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君 或者 餘映潮 或者其他語文大家的 驛路梨花 一課的課堂實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是僵死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貳』 六年故宮課堂教學實錄
北京故宮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現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後經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初的設計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陸祥等。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餘間,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城設四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各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城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的主體建築按使用性質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布局疏朗,宏偉壯觀;內廷嚴謹華麗。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行政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面寬十一間(63.96米),進深五間(37.17米),是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物。中和殿在工字形台基的中部,為面闊五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禮時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闊九間,重檐歇山頂,是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及外賓之處。中和殿和保和殿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由於馮巧主持重建。太和殿前兩側有體仁、弘義二閣,均為面闊九間加腰檐的二層廡殿頂樓閣。文華、武英兩殿則是面闊五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文華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區,包括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東西五所等。後三宮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通至御花園。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帝、後的正式起居場所,均面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交泰殿則是面闊三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妃嬪的住所。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和毓慶宮,西六宮前面是養心殿。東西六宮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內各建前後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故宮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其餘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則分別對稱地布置在其左右,拱衛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通過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廣狹來區分主次。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宮則為前三殿的25%,其餘宮殿依次遞減,以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叄』 課堂實錄怎麼寫
課堂實錄是教師將自己或他人執教的優質課盡可能詳細地記錄下來,並加上教學後記或聽課評價的一種教育實用文體。課堂實錄怎麼寫?下面做簡要說明,供老師們參考。
一、要實錄的課必須是優質課。
二、把教學的過程原原本本的記錄下來。記錄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劇本對白式。即採用師生對白的方式記錄,並用括弧「()」補注課堂氣氛、動作等情況。這種寫法簡潔明暸,教學過程一目瞭然。缺點是太單調,缺乏可讀性。
第二種:敘事描述式。即採用敘事的方法,把整個教學過程用寫記敘文的一般方式記錄下來,不僅記錄師生的對話,對課堂情況也可以作較為具體、生動的描述。這種寫法生動形象、可讀性強。缺點是有時會過於羅嗦,或過於「生動」而失卻實錄的本意。
三、實錄完成後,最好在實錄後面加上「教學後記」或附上「聽課評價」,更有助於閱讀者的理解把握,也有助於體現授課者的教學追求。
附:
測量平均速度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速度公式,大家還記得平均速度怎麼求嗎?
生:用路程除走完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師:好,看來大家課後都很努力,沒有把功課落下。
師:那麼接下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師:大家都預習過了,那麼你們說說看這次實驗需要用到什麼器材?實驗原理是什麼?
三、實驗前講解
師:在開始實驗之前,我給大家講一下這次的實驗要求以及做法:這次實驗我要求把長木板分成三個路程,一個是全程路程S1,一個是上半段路程S2,最後一個是下半段路程S3,用刻度尺分別量出全程長度S1和下半段路程的長度S2;再用秒錶測出小車走完全程的時間t1和走上半段的時間t2;測完數據後大家根據所測數據求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較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V2、V3)的大小關系,得出什麼結論?(講的過程用幻燈片配合演示)
師:剛才是多媒體演示,現在我用真實儀器做一次給你們看,大家認真看清楚。(演示完,分發器材到各個小組中,強調不能損壞儀器)
四、實驗環節
學生把器材拿到手後開始做實驗,老師到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幫組,看學生測出的實驗數據是否出錯。並指導如何記錄數據。
完成試驗後把器材回收上來。
『肆』 王松舟課堂教學實錄觸摸春天
《觸摸春天》這是一篇語言簡潔,意境俊美但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文章。文章通過盲女安靜在花園中流連,用心觸摸春天的故事。作者也觸摸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生命力,感悟了人生的真諦: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本文的重難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深地領悟課文,突破重難點,我主要的教學思路如下兩點
1、自由讀課文,把你對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找出來,反復研讀、思考。
2、在老師講解課文內容時,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讓各自在不同的領悟 中,再加於自己的見解通過再次閱讀感悟思考,在思考中碰撞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節課的亮點:
1、教師的情感投入,語言的感染力強,無形之中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把他們帶入課文情境,為學習本文打下了一個良好的情緒鋪墊。學生的情緒高漲,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中滿是書聲琅琅,高高地舉起小手爭著發表見解。
2、教學設計簡單,就清清楚楚一條線「通過盲女安靜對春天、生活的熱愛,使作者感悟生命,感悟人生的真諦。」 這節課主要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以下是學生對「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體會:
只要熱愛春天,熱愛生活,就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的春天,編織出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劉雲)
五彩斑斕的世界是自己創造的。(王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內心充滿春天和花朵的世界。(陳昭鴻)
3、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在教學「安靜仰起頭張望」這個句子時,我充分地讓學生想像,盲童安靜怎麼會張望,(用心來感受)想像安靜用心感受到什麼?
不足:
1、教師的課前准備不充足,對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應該顯示出來,體現這些句子的重要性,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
2、雖然整節課以讀為主,但讀的形式不多樣,在讀中沒有層次感,坡度不大。語文教學的讀會讓學生
3、教師的激勵語言不夠,整節課我的評價語單調,不外乎是「你讀得真好!」「你的領悟很好!」教師在課堂的語言也不夠簡潔、精煉,究根到底還是教師的知識底蘊不深,要想提高自身的素養,平時就應多看書,多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