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數學課堂教學故事

數學課堂教學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22 13:24:37

❶ 數學小故事

氣象抄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Lorenz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後續變化,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續結果。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數度不快,在結果出來之前,足夠他喝杯咖啡並和友人閑聊一陣。在一小時後,結果出來了,不過令他目瞪口呆。結果和原資訊兩相比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越到後期,數據差異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而問題並不出在電腦,問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而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所以長期的准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❷ 數學教學故事分享 要原創

教學數學已有二十多年了,在不斷的摸索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數學教學,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不敢說自己有教學上的經驗,但可以說有一些感受。 首先,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麼可能不被感染,樂在其中,努力改變八九十年代的教學方法方式。 第二、第一次接觸數學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講,學生全堂聽,猶如開什麼會議似的,十幾年過後,幸運的趕上了生本這個時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新法的學習,現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學生共同成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我就更加謹慎,不說大話,指望我的教法和培養方法能指引學生終生的學習,在實施新的教學理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1、放手讓學生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回歸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 2、教師要教的少,讓學生學的多。 這一點是新理念教學最根本的一點體現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時,意味著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麼樣學生才願意學。課前的准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農村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對於挑戰性的任務甚感興趣,比如,和別人比賽誰的方法好,誰學會的快,誰能自己解決較有難度的事情,誰是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優勝者。正是基於這些易刺激學生大腦興奮的誘因,我在預習中多加入了挑戰性的問題解決,學生的興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動提高作業的質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講一道幾何難題時,在我說完證明過程後,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另外的解法。"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她,因為這位學生平時數學是弱項的.她大膽的走到黑板前說出了自己的證明思路。同學們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麼話也沒說,沖她伸出了大拇指,並投去贊賞的眼神。 這是我所沒有預料到的,看的出學生有著巨大的潛力,就等著我們怎麼去幫助他們挖掘了。我們在日常教學或生活中,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鼓勵都是評價,它像一縷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學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用積極的眼光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多個特質看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全面評價學生,滲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每個學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長! 3、小組合作既促進學習,又增進友誼。 小組合作應該是新理念教育課堂的精髓,以學生影響學生,以學生教會學生,最終達到教師不教學生自會的效果。如何培養小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給我最大的困惑是不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序有質的說好,反而給了那些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更不動腦筋貪玩的好機會,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這種心急,給了我一段時間的打擊,讓我快對學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照亮了他們的心,也許是他們懂得了合作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分享,更是一種力量。於是,他們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現在,孩子們已經能夠在小組內進行簡單的討論,並學會了幫助別人,也可以走上講台當一回小老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給孩子些時間和空間,不斷更新我們的思想,採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就讓我們靜等花開。 在小組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發現同學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鼓勵和團結。在組織活動男女生進行比賽時,我問女生表現好還是男生表現好,居然他們各不爭搶,反說對方表現好,我想作為學生,這一點比學習的進步更難能可貴。 最後,了解學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教學上也應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水平,才能採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真正的學習。比如,成人接受知識的特點是先知後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概念去內化理解後支配我們的行動,而學生則是在行動、體驗後才真正曉得、理解知識的內涵。那麼面對一群教育的實體,我們應該順應兒童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特點,有效教學。 總的說來,自己懂得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還太少,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以後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是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合格教師。

❸ 數學小故事

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少。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開。「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和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歷」,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業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❹ 寫一篇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小故事

我的數學教學小故事

我是在祥雲祥城鎮一個壩區學校任教,擔任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聰明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這樣的學生在我的班裡極少,呵呵!不過感覺很安慰;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屢說屢忘,怎麼教他都一臉茫然,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學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覺就旺了起來。但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沒有經過篩選,其智商的發展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的課堂教學中,我的做法是:讓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情感融洽,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微笑的面對學生,從不板著臉上課,更不對學生大聲訓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平時教學中,盡量用動作去表示,盡量讓學生學懂,學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一曉十,還要能夠用「聯想」去學習例如:我在教長度單位時單位之間的進率時,讓學生伸出大拇指說千米,伸出食指時說米,伸出中指時說分米,伸出無名指時說厘米,伸出小指時說毫米。而且還依次說出他們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就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在以後的日子裡如學習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人民幣單位、體積單位,只要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後,就能夠「聯想」到長度單位的手法和長度單位進率以及單位之間的互化,這樣學生學起來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學學生認方位時,讓學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裡同時說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裡同時說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裡同時說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東嘴裡同時說出右東……用手勢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個方向,學生們學的就既輕松又愉快。在教學中還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來認識方位。例如我在教學「試商」的方法時,先經過兩道例題計算後,請學生思考:對除數四舍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對除數五入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最後我們一致確定,認為四舍法調商,可以設為先伸出四指,然後一彎,再伸出大拇指,接著再轉換為小拇指,邊伸邊說:「四舍法,大調小;」接著五人法,創設為先伸出五指向前一推,再由小指轉換為大拇指邊伸邊說:「五入法,小調大。」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的有趣,對知識點掌握的又快又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的數學知識扎實,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為根本宗旨的職業。教師在各方面都起著表率作用,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更表現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學會做學問,又要教人學會做人,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身教重於言教。

❺ 怎麼講數學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❻ 如何在培智數學教學中融入寓言故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化教育

內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 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

❼ 求一篇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3、數學優秀小故事: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遊團到香港來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 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 劉建明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於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這里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智斗豬八戒
話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來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把他們當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僅與他們合影留念,還拉他們到家裡作客。
面對村民的盛情款待,師徒們覺得過意不去,一有機會就幫助他們收割莊稼,耕田耙地。開始幾天豬八戒還挺賣力氣,可過不了幾天,好吃懶做的壞毛病又犯了。他覺得這樣幹活太辛苦了,師傅多舒服,只管坐著講經念佛就什麼都有了。其實師傅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憑著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領,師傅恐怕連西天都去不了,更別說取經了。要是我也有這么一個徒弟,也能有一番作為,到那時,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於是八戒就開始張落起這件事來,沒幾天就召收了9個徒弟,他給他們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說,現在八戒應該潛心修煉,專心教導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惡習不改,經常帶著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著他們曾經為大家做的好事,誰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裡告狀。就這樣,八戒們更是有恃無恐,大開吃戒,一頓要吃掉五、六百個饅頭,老百姓被他們吃得快揭不開鍋了。
鄰村有個叫靈芝的姑娘,她聰明伶俐,為人善良,經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惡人。她聽了這件事後,決定懲治一下八戒們。她來到郭家村,開了一個飯鋪,八戒們聞訊趕來,靈芝姑娘假裝驚喜地說:「悟能師傅,你能到我的飯鋪,真是太榮幸了。以後你們就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說:「這兒有張圓桌,專門為你們准備的,你們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們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費提供你們飯菜。但在此之前,你們每吃一頓飯,都必須為村裡的一戶村民做一件好事,你們看怎麼樣?」八戒們一聽這誘人的建議,興奮得不得了,連聲說好。於是他們每次都按約定的條件來吃飯,並記下入座次序。這樣過了幾年,新的次序仍然層出不窮,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請教。悟空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你這獃子,這么簡單的帳都算不過來,還想去沾便宜,你們是永遠也吃不到這頓免費飯菜的。」「難道我們吃二、三十年,還吃不到嗎?」悟空說:「那我就給你算算這筆帳吧。我們先從簡單的數算起。假設是三個人吃飯,我們先給他們編上1、2、3的序號,排列的次序就有6種,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個人吃鈑,第一個人坐著不動,其他三個人的座位就要變換六次,當四個人都輪流作為第一個人坐著不動時,總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種。按就樣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個人去吃飯,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種……10個人去吃鈑就會有3628800種不同的排列次序。因為每天要吃3頓鈑,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數:1209600天,也就是將近3320年。你們想想,你們能吃到這頓免費鈑菜嗎?」
經悟空這么一算,八戒頓時明白了靈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萬分。從此以後,八戒經常帶著徙弟們幫村民們幹活。他們又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喜歡。

取勝的對策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下面有一個兩人做的游戲:輪流報數,報出的數不能超過8(也不能是0),把兩面三刀個人報出的數連加起來,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如果讓你先報數,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才能一定獲勝?
分析:因為每人每次至少報1,最多報8,所以當某人報數之後,另一人必能找到一個數,使此數與某所報的數之和為9。依照規則,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於是可推知,誰報數後和為79(=88-9),誰就獲勝。88=9×9+7,依次類推,誰報數後使和為16,誰就獲勝。進一步,誰先報7,誰就獲勝。於是得出先報者的取勝對策為:先報7,以後若對方報K(1≤K≤8),你就報(9-K)。這樣,當你報第10個數的時候,就會取得勝利。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
lai)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❽ 淺談如何運用小故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發展與鍛煉,是對於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推進。本文將結合實例具體談談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能夠發揮很積極的作用,這首先源於學生們對於故事的喜愛與熱衷,在教學中適當穿插有意思的小故事,不僅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們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故事的導入不僅簡單易懂,還能夠迅速將學生們帶到教學情境中,讓大家的注意力更為專注。尤其是對於那些有一定難度或者學生們理解與記憶普遍存在障礙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接受往往存在一定難度,如果能夠將知識點融入到故事中往往能夠極大地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吸收更直觀。
「乘法口訣表」是學生們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內容,透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背誦乘法口訣時存在著一些障礙。的確,想要讓學生們記住這些他們並不理解的計算規律與法則,對於小學生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為了幫學生們一定程度化解這個難題,教學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引入和乘法口訣相關的小故事: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在和學生們講述乘法口訣表的歷史淵源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對於故事性內容學生們通常都十分喜愛。以這樣的小故事為教學導入是很有意義的,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抵觸心理,從故事中也能夠給學生們揭示一些口訣表的由來,讓大家在背誦時難度更低。這對於學生們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二、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們在聽故事時通常都非常投入,並且能夠迅速進入故事情境中。如果故事中有一些思考問題學生們往往也非常願意參與,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有意思的數學故事通常能夠很好地將一些知識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就已經參與思考,並且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進行相關探究。這個過程很有意義,能夠讓學生自發地展開對於相關問題的自主探究,這對於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都很有成效,也是故事教學的意義所在。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如下小故事: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隨後數了數共30隻猴子,於是算了起來:100÷30=3……1,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地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小猴子們很感激,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他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自己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很多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後都哈哈大笑,當我問到「八戒到底吃了幾個山桃」時,不少學生都能夠馬上答道:是10個。藉助這個故事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維也高速運轉,正是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才能夠讓大家快速而准確地找到答案,這是故事教學對於數學課堂的推進良好體現。
三、透過故事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展開研習探究。許多數學小故事中暗含的知識點其實是有一定深度的,然而,當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境中後首先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相關知識點理解上的難度,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故事教學的優越性。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97+98+99+100=?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大家在聽完這個小故事後都目瞪口呆,對於最後提出的這個問題也非常感興趣。許多學生都在非常積極地思考著,然而,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們卻很難馬上想到答案。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在故事的引入後學生們對於這個「高深」的問題都充滿了興趣,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當我給學生們講述相關運算規律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思維也異常活躍,當我給大家介紹到1+2+3+…+97+98+99+100=(1+100)+(2+99)+(3+98)+(4+97)…=101×50=5050時,大家都十分驚訝,在感嘆高斯聰明的同時也感嘆著數學課程的精妙,內心對於數學課程的興趣也在一點點加深。
故事能夠非常有效地推進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故事不僅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家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故事中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鍛煉。故事教學對於小學數學課程有著非常好的輔助作用,能夠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教學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