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外國教育史的教學實驗有哪些

外國教育史的教學實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0-12-23 07:57:00

1. 外國教育史問題

1.試析文明的進程與學校興起之間的關系。
答:(1)文明古國的進程
①古埃及的文明進程
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遷至尼羅河流域的土著構成,他們創造了銅石並用的文化。
a.古埃及文字
經過長期演變,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號組成的文字系統。
b.古埃及文學
文字的創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學繁榮的基礎,古埃及的文學作品內容和題材都十分豐富,全面反映了當時的宗教、軍事和社會世俗生活的狀況。
c.古埃及宗教
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宗教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d.古埃及文明在天象、數學、水利、生物和建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②西亞古國的文明進程
古代西亞的地理位置東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東岸,地域面積廣大,包括了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
a.西亞古國的文字
西亞古國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楔形文字是古代兩河流域最輝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亞古國的文學作品
西亞古國留下的文學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作品。此外,還有一些反映尖銳的階級矛盾和貧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與奴隸的對話》《詠受難的誠實人的詩》等。
c.西亞古國的法典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葉,兩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蘇美爾人就已制定出了成文法典。兩河流域出現的法典主要有《烏爾納姆法典》《蘇美爾法典》《俾拉拉馬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亞述法典》等,其中影響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漢謨拉比法典》。
d.西亞古國的宗教
兩河流域形成的關於世界的起源、諾亞方舟等傳說成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經典《聖經》的來源。古代希伯來人形成的猶太教及其經典《聖經》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e.西亞古國還在天象、數學、農業生產、建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進程
a.古印度文字
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銅製成的印章和護符上,雖然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讀這些字,但它是古代東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印度文學作品
古印度的文學作品包括宗教詩集《吠陀》、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小說等。另外,古代印度在語言學、語法學等方面也取得了成就。
c.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是雅利安人創立的吠陀教,後演變為婆羅門教,影響了印度的種姓制度。
佛教。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印度出現了列國林立的局面,一些手工業者和商人對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不滿,出現了各種思潮,佛教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
d.古印度文明在天象、數學、醫學、農學、建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傑出成就。
(2)學校的興起
①學校產生的原因
學校的產生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a.生產力的發展
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產品,才使得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發生分離,一部分人可以從生產勞動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同時,社會產品更加豐富,為學校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設施和條件。
b.奴隸制國家的出現
第一,為了維護奴隸制國家的運作並確保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需要一部分掌握了政治、文化、宗教等諸方面知識的人來參與奴隸制國家的管理,這就要依靠專門的組織機構來教會他們這些知識和技能。
第二,組織領導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也是國家的基本社會職能之一,只有行使好這些職能,國家政權才能得到鞏固和強大。
c.文字的出現以及科學知識的豐富
第一,文字是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只能通過耳傳口授傳遞信息,文字產生後才有可能記錄更多更廣的知識經驗,並把它們傳授給其他人。
第二,文字使知識的繼承和傳遞更加可靠和規范,為學校教育的產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第三,學校教育內容是源自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科學知識。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都更加豐富。
②學校產生的意義
學校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的教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教育逐漸開始從人類社會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在專門的地點和場所進行的、運用特定手段並為了實現某些特殊目的的特殊活動。人類教育的歷史方向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3)兩者的關系
①學校的產生主要是依靠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文明進程的推進使人類社會得到了進步和發展,推動了學校的產生和壯大。
②學校起到了傳播文明和生產勞動知識的功能,人們接受教育後可以更好的在社會生存並進一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程。
2.怎樣評價東方文明古國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1)古代東方國家是世界上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關於學校的起源的幾次重要的考古發現都集中在西亞的兩河流域一帶。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出現在亞非文明古國。學校的產生無疑是一種進步現象,它對於傳播科學文化、發展社會生產起了極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為了保存日益增多的知識,單靠口耳相傳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便創造了文字,出現了教學的場所和專門的人來進行教學工作,學校教育由此產生了。
(2)亞非文明古國的驕傲與對其他國家的發揮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出現在亞非文明古國,而且其教育內容較豐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教育機構種類繁多,教育方法上不乏創新之舉,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後來各國紛紛前來學習,從而對其他各國甚至是世界教育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可以說,亞非文明古國的教育是世界教育的發端,並且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

2. 外國教育史的簡介

《外國教育史》是為我校教育系編寫的一部教材。1979年,我系教育史教專研室外國教育史組全體同屬志曾編印了《外國教育史(初稿)》,作為我校自用教材。我們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對該書進行了總結,又學習、吸收了本學科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和各地專業工作者及廣大師生提出的寶貴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編寫了本書,正式出版。
本書共四編,分上、下兩冊。上冊內容包括古代和中古時期的教育(第一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教育(第二編),共七章;下冊內容包括帝國主義時期資產階級的教育(第三編)、蘇聯教育的發展(第四編),共五章。本書的章節結構和基本內容均由編著者共同討論,分頭編寫。

3. 簡述外國教育史上的兒童觀有哪些

國外的教育觀中則更多的提倡讓孩子學自己感興趣 的,適合自己的。
1.西方國家的育兒觀
西方國家育兒的著眼點是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於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和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
獨立能力來自從小的鍛煉。所謂鍛煉是多方面的,諸如勞動鍛煉、堅強意志鍛煉、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鍛煉等等。
2.西方國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西方國家的家長從鍛煉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出發,對孩子的教養採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進行。
所謂放手,即從孩子生下來,父母就沒法給他們創造自我鍛煉的機會和條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據不同年齡讓孩子做自我服務性勞動。如一個美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他們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10歲的男孩周末負責幫父親割草、澆花、打掃庭院;12歲的女孩能根據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種各樣美味的點心;8歲的小女孩會編織五顏六色的茶杯墊等等。
至於西方國家的中小學生兼報童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據英國報紙推銷站聯合會統計,全英國約有50萬送報童(《光明日報》1993年7月3日)。稍大一些的中學生打工也是尋常現象,而且都得到家長的支持。
一位英國人說:「孩子打工掙錢,家長都不反對,甚至還鼓勵。一則可節約一些開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讓孩子知道錢必須用勞動去換取。」
所謂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個方面:
(1)寧苦而不嬌。歐美的兒童少年,從小就從事送報、打工等勞動,這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可能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他們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去了。這對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是難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認為這是「殘忍」的。
(2)家富而不奢。西方國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國多幾十倍,但他們對孩子的零用錢絕不作為獎勵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們努力學習完全是為了自己將來成為有用之才。對孩子的零用錢,美國家長更為「苛刻」,據調查發現,美國54%的青少年學生沒有零用錢,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錢。
更令人驚嘆的是美國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錢卻少得可憐。他家帳本扉頁上印著孩子零用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歲每周1美元;12 歲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錢每周發放一次,要求子女記清每一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父親檢查。洛克菲勒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自己的子孫帶來災難。」
(3)嚴教而不袒。西方人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絕不聽之任之,更不袒護,而是設法教孩子自己知錯改錯。法國人拉納的兒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納夫婦並未道歉,而是讓兒子自己抱一塊玻璃去賠償認錯,還要求朋友對孩子不要有絲毫原諒的表示。
3.西方國家家庭教育的結果
由於育兒觀、育兒方法著眼於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西方國家的兒童少年從小就表現出:
(1)具有很強的自立能力。他們18歲開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很富裕的家庭,在讀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國一位教授正讀大學的女兒每周都在一家餐館做跑堂工作。
(2)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頭腦。養成精打細算、勤儉度日的習慣。英國一位在約克郡的兄弟倆(12歲、14歲),在其父職業的影響下,獨立成立了「洗車公司 」。哥倆幹活認真,收費低廉。寧可多走路也去價格較低的商場買工具、車蠟、洗滌劑等,以降低成本,贏得顧客。
(3)具有適應社會環境的本事,由於從小的艱苦磨練,西方國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難的毅力,遇事鎮定沉著,能與周圍人們和諧相處,有作為社會成員而獨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氣。相比之下,我們的孩子就有很多不如人家的地方。做父母的,不能不引起重視。

4. 外國教育史關於各國的一些教育法案怎麼背呀

仔細觀察 基本上都是按照 初等 中等 然後高等教育來排列的 先記住名字 然後確定主要規定哪種階段的教育 然後具體到各項措施

5. 外國教育史哪一版最好

圖書名稱: 外國教育史(修訂本)(上冊)
作 者: 王天一 夏之蓮 朱美玉
出 版 社: 北京回師范大學出版社答
ISBN: 978-7-303-00079-1
出版日期: 1993-12-1
圖書名稱: 外國教育史(修訂本)(下冊)
作 者: 王天一 夏之蓮 朱美玉
出 版 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7-303-00080-1
出版日期: 1993-12-1
圖書名稱: 外國教育史教程
作 者: 吳式穎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外國教育史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外國教育史的發展經歷了古代、近代、現代三個大的歷史時期。
外國版古代教育包括遠權古的原始社會、中古的奴隸社會、近古的封建社會(即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的教育。
外國近代教育始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它包括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帝國主義時期的教育。
外國現代教育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80年代兩個階段

7. 外國教育史要怎麼學

你是要自學嗎?當然首先要選一本好的教材,推薦你看戴本博和王天一合著的《版外國權教育史》。
外國教育史研究是運用歷史文獻法研究除中國以外的世界范圍內教育產生與發展進程,揭示教育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所以其范圍之廣,內容之多由此可見。
想學好外國教育史,我的建議是,首先以時間發展和地區為區分標志,將所學內容分為古代、近代、現代,歐洲、美洲、亞洲等等。將知識的發展脈絡清晰掌握。
然後將各時期各地區的教育思想大家的理論觀點(特別是那些對後世影響巨大的)詳細學習,如果看不懂,可以去讀一下他們的原著。教育家的思想理論間有相近的、有對立的、有借鑒的、還有繼承發揚的,這樣你可以相對比著學習。
對於國家對教育的管理和調控,主要記住國家頒布的重點法案,比如美國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法國的1833年法案。各個國家的教育發展和特點也可以對比著來學,典型的是美國與日本比較,還有雅典與斯巴達。

8. 外國教育史

五一國際勞動節簡介及其在中國的誕生和意義

一、五一國際勞動節簡介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May Day),代發論文,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者”共同擁有的節日。
五一國際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

二、中國五一勞動節的誕生及意義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論文發表,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盪盪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一文,論文代發,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真相。陳獨秀又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鄧中夏等人創辦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里,工人們學唱《五一紀念歌》。其歌詞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熱血,為他犧牲,要把強權制度一切掃除凈,記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紅旗飛舞,走光明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貧富貴賤,責任唯互助,願大家努力齊進取。”這首雄壯有力的歌,是由長辛店勞動實習學校的教員和北京大學的進步學生共同創編而成的。
1999年9月,國務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調休,全國放假7天。從此,3個“黃金周”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假日經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已基本形成。從2007年11月9日開始,經過多方研究論證比較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改委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予以公布,開展民意調查。調整的內容主要包括,春節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由7天調整為3天,減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五一黃金周也將成為歷史。
意義

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於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所以,人們才這么注重勞動節。
新生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相關的主題文章:

深度解析世界盃阿根廷與韓國之戰

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總體評述

產品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

閱讀全文

與外國教育史的教學實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