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平縣四中教學質量怎麼樣
西平四中是縣政府投資1.2億元巨資興建的城區唯一一所公辦寄宿制初中。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的一項民生工程。工程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准裝備,人員配備堅持高標准選調招考。2014年秋期開學之初我們就明確提出了,「新學校、新理念、新方法、新業績」的四新工作思路。正本出奇,敢於創新,堅守規律,辦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師生幸福成長的精神家園。各項工作高標準定位,確定了「隊伍高素質,管理高效益,課堂高效率,教育高質量」四高標准。和全市一流、全省有名、有特色高品位、師生幸福成長的精神家園的辦學目標。
西平四中在全縣、全省擇優招考的教師共126名,平均年齡不足30歲。第一學歷本佔百分之八十,碩士研究生兩名,學校四位校級領導中,三人來自原鎮中,一人來自原回中。學校現有八年級6個班共220人,七年級20各班共780人,學校堅持小班教學,每班不超過40人;堅持以生為本,保證課堂上老師有精力關注到每位學生的情感和行為,保證每位學生課堂上積極參與,快樂體驗教學全過程,保證每節課每位學生至少有一次被提問或展示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保證了學生課堂高效率學習。我們的課敢於對所有家長開放,家長可通過手機「翼校通」平台,時時看到您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歡迎大家監督,批評,指正。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讀書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展,身心健康成長。序列化主題班會,讓學生參與體驗,力避老師空洞說教,順應學生天性和認知規律。把品德課作為認知主陣地,主題班會作為品德課的豐富、補充和延伸。重體驗和情感認同,內化於心,外化為行,增強了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的時效性。
教學上探索形成了「四四制」教學管理模式:
一、教研:「四定」保實效。
教研實行周前集體備課制度。教導處統一規定各個學科教研的時間、地點、內容、流程,學校領導包組參加教研,教研成果組長和包組領導都要簽字確認。「四定」措施使教研內容、流程得到真正落實,教研質量得到切實保證。
二、課堂:「四步」保高效。
在以往課改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了適合校情的「研、探、談、測「四步高效課堂教學法,進一步實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成就感和認同心;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三、輔導:「四明確」保清理。
早、中、晚輔導課,學校明確提出了老師不講課,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日清。並提出保障措施,老師在候課時把本節課的「目標任務」、「自學方式」、「檢查方法」和「時間分配」明確出示在黑板上並嚴格執行。
四、質量:「四清」保鞏固。
課堂上的達標測評環節即為「堂清」;「日清」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周日晚上學生返校後組織進行「周清」,對一周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歸納整理;月底以考試的方式進行「月清」,再次回顧和梳理本月所學知識。四清是與人的遺忘規律作斗爭,是滾雪球式記憶。「四清」工作的扎實開展,有效鞏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四制」教學管理模式,形成了我校組織教學工作的有機整體,抓住了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關鍵,教學效果非常高。事實勝於雄辯,盡管2014年招生晚,招生人數少,整體質量偏低,但在七年級兩個學期期中考試全縣評比中,我校語文、歷史平均分均為第一名,其他學科最差為第四名,總評全縣第二名。
西平四中雖成立不到兩年,但已是碩果累累,2014年11月獲縣教職工健身操大賽三等獎,2015年2月被評為縣級體育達標先進單位」, 2015年4月獲縣慶「五一歌詠比賽」二等獎,2015年5月獲縣中小學生春節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二名, 2015年6月獲駐馬店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第四名, 2015年9月獲縣文明學校,2015年11月獲縣「移動杯」中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三等獎,2015年12月獲縣中小學生冬季越野跑團體總分第五名,2015年12月獲省教育廳組織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微信答題」組織獎。
❷ 如何借鑒永威課堂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做為永威強制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先是出示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讓學生自學,然後是自學檢測,揭示答案,接著是當堂訓練,堂堂清,教學形式上以一問一答、出示答案為主,輔以學生板演,整個過程很程式化,類似於企業的生產線:一個標准、一個模式,流水線生產。經了解,永威教師很少備課,使用的統一自編的教案,在使用時稍加改動,甚至一成不變。這種流水線培養的學生也如同工廠的產品一樣,整齊劃一,整體水平劃一,質量劃一。因此,在永威,教師既好做也難做。好做在於只要按流程去上課既可,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似乎不那麼重要。也正因為如此,永威出不了名師。永威教師的難做體現在「四清」上。一個「清」完成不了,就要扣工資,四清完不成,成績就上不去,成績上不去就要走人。因此,永威教師大部分精力放在「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上,為了「清」手段無所用不及:不許吃飯,不許回家,不能玩(也沒時間玩),在永威老師的會議記錄上,蔡林森校長有一句話很經典:讓學生多吃饃少喝湯,為什麼?節省上廁所的時間。實在不行,適應不了,請你退學。教師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永威模式流水線上的一個點,每個點都合乎要求了,就能生產出規格相同,質量相同的合格產品。因此,永威也出不了高考狀元,它的優勢體現在學生成績的均衡性和優秀率上。 模式起源於工廠的模具。模具製造出的產品是一模一樣的。模式也是固化的,運用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卻不能有產品的超越。因此,如何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換句話說,靈活運用模式,運用模式而又不拘泥於模式,既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又保證學生的應試能力,應該成為我們學習永威模式最關鍵所在。 永威學校的董事長任太平是一個企業家。企業家辦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是投資就要有回報,而學校是一種公益事業,它的回報既是長期的又是社會的。因此,要從辦學校中獲取回報,只能把學校當作企業來運作。企業要有利潤,生產的產品必須有市場,必須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永威只能是民辦學校。永威學校的運營模式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因而公辦學校學習永威,如果僅僅簡單地套用永威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是永遠也不能提升教學質量。因為這種模式的背後是商業化管理的強大支撐。這在公辦學校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公辦學校的公益性也決定了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學永威,不僅僅是要借鑒永威的模式,更要感受永威人拼搏精神,那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精神,汲取永威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優點,將我們的課堂與永威課堂相結合,借鑒「四清」提升學困生的成績。但不管怎麼說,在現實背景下,永威模式有它強大的土壤和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