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親其師"學生才能"信其道"。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對於學習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學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平時做事,憑著對事情的強烈興趣,事情就能做好,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時,不待老師教,他也會自己去讀。因此,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一"興趣"的源泉,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許多科學家從小就抱者對科學的強烈興趣,才在科學研究上去得巨大成就。
興趣的激發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為激趣而激趣,利用多媒體來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做到恰當好處,不能讓它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大肆渲染,反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這披情以入文,教師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面無表情,或是表情冷談者,進入課堂,怎麼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三、要明確教學目標。
一堂課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讓學生學到什麼,學了後應該達到什麼效果,是每個教師走進課堂之前必須思考的問題。很多教師在課堂漫無目的的講,講到那裡算那裡,課堂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該學什麼。教學秩序雜亂無章,重難點不突出,所有知識點是面面俱到,學生摸不著方向,記得有人說過,學生已經知道的東西你何必再教,教學中是教學生不知道的東西,教學生如何去探究未知的東西。
教學目標的制定中,一定要以學生學什麼為出發點,教學目標的陳述的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在課堂要怎麼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目標明確,教學中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教學才顯其效果。
四、吃透教材內容。
吃透教材內容是實施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在進入課堂教學前,第一要做的是備課,備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認真鑽研教材,鑽研文本。在鑽研教材時,首先要拋開一切的教學參考資料,來個直面文本,獲得自己的第一感,第一感往往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師上課之前是看參考書,然後是拿著參考書進教室,課堂上是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也沒有教學的靈動性,更不會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的教學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課堂總結,梳理新知-布置作業,拓展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恰當地把各個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因素。
教學結構或者說教學環節組織得嚴密,環環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由淺而入深,由易而入難,使教師和學生和諧發展,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後,要進行必要的課堂反饋練習,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還要及時納入新鮮的學情、靈活的因素。語文教學中,不要由教師的滿堂講代替學生的學,要有時間給學生,教師不宜多講,要做到少講、精講。切不可一言堂。剝奪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
教學環節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創造靈活、富有動感富有生機的課堂。教師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靈感,偶發的資源以及錯誤的資源,進行隨機調控。讓課堂緊緊圍繞預設的目標來組織教學。
六、做到及時反饋與評價。
及時的反饋與評價,能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怎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做到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更正,這樣,學生明白了哪裡沒有掌握好,教師也明白了學生哪裡沒有學好,發現了學習效果後,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重點的進行查漏補缺,對於學生還沒有完全把握的知識點再進行講解與鞏固,惟其如此,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綜上所述,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觀念,教學有效性的終極目標是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得。
㈡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備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前提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來為每一堂課做准備。那麼在備課時我們又該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參閱教師用書,明確這節課的重點和目標。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觀的方法,層層突破,輕易地化解難點,讓學生理解接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預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和反應,想出解決的對策。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先個人進行備課,再經過多次集體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慾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1讓知識聯系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懂得知識真正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進而真正地喜歡上學習。2讓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項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三 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卻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教學機智,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注意平時的課堂上一些情境的積累,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可見我校英語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還要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㈢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藝術。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它是促進師生良性溝通的重要紐帶,是啟發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課堂提問的技巧,通過智慧的引導、巧妙的提問,來「喚醒」學生的知識慾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
供參考:
一、單刀直入,開門見山
單刀直入式的提問,也是開門見山、直接地發問。這種提問方式的優點是簡單、直接、直觀,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題。這種提問方式適合在新課導入、知識小結以及復習測驗時使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也離不開單刀直入式的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學《生活與消費》時,這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性較強,沒有過多深奧或學術性強的概念。那麼導入新課時,就可以單刀直入地提問:什麼是貨幣?什麼叫外匯?經濟活動中常用的結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哪些?消費有幾種類型?不加修飾、不必委婉,直截了當的問題讓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精心設計,選好方式
精心設計提問,意思是指在上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選好問點。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挖掘教材的廣度、深度,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真正體現激疑的藝術,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既要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時,我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問題為例,把問題設置為:
1.上述事實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2.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3.請為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出謀劃策。
這樣的設置既有層次性,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同時又囊括了本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能夠很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把握時機,講求藝術
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講求課堂藝術,並不是說什麼時候提問、提出什麼問題都能啟迪思維,發展能力,提高智力。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個教師必須善於揣摩學生的心理,認真研究並把握學情,適時提出問題,巧妙加以引導,因為提問的火候未到,學生難以出現積極反應;錯過了良機,也難以發揮提問的最佳效應。最佳提問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這時提問定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反復求索。
㈣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首先教師要認真備好課。這回個很關鍵,答因為教師如果不備好課,那麼教起來肯定很困難。學生學起來也很乏味。其次,認真組織好課堂,亂哄哄的課堂肯定不利於教學的組織和開展。最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能跟著你的思路走。
㈤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曾經有一位名師說過「一堂優秀的課是要用自己的一生來准備的。」顯然,從這句話里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老師,孩子心靈的啟蒙者,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開闊自己的眼界,不斷鑽研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我們的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點燃的火炬。所以我們需要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那麼我們老師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努力呢?
一 備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前提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來為每一堂課做准備。那麼在備課時我們又該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參閱教師用書,明確這節課的重點和目標。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觀的方法,層層突破,輕易地化解難點,讓學生理解接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預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和反應,想出解決的對策。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先個人進行備課,再經過多次集體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慾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1讓知識聯系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懂得知識真正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進而真正地喜歡上學習。2讓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項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三 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卻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教學機智,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注意平時的課堂上一些情境的積累,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可見我校英語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還要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 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是自己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每天靜下心來,回顧這一節課程序和細節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點,及時寫好反思,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日積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在課後及時進行評課和教學反思,反復修改。
五 讓學生喜歡你
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你這門功課,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方面。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想,性格溫和,談吐幽默、富有愛心、學識淵博、真誠對待學生的老師,學生一定會喜歡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做一個學生尊敬喜歡的好老師。
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追尋的目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勤奮、認真、鑽研,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通過這個精品課程,我們在不斷研磨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這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㈥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什麼
課程標准中確立了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需要教的。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種目標。圍繞三維目標,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說:「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共同步入的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生動形象的、充滿感情的、充滿智慧的、充滿變化的教育藝術。課堂應既有知識的傳承,更有情感的互動和生命的對話。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碰撞、能力的達成與精神的鍛造,構成了課堂上跳動的音符,演奏出和諧美妙的生命樂章,演繹不可重復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可以說,把知識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課任務,那麼顯然忽視課堂所承載的其他方面。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學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了發展。我們的課堂可以是安靜的,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應該是活躍和熱鬧的,如果我們穿上新鞋走著老路,課堂必然成為灌輸式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三維目標完成也是單一的。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學生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而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位數學教師教學《射線》,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活動情景: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條線段的端點,讓學生閉目想像,從這個端點出發可以向左或向右無限延長。然後,教師問學生: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物體?有的學生答陽光;有的答夜間手電筒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後,教師讓學生概括出射線的特點:一個端點,是直的,向一方無限延長。這樣的教學,很自然地實現了數學教學的兩個轉化:把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課堂。我們的課堂不能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依託進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聯系。其中,既要有內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展示、思維的發散。形式的靈活多樣,增進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它是本,我們許多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參對教材的說明理解的層次上,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進一步地深入地鑽研教材,注重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廣、重組,並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磨課必不可少。所有名師的教學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全國名師王崧舟老師應邀參加「全國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執教[清]納蘭性德《長相思》。王老師首先查閱網路和藏書,積攢下1萬多個評鑒《長相思》的文字。然後又深入研究了納蘭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納蘭詞》,閱讀並深入剖析了朱光潛的《詩論》,朱自清先生的《說詩》,倘若沒有細讀的底子,倘若不曾走進納蘭的生平空間,倘若無法將《長相思》和納蘭的其它詞作建構起互文關系,我們一定看不到長相思課堂上的靚麗與精彩。當然,這些背後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對自身的生命感悟、價值的取向。
如果我們也可以這樣深入備課,達到文本的言語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內涵,好像出自於自己的內心,那麼我們的課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豐滿、更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一定是張弛有度,信手拈來盡可驚。我們也更不必擔心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沒有知識儲備的問題,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滿滿。
其次,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要知道本節課,重點是什麼?難點又是什麼?有時重點就是難點,有時重點不是難點,重點的地方怎麼重起來,難點的地方不能繞著走,要把難點深入淺出的破解開。一節課講完了,不能讓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么個知識,至於如何運用,至於迷惑的地方老師也沒講開。重點不重,難點依舊難,那麼課堂是何來高效,很可能是無效的。長春版小語教材,內容很豐富每冊基本都是安排十二個板塊,有的是十一個板塊。內容文質兼美,但有些內容也很深,如《苦糖》,學生苦澀回憶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麼來處理呢?如何讓學生感同深受?這就是教學的難點。
再次,要有一種洗課的意識。當我們的備課足夠深入之後,積累了很多資料,也會產生很多教學構想,這時洗課就很重要。課前的洗課,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東西,使課堂不臃腫,提高課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捨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一定要學會忍痛割愛。該講哪些,追求一種簡單、豐滿、統一。關鍵是要找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線或點,然後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執教《清平樂・村居》一課。整首詞這個「醉」字是關鍵,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醉字組詞:喝醉、陶醉、沉醉。誰醉了?為什麼醉?對我們來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是很平常的,為什麼翁媼會醉?作者也會醉呢?辛棄疾寫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進來了。這一個「醉」字,是全文的靈魂。抓住了它,以它為發散點。整首詞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構建高效課堂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教師情緒對課堂的影響。魏書生老師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說:「積極樂觀,笑對人生,容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其實,一個老師心境如何,對於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心理學家曾經做過測試,擁有良好心境的教師,由於心境的自我內化作用,會感到班級的「調皮生」也不再那麼讓人討厭,對「後進生」的態度也會有所轉變,這樣就有利於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處於亢奮狀態,必然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心境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必然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情緒可以是昂揚高亢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脈脈溫情,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教師的靈魂在場,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帶動學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溝通和碰撞得以實現。
㈦ 什麼是課堂教學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來要是指通源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