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
對教師復的意見和建議:
1、老師制授課的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他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例題使知識更條理化。但授課速度有點快,來不及記錄。
2、課堂內容充實,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夠輕輕鬆鬆掌握知識。
3、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使學生有所收獲。
5、公共場所要傳遞正能量,不要讓自己一時的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心情,尤其是班級孩子的狀態。
6、每個孩子都是一種珍貴存在,不言棄、內不拋棄每一個學生,潤澤中等生、關愛潛能生、心育優等。
Ⅱ 對老師的評價怎樣寫
對老師的評價:
1、老師授課認真,細致,能充分利用時間,形象條理,對重點知識的講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學們對知識易與理解,老師講課時的激情會感染我們,課堂氣氛很好。
2、老師年輕漂亮,善於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活躍。授課認真仔細,聲音甜美,和藹可親。態度認真負責,極有耐心,是我們心中可親的老師。
3、老師講課十分認真投入,內容綱舉目分,條理性很強,而且特別善於舉例,讓同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起來十分輕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為人和藹,課堂能與同學們互動,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
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
使學生有所收獲。半數認真工整,批改作業認真及時並注意講解學生易犯錯誤。
5、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
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2)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擴展閱讀:
評價之類的語言普遍存在把「寄語」和「評語」弄混淆的情況。要分清這兩種情況,寄語是送給一個人的話,而評語才是評價一個人的語言。
適當的加入寄語或意見是可以的,但不能轉變評語和寄語在本質上的區別。而學生評語則一般為老師、同學、家長等非本人對一人的評價。
Ⅲ 如何給老師課堂表現評分表評分英文
是對教師上課的總體評價.(以下是課堂教學評價表,由於表格線不能復制,所以你自己再製作一下)課堂教學評價表姓名 授課班級 等 級 得分學科 時 間 課題 分值 優 良 中 差 評 價 指 標 教學目標 符合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多元化.8 8 6 4 2 教學內容 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難易程度,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8 8 6 4 2 教學策略與方法 圍繞目標創設靈活的,有助於學生學習情境、營造民主、平等、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8 8 6 5 4 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指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實效性.8 8 6 5 4 學生認真參與學習,積極思維,敢於表達和質疑.12 12 10 8 5 根據教學實際先用恰當的教法,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並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10 10 8 6 4 教學效果 學生獲得的基礎知識扎實,在學會學習和解決問題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 10 8 6 4 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12 12 10 8 6 教師素養 正確把握學科的知識、思想和方法,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8 8 6 4 2 有較為豐富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有教改創新精神,有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6 6 5 4 3 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設計應用適時適度,操作規范熟練.6 6 5 4 3 語言准確、有感染力,板書工整、合理 4 4 3 2 1 備注 各項累計得分90分以上為優,89~80分為良,79~70為中,60分以下為差.合計 意見與建議 評議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 教師的課堂評價是否有針對性 觀察量表
以「課例」和「案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在我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一些實踐層面的具體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在參與了幾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後,我發現占相當比例的教研組對於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題外延過大。主要表現為觀察量表的設計囊括了課堂教學所有的相關要素: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具體環節,從雙基到過程方法甚至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課內氛圍到學生學前准備狀態面面俱到。雖然,對於整個課堂教學有立足於宏觀進而微觀的觀照是必須的,但想要在一堂課里關注所有的問題,必然削弱關注重點問題的力度,最終導致蜻蜓點水,無功而返。主題思考不深。主要表現為針對主題的學習不夠深入,對於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主題內涵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主次地位,變化的規律分析不透,關注的因素或陷於片面、孤立,或陷於交叉重合。針對性不強。主要表現為量表中的觀察內容與授課教師預設策略的脫節和斷層,導致授課教師和觀察教師的活動各自為陣。授課教師的預設策略是指向問題解決的具體途徑、方法的,觀察量表必須形成與之呼應的觀察內容體系。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現為量表內容過於簡略和籠統,教師無法有針對性地觀察,取得有效數據。制定觀察量表的目的是為了更直觀、明了地記錄和呈現研究過程中各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對於各觀察點有比較明確的要點提示和描述有助於增強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現象,我以為還是沒有把握教學研究最基本的規律和方法的緣故。對於一般教學研究過程而言,始終把握自變數、因變數以及因變數隨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這個最基本的規律,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架便清晰了。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成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板塊:自變數控制觀察:自變數的控制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的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的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個具體的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的。在課堂觀察中,自變數控制觀察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的觀察,記錄。因變數變化觀察:因變數變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和變化,表現為可觀察的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課堂觀察中,因變數變化觀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的觀察,記錄。數據分析歸因、描述。通過對記錄數據的分析、歸因,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性是研究的最終結果,也是教學研究最基本的意義所在。相關性越大,越能夠積極有效地指導教師調節教學行為,獲得最佳教學效果;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也會出現我們預料之外的結論,二者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甚微,這樣的結論將引導我們嘗試以新的途徑解決問題。自變數控制觀察、因變數變化觀察、數據分析歸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課教師與課堂觀察教師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賴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才能有針對性地預設策略,細致入微地觀察,真實准確地記錄,有理有據地歸因,從而獲得有價值的研究結論。能科學地設計「課堂觀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關重要的一步。下面提供我區楊岔路小學語文課例研究的一組「課堂觀察量表」供參考。 「教師評價語言對學生感悟文本內容的影響」——《觸摸春天》課堂觀察記錄表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一)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情感性評價(學生習慣態度興趣)內容性評價(文本內容)方法性評價(學習方法)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二)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評價目的(清晰、准確、無冗餘)評價時機(成熟、不成熟、生硬)評價態度(交流式;表演式;個性化)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學生課堂反應情況觀察表
Ⅳ 家長對老師的評價怎麼寫
家長對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學期情況的反饋,也是對教師提出意見的途徑版。要權從學習和生活方面入手。
1、在你的教育下,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給我和孩子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和孩子永遠感謝你。
(5)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擴展閱讀:
首先得對老師致以感謝,孩子的好成績當然離不開他們的辛勤教導;再個就是從孩子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發現些問題。
提出相應的建議,哪些方法,可以繼續提倡下去,或者哪些方面,哪些地方還需做進一步的調整;最後就說下自己對老師及孩子寄予的殷切希望。
Ⅵ 怎樣寫對老師的意見
面對純潔無私的孩子,並不需要什麼天才的班主任,也不需要班主任具有什麼特殊功能。如果我們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會明白孩子需要的只是我們的一顆真愛、寬容、無私的心。當然,這顆愛心裡還要有我們的尊重,我們的關愛,我們的責任。
「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像高爾基所說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很難想像,一個不愛孩子,把工作僅僅看成是謀生手段的老師,會有什麼樣的教育後果。只有我們的愛心付出了,我們才能觀察出孩子的一舉一動是否與昨天不一樣。我們才不會因孩子太小,覺的啥都不懂而掉以輕心,從而導致這種輕視心裡體現在我們的管理行動中,而失去最好的教育機會。要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隨時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這樣你才會明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或那樣做,他們無數「不合理」的要求才會被我們理解並接受。
要有不怕累不怕煩的精神,凡事從孩子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決不能急於求成,魯莽了斷。可以說,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她的理由。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詢問,了解幼兒的動機,對症下葯,才能從根本上教育孩子。尤其是對學習上反應慢的幼兒,更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