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故事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23 04:06:04

⑴ 信息技術小故事,是課前演講的,速度求回答

信息技術教學小故事本學期我校新建了微機室,新學期剛開學,每節課,我總是要面對"老師,我的桌面上怎麼沒有word圖標","老師,我的任務欄不見了""老師,我的滑鼠沒辦法雙擊了"等一系列問題。以最後一個問題來說,初以為是滑鼠壞了,可是一檢測之下,原來是被上節課的學生在"控制面板"→"滑鼠屬性"中把雙擊速度調得非常地慢,這樣按正常的速度雙擊,滑鼠自然是毫無反應了,只好重新設置,可是過了幾天,同樣的問題總是又在另一台機子上出現。雖然有了經驗,手到病除,可是面對此起彼伏的"故障申告"聲,總感覺自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海洋,只恨不能多生幾只手,或是學個分身術。後來,安裝了虛擬影子系統,把C盤分區.曾經有位專家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過「信息技術課中,學生的破壞力是與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成正比的」,幾年來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及機房維護經驗,使我對這句話深以為然。信息技術一上課時,常常會有學生向你報告:「老師,我的滑鼠動不了」 。「老師,我的電腦打不開」 。「老師,我的顯示器顏色不對」 。……管理好一個機房也是不容易的,我也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計算機老師發牢騷,學生經常把計算機搞的亂七八糟,有一次一個新的故障又出現了。一位學生向我報告:「老師,我的電腦顯示器上什麼都沒有顯示出來呀。」 我過去一看,典型的「黑屏」現象,有修過幾回電腦的老師一定心中有數,十有八九不是顯示鬆了,就是顯示器連線沒有接好,我心裡也是這樣想,正要低下身去,檢查顯示連線,且慢!顯示屏一角有些微光線閃過!!再定睛一看,顯示器上的指示燈是綠的,不對呀,如果是顯示出了問題,應當是指示燈變黃才是,看來顯示信號是正常的,轉念一想,恍然大悟,原來是被上一節課哪個調皮的學生把顯示器上的對比度、亮度一律調節到了0,這樣整個屏幕仍然有「顯示」,只不過顯示出來的是一片漆黑就是了,看來自然就和「黑屏」一樣了。找到了問題所在,解決的方法就很簡單了,把對比度和亮度調成正常就是,熟悉的Windows桌面立即呈現在面前。我這輕松的一調後,被旁邊的學生看到了,這可下完了,被學生發現調顯示器的方法,從此機房裡的顯示器不得安寧。許多學生經常在做眼保健操,上課時把顯示器調的亂七八糟,歪歪扭扭,從此就和學生開始了顯示器爭奪之戰……記得三年級學生第一次上機時個個小心翼翼,聽從老師安排,可是高年級的同學就不同了,隨著他們技術能力的提高,探索計算機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隨之而來的就是出現更多的計算機故障,讓我在教學中頭痛不已,一節課中總要花上幾分鍾去修、調計算機。不過只要不是惡意破壞硬體,我都輕輕一笑,不去深究,我相信,愛動手探索是學生的信息素養之一,讓學生大膽的操作接觸電腦,學生一定會學得更好!設置為保護模式,所有在C盤分區上的數據在系統重啟後,一律還原成最初安裝時模樣,呵呵,從此信息技術課安份了不少。

⑵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隨筆

何克抗教授在《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提出:「信息化時代教師的主導作用應發揮在情景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探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等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導入新課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小孩子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好奇,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新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我聽了本校老師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她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啊凡提分金條」的動畫故事,先把一金條平均分成2份,讓啊凡提取1份,但啊凡提不要,他覺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條平均分成4份,啊凡提還是不要;最後,把金條平均分成12份,這一次啊凡提開心的拿了6份。啊……學生大笑了。老師問:啊凡提現在為什麼這樣開心?……像這樣,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吸引著,輕松愉快,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多媒體與網路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拼茂的特點。所以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這一重難點,我利用課件形象生動的剪、拼動畫,把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學生從視覺上體會到把一個圓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己親手剪拼,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引導學生觀察,怎樣才能使這個圓轉化成最近似的長方形?然後再以剪拼動畫32份、64份……形像生動的活動過程展現眼前。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調整學習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課堂上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般在8---10分鍾時間,加上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如教「比的意義」一課,電教室的屏幕上出現一面鮮艷的紅旗,長3米,寬2米。通過兩種量的比較,同學們都學會什麼叫做「比」了,並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稱很快就學會求比值,如果進行反復的練習,學生好象有點厭倦了。這時,我馬上打開「天安門的國旗」的網頁,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這是一面特種型號的國旗,誰能找出它的長和寬是多少米?同學們一聽,興趣來了,爭著上網查閱……。最後讓學生查出長5米,寬3.33米。這時,學生好奇極了,有的學生在說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有的求出長和寬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議論和比較我們學校的國旗……。下課了,還在議論。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聽了一節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聽過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⑶ 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優質課比賽的數字故事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內學科知容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⑷ 計算機或者信息技術或者編程發展的小故事

電腦發展歷史
1、發展史: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是由 美國人毛琪雷與愛克特在 1946 年發明。隨著電腦科技之進步,『 電腦 』已由龐然大物演變到現在的微型電腦,也就是我們所稱的 個人電腦 ( Personal Computer ) 簡稱 PC
2目前各先進國家(如日本、美國,由日本在1982年率先提出)正研突可處理聲音,具有人工智慧,能夠累積知識。此代的電腦屬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ec,簡稱 AI)的時代,又稱超導體電腦時代,或稱有機電腦時代,統稱無電腦時代;它是以超導體、砷化鎵或生物晶片等全新的技術所開發的電子元件為主,體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而具有知識處理能力,能聽、能看、會說話、也會思考,更具自行學習與推理能力的第五代電腦,將會是屬於未來的電腦。

3一、個人方面:
任何資料都可用電腦來整理與記錄保存,也可用來作為輔助學習工具,或利用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Internet〉做資訊傳遞與交流,隨時掌握世界上最新的資訊和流行脈動。
二、家庭方面:
具有部份電腦功能的家電用品:
1.多功能傳真機
2.電子琴
3.卡拉OK
4.電視游樂器
此外,也可利用個人電腦增加生活的便利性。或者利用與電腦配合的感測器,來偵測危險和可能發生的狀況,使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有保障,另外還有剛起步的「Electronic Commerce」和時下非常流行的「Tele-Shopping」等劃時代的應用,由此看來,電腦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是愈來愈重要了!
三、學校方面:電腦應用在學校方面,可分為行政與教學兩部分。就前者而言,校務行政電腦化,可簡化並節省人工作業的流程與時間。並有針對課程設計,結合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及視訊的「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CAI〉」軟體,以「互動式」教學來強化教學效果。

電腦應用在學校方面,可分為行政與教學兩部分。就前者而言,校務行政電腦化,可簡化並節省人工作業的流程與時間。並有針對課程設計,結合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及視訊的「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CAI〉」軟體,以「互動式」教學來強化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電腦連上「台灣學術網路〈TANet〉」或中華電信的「網際資訊網路〈Hinet〉」,便能透過網際網路游歷在世界各國的網站中,做意見交流或選擇有興趣的課程學習,這種透過電腦網路的教學方式,稱為「遠距教學〈Distance Ecation〉。
四、政府機構方面:
電腦在政府機構主要的應用是以經濟、國防、內政及太空探測為主。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電子化政府」,期望能提升國家的整體行政效率,並且利用資訊網站,與社會大眾宣導、溝通。
五、社會方面:
除了上述各方面外,電腦也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

⑸ 談談我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及案例

信息技術對現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相融合,充分發揮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積極作用。本文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的便利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談起,較詳細地講解了課件的選擇與製作應注意的問題,並運用案例生動具體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
關 鍵 詞: 現代信息技術 幼兒園 教育教學 運用
正 文: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量快速增長與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使人們的認知方式發生本質的變化。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也正多數以輔助教育的形式走進幼兒園,它以其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鮮明的教學內容,以其文、圖、聲並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種教育信息的表達更加生動、直觀和多樣化,為教學帶來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將是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關心的問
題。現在就我個人的經驗談談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在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關鍵是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幼兒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首先是在課件的選擇與製作上下功夫:這個活動適合用課件嗎?怎樣用呢?應該製作什麼樣的課件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教師事先考慮好。因此,教師製作課件時應注意幾點:
1、課件內容應體現教學思想,為其教學目的服務
課件中的所有環節都要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和安排,要將各知識點合理地編排進畫面內容中去,並且教學內容要豐富、靈活,寓教於樂。
2、課件製作應注意輔助性
使用多媒體其目的在於為教學服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應服從於教學目標,順應、追隨幼兒的需要。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獨到的優勢,但它無法取代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幼兒的實踐、創造,有的教師將應該讓幼兒討論、體驗的內容也設計到軟體上展示,雖然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幼兒並未做主動的思索和創作,反而使得幼兒對觀看屏幕形成依賴。因此,必須堅持以教師引導、幼兒操作為主,多媒體輔助為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課件製作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
教師在製作、選擇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幼兒智能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徵,設置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例如製作小班的課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鮮艷活潑、圖像大而清晰,淺顯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軟體中設計的作圖功能,色彩變化及閃爍等,編
制出一些「動畫式」的教學軟體。而大班的課件則要求動手操作強,知識性強,多一點想像的空間。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能同時呈現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可以增大集體活動傳輸的信息量,讓幼兒多重感官同時感知,使幼兒進行完整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為要注重知識性,在整個教學過程將圖片和動畫並舉,聲情並茂,視聽結合,使幼兒多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內在的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苦學」為「 樂學」,積極參與學習,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4、課件製作應重視交互性設計
在教學活動中,課件取代了教師的一部分功能,在整個課件的學習和娛樂過程中,要始終讓幼兒參與,給予及時反饋,這樣才能使幼兒較好地發揮主動性。運用電腦媒體的交互功能,使教學活動過程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
5、課件製作應講究科學性
多媒體在選用、設計軟體及穿插都要講究科學性,不要為了畫面的動畫效果而濫用軟體,如在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其製作要注意清晰、准確,不要為了吸引注意,製作成畫面閃爍不定,反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很難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兒參與設計的線條造型,更要注意直觀、明了。
考慮好了以上幾點,製作出的課件才能有效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我就利用了人機交互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而產生學習動機。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一些有游戲情節教學軟體,讓幼兒動手操作。通過故事導入,然後聯系實際來統計一下全班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況。這時屏幕上出現三種小動物,幼兒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電腦會將全班幼兒的選擇結果顯示在屏幕上,那麼該怎麼樣來統計呢?幼兒學過簡單的分類,於是馬上會想到把它們分一分排一排來看結果。這時幼兒就可以將屏幕上面的小動物用滑鼠進行拖動來完成分類排列的工作。也可

⑹ 如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語文課堂的課例

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技術的直觀形象、化靜為動、.交互性強、
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設民主和諧合作競爭的語文學習氛圍,從而構建利於學生個別化學習,合作式、探究式學習的信息化環境,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真正為構建高效
課堂「保駕護航」.

1、創設氛圍,在虛擬的情境中激發求知慾望
網路資源在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方面有著得天獨
厚的優勢.如在教學作文《我的「小天地」》時,我從網上下載了一段「幸福之家」的動態呈現場景:房間地面是長方形的,各色傢具一應俱全,牆上還掛著裝飾
畫,將學生帶入了一個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創設出溫馨的氛圍在授課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此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
達慾望,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紹給大家.
再如《回聲》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小學生了解「回聲」的有關知識.雖然課文敘述採用
的是童話故事的方式,但要讓低年級的學生理解這樣抽象的知識談何容易.為此我製作了回聲形成原因的課件:小青蛙在橋洞里呱呱地叫著,它的叫聲就變為弧線向
橋洞的石壁擴展.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弧線就是我們看不見的聲波.,接著聲波也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向四面擴展,碰到了石壁就一圈一圈地返回來,傳到青蛙
的耳邊.通過課件的生動展示,就將課文靜止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載體,使抽象的聲波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就在盎然的興趣中明白了回聲形成
的原因.這樣,恰當的課件運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2、自主探究,在人機互動中提升學習能力

網路教學的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挑戰.在進行網路教學的實踐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發展水平、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以使
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學習的樂趣.我充分利用人機交互的功能,在估計學生可能遇到困難的環節設置「提示」或幫助「鍵.將導學的線索放置在裡面,當部分學生思
維「短路」時可及時點擊「幫助」鍵獲得幫助;假如學生仍有困惑,可通過語音系統向老師和學生請求個別指導.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領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
驗,讓學生品嘗到伴隨自主探究而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分析點評,在交互觀摩中培養創新意識

利用網路教室的點播功能,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或設計在大屏幕上調顯出來.同時利用黑屏控制技術遮蓋學生機的屏幕,組織學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進行分
析和點評,學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維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塗描話說之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有效地催生了學生的思維碰撞而產生的靈感.

利用網路教學的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懼心理.學生通過電腦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問題輸入到教師的主機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
師收到信息後,如果是簡單的委託可以直接進行解答;更多時候可以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和交流.久而久之,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就能培養學生坦誠健康的心理
品質,強化學生的質疑問難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品質.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語文課程資源形象化、動態化、人性化,使它們含圖形、圖像、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在更大范圍內的語文教學資源為我們所用.而這些教學資源又是順應了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和體現自主發展而設計的.
1、語文課程資源的形象化設計

小學生天生對形象感強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利用FLASH動畫,把課程內容設計成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在設計「一年級習字」的課程資源時,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傾向,在學校的網頁上設計了「習字小課堂」的頁面.一進入其中,就出現了可愛的「熊貓博
士」的卡通形象.還有「熊貓課堂」、「熊貓練功房」、「熊貓超市」、「熊貓圖書館」等卡通房間,學生既可以讀到與生字詞相關的一些課外閱讀資料、趣味小故
事、認字小竅門以及區別形近字的方法.每一個環節和項目都注意與圖片、聲音、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娛樂中度過學習的每一分鍾,享受到語文學校
的快樂.

2、語文課程資源的動態化設計
靜態的文本教材呈現的是學術形態的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們都已經注意到了將學術形態的教材進行開發,將復雜的語文問題依託於鮮活的問題情境引出,把簡單的文本結論還原於豐富的探索過程中去發現,從而使語文課程資源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對「夾絲網防盜玻璃」、「吸音玻璃」、「吸熱玻璃」的特點、作用做了詳盡的解釋和說明,但小學生沒見過這些玻璃,因而對
文中的內容缺乏感性認識,尤其對「自動報警」等專業術語難以理解.針對這些問題,我製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紹「自動報警器」工作原理的課件.在導入新課
後,首先通過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一組色彩亮麗的新型玻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介紹有關「夾絲網防盜玻璃」的基礎上,用課件展示「自動報警器」的工作原
理:當用滑鼠點擊假想的小偷時,「小偷」就移動觸及到夾絲網防盜玻璃,這時,電路圖上的紅色燈泡就立即不停地閃爍,並伴有尖銳的警笛聲,「小偷」立刻倉皇
而逃.這樣逼真形象的設計引人入勝,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原理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
趣.

3、語文課程資源的人性化設計
充分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所提供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給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教育平台,
實現個性化學習,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為此,我們創建了校園網,建立了學生網站、網上圖書館、專題學習網站等開放空間.在專題學習網站下設立了專門的語
文學習欄目,分冊編排,將每一冊語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語文背景資料囊括其中,既包括從網上收集到的語文史料、知識典故、各種相關的圖片和文本資料;還包括
語文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或自己創作的兒歌、順口溜等.當然,也歡迎學生收集資料或上傳作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可以讓全校師生及時分享的網上教學資源
庫.這個資源庫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語文素養,更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所蘊涵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歷史沉澱,促進了學生開展語文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
習,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開放性.
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與信息內容內在機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方式外在表現形式上的協調一致.充分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會為構建高效課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⑺ 關於信息技術的小故事

把夏天的熱量、冬天的冷氣分別儲藏起來反季節使用。

⑻ 信息技術課做flash動畫,做一個簡短的小故事

自己動手才是正解 其實很簡單的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