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回兩種方法為例:歌曲互動兒童答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
㈡ 如何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教學
英語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把重點放在交際能力的培養上,即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㈢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互動」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專緒;為屬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㈣ 有沒有適合英語學科的課堂互動形式
1.語言知識與能力:單項選擇題(語言知識)單項選擇題(閱讀理解) 2..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單項選擇簡答題(中文作答) 3.教學設計:(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和語言素材進行教學設計,中文作答) 4.教學實施與評價(教學情境分析題: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教學分析,中文作答。考試目標 1.英語學科知識與能力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具備從事初中英語教學所需要的英語語言能力;能理解有關英語國家的語言、歷史和文化等相關知識。 2.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掌握外語教學基本理論、英語教學專業知識與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內容等學科教學知識,並能用以指導初中英語教學。 3.英語學科教學設計能力能夠根據英語學科特點,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水平和學習需要選擇並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 4.英語學科教學實施能力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具備實施語言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能夠根據教學設計,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5.英語學科教學評價知識與能力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進行恰當的評價;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思路。
㈤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英語課堂互動
摘要: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空間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過程,也指師生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前蘇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學習是通過教師與學習者的交往互
動進行的」.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關鍵詞:小學;
英語課堂;師生互動
一、引言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的重點是開發他們交際活動的能力.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信息
交換過程.人本心理學家把教學看做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過程,這種交往過程在課堂上就體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效地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
的交往,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為應得到充分的尊重、體現,師生互動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大家的合作學習精神,調動課堂學習氣氛.但是根據小學生
的思維特點,教師又必須要給以適當的示範、分析.在這過程就要求教師在課堂這個小舞台上既要扮演個好演員,也要是個好導演.師生共同參與,營造一種師生互
動和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二、小學英語現狀分析新事物的產生總是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小學英語也不例外,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英語課堂存在著許多問
題.學生只是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科,缺乏學習的興趣,更不會去認真對待.這就意味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沒辦法營造和
諧互動的英語課堂.三、小學英語課堂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1、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教學最為明顯的方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課前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因此課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
給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沒有主動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所以無法得到提到,這一過程更無形的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
力.2、
大班教學,學生層次水平相差太遠在大班中進行英語教學有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班上學生英語水平相差甚遠,教學要求難以統一;由於班大人多,就一個教學班
來說,學生之間存在程度不齊、分化嚴重的問題,導致教學要求難以統一,那些性格內向或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能、不願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讓師生
課堂互動再次遭遇紅燈.3、
教師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對優生的偏愛,對差生的忽略在教學中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由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在英語課上,教師更多的偏向提問能力較強的學
生,因為他們更容易給老師正確的答案.但是這樣狹隘的交流失去了大部分差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只能越來越差,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課堂上就沒辦
法做到全面的師生互動.四、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時應注意的問題1、
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難易程度,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能力相當較差的學生,而
相當較難的題目多提問優等生;在生生之間互動是也可以把簡單的任務交給差生而能力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完成相當較難的任務.這樣不僅兼顧了大多數同學的具體情
況,也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來共同交流學習,大家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調動了班級的學習氣氛.在學習新的對話時也要注重互動的方法、順序.學習問答
句型時,可以先學習答句,老師創設問題情景,由學生回答,待學生掌握了簡單的答句,又熟悉問句的基礎上再學習問句就簡單輕松多了.這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的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2、
語言得當教師在課堂互動過程中,總是需要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太度,如表揚、鼓勵、批評等.但我覺得在師生互動中更多的應該使用積極性的語言.教師在課堂
互動中多表揚、鼓勵學生,教師一個肯定的微笑,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慾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
情感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像力,真誠的欣賞他們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多說肯定的話.課上課後多與學生交流,關注、肯定每
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並及時的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五、師生互動的方法課堂中師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兩種方法為例:1、歌曲互動兒童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
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
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例如學習
㈥ 互動教學在英語課堂中應用形式有哪些
一、設置高質量的問題
互動教學中的問題必須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問題不僅由教師提出,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且要求學生自己能夠提出實質性問題,並極力去解決問題。問題的設計既要緊扣本課的重點、難點和訓練目標,又要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設計問題時要考慮:1.問題要有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問題的提出要依據教學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因人而異,因材而異,因時而異,設計各種不同的問題,努力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2.問題要使學生有興趣,使學生願意說。3.問題要有層次性,使不同層面的學生搶著說。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他們的思路,啟發他們的思維,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例如人教版英語Book 4 Unit 4「Body language」本篇文章主要談論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禮儀,可以給學生多舉幾個例子,或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說。例如:在中國,人們初次見面會問好並握手,而在西方國家,人們會問好並擁抱或親吻前額。在中國,人們常問:「Have you eaten dinner?」而在西方國家,人們不會問諸如「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work」、「What』s your address」等私人問題,這是不禮貌的。在激起學生的興趣後,可引導學生自己說一說「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也可以用問題引導:In China, when we receive the present,will we open it in front of the guest or later?How about western countries?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能馬上回答,而且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打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發揚民主,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在課堂上,我們不妨學會寬容,學會民主,從神聖的講台上走下來,從成人文化中走出來,真誠地走進學生的文化,走近學生的身邊,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獨到見解,給學生提供一個質疑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做到生生平等,既不能將部分學生確立為壟斷師生互動的「貴族」,更不能讓其他學生淪為師生互動的「奴隸」。要從心靈深處平等對待學生,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和積極性。
三、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促進有效互動
教師應堅持以啟發、點撥為指導思想,做好顧問,當好參謀,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調控。要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合作、討論,激發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慾,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與探索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從事思維活動,加深自己的理解。
㈦ 如何實現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教學互動
師生互動是現代教育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最有效及方便的方法。在授課的過程中由老師進行引導學生提問進行討論,老師做最後的解答。
一、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1.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麼,不允許做什麼。在互動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於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像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3.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並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二、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於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於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盪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麼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三、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在互動中保持關注也是構建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
現在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忙於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後進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對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
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從不或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如果漠視這些後進生,不僅會打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還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優秀學生的排斥,他們變得既不願意與教師交流,也不願和別的同學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後進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並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並善於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麼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這種課堂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體現著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教師成為了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學生們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產生了積極作用。
情感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要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使現在很多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我想,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於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許多教師整天忙於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我們要正確地向學生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我們不要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並善於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麼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㈧ 如何讓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有吸引力
一、巧妙導入,喚起注意
1利用多媒體導入
高中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善於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音像特感興趣。我常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在課堂伊始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錄像,創設生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任務讓他們思考
2結合實際導入
現行教材貼近生活,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現實的結合點。例如,在學「The Olympic Games」時,我把課文聯繫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學習「Healthy Eating」時,用學生的早餐情況及家裡的飲食習慣引出話題,讓學生根據常識判斷自己的飲食是否健康等。富有時代氣息的素材更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活課堂氣氛。
二、克服消極情緒,激發積極情感
有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往往存在—些消極的隋感因素,如對英語缺乏興趣、懶於動口、存在厭惡情緒、覺得英語難學、喪失了信心、採取迴避放棄的態度等。在這種情形下,要活躍課堂氣氛,首先得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因此,在課堂上,我常留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觀察他們學習上細微的進步或偶爾的積極表現,如書寫工整、專心聽講、聲音洪亮等,並適時給予表揚肯定。即使學生犯了錯,也同樣和顏悅色地糾正,同時不過多地強調錯誤,以防他們產生畏縮情緒。我認為—個合格的教師,在堂上應多表揚、少批評,因為賞識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學生受到贊揚、鼓勵,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成就感,以此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滿懷熱情與自信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自然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師生互動,合二為一
課堂是一個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老師起引導作用,真正的主角應該是學生,老師來「幫忙」,使學習變得容易些,有趣些。因此要使課堂氣氛好,教師必須先活躍、先投入。為了把學生的情緒煽動起來,授課時,我總是先把自己燃燒起來,像太陽般充滿激情,舉手投足都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充滿活力。同時,重視體態語言的傳達,如臉部表情、眼神、手勢等,根據教學內容所承載的含義,用動作或表情等體態語言來表達,要求學生不僅要開口,還要動手,做表情,讓大家爭著發言,積極響應。師生互動渾然一體,課堂氣氛熱烈有加,我覺得這就是師生互動的最高境界。
㈨ 求:英語課堂教學游戲和課前互動游戲~!
哈哈,我的英語老師經常做。
把班級分4個組 每個組派一個人到講台上背對著黑回板且答把他們平均分開
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英語單詞讓學生猜,每個組都要幫助自己組的那個代表,學生可以做動作和說話,但是說話不可以說出那個單詞!沒猜一個單詞換一個人繼續。。最後勝利者可以得到NO HOMEWORK(不用做作業)一天的獎勵,或者其他獎勵都可以。。。
PS:你是位英語老師嗎?
㈩ 如何互動英語課堂
山東淄博市桓台縣唐山中學 孫翠萍
現代教育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說在英語課堂中沒有教學交往,沒有課堂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如何提高互動課堂的效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前提
1、轉變角色,雙向互動
互動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互動的課堂,樂於平等對話。傳統的課堂,教師是知識的支配者、控制者和傳授者,學生是「認知體」、「知識的容器」,教學活動是單向的、封閉的。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而互動的課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學的過程是互動的,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師生間互教互學。對學生來說,互動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與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互動意味著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分享快樂,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互動教學過程要由單向「灌輸」轉為雙向的「對話」和「互動」。師生在「對話」和「互動」中要形成思想與情感的交流,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我常常在教學中採用與學生greeting,free talk,say a chant,play a game,sing a song等活動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放鬆學生綳緊的神經,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相信尊重學生
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互動課堂里,形成一種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的課堂氣氛非常重要,它能使學生在一種充分放鬆的狀態下張揚個性,實現自我。互動的課堂要做到「三尊重」,「三鼓勵」。即尊重學業不良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鼓勵學生不懂就問。
3、幫助學困生在互動學習中獲得成功
我們的互動課堂,不能變成少數尖子生的表演舞台,應當關注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這些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英語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鮮活起來。
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
4、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探究中學習
在互動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經常在課堂上讓學生practice in pairs,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you can ask your friend等等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滿自信,主動探索,勇於創新。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注重創設情境,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互動的平台極為重要,我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真實情景法
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語言教學,使之更趨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如教學《牛津初中英語》Food and drinks 這一Mole中的單詞時,課前我預先准備了食物及相關圖片。先通過看圖片學習單詞,接下來通過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等方式,讓學生猜單詞、記單詞。
2、實驗觀察法
-ing分詞與-ed分詞是英語語法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難以分辨兩者的差異。我採用實驗演示方法讓學生觀察其差異。課堂上,我演示水被燒開的過程,當水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ing water;待水降溫不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ed water,並作喝水狀。在這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學生對此印象深刻,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的區別。
3、多媒體演示法
同樣,在學習兩種分詞的區別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圖中上方一位老人正在看窗外樹上徐徐飄落的樹葉(The old man is looking at the falling leaves.);下方有一位清潔工人正在打掃落在地上的葉子(The man is collecting the fallen leaves.)。多媒體課件中優美的畫面,逼真的情景,巧妙的構思,為學生發揮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了條件,使知識滲透更為形象、直觀。
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關鍵
1、在認真傾聽中善於發現
布盧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我們的英語課堂,應注重學生的感悟和建構,再也不能「死水一潭」。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中教師也不再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原先的「一問一答」的模式變成了互問互答。學生對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的不同回答,也並非與教師預先估計的完全一致。這時,教師要善於傾聽,善於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緒,組織好動態的課堂教學。
2、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
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在課堂中,我們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學生理解內容、感受事物,只是他們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如學習單詞時,讓孩子們自己讀准音,想辦法了解詞義。學句型、對話時讓學生自由對話並給自己的朗讀打分。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說說自己學會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等等。總之,課堂上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的參與,這樣的互動課堂才會有高效率。
3、及時把持適度的評價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是情感、經驗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動態變化和發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發性和動態性,恰恰這些動態生成因素對課堂效果的影響更大。比如,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可能大大超出教師的預想,甚至比教師預想的更多更深刻更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把握和利用這些動態生成因素,給予適度的引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時刻把握每一個發展學生的契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鼓勵為主,尤其是對後進生,我總是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good」,「great」,「clever boy\girl」已經成為了我的口頭禪。有時侯,哪怕是我的一個表揚手勢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盪起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