經典曲目
利用學生追趕時尚潮流的特點,教唱當紅歌星諸如賈斯汀比伯、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們記憶歌詞,並通過學唱歌曲掌握英語發音的特點。還可以讓學生們學唱耳熟
Ⅷ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的口語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教學的原則之一是交際性原則,英語口語——學生說些什麼是交際的主要內容。小學英語教學基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和認知的特點與其他口語教學有所不同。興趣是小學生認知的動力,他們頭腦中沒有很明確的求知慾,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鮮才能激起他的這種認識新事物的動機。因此,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提出了情景式、直觀式、游戲式和兒歌式四種口語教學法。
一.情景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想說
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上,有很多學生不願開口說話,擔心自己開口會說錯,會遭人恥笑。這樣「不語」的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被動位置。根據這一點,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可漸漸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漸漸地讓學生產生想用英語表達的願望。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高於抽象思維能力,對生活中直接接觸的事或物比較了解,而對只限於書上看到,學到的容易忘記。基於此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從「零」開始的學科,教師要絞盡腦汁把這虛無縹緲的東西在學生腦中留有深刻印象,就得靠依靠現實的生活情景了。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形象記憶;另一方面,增強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在教What are you doing?時,設置一個情景:讓一個學生捧著本書,然後回答:I』m reading 。這樣既實際又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
再者,小學生愛玩、愛動、好表現自己,因而把課文的對話創設成情景,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習語言是最恰當不過了。如復習「Let』s eat」(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們進入到餐廳里,再以「Old MacDonald has a farm」這首歌,營造了一個氣氛,接著把帽子戴上,此時教師變成了「waitress」(女侍應),手裡的書變成了侍應手上的托盤,而學生們則變成了顧客,讓學生嘗試向我提出各種要求:如I like hamburgers. I like hot dogs. Can I have some cakes? 也嘗試著讓學生提出各種建議,如:Have some juice. Have some ice creams等。還要嘗試著運用上各種禮貌用語,贊美用語,如Thank you. You』re welcome. Oh, it』s nice. I like it 等。學生們興趣濃厚,他們在模擬的情景中嘗試交流並進行交際,活學活用地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了。
二.直觀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會說
直觀的教具在教學里一向手到重視。在一些學校多媒體設備不完備,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直觀教學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低年級兒童心理學表明低年級兒童在學習外語時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多優勢,短時記憶力強,好奇心重,模仿力強但較為直觀,缺乏抽象能力。因而通過直觀教學則能彌補這一不足。利用教具可以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授(Fun of English 3A) Unit3 This is my father. 是在教水果類單詞時,老師可自帶一些水果,或者可讓學生帶一些,讓學生有直觀感受到單詞所對應的實物,同時對照實物練習口語的過程中,減少了學生內心中對英語單詞的翻譯過程,能直接見實物將英語單詞脫口而出,學會用用語表達,從而做到快速而又自然地運用單詞,而並非死記硬背式的單純記憶。
對於高年級的英語口語教學中,可利用圖片,掛圖等直觀教具,結合講故事,復述等教學方法來充分練習學生的口語,從而在說的過程中鞏固句型,語法等,例:Fun of English 5B)Unit4 Halloween,該單元中目標在與學生能運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I like…」在A部分的教授中,可以利用掛圖,學生聽錄音的基礎上,用講述的口氣,將課文內容講述給學生,並且讓學生理解後根據掛圖提示復述出課文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完成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靈活的編寫。
三.游戲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敢說
游戲的過程是激發學生興趣,並最大限度的保持這一興趣,使學生資源,愉快地說英語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採用游戲是練習學生口語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首先,所用來的游戲應符合以下三條基本標准,1)它們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課堂教學多樣化;2)它們能增加學生對外語的理解;3)它們將誘導學生去說這種新的語言。其次,採用的游戲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可採用些簡單的,易操作的游戲。例如:在復習水果單詞時,先把水果放在一隻盒子里,讓學生閉上眼睛用手去摸一摸,讓學生猜一猜盒子里裝的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用英語說出該水果的名稱,接著要求學生找一找該單詞的「好朋友」;或者出示字母卡片,讓學生排隊組成一個個水果單詞。這些活動比單純讓學生讀單詞有效得多。
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則要組織些有難度的游戲,並有適當的獎懲制度。在學生明白游戲規則後,應盡量多的給學生參與的機會。由學生自行組織並參與其中。如,Fun of English 5B Unit6 A PE lesson中對指令的學習,可由老師師范,先發號指令「Put your hands on your shoulders」,「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finger once」,而後,由學生自己發號指令,其餘學生做,做錯的給予懲罰;或是讓學生分成6~8組上前表演。一個到兩個學生發號指令,其餘組員按指令做動作來練習。
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社會的進步抄,呼喚素質襲教育,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從低年級抓起,從學生剛入學開始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