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語中有哪些教育思想
最重要的是有教無類的思想,天下大同。
當然還有舉一反三,估計發散思維和創新。另外還有見兩小兒辯日,意思就是沒有實錘證據,不能做出自以為是的判斷,實踐出真知。
論語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瑰寶,很多近現代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出處。當然,墨,法,道,荀等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② 論語中有哪些教育思想
最重要的是有教無類的思想,天下大同。
當然還有舉一反三,估計發散思版維和創新。另外還有權見兩小兒辯日,意思就是沒有實錘證據,不能做出自以為是的判斷,實踐出真知。
論語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瑰寶,很多近現代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出處。當然,墨,法,道,荀等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③ 《論語》中關於教育的句子有哪些
學而時習之。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④ 論語中的教育觀是什麼
《論語》及孔子的教育觀點:
a)、 「聽其行而觀其行」(強調實踐的作用)
b)、版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權內省也」(強調榜樣的作用)
c)、 「以友輔仁」(強調社會關系的重要性)
d)、 「不遷怒不貳過」(強調受教育者端正態度的重要性,不要遷怒他人,知錯能改)
e)、 「訥於言而敏於行」(強調嚴於律己)
f)、 「各因其材」(強調因材施教)
⑤ 論語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
論語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
上述錯誤,正確為:專
《學記》屬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作用與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與教學管理、教育教學原則與方法等幾大部分,被認為是「教育學的雛形」。
⑥ 論語關於教育的句子
勤思與樂學
1、最有效的讀書學習方法:「勤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若不加思考,學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謂百無一用的書獃子。只有在學習中思考,思考中學習,才能明辨真偽,然後去偽存真,為己所用。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識養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種人可謂百思不如一學。學習中的「思」,要注重獨立思考。
2、最明智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強弱,獲得的知識有先後。但能力、智力都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習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聖賢,孰能都懂?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裝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謂害人害己呀。
3、引導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樂學」。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作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興趣愛好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特別是小學生,興趣愛好還容易轉移,今天喜歡這樣,明天又喜歡那樣。教師要引導其形成自覺而快樂的學習行為和心理,這是最理想的教學,學生會在「學習—興趣—成功快樂—更有興趣—更成功快樂」的循環過程中不斷成長。
誨人與自省
1、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教師是特殊的職業,在今天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特別需要終身學習,永不滿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大腦里唯有不斷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證其教育教學有生命的活力。
「誨人不倦」,永遠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不要在學生面前有絲毫的厭煩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因為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傷害學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要永遠做好學生幼小心靈的守護神。
2、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法:「啟發」。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可能是中國,也是世界開展「啟發式」教學的最早言論。教師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其效果最佳應是在學生的憤、悱狀態。教師要有意識地使學生逐漸進入憤、悱狀態,讓學生真正地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3、最嚴格的自我教育者:「一日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就領會了其老師思想之精髓,一生盡心盡力做事,將每一件事能做得圓滿,做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真誠地對待和自己交往的朋友;及時溫習、領會老師所授的知識,使其能更好的服務於社會。
作為古人,每天都能多次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工作,不辜負別人的重託;對得起朋友,不辜負朋友的信任;對得起老師,不辜負老師的教誨。曾子也大概能算得上那個時代自我反省最深刻的人了。
仁與愛
1、最早倡導教學民主者:「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倡導在「仁」面前不分師生,一律平等,學生不要因為年齡小而謙讓老師;反對學生對老師的盲目服從,不贊成「對吾言無所不悅」的態度,主張「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由此可知,孔子非常關注年輕一代的成長,並對他們寄予很大的希望。
2、最忠實的教育工作者:熱愛學生,忠於教育。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因為熱愛學生,自己就能不為他們任勞任怨嗎?忠於教育這項事業,自己能不對學生諄諄教誨嗎?每次讀到孔子的這句話,心靈就能受到一次洗禮,孔子的這種精神品質,不正是我們現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楷模嗎!孔子不僅這么說,也是怎麼做的。他三十歲開始授徒講學,一直到了七十二歲離開人世,為了他自己鍾情的教育事業,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歲就立志學習禮,三十歲確立了人生目標——禮,四十歲就更加堅定三十歲的思想,五十歲知道天道與人道是合一的,到了六十歲,聽到什麼話都能寵辱不驚,到了七十歲時,一切世事都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違背規矩。
孔子一輩子追求人生之完善完美,追求自己健全之人格,並且每十年,就能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到了七十歲時終於達到了人生道德修煉的最高境界,成為千古一人的萬世師表
⑦ 論語中跟老師、教育有關的句子
三人行則比我師!
⑧ 《論語》中是如何記載教育和學習論述的
《論語》中有關教育和學習的論述非常豐富。其中講述了許多學習心得。如「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同時,還記載了孔子對於學習和思考關系的論述。
⑨ 與論語有關的教育教學案例怎麼寫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論語》
1、出示小黑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於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那裡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於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遊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小黑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里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盡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恆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每篇包括基於章,共有500多章。(出示《論語》的目錄及一篇的內容安排)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日:「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於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准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計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⑩ 論語中論教育的話
《論語》論教育
一、談學習方法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時時溫習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夠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2、子曰:「學而不思則網,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學習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工匠要把活干好,必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
二、談學習態度
5、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譯文: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知識,學習永遠不滿足,耐心教導別人而不怠倦。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如果三個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老師的一個人。選項擇它的長處和優點而向他學習;看到有什麼時候不好地方就反省思考,加以改正。」
6、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聰明好學,不以向下面的人請教為恥……
7、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三、談學習興趣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對任何事物),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踐行它為快樂的人。」
四、談教育原則
9、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不誨也。」——《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只要願意親自送來十條干肉(作為薄禮),我從來沒有不教導的。」
10、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我)對誰都進行教育,不分(貧富、愚智)類別」。
五、教育目的
11、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譯文:子夏說:「做官要做得好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才可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