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朝鮮舞蹈是如何展示鶴步的
在做對鶴的模擬動作時,還強調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如在做柔韌的鶴回步時,特別強調答舞蹈者內在的呼吸感覺和腿部的控制力;腿抬起時,強調大腿帶動膝蓋,小腿自然鬆弛,腳做出悠閑邁步狀;軀干、肢體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與呼吸緊密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朝鮮舞蹈的動律與風格。
② 朝鮮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麼
1、農樂舞
最有農耕生活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是古代農業豐收後,人們聚集飲酒、歌舞娛樂的遺風。每當夏收農忙時,農民自行組合,清晨同去大田勞作,黃昏返回村莊,在勞動的路上,邊行進邊歌舞,通過歌舞消除疲勞、慰藉辛勤、加強團結以及號召人們熱愛農耕生活。
2、杖鼓舞
俗稱「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的單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時常作連續性的行進旋轉。
3、扇舞
以摺扇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於古代朝鮮巫俗活動,原是巫女持繪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後來民間藝人把扇面改繪為花卉,又加強舞蹈的動作與造型,逐漸成為獨立的舞蹈形式,並由單扇發展為雙扇。
4、圓鼓舞
肩挎圓鼓置於胸前敲擊表演的舞蹈形式。圓鼓原是古代的樂器,後發展為擊打表演的圓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較小,多為單人表演,舞姿優美,在技巧上發揮個人之長。男子多為群舞,動作開拓有力、富有戰斗性。
5、假面舞
帶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據說從中國南部傳入,曾為宮廷表演節目。民間流行的假面舞多把唱誦、對話、舞蹈融為一體,分場次表演一些風趣幽默的諷刺故事。
6、劍舞
持可轉動的短劍進行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劍連結於特製木柄,劍身可自由轉動,表演者甩動並使之隨腕旋轉,發出鏗鏘音響,與優美舞姿相輔相成造成特有的氣氛。原為男子表演,後發展成為典雅又具有韌性的女性舞蹈形式。
7、拍打舞
亦稱「手拍舞」,男子表演的自娛性舞蹈。舞者用手掌互擊,或用手掌、肘部擊打肩、胸、兩肋、大腿等部位表演。此舞據說源於漁業豐收時漁民們在船上赤膊、歡快地拍打身體以抒發喜悅的心情。下層士兵中曾盛行此舞。
8、即興舞
表演者合著音樂節奏即興跳舞的形式,稱為「瑪克村」。無一定程式,不論男女老幼都可參加。在喜慶節日、群眾聚集的場合,只要鼓聲一響,人們就自由進場跳舞,即興發揮,充分顯示自己所擅長的舞蹈技藝。
③ 朝鮮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朝鮮族舞蹈家們在認真學習兄弟民族舞蹈家的長處的同時,依然保存著朝鮮版族舞蹈固有的姿勢和權身形,手與腳、臂與腿的動作依然配合得很和諧。
手臂的動作,基本上還是採用甩手、圍手、扛手、頂手等多種姿勢,並且以轉、跳等舞姿,巧妙地體現靜中有動的美感,表現出快速與緩慢的交替美,點與線的曲線美和張弛相間的空白美。這種情況,不僅在朝鮮族舞蹈節目中司空見慣,就是在聞名遇還的朝鮮族大型舞劇(春香傳)、舞蹈史詩(長白情)中也使觀眾深深為朝鮮族舞蹈的這種形體動作美運作得淋漓盡致而點頭…
④ 求朝鮮舞蹈的基礎教學視頻! 注意是男生的!還有朝鮮舞的動作要求,和學習要領有給我!誰有
呵呵,小銘你真認真啊!
⑤ 朝鮮國(北朝鮮)舞蹈的簡單介紹
朝鮮族民間舞蹈——朝鮮民族先民中,不論是活動在中國東北地區傳說中壇君時代的古朝鮮,還是貊貌、扶余、高句麗以及朝鮮半島上的三韓,都是愛好與擅長歌舞的古老民族。據史料記載:古朝鮮「有婉轉悅耳的音樂、歌謠,有輕快多姿的舞蹈」。扶余有「臘月祭天」的風習,屆時「大會連日,飲食歌舞,名曰『迎鼓』」,平時也是「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音聲不絕」,高句麗則有「暮夜輒男女群聚為倡樂」的習俗。朝鮮民族悠久的樂舞傳統中,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因此,不論是唐、宋兩代還是以後的文化輸入,他們都能在廣泛吸收外來的樂舞形式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並使之不斷發展。又由於宮廷的「樂舞」與民間的「鄉樂」互為影響,相應提高增強了民間舞蹈的民族色彩,而且擅長歌舞的古老風習至今盛行不衰。
朝鮮民族是勤奮團結、勇於抗暴的民族,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抗暴斗爭層出不窮。公元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後,大、小規模的人民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長期的反入侵斗爭與抗暴斗爭,使朝鮮民族的民族性更為沉著堅忍,從而增強民間舞蹈的力度並融入柔韌的特色。女性舞蹈更以柔美見長,而且優美中蘊藏著剛勁的力量。這是由於朝鮮族婦女和男子一樣參加繁重的勞動,又與父兄們一起參加抗暴斗爭而形成的。至今,朝鮮半島南方全羅南道沿海村落還盛行一種民間集體舞蹈。紀念「壬辰之役」時婦女配合作戰抗擊侵略豐臣秀吉的英勇事跡,現在演變成為朝鮮南方中秋之夜的民俗歌舞活動。
鶴的心態在民間舞蹈中的體現——朝鮮族民間舞蹈的動律,是朝鮮民族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是通過特有的節奏形式與呼吸方法協調、升華的結果,展示出他們崇鶴的心態與風韻。朝鮮族民間舞蹈中,模擬鶴自然形態的物質因素有「鶴步」「鶴飛翔」等舞蹈形象。高蹺這種民間舞蹈看起來似乎與鶴、與朝鮮民間舞蹈無關,但在《高句麗文化》一書中,八清里古墳與水山裡古墳曲藝人物壁畫上有踩高蹺表演雜技的畫像,為古代朝鮮族鶴圖騰崇拜有關的物質直觀模擬。而舞蹈中有鶴的神態、鶴的意境、鶴的舞姿,典雅、飄逸、滿灑的風韻,則是仙鶴心態、觀念和心理的藝術升華。可見當時鶴對朝鮮民族文化與精神生活的影響。鶴與朝鮮族民間舞蹈的如此密切,究其源與朝鮮先民鳥圖騰崇拜有關,與遠古流傳的巫俗活動有關,又和儒家的清高、道家的神仙思想分不開,這些因素交織、融合在一起,遂形成特有崇鶴的審美情趣,並在民間舞蹈中展示出來。
朝鮮族民間舞蹈中有各種不同的節奏類型,細膩又具有跳躍感的12/8拍是主要的節拍型之一。人們還把不同節拍形成的節奏型稱作「長短」,如「古格里長短」「他令長短」等。長短一詞,是朝鮮語中形容樂舞的特有名詞,包括有:節奏、節拍、速度、風格等含義。每種「長短」都有特定的鼓點與敲擊方法,都有與它相應的特定舞蹈動作。而且舞者呼吸與「長短」相吻合中、與樂手默契交流,隨著「長短」流暢地進行,其表演才能充分體現出朝鮮族民間舞蹈的風格韻味。朝鮮族民間舞蹈富有藝術性,舞姿優美,技藝精湛,深受人們稱贊。
農樂舞:最有農耕生活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是古代農業豐收後,人們聚集飲酒、歌舞娛樂的遺風。每當夏收農忙時,農民自行組合,清晨同去大田勞作,黃昏返回村莊,在勞動的路上,邊行進邊歌舞,通過歌舞消除疲勞、慰藉辛勤、加強團結以及號召人們熱愛農耕生活。其中「象帽舞」最有特色,舞者戴特製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繞飛舞。手中擊打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充分表現出朝鮮族勞動人民的樂觀精神。此舞是隨著朝鮮移民傳入東北地區,又發展為中國朝鮮族喜慶中的表演性舞蹈。其中「舞童舞」由兒童在大人肩上表演,也戴著象帽讓飄帶在空中旋繞飛舞。遼寧本溪的朝鮮族農樂舞叫「乞粒舞」,富有農村生活氣息。農樂舞的雛形聯想到漢族的「系鼓互歌」,「舞童舞」聯想到花鼓燈的「上肩」,都是農耕文化型古代樂舞在民間舞蹈中的遺存。
杖鼓舞:俗稱「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的單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時常作連續性的行進旋轉。
扇舞:以摺扇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於古代朝鮮巫俗活動,原是巫女持繪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後來民間藝人把扇面改繪為花卉,又加強舞蹈的動作與造型,逐漸成為獨立的舞蹈形式,並由單扇發展為雙扇。
圓鼓舞:肩挎圓鼓置於胸前敲擊表演的舞蹈形式。圓鼓原是古代的樂器,後發展為擊打表演的圓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較小,多為單人表演,舞姿優美,在技巧上發揮個人之長。男子多為群舞,動作開拓有力、富有戰斗性。
假面舞:帶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據說從中國南部傳入,曾為宮廷表演節目。民間流行的假面舞多把唱誦、對話、舞蹈融為一體,分場次表演一些風趣幽默的諷刺故事。
劍舞:是持可轉動的短劍進行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劍連結於特製木柄,劍身可自由轉動,表演者甩動並使之隨腕旋轉,發出鏗鏘音響,與優美舞姿相輔相成造成特有的氣氛。原為男子表演,後發展成為典雅又具有韌性的女性舞蹈形式。
拍打舞:亦稱「手拍舞」,男子表演的自娛性舞蹈。舞者用手掌互擊,或用手掌、肘部擊打肩、胸、兩肋、大腿等部位表演。此舞據說源於漁業豐收時漁民們在船上赤膊、歡快地拍打身體以抒發喜悅的心情。下層士兵中曾盛行此舞。
即興舞:表演者合著音樂節奏即興跳舞的形式,稱為「瑪克村」。無一定程式,不論男女老幼都可參加。在喜慶節日、群眾聚集的場合,只要鼓聲一響,人們就自由進場跳舞,即興發揮,充分顯示自己所擅長的舞蹈技藝。
⑥ 哪位高手知道朝鮮舞的舞蹈動作的要領和一些簡單的動作呀
http://www.wdzj.net/down.asp
http://www.wdzj.net/down.asp?page=3&cat_id=&class_id=
這里有256個舞蹈可以下載,你可以翻閱查找,這兩頁上就有兩內個你要找的容舞蹈。
⑦ 朝鮮舞的基本動作是什麼
朝鮮族人民能歌善舞,遼闊的大草原通常是他們翩翩起舞的大舞台,朝鮮舞姿勢優美回,舞蹈動作輕勇灑脫,既答能展示女士的婀娜姿態,又可以體現男士的瀟灑大方。 本片採用女士動作、男士動作分開教學的形式,先詳細講解示範朝鮮舞的基本舞蹈動作和動作組合然後再進行成品舞的分解教學,將讓廣大舞蹈愛好者可以輕鬆快樂地跳好朝鮮舞。 分刀舞扇舞鶴舞等等
⑧ 怎樣購買朝鮮族舞蹈教學基本動作書
萬能淘寶
⑨ 朝鮮舞:怎樣自學朝鮮舞
朝鮮族舞蹈動作多為即興性的。其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於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
普通步
准備:站「八字步」做「後背手」。
動作:柔和地呼吸,似正常行走步,略有起伏。
墊步(包括:行進式墊步、點式墊步)
准備:雙後背手站成右後點步。
1、行進式墊步做法:與普通步作法相同,而節奏上為兩拍內走三步(一大二小步)。
2、點式墊步做法:與行進式墊步相同,區別在於點式墊步的一大步二小步中,二小步為一行進一點地。
滑步
准備:雙後背手站成右後點步。
動作:右小腿向外繞到右前,面對八點方向雙腿彎曲,經過雙膝直立,右腳邁到大八字位置,在重心移到右腿的同時,身體轉向左前側,向右旁傾斜,左腳掌墊到交叉步的位置。接著呼氣,右腳掌開始邁到大八字位置上,重心移至右腳,微屈雙膝。
蹬步
准備:雙後背手站成右後點步。
動作:吸氣,左腳開始向前做一次「墊步」後,控制呼氣,屈雙膝的同時,右腳翹起腳尖,腳後跟用韌勁向前蹬,然後,用右腳開始向後做一次「墊步」。頓彈提出(安旦長短)
准備:雙後背手站成右後點步。
動作:與普通步伐行進步相同,只是相應強調行進每一步時都要頓、彈一次,體現出民族風格上的要求和特徵。
要求:彈步動力腿的位置在主力腿內側腓腸肌的下方。(男學生彈的幅度大些,女學生彈的力量小些)。行進邁跟步(安旦長短)
准備:雙後背手站成右後點步。
動作:與普通步伐行進步相同,只是相應強調行進每一步時,前腿都要經過勾、綳腳,膝蓋抬起邁出,後腿平腳拖地跟上的過程。單點踏跳出(安旦長短)
准備:左手叉腰,右手打開單斜手臂45度。
動作:左腳輕輕跳一下,同時右腳抬起(嗒拍)。第一拍時,右腳跳一下。
要求:抬腳不要太高,此動作為二人相互串位時所用。
⑩ 朝鮮舞的基本動作是什麼
例如安旦舞的特點:韻律哏頓,動作大方,感覺跳躍,情緒高漲。 朝鮮民間舞「安旦」的基本舞步 1. 兔子步:近似幼兒舞步中的跑跳步,要求提膝正吸小腿時動作要迅速,跑跳是的身體重心要平穩,常用2/4拍或4/4拍的音樂。 2. 蓋土步:以右腳為例,正步准備。第一拍雙腳前腳掌立稍屈膝,右腳起原地碎步三次。第二拍左腳迅速綳腳向前擦地而出,同時右腿屈膝,身體重心在右腳動作相同左右反向相反。可交替重復做。 3. 磋步:在2/4拍音樂伴奏下,近似秧歌墊步的做法。步法節奏:右左右,要求身體重心平穩,在朝鮮民族民間舞中,可運用3/4拍音樂,步法節奏:右左右,動作要求步幅均勻,身體重心平穩。 4. 丁字推移步:以右腳為例,右丁字步准備。第一拍右腳勾腳提膝小腿往外劃小弧線向2點一步,身體右側前傾,身體重心前移。第二拍左腳掌拖地向右腳跟靠攏後右腿提膝,右腳落地,同時身體略向後仰,准備走下一步。參考資料: http://v.youku.com/v_show/id_ce00XODEyMzc1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