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教育教育系統中教與學的辯證關系
教和學是同義詞,它們本來就是質的替換狀態,一個是另一個的替換和重復。
它們是同一狀態,不同的僅僅是義理狀態位置的不同。
教者,校、考、正或批評的意思。
學者,仿效、考驗或校正的義理。
教者為學也;
學者為教也。
教就是學,學就是教。
仿效、考驗、校正或批評,說的是讓前此的知識狀態經過批評、校正或仿效因而替換過來,完成青出於藍、推陳出新的結果來。
教或學因而最後才能教導學生「出師」(flight), 完成修業的結果,即畢業。
修業的業即功課(放在身上的責任和工作)是也。
業即事物的道理謂之。
業者,古謂大版。
所謂的大版,也就是一片一片完美圓融的間隔。
《爾雅。
釋器》是以稱「大版謂之業」。
間隔即構成事物的道理。
事物的道理是為事理。
事理即放進心裡的知識。
放進心裡的知識都是要每一個人重新建構出來的。
過去的或前人的知識,都是的歷史經驗和要傳承下來的閱歷。
然那些都是相對於過去的時空狀態,都跟的時空不是處於合宜、善美或圓融的狀態。
因而修業即要重新修齊治平,成就自己的知識。
這是讀書、教學和知識的道理,也是自然的道理,沒得說的。
讀書修業修的正是這些內容。
教或學,也就是要效法古人或前人,從那裡讓事理分明而取得所需要的知識。
教或學是謂批評、導正的道理在此。
教或學自然就是要另創新局,改朝換代,自己建立另一套合乎現在時空狀態的事理,才有造就能力面對自己的這個時代,回應時代的要求。
這是教育和讀書的道理,同樣是沒得說的。
沒做到這一點,等因奉此、依樣劃葫蘆或囫圇吞棗,在風雨飄搖的時候只有等死。
在這等時候,讀書如果沒有辦法派上用場,一大批應當承接社會責任的這些人就會因為能力和工藝不足,無法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因而造成民族不可收拾的時代悲劇。
❷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哪三類目標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一)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等人在1956年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公布出來,該鄰域的教育目標包含由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六個水平。
共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具體如下圖)
1.知識:記住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等的回憶;可使用的描述動詞:定義、敘述、背誦等。
舉例:背誦《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時間和名稱。
2.領會:領悟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可用描述動詞:解釋、辨別等。
舉例: 概括《老人與海》的故事。
通過閱讀,辨別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各自的特徵。
3.運用:將所學概念、規則等運用與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動詞:計算、操作等。
舉例:演示能量守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模擬商店購物,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
4.分析: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其組織結構 ;可用描述動詞:分解、說明等。
舉例:讓學生將《荷塘月色》的結構分解出來。
讓學生區分一篇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5.綜合: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可用描述動詞:創造、編寫等。
舉例:讓學生設計出科學試驗程序。
給定事實材料,寫出一篇報道。
6.評價: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准或外在標准進行評判;可用描述動詞: 評價、對比等。
舉例:評價孔乙己的價值觀。
給定兩篇報道,讓學生評判那篇更真實可信。
(2)教學教育系統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乾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准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
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
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
「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參考資料:
教育目標分類理論_網路
布魯姆(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_網路
❸ 什麼是教學系統
首先解釋系統的概念: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個體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叫做系統。
從系統的概念可以分析出系統的一些特徵: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過程都是有機的整體,他們自成系統,有互為系統;
2、每一系統與周圍的環境又可以組成一個大的系統,而原來的各個部分可以成為這個大系統的子系統;
3、各個系統在與環境之間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中變化、發展,以求系統的動態穩定性與開放性 用運動、系統的觀點來理解學校、教學系統、教學系統層次的劃分、以及教學系統的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學校現象
有系統的概念可知,系統是由若幹部分組成的有機的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具備一定的功能,且各個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因此教學系統的概念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教學的目的,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的功能的各種教育、教學組織形式。這裡面有一些關鍵的詞反映了系統的概念,這幾個詞是:目的、功能、各種、組織形式。
由於系統與環境發生著交換,以保持穩定與開放,因此學校這個大的系統也與社會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的運行過程:社會的發展提出了對人才的要求,然後為學校提供各種教育資源、輸送學生等,學校接受這些物質、能量、信息開始通過各類的教育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符合要求的社會需要人才,最後把培養成的學生輸出到社會,由社會檢驗後的反饋信息是否符合培養目標以及通過對學生進行的評價來調整學校的教學工作,從包保持學校的教學系統與社會這個大環境之間的動態穩定性。
再以學校為立足點看學校這個自成的系統,那麼學校就是一個大的系統,學校中的各個部門就是學校這個大系統的子系統。其中在這些子系統中學生、教師、教學資源、教學媒體是教學系統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學系統通過這四個基本要素的相對運動從而產生著各個系統之間的輸入與輸出的復雜的運行過程,通過這個復雜的運行過程以保證學校系統內部各個系統的動態穩定與開放性(這是系統的最本質的特徵),而這個運行過程我們把他叫做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巴納西認為教學系統是分層次的系統復合體。這種層次的劃分也可用系統的觀點來理解,通過層次的劃分可以使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不同的層次有不同層次的規定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方法、技術。這幾個層次是:機構層次的系統、管理層次的系統、教學層次的系統、學習層次的系統。這幾個系統從機構層次到學習層次,步步遞進、前一個層次時候一個層次的父層,每一個層次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組織形式。每一個層次都發生正與其他層次系統的在物質、能量、信息上的輸入與輸出的動態交換運動。從這個層次的劃分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學系統的運行過程, 以便於在管理、研究是更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
以上為自己在看過書之後,用自己的話語的陳述,難免有許多對理論觀點的誤解之出,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會不斷的更新,重新認識以上的描述。
❹ 成都教育系統軟體,教學軟體開發
成都做軟體還是比較多的,做教學軟體的不太多
❺ 教學直播用的教育直播軟體系統哪個好
當然是turbomeeting了
❻ 哪些公司能進行教育教學系統開發
教育教學系統開發
有一些規模的軟體公司的技術開發水平都是差不多的,選擇軟體開發公司開發軟體主要是看有沒有做過類似的案例或者更復雜的案例以此來判斷技術水平,這個光靠看是看不出來的,只能依據案例和團隊成員的開發經驗。
互聯網是個神奇的大網,大數據開發和軟體定製也是一種模式,這里提供詳細的報價,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來這里,這個手及的開始數字是一伍扒中間的是壹壹三三後的是泗柒泗泗,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選擇教育軟體開發公司也不是單單看是否出名的,公司的服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售後服務差,軟體出現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那這樣的軟體公司也是不能選擇的。
目前市場上做教育軟體系統的公司越來越多,而對於做軟體系統排名是沒有明確的界限的,每個軟體公司都在不斷在教育行業上不斷做信息化建設,但是現在教育軟體行業處於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育管理信息化。此階段將教育的業務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作用。主要包括教學、收費等。
第二階段:以教育管理為中心的信息化。此階段以教育為中心的信息採集、存儲、處理為中心,為教育服務提供更優化服務。此階段包括教育工作站、教育工作站、教育會員系統等,僅針基層教育機構的。
第三階段:以區域為中心的衛生信息化,此階段在區域內對教育系統信息進行共享,包括教室之間等,此階段包括電子檔案、電子學歷等相關項目。
❼ 教育學中「雙軌制」的定義是什麼
教育學中雙軌制一種是自上而下,一種是自下而上。
雙軌學制:一軌自上而下,其結構是——大學(後來也包括其他高等學校)、中學(包括中學預備班);另一軌從下而上,其結構是——小學(後來是小學和中學)及其後的職業學校(先是與小學相連的初等職業教育,後發展為和初中連接的中等職業教育)。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及其管理規則,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制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口發展狀況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徵等的制約。
從縱向學校系統分析,雙軌學制在向分支型學制和單軌學制方向發展。
教育制度形態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態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教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國現行學制是從單軌學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20世紀初我國的單軌學制不象美國的單軌學制,而是現代生產和現代社會生活
還未充分發展條件下的單軌學制。隨著生產和社會的發展,對有文化勞動者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單軌學制必然要走向多軌學制。
我國學制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學制。
現在的道路是通過發展基礎教育後的職業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下一步的道路是通過高中綜合化走向單軌學制。
❽ 如何理解教育教育系統中教與學的辯證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新的教學理念是:教是為了不教,如何科學地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整個教學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又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第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師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❾ 教學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中居於什麼地位
C 這是教育學原理里的知識。教育工作也就是指教學,教學的意義:教學在內學校工作中居於容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基本途徑,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學校要卓有成效地實現培養目標、造就合格人才目的,就必須以教學為主,並圍繞教學這個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學校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