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教學

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2 12:54:18

『壹』 學習古詩詞,對孩子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藝術首先需要感知,幼兒學古詩並不重在理解,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會慢慢形成「理解」。覺得古典詩詞陌生難懂,這是大人的事,孩子則沒有這種疏離感。兒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取代古詩。每個人的學習時間都非常有限,我們應該把最好的東西教給孩子。如果家長拿出讀兒歌的輕松和愉快來教孩子讀古詩,孩子是感受不到這兩種文字在愉悅感和美感上的差別的。
另外,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真正會刻進腦子里,內化為自己的智慧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童年時代的背誦,不要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詩詞為主的古典詩歌,我覺得它值得一個人從小背到老。
人們因為古詩「難懂」產生的另一個錯誤想法是,教孩子學古詩時,要盡可能給他講解,把每一句都「翻譯」成「白話」。事實是,學古詩要防止的,恰是「過度解釋」。其原因,一是基於對兒童領悟力的信任;二是詩文中的意境美與文字美重在體會,它們原本就是無須解釋的,一解釋就是對想像力的束縛,就是對語言美的破壞。
在孩子兩三歲前,讀詩不用解釋,只要把讀詩當作唱歌,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歲,懂些事情時,再加進「講解」。但這講解一定要簡單,簡要地說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同時把影響到理解的一些詞解釋一下就行了。
大量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古詩詞最經典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前人對這一點已總結得很精闢了。
著名學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說:「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發蒙時,老師不作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在抑揚頓挫之中,就自然領悟了經文中某些無法(或無須)言說的神韻,然後再一遍一遍地背誦,把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觀念,像釘子一樣地楔入學童幾乎空白的腦子里,實際上就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讀書人的心靈深處,然後老師再稍作解釋,要言不煩地點撥,就自然『懂』了。即使暫時不懂,已經牢記在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閱歷,是會不解自通的。」
在保護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方面,我覺得還要注意的是,帶領孩子學習古典詩歌的動機一定要單純,至少要讓孩子感覺到單純。
一些家長在孩子背會一些詩後,總是要求孩子給客人表演背詩;還有的家長不斷地計較孩子背會多少首,彷彿背誦是為了一個數字;也有家長直接告訴孩子,多背些詩對寫作文好……
詩歌是一塊精美蛋糕,我們把它送口中,只是為了品嘗它的香甜,不是為了某天向別人炫耀我吃過蛋糕,也不是為將來某一天可能餓肚子而儲存更多熱量。在享受之外沒有其它功利心——背誦是為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像美,而不是為了「會背詩」,在詩歌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目的——這才是應有的目的。
所以不要讓孩子給別人表演背詩,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他背會了多少詩,這樣才能讓孩子對詩歌抱有單純的心境,也才能產生真正的好感。
只有喜愛,才能談得上接受。如果一個人在讀詩中從沒有為詩中的情打動,從沒為語言的美震撼,從沒為智慧而深思,縱使他會背一萬首詩,也還是個不會讀詩的人。
http://..com/link?url=__8YQql5mOqoZS6SXDPH3p8Fa

『貳』 幼兒教育古詩詞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彈琴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八陣圖
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遊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叄』 你是否支持讓孩子學齡前背誦大量的古詩詞

我支持孩子誦讀古詩詞,但不支持大量背誦。

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而不能違背規律。

根據孩子的智力,適當地背一些還是有好處的,常言說得好: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寫詩也會謅

先易後難漸進式


由於引導不當,有些教育者,包括有的家長,讓孩子背古詩作為炫耀。他們為了讓孩子表演,為背古詩而教古詩。

尤其是在一些人多的場合讓孩子背古詩,過年過節,在親朋面前,讓孩子背古詩,這真的是作為一種炫耀,這樣背古詩學古詩目的並不正確。

我的看法是,應該讓孩子學習一些古詩。但是,沒有必要大量的去背,更不應該把它作為一種炫耀的資本。

孩子在學習古詩的同時,更要注重學齡前兒童大腦的開發。注重他們大腦的基礎建設,注意孩子的智力培養,而不要一哄而起,得去大量背古詩。

幼兒教育一切著眼點應該在於孩子的發展,孩子的發展,在幼兒階段,應該是大腦的開發和思維訓練。

『肆』 投身幼教事業,譜寫事業華章 怎樣用古詩詞來描述這句話

:「傾心於孩子的今天,著眼於孩子的明天」
1、我們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是:傾心於孩子的今天,著眼於孩子的明天,就是說,做任何事情既要為孩子的今天考慮,又要為孩子明天的成長、甚至他一生的發展負責任。我們老師經過討論把理念分解為:愛中求精、樂中求進。
愛中求精:愛事業精益求精,愛孩子精心培育。愛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愛的基本意思其一是教職工之間互敬互愛,其二是教職工熱愛自己的職業,把所有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做。作為老師,大家把愛融入到工作中,盡心盡力的為幼兒發展創設條件。
樂中求進:在快樂中工作、生活,力求不斷進取發展。教改的步伐這么快,老師們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幼兒園的老師們並不輕松。雖然工作很辛苦、很累,但老師們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愛和被愛,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為同伴營造陽光心態。在這樣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老師們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只有感受到愛,才會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感恩教育,重在啟蒙。幼兒園利用一切時機在孩子們的心靈中播下一顆愛的種子,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這是幼教工作者的義務,更是全社會的責任。
在我看來,副園長不僅僅是一個工作職位,更是一分責任和義務的代名詞。既體現了局和園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也體現了同志們的希望和厚愛如果這次競選能夠得到肯定和信任,我將全身心投入崗位,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擺正位置,甘當園長助手,當好助手。在工作中自覺維護園長的權威,服從園長的領導,不越權,不越位;積極思考,建言獻策;做到思想上合心,組織上合力,工作上合拍,協助園長有效地開展好工作。
二、發揮副職的參謀智囊作用,當好參謀,要為幼兒園創特色、創品牌,創優質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出謀劃策
三、甘於吃苦,樂於奉獻,一如既往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全體教職工服務。同時在生活中、工作中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言動人、以情感人。對待教職工能尊重別人的長處,善待別人的短處,理解別人的難處,關心別人的苦處,要以真心換真情。增強集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四、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向書本學,向周圍的各位同事學習,提高素質,提升管理水,開拓創新,保證幼兒園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搏浪方知滄海闊,登山始曉碧峰雄」!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洋洋灑灑數千言,或許未能盡述我對作好今後工作的諸多設想,然而卻足以表達我對幼教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我有激情,有膽識,有思想,有韌勁,更有一顆上進的心。

『伍』 學習古詩詞,對孩子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簡說意義,"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一首好詩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凈化自己的靈魂、開闊自己的視野,求得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其實詩的好處,是終生受用的。中國這么千百年來,能夠流傳到現在的詩詞,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萬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夠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讀的古詩詞,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篩選、淘汰……
「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即是在貧困卑賤的地位之中,還能夠安分不亂動,不想為非作歹,不想貪贓枉法。內心有一種平靜,不追求物慾,不為了追求而心驚膽戰。「幽居靡悶」是說,當一個人幽靜地獨處,就是沒有朋友,也沒有煩悶,有詩作為伴侶。古人說「尚有古人」,就是說當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古人都變成了朋友,蘇東坡、辛棄疾、陶淵明、杜甫……都在眼前,就不會煩悶。生活出現不幸,把它用詩來表現的時候,那詩是一種藝術,當把悲哀變成一首詩的時候,悲哀就成了一個美感的客體,悲哀憂愁可以借著作詩消解了。所以讀詩詞有莫大的好處。
詩言志、歌詠言,正是因為在詩詞中的學習、漫遊與體驗中,於詩詞中有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唐·王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之精神,感受到唐·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真情,也領悟了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孤寂,體會到了清·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境界。
詩詞的詩力、詩理、詩情、詩趣改變性格,使人能夠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靈的寧靜,重新認識生活,感悟人生。從詩詞中,學會了一份冷靜,一份忍讓,一份寬容,一份堅強。

閱讀全文

與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