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展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展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發布時間:2020-12-22 18:35:49

㈠ 怎樣評英語課及評課的藝術

評課,也稱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新形勢下,評課對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一種良好的途徑。但長期習慣了備課和上課的教師,一接觸到評課問題,就感到無從下手。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略陳管見,以收拋磚引玉之效。 一、評課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評課是教師依據教學理論、課堂評價標准對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育教學效果等各教學環節進行科學評價的一種教研形式,是二次備課。 通過這種教研形式,大家集思廣議,有利於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有利於提高備課上課質量,有利於規范課堂教學行為,有利於設計出高水平的教學方案。同時,鍛煉了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提高了課堂實效,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適應素質教育新形勢的需要。 二、聽執教者的「自我評價」 評課前,先由執教者結合本節課堂教學評價自己是怎樣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實施課時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這是執教者面對同行的一次高層次的對話,也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與反思。一般自評的內容有教材、教法、學法、程序。這種自我評價可以是自由式的,即讓執教者「開無軌電車」;也可以是「問答式」的,即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一些問題。 三、評課遵循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評課時要立足客觀實際,既評出講課教師的優點,更應指出所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不足,以及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切忌好人主義,一路贊歌。 2、理論性原則 評課時要暢所欲言,說理精闢,能靈活運用學科理論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發表有獨到的見解,既要體現出教師較高的理論素養,又能做到有理有據;切忌人雲亦雲,做不必要的重復。 3、科學性原則 評價時要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做出科學評價,應主次分明,結構嚴謹,表達清晰,內容詳略得當,要認真細致、深入透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學生的發展;切忌蜻蜓點水,不疼不癢。 4、學習性原則 評價時要態度誠懇,抱著向人學習的心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大有幫助;切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5、實踐性原則 評課應堅持實踐性原則,課堂教學是否具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等,這有利於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認識度和理解度;切忌盛氣凌人,不容申辯。 四、評課基本步驟 1、評課堂教學思路 這是課堂評價的靈魂。評價課堂教學是否體現現代教學思想,體現教學的科學性、民主性、藝術性,體現「兩創」(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和創造性思維)、「三主」(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三性」(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是否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優化訓練、當堂達標的基本教學思路;是否在「思、讀、議、問、講、練」的各個環節上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否使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鼓勵學生發表獨到見解;是否遵循聽、說、讀、寫四會的基本原則;是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評課堂教學程序(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評價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否明確、是否符合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是否體現本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目標過高,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目標過低,使學習的內容、形式過於淺顯反而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是造成厭學的原因。布魯納曾經說過:「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因此,訂立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處在積極思維狀態,是增強課堂教學內在吸引力的關鍵所在。(2)評教學內容和知識處理:評教學內容的講授是否正確無誤、是否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這是最起碼、最基本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是否科學,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是否有效;知識體系是否完整、系統,知識的內在聯系是否嚴密,教學環節設計是否富有新意,過渡是否自然;是否注重精講多練;是否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教學結構是否嚴謹;是否做到快節奏、大容量;課堂操練的密度與梯度如何;時間分配是否得當。(3)評教學方法:教無定法,教有良法。評價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否切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是否有益於激活思維、化解重難點,是否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是否以各種形式開展交流實踐活動,如:小組活動(group work),雙人活動(pair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游戲(games),辯論(debate)等。同時,也要看是否滲透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4)評教學手段:評價教學手段的選擇是否恰當,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有實用性和直觀性,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引人入勝,而不是搞形式和擺花架子。(5)評教具的使用:是否能靈活運用傳統直觀教具;是否能運用電教手段或現代多媒體教學,達到加大課堂教學密度,省時高效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6)評訓練設計:練習題的設計是否緊扣重點和難點;是否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由易到難,具有彈性、開放性、實踐性;是否能達到鞏固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是否反饋及時、矯正到位。 3、評教師素質 教態是否親切自然、熱情主動;語言是否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英語口語是否准確流利,音量適中,高低相宜;能否用英語組織教學(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re necessary.)及解詞、釋義、表達思想;教學組織能力及調控應變能力如何;能否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能否充分運用超語言因素(extralingual features,即身勢、表情和副語言);能否靈活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果斷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激活課堂教學;板書是否規范、工整、簡明、直觀,是否體現教學的重、難點,是否有利於學生梳理知識;是否能根據教學情況的變化,創造出學生最滿意、收效最好的教學方法、技巧和特色。 4、評教育教學效果 評價時,應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全員參與,應以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為衡量標准,學生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培養,學生是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任務是否按時完成;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和諧;師生配合是否默契;學生是否敢於發現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能否自我調控學習情緒;是否有多向信息聯系,交往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技能怎樣;是否實施當堂達標檢測,是否針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補償教學、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為目的;教師講授的內容是否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課堂評價還要以是否滲透思想教育,堅持教書育人的和諧統一為落腳點,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五、抓關鍵點,提高評課質量 經過教師的共同討論、互相切磋,進一步完善了教案設計,提高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但評課時也要因時、因教材而宜,並不一定面面俱到、過細過全,而是要抓住關鍵因素和主要矛盾,展開反復評價、討論,直至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評課質量。因為評價標准作為一種工具,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們要善於利用它,而不是讓它成為束縛教師手腳、限制教師施展的鐵鏈。 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出現了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趨勢,為評課提出了新的課題,評課的方式也隨著不斷地改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千萬不可墨守成規,拘泥於固定的線路而成為沒有激情的行程,教師再也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要常教常新,活練活創,以此促進整個教學改革順利地向前發展。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加強在評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上作出探討和努力,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㈡ 如何有效的開展英語課堂教學

一、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英語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教師講授需把握分寸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單元的某些詞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的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該單元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休眠」狀態;教師若引經考據,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茫然」狀態。從教學論的角度看,恰當的講,還要注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特點。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在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充分展示才華。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教師應善於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問題的解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使課堂交流呈現多向性。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劃一的或標准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該單元作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單元,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單元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英語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功利的。
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葉聖陶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誘導。」這就是說教師應當啟發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開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專家指出:「考察英語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當代教學理論認為:盡管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但是如果以為教師教的過程同時一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做到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在這一層面上,我嘗試了「六段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它遵循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層次性的原則,確立英語教學的六個階段:即示標——鋪墊(輔助環節)——自學——質疑——精講——測標。這樣的教學模式,從開始,教師就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確立學習的目標,教師則要強調、出示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思路。再這里,強調目標一點要結合學生的最近區的學習狀況,結合要學習的單元內容進行,做到有得放矢;第二環節的鋪墊,則是要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方法、自學的時間、自學的要求,這樣學生可以緊張的思維,學會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的能力:第三環節是自學,在這里對對教師的要求更明確,那就是,不宜多走來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寫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東張西望,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採用「竊竊增語」的方式提醒。同時在這一環節,還要採用提問、交流、板眼、書面練習等手段檢測,檢查自學的效果;第四環節:質疑。在前面自學的基礎上,學生提出問題,為教師精講做准備。第五環節是精講。這里對教師講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不超過15分鍾),目的是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第六環節是:測標。既針對本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的檢查,明確學生學習情況,為輔導和改進教學方法做鋪墊,
「六段式」的教學模式,突顯「學生為本」「訓練為主」「重在培養能力」的觀念,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許多卓有成效的英語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這種民主作風將教師的意願不知不覺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願,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因此,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英語,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㈢ 如何發揮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用語的功能

英語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側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情感的五優化 。 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教師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 佳的教學效果。

㈣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怎麼寫

根據學生實際情復況,確定評價標准,選制擇評價內容,採用恰當的評價形式,切實提高評價的有效性。在設計和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根據各階段教學的特點與評價目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裡特徵及認知水平,選用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實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課採用與課堂教學活動接近的形式與平時測驗、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終結性評價應採用不同類型的綜合性和表現性的評價方式,以口試、聽力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㈤ 淺談如何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

學習評價是教學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

㈥ 誰知道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有效評價

摘要:本文探討了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評價的意義,分析了目前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評價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實施有效教學過程評價的若干建議。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教學過程評價;調空和引導;激發和延續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指的是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執教教師對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參與語言活動時的表現加以評點、肯定和激勵並給予必要糾錯或引導的做法。凡具有親和力的老師,通常會很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會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評價,促進教學步驟的實施和推進,在評價中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並最終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本文擬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教學過程評價的意義要回答此問題,必須首先明確教學過程評價的意義。在《語言教學面面觀》一書中,英國語言學家H.G. Widdowson 指出:「The increase in learner –centered activity and collaborative in the classroom does not mean that the teacher becomes less authoritative.he or she still has to contrive the required enabling conditions for learning,still has to monitor and guide progress.」。Widdowson在這里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或活動開展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教師權威性的降低,教師仍然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調控和引導的作用。而教師用於調控課堂、引導學生的重要手段就是教學過程評價。正確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有助於教師權威的樹立,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生成和提高。毫無疑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教學計劃和完成教學任務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的組織、調控和引導。其間,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評價起著不可或缺的推進作用。有效的教學過程評價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教學民主的催化劑。有效的教學過程評價還有助於搭建師生進行真實情感和語言交流的平台。請看例1(教師在利用guessing game 的方式進行教學)T:Can you guess what is in my bag?S1:A book?T:Pretty good. It』s helpful when you meet with new words in reading. More exactly,please.S2:A dictionary?T:Yes.you are clever boy.(藉助恰當的評價和引導,教師順利地將教學內容向前推進了一步。)再看例2:(老師在學生完成了Make up a story 的任務後引導學生進行評價)T: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Yang』s story?S1:I think it』s good and it』s interesting. T:Good. Thank you. (To another student)What』s your opinion? Do you agree with her?)

㈦ 如何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如何實施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激發學生對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同理,如果學生對評價感興趣,那麼,評價以及使用了評價的英語學習,會成為學生樂於接受的禮物。如在教學水果單詞 peach, pear, orange, watermelon,以及所涉及的兩個句型「I like ….」 和」Do you like ….」時,我精心地設計了教學評價方案,製作了peach, pear,orange 和watermelon 這四種圖片。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種圖片。凡是答對了問題的學生就可以為本組獲得一張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個評價活動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們循規蹈矩,回答出問題就拿一張圖片,貼到黑板上。教學到操練「I like….」句型這一個環節時,出現了一個高潮。楊寶天說了句「I like pears.」 我出其不意的從講桌里拿出一個梨送給他。他高興極了,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回到座位上。同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學生們爭先恐後舉手,要求發言。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手段,一為圖片,一為實物。很顯然,學生對於能夠吃的實物感興趣多了,有強烈的想得到它的慾望。對評價有了興趣,學生對課堂活動就有了狂熱的參與度。當然,每堂課都使用實物作為評價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對其他的評價手段也感興趣呢?我認為,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緊密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二、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經常實施的規矩。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就是要讓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種規矩,一種制度,堅持不懈的執行下來,其評價的結果不斷積累,成為終結性評價的資料來源與依據。
要使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立好評價的項目。在一堂英語課中,需要評價的項目很多,有學習效果方面的,如聽、說、讀、寫;有學習態度方面的,如學習積極性,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等;有學習策略方面的,如怎樣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項目如果不一一列出告訴學生,他們在評價時就不會知道該從那些方面下手。
(2)給出評價的標准。在列出項目後,要給每一項分成A、B、C三等,分別給出三種不同的獎勵標志,如,教師教學用書後附有的大棕熊和小松鼠貼紙。記錄下評價結果,到期末根據貼紙數目的多少,給學生定等級,打評語。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要使評價常規化,學生必須掌握評價的方法。在第二點中,老師已經給出評價的項目與標准,然後讓學生對照標准,進行評價的訓練。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常規訓練,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有聽的習慣:聽別人的發言,為發表評價奠定基礎;聽別人給出的評價,接受他人反饋的意見。說評價的習慣:注意發言禮貌,說話委婉,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進行長期的訓練

㈧ 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什麼樣的課堂是有效的課堂

讓學生有興趣,讓學生參與進來的才是有效的課堂

閱讀全文

與展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