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伯牙絕弦課堂教學實錄及分析

伯牙絕弦課堂教學實錄及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23 03:39:08

⑴ 舉例分析《六國論》教學實錄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怎樣體現的

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化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使之非常特別的突出了新舊課程的不同.當然,我們不但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向課堂教學要實效。? (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新教材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我深深的明白新課程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提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普遍存在著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隨處可見,在接受中學習,學生的心理機制或途徑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新課程倡導的在發現中學習,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傳統的方法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智力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討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策略,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教師角色質的變化。 教師的作用不是把學生當做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教師的責任中更重要的是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根據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針對性的課堂討論,推動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討論中思考問題,在比較中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參與到討論中,並要起到潤滑劑和指向的作用,利用直觀的講解示範,引導、啟發、鼓勵學生討論爭辯、演示比較,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分享彼此的思維、見解、知識及交流彼此情感的場所,求得新的發現,通過歸納、概括,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效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 我在教學做到: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准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後延伸教育活動。只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成為受教育的主體,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充分尊重學生,就是相信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徹底轉變「我是老師,你是學生」的觀念。學生只有愛上你這位老師,他們才會積極的、主動的、熱情的投入到你的教學當中去。但是要學生愛上老師,教師首先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真正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認識你,了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 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處於情緒高昂和智力亢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汲取知識的。」這就告訴每一位老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想辦法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創設一個優化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疲勞,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為此,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這是因為兩者具有內在的聯系,是相互促進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⑵ 肖川為小學生講《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善哉,皚皚兮若白雪
善哉,楊楊兮若楊柳
我們學過的,給點分吧,很不容易滴!

⑶ 觀看課堂實錄後怎樣撰寫課例分析

教學案例是寫實的,是教學實踐中具體事例的真實再現,有相對完整的教學專情節.對事情發生屬的背景,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要客觀地描述,如實地介紹.不能對教學活動作籠統的,概括的敘述,更不能歪曲事實真相.評析要實事求是,就事論理,從事實中引出道理,不能脫離事實而空發議論.

⑷ 《六國論》教學實錄舉例分析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怎樣體現的

正【教學思路】從以下角度進行鑒賞文本:邏輯——文學——歷史——現實。【教學過程】一、導語師:請閱讀這首詩:"大器晚成傳美名,言兵六國出奇聲。三蘇共逐文壇盛,不負老泉勞半生!"(投影)猜一猜這首詩歌詠的是宋朝哪一位大文豪?生:蘇洵。師:何以見得?生:《三字經》中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就是蘇洵"大器晚成"。今天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六國論》教學實錄,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這篇文章。
師:同學們,一提到吃,有人會從睡夢中驚醒。(生笑) 老師問問大家,酸甜咸苦辣中,你喜歡哪種味道?
生(1):我喜歡甜,我喜歡吃蛋糕,冰琪凌等
師:甜食吃多了可容易發胖,尤其是女生,可要注意些。(生笑)
生(2):我喜歡喝酸的。吃酸的可以促進消化,利於營養吸收。
師:那你就去吃醋,以後長大了可要當心點。不要亂吃醋。(生笑)
生(3):我喜歡吃辣,那才叫刺激。
師:你是四川人?
生(3):毛主席說過,吃辣的人是革命家,並且吃辣的人性格豪放,堅強,是個男子漢。
師:講的有理有據,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老師服了你。說到辣,不能不提到四川,中國火鍋之鄉,四川火鍋特點兩個字:老辣,現在有一個四川人就用火鍋筆法寫了一篇光芒萬丈文章,不知這特殊的火鍋是否有老辣味,敬請各位品嘗,首先讓我們用最辣的語言來品讀這篇文章。(生大聲自由的朗讀)
師:同學們的朗讀果然氣勢浩大,叫做舞幽壑之潛叫蛟。
生(集體):泣孤舟之寡婦。
師:我看寡婦就不要哭泣了。朗讀聲大,一些錯誤就比如字念錯就聽得一清二楚。像「賂」,好些同學念了LUO,還有念錯的字詞嗎?
生(4):思厥先祖父,曝霜露,曝應念PU,當與秦相較中「當」通「倘」。
是個通假字。
師:還有嗎?
生(5):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兩個為的讀音不一樣。第一個為是第二聲,是治理的意思。第二個為念第四聲,是被動的意思。
師:好,以後讀課文是要放出眼光,仔細仔細再仔細,認真認真再認真。(生笑)
老師問大家一個私人問題,你怕寫議論文嗎?希望你能真實的回答。
生(6):我很怕,我不知議論文從哪裡入手寫,很茫然。
師:你實說文章的條理不清,這是個問題。
生(7):我也怕,寫議論是缺少足夠的論據,自己頭腦中的例子太少。
生(8):我寫的議論文比較枯燥,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缺少文采,就是自己看了也不順眼。(生笑)
生(10) :我想我能寫好議論文,無非是提出一個論點,然後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就萬事大吉了。
師:根據大家的發言,老師知道大家害怕寫議論文的各種理由。《六國論》中的「論」是典型的一篇議論文,我們學習蘇洵是怎樣克服大家所指的毛病。比如他文章很生動活潑,有文采。不象我們的議論文,像人嚼過的甘蔗,淡而無味。那同學們討論一下哪些段落寫得生動活潑。活蹦亂跳(生笑)(生討論,意見統一)
生(部分):第三自然段。
師:老師也認為是第三自然段。好,說說一些形象的句子,再說說你的理解。
生(11):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形象的寫出一些國家的割地的忙碌,和急迫。
師:那可能這些土地來得容易吧?
生(11):不容易。祖宗曝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師:其中的「以」是——
生(11):「才」的意思,是說土地來之不易。很不容易。
師:祖父是——
生(部分):祖輩和父輩。、
師:現在的祖父是——
生(集體):爺爺
師:「先」是什麼意思?
生(部分):表明去世的
師:那同學們寫文章時千萬不要寫先師,否則老師會不樂意的。(生笑)我們有時看到墓碑上刻著先考先妣,這是什麼意思?
生(部分):不知道。
師:考就是父親,妣就是母親,有個成語叫做如喪考妣,好象死了父母一樣,是指內心非常痛苦,傷心。現在把老祖宗的產業如棄草芥,看得一文不值,典型的敗家子的形象,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生(12):通過對比,用創業難和毀業易對比,使文章的氣勢足,文章寫的很生動,
師:有道理,用土地賄賂秦國的效果是不明顯的,盡管賂的一方不亦樂乎,賂的忘乎所以,賂的沒完沒了,但結果只是一相情願——。
生(齊讀):其視四境,秦兵又至矣。
師:作者對用土地賄賂秦國這件事的態度很明顯。那就是——
生(13):至於顛覆。理固宜然。有作者鄙夷的情感,自作自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師:講的不錯,還有對比嗎?
生(14):秦國用攻打手段獲取的土地和諸侯賄賂失去的土地對比,得出結論,賄賂得到的土地遠遠多於戰爭勝利得到的土地。
師:這里有個古今異議詞「其實」
生(部分):就是他的實際情況。
師:對,這就奇怪了,一般在戰國,拳頭大的就是大哥哥,一切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問題基本都用武力來解決,現在諸侯會主動的拿著土地投懷送抱,豈不怪也歟?誰來說說這個問題?
生(15):像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壇一樣一天到晚吵架,用土地換和平是行不通的。
生(16):諸侯缺少與秦抗戰的決心,被秦的氣勢所壓倒,諸侯缺少勇氣。所以作者說其實百倍。可見用土地賄賂秦國是沒有好下場的,活該。
師:活該兩個字,概括得貼切有力。老師想起了一個成語:飲鴆止渴。誰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
生(17):就是喝毒酒來解渴。
師:你願意這樣做嗎?我們一般用雪碧可樂解渴(生笑)鴆是傳說中的一種鳥,用他羽毛浸的酒可以致人於死地,當然酒可以喝,但人必須要死。蘇洵引用了前人的一個成語。——
生(集體):抱薪救火。
師:類似於現在著火時,我抱著個煤氣瓶去救火,只能成為燒烤麵包,只能丟了卿卿性命。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什麼是薪,什麼是火?
生(18):諸侯的土地就是薪,當然,火就是指秦國的慾望,胃口。
師:GOOD,這些論述可謂逼真形象,把這些賄賂秦國的君王的丑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些君王明顯缺少血性,是典型的軟骨病,看來他們需要集體補鈣,蘇詢用老辣的筆法給予了辛辣的嘲諷,活該。那話說回來,議論文得講究個有理有據,證據確鑿,事實勝於
生(集體):雄辯

閱讀全文

與伯牙絕弦課堂教學實錄及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