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小班(小動物)教學方案
一、設計意圖: 近階段我班開展了「動物的花花衣」的主題活動,進行了「黑白皮毛的動物」、「找朋友」等一系列活動。在介紹「黑白皮毛的動物」——熊貓時,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自己知道很多動物,也十分喜歡小動物,並且收集了很多動物的圖片、圖書、玩具等。於是,我就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我喜歡的小動物」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收集探索小動物的基礎上,願意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識。小班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同伴交流的意識。因此,第一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由結伴交流,然後再集體交流分享。幫助幼兒在與同伴互相交流、提問中獲得積極愉快地情感體驗。 二、活動目標: 1、在收集探索的基礎上,願意交流分享。 2、初步萌發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三、環境創設: 1、收集各種小動物的資料(圖書、圖片、玩具、實物等) 2、音樂磁帶 四、活動流程: 自由交流——集體交流分享 一、自由交流 師:上次老師介紹了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熊貓)小朋友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而且把小動物們都帶來了,現在請你們把找到的小動物的秘密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巡迴觀察 二、集體交流分享 師:誰先來介紹一下你的動物朋友呢? 1、幼兒介紹 : 奶牛 師:聽完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么? 幼兒可能生成問題: (1)奶牛喜歡吃什麼呀? (2)奶牛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呢? 針對幼兒生成的問題,教師及時示範擠奶的動作,並引導幼兒一起模仿學習 2、幼兒介紹:小雞 介紹的幼兒把自己收集的碟片「小雞出殼」放給其他幼兒看 看完後,師:「他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讓他把小雞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幼兒介紹 師:關於小雞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么? 幼兒現有經驗:幼兒在喂養小雞的過程中,知道了小雞喜歡吃的東西,小雞吃東西的動作等。 可能生成的內容:對小雞出殼、捉蟲的動作比較感興趣,教師根據幼兒的及時興趣,給予滿足,及時引導幼兒學習小雞出殼、小雞捉蟲的動作。 3、幼兒介紹:小豬 4、幼兒介紹:小狗 幼兒帶來的自己家裡養的小狗,邊看邊介紹 師:小狗真可愛啊,它最喜歡吃什麼呀?(肉骨頭)那讓我們和小狗一起找肉骨頭吃好嗎? 音樂游戲《哈巴狗》 5、幼兒介紹:小貓 可能生成的問題: (1) 小貓喜歡吃什麼? (2) 小貓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及時給予回應,如學習小貓的叫聲、學習小貓走路的動作等。 6、幼兒介紹:小猴子 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從網上收集的小猴子的圖片 生成的問題是: (1) 猴媽媽和小猴子在干什麼呢? (2) 他們身上為什麼會有結晶鹽呢? 可引導幼兒一起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出問題:「小猴子不洗澡,身上很臟,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愛清潔、講衛生呢?」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師: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吧。 律動《洗澡操》,邊做律動邊用簡單的語言提示孩子的動作。 師:洗完澡我們身上真舒服啊,來來,趕快帶著我們的動物朋友到外面去玩吧。 五:延伸活動 在各種區角中投放大量關於動物的材料,讓幼兒繼續研究,繼續探索。 1、把幼兒收集的資料投放在探索區,讓幼兒自由探索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秘密。 2、在美工區投放「給小動物穿衣服」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認識動物的皮毛。 3、在表現區中投放各種動物的頭飾和音樂游戲的音樂,讓幼兒在唱唱說說中模仿動物的聲音和動作。 4、在益智區中投放一些拼圖游戲,讓幼兒在拼圖中進一步了解動物明顯的特徵。 5、在生活中喂養小動物,了解小動物喜歡吃的東西。 六、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比較感興趣的動物,活動中我及時捕捉幼兒的每一個亮點。如在一幼兒介紹奶牛的時候,我及時抓住奶牛最大的本領是產奶,和 幼兒一起模仿擠奶的動作,對孩子加深了有關奶牛的印象。活動中給予幼兒更多自由提問的機會,便生生互動。如在一幼兒介紹小雞的時候,小朋友們就問她「小雞喜歡吃的東西?」 「小雞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孩子們在自己發現小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得到了知識,體驗了喜悅的心情。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內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在活動進行中穿插幼兒喜歡的各種模仿動作、音樂游戲、律動等,既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又讓幼兒在玩中得到了知識。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在介紹他們喜歡的動物時,孩子們的聲音不夠響亮,還有點拘束,不能完全放開。
❷ 小小班可愛的小動物的教案設計
找些簡單的動物視頻資料故事!自己設計些問題
❸ 來來來小動物真可愛的歌曲名叫什麼
《小動物模抄仿操》其一。。
歌詞: 來來來,來來來,小動物真可愛。
小花貓,喵喵喵,伸伸懶腰喵喵喵;
小小雞,嘰嘰嘰,找到蟲兒嘰嘰嘰;
小鴨子,嘎嘎嘎,搖搖擺擺嘎嘎嘎;
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跳下呱呱呱。
❹ 小動物教育獵人的故事作文300字
動物世界多姿多彩。每一隻小動物都靈巧、可愛。童真童趣的孩子們都有自己及其喜歡的小動物,喜歡它們的眼神,喜歡他們俏皮可愛的滑稽表演。我,當然也不例外啦!我喜歡的小動物它姓「黃」,哦,不要誤會,不是「黃飛鴻」,而是小鳥「黃鸝」。
它從頭到腳一身黃,從遠處看特顯眼!一雙小眼睛炯炯有神的東望西望,好像在說:我還要熟悉熟悉環境呢!毛絨絨的羽毛下面,縮著兩個小紅爪子。
它呀,連睡覺都跟別的鳥兩樣兒。嘿!真可愛!黃色的羽毛最令人驚奇。一般的鳥羽毛的顏色都是咖啡色的,顯的很普通。
可黃鸝的羽毛的顏色卻是金黃色的,真奇怪!我想,它可能是去染過毛趕流行吧!一雙黑色的小眼睛嵌在那小小的頭里,一眨一眨的。好像在說:「你們不要再傷害鳥類了!」說的那麼凄慘與肯定!小紅爪子從那黃色的羽毛里伸了出來,一伸一曲,好像在領著大家做體操呢!「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紅色的爪子在黃色羽毛的襯托下更加突出了黃鸝的美麗。怪不得說「紅配黃,亮堂堂」呢!啊,太可愛了!黃鸝鳥兒連睡覺都不跟別的鳥兒一樣。每當夜幕到來時,黃鸝就飛到桿子上,把它那金黃色的毛絨絨的身子捲成一個大圓球。這個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個「小毛球」立在桿子上,我不說,你還真不知道那是小鳥黃鸝在睡覺呢!啊,賊可愛了!黃鸝鳥的歌聲也是遠近馳名的。每天早晨,人家從不睡懶覺,早早的起床,還「嘰嘰喳喳」的把我也叫了起來。
「嘰嘰喳喳」好像是在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呢!每當我放廣播的時候,小鳥也爭著說、唱,把整個家都搞得雞飛狗跳的。我喜歡的小動物—黃鸝鳥兒有特點吧!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動物都有它的特點和可愛之處。要保護動物呀!
❺ 教案以「小動物真可愛 」為主題 小班(科學活動)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喜歡擺弄、操作。我園正處農村,「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結合我園課題《鄉鎮幼兒……
❻ 幼教受課主題《我愛小動物》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活動目來標源
1.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喜歡和小動物做游戲。
2.喜歡運用有節奏的語言表現小動物的叫聲和食物。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使幼兒產生對小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
難點:如何在活動中認識並正確說出物體的上下方位。
四、活動准備:
1 玩具兔子、小狗、小貓、小羊
2 自製食物道具:蘿卜、骨頭、小草、小魚
五、活動過程:
1 教師告訴小朋友:今天有許多小動物來和小朋友做游戲,教師一一請出。
2 出示小動物,請幼兒數數有幾個小動物,說出有誰,它們怎樣叫?喜歡吃什麼食物?
3 教師給小動物准備了許多食物,讓幼兒說說都有什麼?
❼ 幼兒園關於「動物真有趣」主題活動的家長反饋怎麼寫
一、設計意圖
動物與人類生息相關,是生命之鏈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朋友們最喜歡親近、交流的知心朋友。這個活動,就是以人類的朋友——動物為活動對象,設計猜謎、故事、表演、手工、設計家園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科學 、人文、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活動努力做到趣味性與科學性的統一,並嘗試與語文、信息技術、音樂、美術、勞技等學科整合,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活動過程中既有合作探究學習,又有個性特長展示,既有媒體資料播放,又有自主創新,突出班會活動課的綜合性,開放性和生成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活動對象
本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活動。
三、活動目標
認知能力:
1、 讓學生了解小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動物的研究興趣。
2、 初步學會查找、收集、整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 培養學生懂得與他人交往的社會交際能力,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4、 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 培養學生小動物剪貼畫的能力。
情感態度:
1、 通過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相互交流幫助,培養學生的
團體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2、 通過喜愛的小動物,培養學生動手、動腦、
察、想像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參與、合作學習意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3、 在成果匯報、展示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實踐出成果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培養其自信心。
4、 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長見識。
5、 培養學生認真、細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四、活動准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准備小動物的各種材料。
2、學生觀察自己生活周圍的小動物及它們的特點,收集有關小動物的謎語、故事、詩,學唱《動物說話》,准備小動物的各種材料,帶水彩筆或顏料。
五、活動時間:
根據學生的活動能力大約需要二課時。
六、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猜一猜。
師:課件播放有關小動物的錄像,並配上不同動物特徵的音樂。
生:觀看錄像畢,表演或出謎,猜猜是什麼動物。比比誰把小動物的特徵表演得最象,誰猜的最准。
(設計意圖:1、通過觀看小動物的錄像,用肢體語言將小動物有特徵的地方表演出來,從而調動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2、用猜一猜的游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成功的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3、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二)自主合作,說一說。
師:設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告訴大家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小動物?它又有什麼特徵呢?根據學生發言,課件演示相應的小動物。
生:組合動物小組,合作討論。(1)語言表達:我喜歡的小動物是( ),它有( )的( ),( )的( )……(2)曲表達。(3)詩故事表達。(4)課本劇表達……
(設計意圖:《新課標》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組合動物小組,自主選擇表達方式,來告訴大家自己的喜好,體現了開放的教學的思路,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學一學。
師:設問:這些小動物真有趣!你想不想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你准備用什麼方法來?
生:自學資料上介紹的幾種方法,動物小組討論,將自學中的疑難地方提出來。
師:設問:還有其它的方法嗎?鼓勵學生研究出資料上沒有的工藝方法。
生: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交流、共同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對「紙工藝」、「布藝」、「泥塑」及其他工藝的技法進行探究、討論,、設計方法。
(設計意圖:1、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造能力。2、多合作討論,可以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注入催化劑。在小組討論中,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思維的螺旋性上升。這種共同討論為學生的求同求異思維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
師:設問:你們研究出了哪種工藝方法呢?評選「小小發明家」,並佩戴小紅花。
生:小組交流,並評價
師:設問:你准備用哪種工藝方法來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呢?
生: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四)、創意設計,做一做。
師:在教室設置一個「材料庫」,將學生在中可能會用到的材料收集在一起。講明注意點:A、注意安全;B、講衛生。課件播放與動物有關的音樂巡迴指導,鼓勵學生發揮,隨心所欲進行創作。
生:在「材料庫」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材料。 組合,用自己喜歡的工藝方法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創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設計意圖:1、自主活動中的人格培養尤為重要,這一環節的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講衛生的習慣。2、想像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在工藝時,發揮度較大,充分的想像拓展了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
師: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提示:我們在小動物時將它最有特點的地方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雖然身體比例不是很正確,但卻非常有趣。
生:將好的小動物放到教室前面的「動物王國」展示台上。互相欣賞,互相評價,也可互換互玩。
(設計意圖: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體驗創作後的成就感。)
(五)、深入實踐,畫一畫。
師:課件情景演示:「小鳥的家被破壞了,小鳥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他們沒有了家,多可憐啊!小朋友們,想個辦法幫幫它們吧!」
生:為自己的小動物設計一幅理想中的家園,並畫一畫。
(設計意圖:從視覺、聽覺上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這項活動,能體現學生思維的活躍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從美育角度講,又能展現出美感,從而提高學。)
師:引導學生評價該同學所設計的家園是否適合他的小動物居住。
生:每個小朋友把自己給小動物設計的家園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讓全班同學參觀,互相評價,也可向同學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1、讓學生在參觀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2、通過互相評價、,用於學生發現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增長學生的知識,充分調動起學生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利用雙休日開展假日小隊活動,用實際行動為你周圍的小動物創設一個環境優美的家。一個月後評選「環保之星」。
(設計意圖:布置學生開展假日小隊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環保意識。)
================================================
《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案例
活動對象:小學三年級學生
活動目的:
1、通過看錄像、聽錄音、閱讀材料、討論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懂得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uot;禮儀之邦&uot;,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美德。
2、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繼承優良傳統美德,增強愛國情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樹立社會責任感。
2、把禮儀常規貫穿到謠、小品、朗誦等各種表演形式之中,讓學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禮儀對於每個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1、開班會前,我們班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作為班會的前期鋪墊:搜集中華文明禮儀的故事等資料;調查爭做文明學生的做法。
2、關於小學生禮儀的音像、文字材料。
3、環境布置(黑板、場地等)。
4、組織學生准備有關節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主持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新一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應該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文明之花常開心中,把文明之美到處傳播!現在我宣布:《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活動開始
(一)、家庭文明禮儀。
主持人: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文化淵遠流長。作為禮儀之邦,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著我們,下面請觀看歷史故事:《孔融讓梨》、《黃香誠心敬父母》(放錄象)
(放完錄象)主持人:看到這兩個小故事,同學們覺得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我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學生發言。
主持人:現在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那麼我們在一起生活的小夥伴們呢?看了下面的表演的小品,我想大家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請欣賞由崔瀝巍等表演的小品:《快樂的小夥伴》
(表演結束)主持人:通過這個小品,大家認為該如何與小夥伴相處?
學生發言。
主持人: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請欣賞小品《家裡來客了》
(二)、校園文明禮儀
主持人: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文化淵遠流長。「禮學」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做人要懂得禮貌謙讓,因此中國被稱為「文章,詩禮傳家」,被稱為「文明禮儀之邦」。下面我們來看古人們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有什麼要求?(觀看錄象資料)
主持人:中國古代的禮儀規范不斷發展改革形成了我們的現代文明禮儀,在校園這個既庄嚴又活潑、既緊張又文明的環境中,我們少先隊員不僅要學好文化知識,還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講禮貌,懂禮儀,做一個文明少年。禮儀舉止包含了許多內容,你知道那些校園禮儀嗎?誰願意說給大家聽?
學生發言。
主持人:規范的校園禮儀是怎樣的呢?下面請欣賞徐蕊等表演的幾種最基本的禮儀形式。
徐蕊等表演校園禮儀:正確的走姿、正確的站姿、正確的坐姿、交往禮儀、課堂禮儀、課間禮儀、遞物與接物。
主持人:這是我們常用的校園禮儀,對於我們小學生,《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請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字》
李鑫瑤等人朗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字》
主持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所美麗的校園里,共同學習在這個三年級一班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應該和諧相處。在前段日子裡,我們班裡出現了幾幕這樣的情景,請看小品《課間活動》
(表演結束:主持人:同學們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我們應該怎麼做?
學生發言。
(三)、社會文明禮儀
主持人:在學校要講文明,那麼在沒人監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請聽謠《讓座》
(表演結束)主持人:我們要懂得尊老愛幼的道理,那麼在公共場合我們該怎樣做呢?請聽小快板《如果》
(表演結束)主持人:說的好,相信你們做的更好!咱班的男生志氣大,看,他們還要爭當文明好少年呢!朗誦《爭當文明好少年》
(表演結束)主持人:根據我們的資料和調查,總結了簡單易記的《文明禮貌三字經》 ,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讀《文明禮貌三字經》)
(四)、文明用語不離口
主持人:我們知道了禮儀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很重要,大家來看這位同學錯在哪裡了?(學生表演小品:我錯在哪裡了?)
(表演結束)主持人:這個小男孩的問題就是沒有學會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不會說文明用語。咱們看看古代是怎樣講究文明用語的?請聽中國文明禮儀常識《常用的客套話》(放錄音)
(放完錄音)主持人:談吐很能反映一個人的文化教養。作為文化人、文明人,談吐時除了要內容高雅,有文化內涵,還要區分場合、注意分寸、言辭得體。講文明,有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樹立一個人 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說話文明,那麼,現代文明禮貌用語又有什麼講究呢?下面請聽:《日常文明用語介紹》
(介紹完)主持人:人與人之間相處時難免有磕磕碰碰,犯錯之後的一聲「對不起」就能使對方的怒氣煙消雲散,不然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請看小品《一件小事》
(表演結束)主持人:同樣的一件小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中就是「對不起」在起作用。生活中,人際交往時學會文明用語,是我們從小學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項道德修養。請看我們班同學對文明用語的體會:詩朗誦《神奇的字》
三、活動總結。
主持人: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禮儀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要做到遇到師長、來賓,主動敬禮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靠右行走,保障暢通;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愛護公共財物,不亂寫亂劃,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相互監督,共同促進,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學生。
四、班主任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文明禮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作為一名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弘揚我們的禮儀傳統,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要心裡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裡生根、開花、結果,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美好!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我們真正理解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我們把文明的種子撒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盛,開遍家庭、校園、社會!
五、活動結束。
主持人:「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文件來源:
==========================================
《紅領巾的力量》班會活動紀實
-6-1 9:33:12 本站原創 楊鳳娥 閱讀次
一、活動前觀察
一周前,班主任布置一個觀察的作業:
1.觀察清潔工叔叔阿姨們是怎樣辛苦工作的?
2.觀察居民們(特別是自己的鄰居)是怎樣扔垃圾的?
3.自己的父母如何處理垃圾的?
(以上內容用觀察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匯報觀察結果
同學們觀察到的情況是:
1.清潔工太辛苦了,早晨天不亮就已經在馬路邊清掃了,有的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來往車輛)在清掃。 2.居民們有的把垃圾直接扔到垃圾車內,有的將垃圾袋扔在路邊大樹下,有的乾脆從樓上扔到樓下。(這樣的人只佔少數)
3.自己的父母也有以上三種情況的。也有孩子們吃完的小食品袋等隨手扔去,被風刮的到處都是。根據以上一些情況,老師讓同學們討論研究一下:能不能以我們少先隊員的身份,為美化生活環境做些貢獻? 同學們一致意見,活動名稱就是《紅領巾的力量》。
三、活動過程
(一).每個小隊提出自己的標准口,用一張長條紙寫在教室的宣傳板上。小隊的口分別是:
1.保護環境,愛我家園
2.愛我家園,從我坐起
3.城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4.愛家就是愛自己
5.愛我家鄉,人人有責
(二).行動布置
中午上學時,每人從家裡准備一個塑料袋,然後把從家裡出發到學校這一路上遇到的垃圾撿到口袋裡帶到學校來(到學校時、每人都是滿滿的一口袋垃圾)。然後談談你的感受及別人對你的評價。
生1:開始看到有一些雜物,馬上想跑上前撿起,不過發現旁邊有人行走就有點不好意思。
生2:我看到樓梯口有雜物,我是等樓上下來的人離開了才撿起的。
生3:我看見幼兒園的小朋友吃的小食品袋,我馬上跑上前去說:「小朋友,把食品袋給我。」
小朋友問:「你要它干什麼?」 我說:「我有用。」
生4:媽媽說:「你們干這些破事干什麼?學習好了就行了。」
生5:我媽媽說:「你們這是閑著沒事幹了!」
生6:我拿塑料袋是偷偷拿的。根本沒讓媽媽看見。
生7:我到書店書時,怕書店裡的人看到,於是我把垃圾袋放在門外,再進書店書。
生8: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後來就勇敢的去 撿。
生9:我總是找人少的地方去撿。
(三)、引起思考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有很多的感想:
1.每人撿一點就少一點。
2.不能光靠撿垃圾,應該注意保護。
3.應該每個人都自覺點,不亂扔垃圾。光靠我們一個班的學生是不行的,我們的力量有限,應該讓每個同學居民樓的人都自覺些。
(四).寫倡議書
各小隊同學自己起草,自己書寫倡議書。然後,每人抄一份,貼到自家樓梯口。如:
敬愛的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愛美是人的天性。
我們每個人都愛打扮得美麗、漂亮。那麼我們這個城也一樣。如果我們只是顧自己干凈而不顧城的美容,那不照樣不美嗎?所以我們倡議我們都從自己做起,不隨便扔垃圾,誰見到垃圾都要主動撿起放到應該放的地方。這樣,我們的城不就干凈了嗎?實驗小學紅領巾
四、收到效益
起碼是同學們自身受到了教育,他們覺得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下面是同學們的感受:
生1:我覺得做好事的心情總比做壞事好。
生2:大人們看了我們貼得宣後,自做檢討:「現在的大人還真不如孩子的覺悟高。」我們真高興。
生3:爸爸說:「咱家可得帶頭搞好環境衛生,不然就被孩子寫進作文里了,多沒面子呀!」
五、活動反思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社會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美化環境、保護家園必須是全體民自覺行動。通過活動,我們感覺出,孩子的覺悟甚至比大人們高。紅領巾的力量會對社會產生強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