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做微課,該怎麼做好微課
微課是一種來新型的網路教自育資源,微課具有「短、小、少」等特點,可以彌補課堂上教學的缺陷,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整合優質微課資源,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實現自主、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和數學素養。
一、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問
二、微課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三、微課有利於學生回想之前學過的知識
『貳』 微課和傳統課程有什麼區別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徵的「微時代」悄然而至。而在微時代特色的引領下,信息資源形態的開放化、主體化、碎片化等發展趨勢在教育領域不斷凸顯,以教育資源移動化、教學設計微型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為特徵的微課模式應運而生。力拓在新時代教育的趨勢帶來了微課,微課的興起必然對傳統教育帶來相應的挑戰,微課模式的興起並逐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必將成為教育教學領域新的發展方向。
一、以微課資源整合優勢,優化課堂教學資源
微課模式以視頻為主要教學載體,在網路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將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課件、練習測試、教學反思、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綜合性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並充分藉助偶發性、碎片化的非線性排列組織形式將傳統單一線性的資源組織模式打破,實現綜合性教學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主題式、結構化的資源單元環境,形成一個小容量、多資源的教學資源組織模式。
二、以微課模式的多元化設計,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系統、細致的講解來向學生傳輸掌握大量知識,其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方法呆板,極大地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微課是基於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生成的微型課程資源,在微課模式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圖表、影像、PPT、等多元化信息技術手法的應用,在優化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教學組織方式。目前,以「翻轉課堂」「、翻轉學習」、「移動微學習」等為代表新的教學方式正在微課模式下逐步推廣。
三、藉助微課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課堂教學反饋的及時性
聽課評價是教學反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課模式下,聽課教師可以將已拍攝好的微課視頻為評價對象,於授課教師的任一時段、任一畫面進行暫停,予以同步評價,提高課堂教學反饋的及時性、准確性及客觀性。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應不斷加強微課程資源製作新技術、新理念的學習,更好的把握微課教學理念和資源建設思路,優化微課教學體系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叄』 微課和翻轉課堂有什麼區別
翻轉課堂來是指重新調整課自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而微課是翻轉課堂的一個工具或者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對微課的學習進行自身的補充學習或者學習新的知識。他們是兩個體系下的東西,一個是教學理念,一個是教學工具。
『肆』 如何利用微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語文新課程標准當中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內語文教育的特點。」所以容,我們首先要明確這節課是語文課,應該有語文味,而其中的資源以及媒體使用是為了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並且,兒童的情感是易於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信息技術無疑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伍』 如何有效綜合各種微課錄制方式來有效課堂教學
「微課不應僅僅抄作為配合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源而存在,而應該與翻轉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相結合。」上海師范大學數理信息學院教育技術系主任黎加厚教授這樣認為。他在《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一文中這樣寫道:「僅僅是一段『微視頻』,如果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沒有改變,這樣的『微視頻』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積件』的思路上,即將課堂錄制的課堂實錄視頻切片,做成一個個教學片斷,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源,或者用於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反思的『微格教學』。但是,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中,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陸』 現代課堂教學模式慕課 微課還有哪些
簡單地說,翻轉課堂還在課堂上,只是老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轉變,學生在校和在家學習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微課是片段,沒有交流,慕課較完整,可以交流。 簡單說是這樣。1151
『柒』 如何運用微課進行作文教學模式的創新
根據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關於舉辦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聯合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教學研究與資源建設委員會於2014年3月至9月聯合舉辦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我院擬組織教師參加部分課程比賽。2014年5月24日至25日,我院34名教師利用周末時間在合肥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微課教學開發應用及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專題研修班」培訓。上海市教科院職成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楊黎明、上海市教科院職成教所課程與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董齊和首屆全國微課教學比賽高職組一等獎獲得者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吳福喜等3位專家就信息技術與教師的學習和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技巧、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職業院校如何進行微課設計與開發、微課、慕課的內容開發、管理與應用模式、微課、慕課的製作形式、種類及應用、微課教學的基本環節、錄制微課視頻的要領和注意事項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直觀、豐富、精彩的講解。
通過兩天的學習,讓參培老師又一次感受到了教改理念的沖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學習、混合學習、個性化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以教師的「教」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將是以學生的「學」為主的現代教學模式。在這場顛覆性的教學模式變革中,慕課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發揮著很大的推動和主導作用。老師們表示,通過此次學習,加深了對微課的認識和理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學習了微課設計思路和理念以及微課製作工具和方法,並表示將會把學到的微課理念和製作技術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實現教學理念、技能、風格的更新,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捌』 除了微課,翻轉課堂還有什麼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於主動的基於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後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路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後,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採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
這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
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利用視頻來實施教學,在多年以前人們就進行過探索。在上世紀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國家所進行的廣播電視教育就是明證。為什麼當年所做的探索沒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多大的影響,而「翻轉課堂」卻倍受關注呢?這是因為「翻轉課堂」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不論是薩爾曼·汗的數學輔導視頻,還是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所做的化學學科教學視頻,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鍾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鍾。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通過網路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第二,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薩爾曼·汗的教學視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視頻中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斷地書寫一些數學的符號,並緩慢地填滿整個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用薩爾曼·汗自己的話語來說:「這種方式。它似乎並不像我站在講台上為你講課,它讓人感到貼心,就像我們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起學習,並把內容寫在一張紙上。」這是「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與傳統的教學錄像作為不同之處。視頻中的出現的教師的頭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擺設,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
第三,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後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於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第四,復習檢測方便快捷。
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後,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後面緊跟著的四到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的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的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雲平台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視頻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於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的復習和鞏固。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得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實證性的資料,有利於教師真正了解學生。
夢工坊視頻工作室,您的專屬微課視頻助理。
『玖』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微課
所謂微課,是指基於一定的教學思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一般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理解、題型精講、小結拓展,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有效突破朗讀指導上的難點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各學段的朗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想讀正確、讀標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有時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方面的知識。
例如,四年級(下)《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蘊藏了「啊」字的變調知識。課文第2、3自然段中的「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中一共用了六個「啊」字。於是,如何讀好句尾的「啊」,就成為教師在朗讀指導時的重點和難點。
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以「啊」的變調知識為內容的微課。在短短的視頻里,教師可講解「啊」字與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的六種關系,使學生理解「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時,讀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微課適合放在課前預習環節。課堂上,教師只需通過聆聽學生的朗讀,稍加點撥就可輕易糾正他們不正確的發音。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也省去了教師煩瑣的課堂講解,更為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
二、有效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七顆鑽石》中,讓學生正確掌握和書寫「咽」「唾」「沫」幾個字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可把字的書寫過程製作成動畫,並配以適當的解說對生字的特點以及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進行強調,還可溫馨地提示學生寫字的基本姿勢,要頭正、肩平、背直,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當學生掌握了這些要領,再書寫時教師可一邊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坐姿,一邊用紅筆給他們打分。
三、有效拓展課本內外的知識銜接
二年級(上)「語文園地二」講到了用部首查字典的知識,這是工具書的使用技能教學,屬於教學重點。但二年級教材中卻並沒有提及音序查字法。那麼,可不可以製作一節關於音序查字法的微課呢?當然可以。設計思路可從學生寫日記時遇到的不會寫的字入手,分步介紹這個字在字典中的音序、音節和檢索頁,從而使學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這種微課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習效果,不僅省時高效,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晏子使楚》是學生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氣。教學中,有學生質疑:晏子從入楚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用意何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說明學生進行了深度思考。那麼,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裡呢?通過查找資料,教師可製作這樣的微課——《晏子為何使楚》。微課中,教師可模仿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師的語氣,講述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晏子使楚的必要性了。
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深受學生喜愛。
五、有效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傳統課文。教學結束時,有學生質疑:文中寫爬山虎腳的樣子時,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是「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為什麼同樣的腳,卻用了不同的比喻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展開了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時,顏色嫩紅較軟,作用是尋牆立足,與蝸牛的觸角顏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葉老給此時爬山虎的腳設喻非常貼切;當腳巴住牆後,顏色變灰、粘性十足、腳力牢固,可與蛟龍的爪子媲美,因此後一個比喻也非常生動形象。為此,教師也可製作一節以深度研讀文本的微課——《葉聖陶先生比喻句之妙》。這節微課是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的結果,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名家寫作時語言運用的准確與生動,也給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准確運用詞語的思想根基。
由此可見,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程的開發上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使學生真正走進微課的學習,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促進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