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對嗎
當然,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沒有誰能照顧你一輩子,督促你一輩子。
② 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學生有什麼區別嗎
教育自已的孩子和教育自已的學生的最大區別是: 自已的孩子是義務也是責任,而且是免費的。 而教育自已學生,只是職責所在,而且是有償的。 自已的孩子是有親情在的,所以會更用心。 而教育學生,卻是下了課基本就下班了,基於現有的教育制度,是有些填鴨式的。 所以從本質上就有所不同。效果也會不一樣。
③ 什麼是自我教育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請朋友們幫幫忙。謝了
所謂自我教育是啟發和引導受教育者根據社會期望進行自我解剖、自我內反省和自我批評的活動,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1)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意味著信任每一個學生,同時也意味著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其次是要發揚民主作風,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3)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要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養,並不意味著可減輕班主任的負擔,削弱對班級的管理力度。而應不斷探索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使班主任真正成為中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④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
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我產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它是在學校教育影響的基礎上,依賴於學生個人的心理活動,通過學生自己的心理內部矛盾,通過學生個人的自我教育而逐步形成的。我們學校藉助雷鋒這面旗幟,通過雷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學生在教育的影響和教育者的指導下,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上,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進行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的活動。沒有學生的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完全的,也是很難奏效的。作為一名思品教師,應該注意開發學生認識活動的自覺能動性,啟發、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塑造由他律轉化為自律。如何做好這一工作,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能動地發揮,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沒有受教育者的自覺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教育,而受教育者的自覺性不可能自我地產生,需要教育者的誘導和激發,需要從實際出發,因人因地制宜。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呢? 一、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美國哲學家、散文家、詩人拉爾夫·沃爾多·埃墨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尊重、熱愛學生必然會得到學生愛的反饋,而師生間的這種情感交流,有利於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轉化為學生進步的心理動力。
二、要信任每一位學生。因為信任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尊重,具有特殊的功能。小學生處於自我認識階段,他們常常願意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性格,敢於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特別渴望得到教師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對他的品德、智慧、意志、能力的充分肯定。教師的這種信任感是激發孩子不斷奮進、創造的精神力量,並有助於孩子自覺糾正錯誤。因此,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因為這樣會在學生身上產生一股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二、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不定型,需要教師予以多方面的幫助和引導,要講究教育方式方法,不能用沒有感情、空洞、冷漠、刻板、機械的語言進行說教,這樣既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也不能引起學生理智上的共鳴,也就不能產生應有的教育作用。反之,必須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接受能力,創設恰當的教育情境,循循善誘,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引發為學生的自我教育。 所以,我們展開學習雷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了教育。
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過這么一個事例:有位班主任規定學生不能在教室里吐痰,違者一律罰款五角。有一學生違反了本規定,吐了一口痰,班主任發現後馬上執法。學生不情願地拿出一元錢准備交罰款,班主任說無零錢找,學生白了班主任一眼,狠狠往地板再吐上一口,全班學生鬨堂大笑,教師十分難堪班主任經過反思,吸取了教訓,把以前所罰的款如數退還給學生,用班級的勤工儉學收入給每一位學生買了一塊手帕,要求學生隨身帶上,上課時間需吐痰者就吐在手帕上;在教室牆角設置了痰盂,供學生平時使用。這樣,學生心服口服。 三、注重學生自我反省,提高教學實效
自我反省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規范,學習榜樣人物,對自己平時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思想認識等進行自我體驗、自我檢查、自我鼓勵、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訓練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學生品德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學生在每課結束後,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學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控制、調節、支配自己的行為。自我反省法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自覺性,提高道德自律水平,是思想品德課的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
四、注重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萬生認為,「課堂教育不等於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實踐的,缺少實踐環節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的德育方式,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使強制性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再好的教育思想只是紙上談兵。只有在主體積極參與下,才能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如《愛護花草樹木》一課,要求學生知道花草樹木的作用及如何去愛護,可以讓學生廣泛搜集這方面的資料,認識綠化的好處和有關知識;可以讓學生發現某些不良行為,如隨意採花,在樹上刻字等,讓學生明白其害處,討論如何愛護花草樹木;還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起手來,如親自栽一些花草樹木,設立「愛綠」公益標牌等。這樣比之傳統的教法,「後勁」更足,更利於學生認知,明理,並內化為行為;再如組織學生參加少年軍校的軍訓活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國防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堅強意志,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達到自我教育目的。
⑤ 如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啟發和培養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同,並內化為學生自願的行為,自覺的要求,是教育成敗的關鍵。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是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就如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我注意到了以下幾個方面。1、遵循學生的思想發展規律,引導他們「自我教育」。學生原本的思想狀況,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程度,是其是否接受教育的基礎。所以,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時,要了解他們的思想發展規律,從他們原有的思想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例如,現在的中學生生活條件優越,講排場,比吃穿,揮霍浪費現象嚴重。在我班就出現了「過生日,送人禮」的現象。動輒送幾十元,上百元的禮物,回送的更要加倍,給家長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助長了互相攀比的壞習氣。根據中學生心理具有的閉鎖性和社會性的特點,他們渴望友誼,珍視友情但又不知如何發展友誼以及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的狀況,我引導學生們思考幾個問題:①在你過生日時,給你送的禮物最貴重的同學是你最好的朋友嗎?②接受貴重禮品時,你在想什麼?③送出貴重禮物時,你想到了什麼?通過引導,學生們傾訴了「接受禮品時,高興之餘,想著如何還?」「送禮物時,媽媽不理解,不給錢,鬧起家庭大戰」等尷尬事情。由此,我因勢利導,給他們剖析了「好事變壞事」的原因,舉例闡明了「什麼是真摯的友誼?」「送貴重禮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最後,讓同學們討論:用什麼方法向朋友祝賀生日?通過這次教百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友誼的認識,擯棄了送禮的壞習氣,培養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2、深「調查研究,抓住最佳教育時機,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注意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就某一教育主題做充分的調查研究,了解事實真相,明確教育目的,在學生思想發展的全過程中,抓住最佳教育時機,適時地引導學生「自我教育」。3.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引路,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不是代替學生走路,要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的覺醒,促使他們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但教學方法較死板,學生對他有逆反心理,上課時,課堂紀律不好,我多次做;作,仍無好轉。通過思考,我意識到:我的教育根本沒有引起學生共鳴,他們只認為那是說教。於是,在班會上,我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喜歡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因為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去學習。今天,我們不帶任何成見的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老師有什麼優點?」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共總結了語文老師的9條優點。我一一列在黑板上。我又問,「咱們的語文課上得好,還是英語課上得好?」「當然英語課上得好?」大家紛紛說。「那麼你們在上語文課時哪點不如上英語課?在上語文課時有什麼缺點?」同學們共列出了11條缺點。對照語文老師的9條優點,學生們慚愧地低下了頭……從那以後,我們班上語文課的紀律好多了。
⑥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體會導讀:當班主任的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教了。因為他們普遍見聞廣泛,連成績極差的學生有時國際新聞和新鮮事比老師知道得還多;他們遇事有自己的見解,不容易被說服;許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指責別人多於內省自己,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不會尊重別人。如何教育學生,讓學生學會進行自我教育。魏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可以為我們解開這一難題。 一、認識到新我自我之爭 學校進行停電演練,鄒鎮龍下課後趁月黑風高拿礦泉水瓶四處射水,被特勤人員逮個正著。我問他:「你不知道停電後不能瞎胡鬧嗎?即使是有電也不能這樣呀,你腦子里有不射水的因素吧?」我讓他找「不射水」的想法,他積極找到了:胡鬧是不文明的表現,停電後射水可能會引起鬨亂,甚至會出大問題。我說:「你的腦子里好思想是新我,壞思想是舊我,舊我戰勝了新我,你才犯了錯,對不對?」我讓他寫說明書,把心靈中新舊兩個「我」斗爭的過程寫下為,他既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又看到了自己改過的方向。如果每個人都善於發現自己腦子里埋藏的「美好的、聰明的自我」,並努力把它挖掘出來,用美戰勝丑,用聰明戰勝愚昧,用新我戰勝舊我,那麼誰都可以成為優秀的人才,古語雲「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這個道理。 二、感受新我勝利的幸福 教師讓學生做任何一件事,都應該使學生覺察心靈中的美感、幸福感、自豪感。這種幸福感能成為學生繼續做同類事的動力,當然年齡決定了學生自我監督約束能力較差,從魏書生那裡,我學到了三種自我教育方式:1、誰犯了遲到、早退的小錯誤給大家唱歌;2、再大一點的錯誤就要做好事、寫說明書;3、做了影響班級聲譽的事還要為班的捐贈物質,如一個本子、一去筆等等。這樣,即使他們體驗自我放縱的痛苦,又給他們自我教育的機會,增強其進步的信心。 樂與哀、甜與苦的感情會鼓動學生愉快邁出自我教育第二步。 三、制定扶植新我計劃 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要做自己生命航程的主人,光有認識,光有熱烈的感情不夠,必須把這認識和感情變成一點一滴的行動。 由學生自己制定出的目標,比學校老師規定的目標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由被動接受老師交給的任務變為主動實踐自己的計劃,他們就會感到教師是援助他把生命航程劃向理想彼岸的助手。 學生制定的目標有:每月(每星期)做多少件好事;閱讀多少頁課外書;抄幾條格言,寫幾篇日記;學習成績下次測試要在第幾名…… 制定扶植新我的計劃,學生會在自我教育路上又邁了新的一步。 四、日日自新無歇時 一次新我戰勝舊我容易獲得的,難的是幾次、十幾次、幾十次。成千上萬次自我戰勝的點,才能連成線、構成面,組成自我教育能力的體。 班主任工作中,不能奢望在學生心田上撒幾粒種子,淌幾滴汗水,就能收獲豐碩的自我教育的果實。只有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地堅持下去,學生自我教育一步子才會越走越堅實。 魏書生博物洽聞,他的理論博大精深,任取一瓢飲即獲益匪淺。 用魏書生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用孩子的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顯然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
⑦ 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五多」即,多謀劃,多誘導,多溝通,多關心,多表率。
1、多謀劃。一個班級的核心是班委會。班委會整體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班級的工作的質量,影響整個班級。當把一項具體工作任務交給班委會,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放於不管。而要幫助他們謀劃,潛移默化地滲透一些成功的經驗,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這種謀劃又一定是同志式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它的前提必須是充分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這樣就能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挖掘他們的工作潛能。我們每月布置實施德育處的月工作計劃,特別是象:主題班會、大型文體活動,我總是平等地積極參與謀劃,然後放於讓他們自己去制定工作計劃,放手發動學生群眾。事實證明這種平等參與謀劃的做法是成功的。不僅每次活動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迎「十六大」歌詠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校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二名好成績。而且也鍛煉了學生幹部,帶動了廣大同學。幾年來培養了一批有主見有能力的學生幹部。
2、多誘導。這是面對全體同學提出來的。做為一名高中生,盡管他們接近成人,自我獨立的意識很強。然而由於他們社會生活閱歷淺的緣故,他們的言與行,往往偏離應遵循的行為規范。這時候,是嚴厲批評、橫加指責,還是諄諄善誘,因勢利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種做法,會使他們的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現「逆反」;另一種做法,則只會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收到好的效果。在工作實踐中,我本著這一原則,幫助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瑣碎小事當中,區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提高他們判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也就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溝通。做為教育工作者由於與學生的生活成長的時代的差異,對人生的價值、對社會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觀念上的不同,於是產生了許多年來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代溝」。如果讓這種所謂的「代溝」在兩代人中間長期頑固地存在甚至發展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勢必會造成一種各自「封閉」的狀態。形成頑固的「逆反」。我的做法是和學生在思想意志方面多溝通。溝通學校的要求與學生的認識;溝通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溝通對價值觀念的不同看法等等。話題可以包括諸多方面:大到兩代人的不同經歷,解放後歷次政治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的種種社會現象;小到歌星、影星、球星,追星現象等。其實,這代人所面對的生活內容,社會生活現象,比我們這代人要豐富的多。但他們又相對地不成熟,對一些問題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又不希望別人包辦代替,強調「獨立思考」。這樣,這種「溝通」就十分必要了。在相互的溝通當中,弱化他們對上代人不同意識的「警惕」與「抵觸」,能敞開胸懷,這樣,我們才能引導他們對社會生活現象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他們成熟了,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應地增強了。
4、多關心。這代年青人,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由於生活條件優裕,從小許多自己做的事多為父母包辦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沒有,心理承擔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愛護。所以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他們多關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關心,及時發現思想苗頭,關心他們思想動向;其次是學習上關心,不但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智力因素,更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關心、感情上的關心,使每一個同學都感到老師對我是最關心的;老師的關心無所謂「好生」、「差生」之分。在關懷當中,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會增強。
5、多表率。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說一千,道一萬,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教師的言行、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無疑都是學生效仿的典範。「為人師表」是千真萬確的。教師時時事事率先垂範無疑會激發學生的自覺性。除了平時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學生作出表率之外,每當大型活動,我們不是單單充當一個布置任務的指揮者而是首當其沖和學生一起干。我們看到當你拿起一把掃帚掃地,馬上有許多同學來搶你的掃帚,同時又有同學拿起掃帚的時候,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三少」,在「五多」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三少」:少空話、少批評、少包辦。
教師說空話,只會造成「狼來了」的效應,使學生放任自流。
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動輒「嚴加批評」,而不是疏導、誘導,只能導致對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於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師對任何事無論巨細,完全包辦,只能產生「保姆」效應,是與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背道而馳的。這些都與「五多」相違背。由於我在工作中貫徹了「五多」、「三少」的原則,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相應地「輕松」了。
另外,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還注意從理論上不斷總結、提高,不斷研究、升華,想到青年人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特別是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研究方面,我們感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自身成熟的基礎上的。健康的成熟的心理是有其標志的:
一、首先是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具有對事物的敏感性和創造能力。
二、能區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實際行為與道德認識相一致。
三、追求目標比較遠大。
四、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一般能區別本質和現象。
五、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能忍受孤獨和寂寞。
具備或基本具備以上六點,說明青年學生的心理人格的成熟,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應提高;反之,則應以這六點為依據,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激發,促進他們心理上的成熟。而一旦他們具備了以上條件,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具備了。
⑧ 如何激發學生自我教育
一、「五多」即,多謀劃,多誘導,多溝通,多關心,多表率。
1、多謀劃。一個班級的核心是班委會。班委會整體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班級的工作的質量,影響整個班級。當把一項具體工作任務交給班委會,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放於不管。而要幫助他們謀劃,潛移默化地滲透一些成功的經驗,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這種謀劃又一定是同志式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它的前提必須是充分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這樣就能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挖掘他們的工作潛能。我們每月布置實施德育處的月工作計劃,特別是象:主題班會、大型文體活動,我總是平等地積極參與謀劃,然後放於讓他們自己去制定工作計劃,放手發動學生群眾。事實證明這種平等參與謀劃的做法是成功的。不僅每次活動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迎「十六大」歌詠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校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二名好成績。而且也鍛煉了學生幹部,帶動了廣大同學。幾年來培養了一批有主見有能力的學生幹部。
2、多誘導。這是面對全體同學提出來的。做為一名高中生,盡管他們接近成人,自我獨立的意識很強。然而由於他們社會生活閱歷淺的緣故,他們的言與行,往往偏離應遵循的行為規范。這時候,是嚴厲批評、橫加指責,還是諄諄善誘,因勢利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種做法,會使他們的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現「逆反」;另一種做法,則只會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收到好的效果。在工作實踐中,我本著這一原則,幫助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瑣碎小事當中,區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提高他們判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也就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溝通。做為教育工作者由於與學生的生活成長的時代的差異,對人生的價值、對社會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觀念上的不同,於是產生了許多年來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代溝」。如果讓這種所謂的「代溝」在兩代人中間長期頑固地存在甚至發展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勢必會造成一種各自「封閉」的狀態。形成頑固的「逆反」。我的做法是和學生在思想意志方面多溝通。溝通學校的要求與學生的認識;溝通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溝通對價值觀念的不同看法等等。話題可以包括諸多方面:大到兩代人的不同經歷,解放後歷次政治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的種種社會現象;小到歌星、影星、球星,追星現象等。其實,這代人所面對的生活內容,社會生活現象,比我們這代人要豐富的多。但他們又相對地不成熟,對一些問題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又不希望別人包辦代替,強調「獨立思考」。這樣,這種「溝通」就十分必要了。在相互的溝通當中,弱化他們對上代人不同意識的「警惕」與「抵觸」,能敞開胸懷,這樣,我們才能引導他們對社會生活現象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他們成熟了,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應地增強了。
4、多關心。這代年青人,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由於生活條件優裕,從小許多自己做的事多為父母包辦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沒有,心理承擔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愛護。所以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他們多關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關心,及時發現思想苗頭,關心他們思想動向;其次是學習上關心,不但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智力因素,更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關心、感情上的關心,使每一個同學都感到老師對我是最關心的;老師的關心無所謂「好生」、「差生」之分。在關懷當中,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會增強。
5、多表率。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說一千,道一萬,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教師的言行、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無疑都是學生效仿的典範。「為人師表」是千真萬確的。教師時時事事率先垂範無疑會激發學生的自覺性。除了平時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學生作出表率之外,每當大型活動,我們不是單單充當一個布置任務的指揮者而是首當其沖和學生一起干。我們看到當你拿起一把掃帚掃地,馬上有許多同學來搶你的掃帚,同時又有同學拿起掃帚的時候,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三少」,在「五多」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三少」:少空話、少批評、少包辦。
教師說空話,只會造成「狼來了」的效應,使學生放任自流。
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動輒「嚴加批評」,而不是疏導、誘導,只能導致對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於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師對任何事無論巨細,完全包辦,只能產生「保姆」效應,是與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背道而馳的。這些都與「五多」相違背。由於我在工作中貫徹了「五多」、「三少」的原則,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相應地「輕松」了。
另外,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還注意從理論上不斷總結、提高,不斷研究、升華,想到青年人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特別是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研究方面,我們感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自身成熟的基礎上的。健康的成熟的心理是有其標志的:
一、首先是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具有對事物的敏感性和創造能力。
二、能區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實際行為與道德認識相一致。
三、追求目標比較遠大。
四、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一般能區別本質和現象。
五、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能忍受孤獨和寂寞。
具備或基本具備以上六點,說明青年學生的心理人格的成熟,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應提高;反之,則應以這六點為依據,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激發,促進他們心理上的成熟。而一旦他們具備了以上條件,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具備了。
⑨ 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教人如何教育自己
教育的重要目抄標是培養襲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國的教育目的: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9)教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了解教育的重要性最基本的一項就是研究教育的裨益或教育如何提升生活。如果喜歡數字,那就可以研究一下相關數據,當人們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時,多少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努力學習實現一個目標,因為才智受到贊揚,這對於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首先因為努力學習受到過嘉獎,第二人們欣賞學識,這說明教育可以讓用戶感到快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