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學中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哪些
1、人體生物鍾的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節律起落變化,這就是生物鍾。人體的血壓、體溫、脈搏、心跳、神經的興奮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種生理活動都要受生物鍾規律的支配,從而產生生理活動的高潮和低潮。
2、天氣變化的影響。一般來說,陰雨天氣人們容易產生低落情緒;如果天氣轉晴,心情跟著也就好多了。特別是連天的陰雨,人們容易煩躁不安,對人對事都極不耐煩,處理事物也會欠考慮。
3、顏色刺激的影響。一般來說,鮮艷的顏色能驅趕人的不良情緒,心情易於發生好轉。所以「濃妝艷抹」的春天,人們的情緒往往非常好。不同顏色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不同的影響。
4、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例如睡眠不足。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人會變得萎靡不振。
(1)屬於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情緒因素擴展閱讀:
調節情緒的方法:
1、用表情調節情緒,有研究發現,憤怒和快樂的臉部肌肉使個體產生相應的體驗,憤怒的表情可以帶來憤怒的情緒體驗,所以當我們煩惱時,用微笑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個很好的選擇。
2、人際調節,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他的社會屬性,當情緒不好時,可以向周圍的人求助,與朋友聊天、娛樂可以使你暫時忘記煩惱,而與曾今有過共同愉快經歷的人則能引起你當時愉快的感覺。
3、環境調節,美麗的風景使人心情愉悅,而坑臟的環境會使人煩躁。當情緒不好時可以選擇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會得到放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情緒
⑵ 情緒的三個因素學說
情緒三因素學說
情緒三因素學說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 70年代提出的。他把情緒的產生歸之於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認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其中,認知因素中的對當前情境的評估和過去經驗的回憶,在情緒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沙赫特等人將大學生試分為三組。各組都自願接受同一種葯物注射(腎上腺素,但被試不知),注射時,主試向三組被試解釋的葯物效應各不相同。對甲組告之葯物將使你心悸、手抖和臉部發熱(這正是腎上腺素的反應);對乙組告之葯物將使你感到身上輕度發癢,手腳有點發麻;對丙組則不給予任何說明。葯物注射後,讓三組被試分別進入兩種預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發怒的情境(強行要求被試回答一些繁瑣的問題,並吹毛求疵,橫加指責)。按照這種設計得到六種不同結果。最終發現乙組和丙組的大多數被試在愉快情境中顯示愉快的情緒,在發怒的情境中感到憤怒,而甲組不受情境的影響。雖然都受到同樣外界環境,內部生理效應相同,但是情緒體驗並不相同。由此說明外界環境不能決定情緒反應,內部生理機制也不能決定情緒反應,而個體對生理效應的認知性解釋對情緒體驗起決定性作用。即當現實事件與建立的內部模式一致時,也就是與過去經驗相一致時,活動平穩進行,人不會出現明顯的情緒反應,如甲組被試一樣,他們遇到的生理效應與經驗一致,因此沒有明顯的情緒反應。當現實事件與已建立的內部模式不一致時,也就是與經驗不吻合時,已有的經驗就會被打破,因此產生情緒反應。如乙組和丙組,他們遇到的生理效應在他們已有經驗不存在,或者說不符合他們已有的經驗,已有的經驗必須被打破,並重新建立第二種經驗,從而產生了情緒體驗。因此,沙赫特認為情緒和情感是認知活動「折射」而產生的。
⑶ 情緒因素指哪些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個人通過語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對自身施版加影響的心理過程權。這個概念最初由法國醫師庫埃於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極自我暗示與積極自我暗示。積極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積極的自我暗示令我們保持好的心情、樂觀的情緒、自信心,從而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心理學上所講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期望效應,就是講的積極的自我暗示。而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強化我們個性中的弱點,喚醒我們潛藏在心靈深處的自卑、怯懦、嫉妒等,從而影響情緒。
⑷ 影響情緒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數來源於別人對你的評價,環境因素。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很多人會對你做出好的壞的評價,當然得到認可時大家都開心。沒有得到認可時大家都會煩躁,不高興。大多數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影響。
別人評價導致心情不好的話,不要太在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是本身不足造成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就一定要改正,改正以後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也可以通過運動來發泄,出去散步健身,把煩躁的心情化為汗水。累了以後想休息,睡一覺心情也許就沒有那麼糟糕了。音樂也能改善心情,可以聽一些輕音樂,自己平常愛聽的。傷心是一天,開心是一天大家不要被心情影響生活。
⑸ 產生情緒的基礎因素是()。
C,大多數人以貌取人便是一種由厭惡情緒產生的態度.比如當遇到鳳姐··
⑹ 加涅提出的學習結果分類不包括()。 A.智力技能 B.認知策略 C.言語信息 D.情緒因素
選擇D 情緒因素
⑺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情緒調節
01 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室安靜下來
1.嘗試先什麼也不做。靜靜地站著,完全平靜。靠得最近的學生會注意到,漸漸地其他學生也將注意到。在講課之前留出一兩分鍾的時間。
2.不要大聲叫!如果還是沒有安靜下來,請一定要剋制住大聲叫出「安靜點」的沖動。先跟幾個看上去已經准備好聽課的學生安靜地聊上幾句。
3.利用人類的好奇心。有時小聲說話是個好主意!人類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錯過任何事的好奇心。與離你最近的幾個學生小聲說話,剩下的很多學生也將會停止談話,以便能聽到你們在說什麼。
4.先布置一點任務。上課前先找點事情讓學生們做。把這些任務印在紙上發下去,或者是題簽寫在黑板上。
5.不要把學生的混亂當成是對你的不敬。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人類天性,除非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發生。
02 應付干擾
1.接受你也被干擾的事實。想要忽略掉干擾的來源繼續上課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因為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已被干擾破壞。或者他們在注意著你將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於你正在說什麼或者正在做什麼。
2.注意有些干擾事件是不可抗拒的。如此的話,切忌這時不要批評產生干擾的學生或使他們難堪。
3.耐心對待同事。在被同事或其他的老師打擾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即使他們的打擾很不受歡迎,而且也不是因為很著急的事情,但你也一定要輕聲對待來者,千萬不要讓學生看到你有一點點的不耐煩。
4.變干擾為積極的學習經驗。如果可能,從學生的干擾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越是讓他們認為自己的干擾受到了重視,他們就越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5.注意你與學生的距離。離產生干擾的學生近一點。站在學生的旁邊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
6.找尋干擾的動機。如果幹擾持續不斷,那可能是學生們厭倦了聽課,希望能有一些更明確的任務。這時要避免「已經開始,就要完成」的想法。
7.准備一些事情讓產生干擾的學生做。就當天的課堂內容准備一些相關的問題,如果需要的話,有學生干擾的時候就要求他回答一個問題。這對應付那些令人氣餒的干擾很有用處。
03 避免班級混亂
1.明文規定班級的一些行為准則。如有可能,讓學生參與制定規章制度。他們越具有主人翁意識,就越能夠遵循這些制度。
2.立即獎勵良好的行為。給他們一個微笑,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語。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偶爾表現良好時,一定要及時表揚他們。
3.接受學生發出的信號。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改變上課的方式是一種優點,而不是缺點。
4.某個學生製造麻煩時,立即將其轉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這樣一來可以表明你已經注意到問題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這個學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⑻ 心理學中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哪些
情緒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常見的影響因素有認識因素、氣質類型、環境刺激等。
一、認識因素
認識在情緒體驗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認識評價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例如,兩個同時都想學習開車的戰士,結果都沒能如願,對他們來說的確是件不順心的事。
但是,甲戰士把這件事當作是對自己的考驗(作出良好的認識評價),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並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難,做好組織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戰士則認為自己很倒霉(作出不好的認識評價),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抱怨領導對自己不公平。
由此不難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就看你如何認識它、如何評價它,看你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二、氣質類型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強弱、快慢上,表現在隱顯動作敏感或遲鈍方面,它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外部表現。人的氣質類型有四種,不同氣質的人,情緒表現特點各不相同。
氣質對情緒的影響並不是不可改變的。每個人通過軍營生活,不斷塑造自己的個性,磨煉意志,充分發揮氣質的積極方面,克服自身的弱點,都可以不斷完善自己。
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人的情緒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譬如,擁擠的人群常會使人感到緊張、煩躁;灰濛蒙的天空會使人感到壓抑鬱悶;荒山禿嶺會使人感到一片凄涼,而青山綠水則會使人感到輕松愉快;整潔有序的軍營環境會給人一種嚴肅、清新的感覺。
(8)屬於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情緒因素擴展閱讀:
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特徵。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內在的感受,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其外顯的行為或生理變化來進行推斷。
意識狀態是情緒體驗的必要條件。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
情緒是信心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信心中的外向認知、外在意識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種暫時的較劇烈的生理評價和體驗。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緒意指情感及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
⑼ 什麼是情緒產生的基礎A動機B需要C行為D認知
需要是情緒產生的基礎。
需要是指人體組織系統中的一種缺乏、不平衡的狀態。需要一般具有對象性、階段性、社會制約性和獨特性特徵。人類個體需要的產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生理狀態、情境和認知水平。根據不同標准,需要可以劃分為不同種類。
⑽ 情緒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專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屬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有關。補充定義:物質在受限范圍內運動,以體現思維變化的表現形式。思維通過肉體活動產生的視覺信號、聲音信號、觸覺信號等所有信息的統稱。
情緒是由以下四種成份組成的:1.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2.情緒是行動的准備階段,這可能跟實際行為相聯系。3.情緒涉及有意識的體驗。4.情緒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對外界事物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