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和教學有什麼區別
在赫爾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從人的和諧發展的思想出發,提出了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的觀點,但大多數人都是將教育與教學有關的問題分開來研究的。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學。所以,教學必須具有教育作用。他聲稱:「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赫爾巴特將「教學」概念置於從屬於「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來,教育與教學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手段應該服從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則是「教育性教學」。
2.教育性教學的作用
赫爾巴特通過自己的思想、親身的經驗以及實驗,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學具有驚人的效果,通過教學獲得「全面發展」的個人,將來會很容易勝任任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時刻想到明確的道德理想,能滿懷欣喜地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並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斷進步,實現理想。
赫爾巴特在瑞士當家庭教師時就決心不僅從理論上而且要從實踐上來證明「通過教學進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過美學和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學來實現的。赫爾巴特向學生們傳授了完美的語言技能以及歷史、古典文學方面精湛的知識,還給學生提供深入地數學訓練,甚至還通過實驗向學生介紹新興的自然科學。不過,這些教學並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事實上他所探求的是通過刻意安排的教學作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來教育學生。文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他人情感的切身關注。而數學教學不僅是因為數學有實用價值和技術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應把數學當作訓練思想集中的一種手段,即數學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性格。通過實驗赫爾巴特認為數學似乎永遠是在增強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在《美學表現》一書中表明:脫離了教學,教育一般不會取得成功。那麼教學怎樣才能更有助於美德的培養?其關鍵是教學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方式必須適宜,避免傷害學生的個性,這些傳授才能有助於美德的培養。赫爾巴特又是以其「興趣」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教學方法的。興趣對於教育性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學的中間目標,只有多方面的興趣才能夠給予意志以必要的內在自由,學生才可以用正確的觀點去支配自己的行動。其次興趣還是教育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續的興趣才能使人不斷地、輕松地開闊思維,接觸世界並能真誠地與自己的同胞共命運。興趣是教育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這樣,赫爾巴特就將教育性教學相應地建立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反映了知識與道德、智育與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他強調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思想不僅在當時,就是至今也是正確的,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他沒有認識到德育與智育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教學並不是實施德育的惟一途徑。在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論兒童的管理
赫爾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即德育)。他將管理放在最前面,體現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個教育過程的最前面,是一項獨立的任務,它不等於教育過程本身,而是順利進行教學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他看來,只有通過管理建立外部條件,維持外在的秩序、執行紀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去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在教學前先進行管理?他認為兒童生來就有一種「盲目沖動的種子」,「處處驅使他的不馴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兒童盲目沖動和烈性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強制性的,它並不要求在兒童的心靈上產生什麼目的,只是用強制性措施去約束兒童,如果對這種「烈性」、「沖動」不從小加以約束,不僅學業難成,而且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反社會方向」。
B. 關於教育教學的名言名句
經典教學格言
1、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2、教育難,難就在回到常識。——錢理群
3、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4、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伯克
5、天賦的力量大於教育的力量。——伏爾泰
6、為子孫富貴作計者,十有九敗。——林逋
7、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富蘭克林
8、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兒教育要從小。——諺語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0、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災難的教育。——英狄斯雷利
11、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赫伯特·斯賓塞
12、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13、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皮亞傑
14、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亞里士多德
15、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愛因斯坦
16、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范圍。——詹·拉·洛威爾
17、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8、教育的目的在於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哈欽斯
19、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20、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21、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22、使學校適合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合學校。——亞歷山大·尼爾
23、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於漪
C. 請問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1、側重點不同
教育,在於育,育人,所以人的各階段都存內在,
教學,在於學,學會容知識技能,往往用於各種學校。
2、教育是個大命題,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務是育人,而教學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滲透育人的這一方面,教學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和方式。用教學來實現教育
(3)以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D. 關於教育教學的成語
懸梁刺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桃李滿天下
身教重於言教
耳提面命
有教無類
口講指畫
因勢利導
薪盡火傳
春風化雨
教學相長
循循善誘
良師益友
師嚴道尊
孺子可教,金針度人,寬容大度,不屈不撓,孜孜不倦
E.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育學區別是其包括的范圍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拓展資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
但在信息和知識泛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F. 什麼是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對象
搜一下:什麼是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對象
G. 關於教育教學的內容
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覆蓋面很大,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會有這種工作崗位。「學教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三種基本形態。由此你可以看到,教育工作無所不在,大到國民教育,小到企業培訓,都存在教育。但是,就常規的教育職業來說,主要有:1、學校教育,就是當老師。這中間包括了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他們是學校形態的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主力戰場。辦學形式有公辦和民辦等多種形式。2、社會各類培訓教育,就是當教員、培訓師、家政輔導員等。這是社會教育的形態,主要有家政輔導、企業培訓和作為學校教育補充的「校外培訓」。企業培訓好理解,而「校外培訓」這些年異軍突起,它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有力延伸和補充,變現相當活躍。主要在學習方法、心理健康、德育特色(國學等)、智商潛能開拓等諸多領域展開工作。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居民家庭經濟實力的提高,對家政輔導類的教員的需求在逐步提高,人們已經打破了寒暑假短期聘請家庭教師的行為,而是帶有長期聘用的性質去物色好的家政輔導員。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職業領域。
H. 教育教學
1】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看到優生優點的同時,還需看到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特別要善於發現那些被忽視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優等生,走近優等生,並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提高素質。(摘自山西教育:「優等生缺點不容忽視」)
2】教師或家長要求學生聽話並非有錯,然而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若片面強調學生聽話,則會影響一些學生的健康發展。(摘自人民教育:「不可苛求學生聽話)
3】體罰學生是教師教育無能的一種表現。罰站並非什麼教育良策,實屬低級、錯誤的教育手段。(摘自海峽教育報:「罰站,也讓教師很沒面子」)
4】和諧發展使德智體美諸方面在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機結合,這種最佳組合又將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特長,將德智體美諸方面進行有機的組合,以達到和諧育人的目的。(摘自山東教育:「變全面發展為和諧發展」)
5】和諧發展是「以生為本」的體現,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並通過某方面的優先發展和成功再帶動其他學科的進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關系也將得到和諧相處。一旦「教」與「學」和諧,學生就會更聽從教師的教誨。(摘自山東教育:「變全面發展為和諧發展」)
6】和諧發展是一種動態的發展模式,它可根據學生情況變化隨時調整他們的發展內容和方式,選擇一條適合學生成長的道路。如學生感到某學科知識發展有困難,他就可申請降低該學科的要求,並提高自己特長學科的成績來實現素質發展,如優先發展美育、智育或體育等。(摘自山東教育:「變全面發展為和諧發展」)
7】科學發展的實質是和諧發展,它要求學生的基礎素質與發展程度相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所學內容相和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相和諧。師生雙方的教與學相和諧等,這樣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摩擦力及內耗,所以,從此意義上說,和諧就是教與學的潤滑劑。(摘自現代教育報:「變全面發展為和諧發展」)
8】在教育中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教師眼中只能有學生,不能有歧視。(摘自泉州晚報:「廉潔從教才能教書育人」)
9】校長在管理中須懂得的三道「數學題」:1)1+1+1>3 即把學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科學的整合,達到最大的效益;2)4-1=0 即「德智體美」須全面發展,缺一不可;3)2×3>2+3 即要善於激勵教師和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創一流業績。(摘自中國教師報:「治校箴言」)
10】黃金分割數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數字,它是美的靈魂。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矛盾著的正反方面,倘能將黃金藝術點運用於其中,必會使你的工作、生活更具合理性和藝術性。(摘自中國教育報:「追尋0.618」)
11】我們必須教會學生盪起「樂學」和「巧思」的雙槳,倡導「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學得生動活潑、融會貫通。(摘自現代教育報:「讓學生盪起樂學和巧思的雙槳」)
12】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有時讓學生學會「退步」,反而能使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當我們面對學生的教育不奏效時,不妨考慮考慮「退一步」,思考思考再前進。(摘自現代教育報:「退一步反而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13】「教學沒問題」就是「教師有問題」,諸如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簡單,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師生關系欠和諧、教學民主不夠、考試教學內容僵化等。所以,作為一名頭腦清醒的教師,應善於在沒問題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產生好的問題,我們也才能及時解決好新的問題。(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學沒問題就是教師有問題」)
14】只有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合格人才,21世紀才會更加美好!(摘自人民日報:「素質教育要創新」)
15】家教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必須與學校素質教育接軌。所以,家長在家教過程中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公約,使孩子有章可循,克服家教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摘自人民日報:「家長會」)
16】守紀也是一種「德育高考」,與文化考試同樣重要。考生若失去紀律觀念,必然要付出慘痛代價。 (摘自人民日報:「守紀也是一種考試」)
17】把「志願者日」定在「學雷鋒日」,是一項創舉,為新時期開展學雷鋒活動找到一個好載體。第一有利於更多的人通過志願者身分參與到學雷鋒活動中來;第二有利於進一步叫響「雷鋒」這個名字,由於志願者是有組織的行動,能為民辦大事好事,因而影響力更大;第三有利於與國際通行的志願者行動接軌,讓學雷鋒活動變成更廣泛的社會志願者行動。(摘自人民日報:「志願者日的三個有利於」)
18】作為一名中國人,讀不準普通話,書寫不好自己的文字,又怎能堂堂正正地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呢?(摘自海峽教育報:「美育教育需從說好話、寫好字開始」)
19】考試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考試,只有正確處理好考試中的辯證關系,考試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有力手段。(摘自人民日報:「辯證看考試」)
20】高明的教誨無需長篇大論,有時巧妙激勵一句話,比喋喋不休更頂用!(摘自海峽教育報:「一句話教誨 一輩子受用」)
21】育子成人比望子成龍更為重要,更為現實。教孩子學會了做人,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摘自泉州廣電報 教育周刊:「望子成龍不如育子成才」)
22】能提出新問題,它是學生發展的核心。倘若他掌握了許多知識卻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其知識就是死知識。(摘自現代教育報:「用科學發展觀育人」)
23】一個現代人應十分注重心理方面的健康。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不會被困難和煩惱所壓倒。(摘自現代教育報:「用科學發展觀育人」)
24】未來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探究。(摘自現代教育報:「用科學發展觀育人」)
25】通過未來教育,學生的眼光不但看得遠了,也更明亮了,更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同時激發了極大的自信和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高了。(摘自現代教育報:「給學生開節未來課」)
26】教師要讓學生多一些磨練,多一些挫折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意志堅強的人。(摘自現代教育報:「用科學發展觀育人」)
27】班主任應懂得的幾個等式和不等式:
A 不等式:1、批評不等於訓斥;2、後進生不等於差生;3、懲戒不等於體罰;4、學生問題多不等於學生缺點多;5、對老師有意見不等於不尊重老師。
B 等 式:1、有差生等於還有差師;2、學生沒「問題」等於教學有問題;3、班風差等於班級管理水平差;4、要求學生聽話等於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5、學生不聽話等於教師治教無方;6、學生不尊重教師等於教師言傳不身教。(摘自福建教育:「班主任應懂得的幾個等式和不等式」)
28】教師必須把教書育人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教育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這樣學生就會親近你。(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29】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不但有助於積累經驗,還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 / 智慧是成功之母,它猶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導引著我們走向光明 / 機遇是成功之母,它是成功的捷徑。一旦機遇出現,就要緊緊抓住它 / 勇氣是成功之母,理想靠它才能變成現實。失氣了勇氣,便失氣了一切!/ 方法是成功之母,科學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蠻干只能導引失敗!/ 創新是成功之母,只有堅持走創新之路,才能快速佔領科學的領地 / 信息是成功之母,它能給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在知識的藍天里遨遊!(摘自現代教育報:「請學生談什麼是成功之母」)
30】教師要樹立起辯證的教育觀,要善於幫助優等生查找缺點,幫助優等生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給他們的成長創設一個好的氛圍,特別不要再把誤導當成教育,這樣,優等生才能拋棄優越感,自覺投身到班級集體中鍛煉成長。(摘自現代教育報:「優等生缺點不容忽視」)
31】作為一個優秀教師,除了需具備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所要求的內容外,他(她)還應具備另四種素質和能力,既「能教書」、「能讀書」、「能用書」、「能寫書」。(摘自現代教育報:「優秀教師的四種能力」)
32】學校在每個傳統節日到來之時,應給學生補上一堂祖國傳統節日課,告訴他們節日的意義和文化內涵,並組織他們過好傳統節日,這樣,才能讓年輕一代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摘自現代教育報:「給學生補補傳統課」)
33】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學生倘能變閱讀為「悅」讀,必會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摘自現代教育報:「悅讀幾法」)
34】座右銘的實質是一種承諾,是一種責任的表白。它不但言簡意賅,而且生動有趣。你敢於寫出來,說明你的責任感猶存;你樂於寫出來。表明你樂於為學生奉獻;你勇於展示出來,更體現了你心胸的坦盪與清白。由於座右銘具有潛移墨化的作用,所以,它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並成為一種信念。所以,每一位老師,都要自己的座右銘。(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應有自己的座右銘」)
35】要讓同學們知道,研究性學習才是獲取知識的真正手段。只有學會研究學習,培養自覺的研究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後的大學學習和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作為。 (摘自海峽教育報:「盪起好學與樂究的雙槳」)
36】考試內容也應多一些探究類題目,少一些記憶性內容;多一些開放型題目,少一些封閉式內容;多一些參考答案題目,少一些標准答案題目等。(摘自人民日報:「研究生考試要不要全國統考」)
37】為了開發學生的潛能,我們通過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綜合調查,排了一張學生成績目標名次表,即某同學按自身的智力水平通過努力可望取得什麼名次,並將這個目標分別告訴學生。只要學生達到或接近該成績,就算取得了成功。(摘自人民日報:「分數: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38】素質教育就是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我考」為「我要考」。倘能使學生養成好學樂考的習慣,必定有益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摘自人民日報:「樂考才能好學」)
39】教師誓詞要針對目前形勢發展的需要,把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和安全第一的思想寫入其中,作為教師的第一職責。不妨把制定教師誓詞當成教師的一項作業,讓教師自己來寫。這樣既能真實反映教師自己的心聲,又能使他們受到一次生動的教育。(摘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誓詞何時誕生?」)
40】真正的嚴教要做到「嚴而有據」,這是「嚴」的前提。所謂的有據。就是要有法律依據,就是不能違反《教育法》、《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等,這是嚴教中不能跨越的警戒線,而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則是一種違法行為。(摘自泉州廣電報 教育周刊:「嚴師怎樣出高徒」)
41】學校要給予這些學生特別關心教育,幫助他們走出認識誤區。全社會也要關注他們的成長,既不可「捧殺」,也不可「棒殺」,順其自然,讓他們以一個平常學生心態學習和生活,在肯定、鼓勵他們寫作的同時,引導他們加強薄弱學科的學習。(摘自中國教育報:「不可捧殺,也不可棒殺」)
42】(教育學生)要「嚴而有愛」,這是「嚴」的本職要求,也是「嚴」的出發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對自己的教育對象要有一顆誠摯的愛心,像愛護花朵一樣去澆灌它和呵護它,使它茁壯成長。一旦學生有了缺點,就要真誠地幫他改正,而嚴格要求則是一種對學生的負責精神,不是一種懲罰。(摘自泉州廣電報 教育周刊:「嚴師怎樣出高徒」)
43】學校應把德育工作延伸到學生畢業後,並繼續上好德育最後一課,將育人工作貫徹始終,並在一些活動中,讓學生產生成長的自豪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充滿信心、意氣風發地踏上新的學習征程。(摘自中國教育報:「畢業了,德育工作莫斷層」)
44】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學習,進一步拓寬了知識面。由於思維各異,百花齊放,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他們的爭辯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摘自政治教育:「政治沙龍效果好」)
45】教師的眼光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師的眼神體現著教師的工作藝術水平。倘我們的眼睛裡能多流露出點愛,學生就會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倘我們的眼神里能多點鼓勵和贊賞,學生的潛能就能得到進一步發掘;倘我們的眼光能放遠一點,我們就能進一步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摘自德育報「教師的眼睛」)
46】作為培養跨世紀人才的素質教育該有怎樣的要求呢?首先,應使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且知識廣博,業務精湛;其次是使受教育者有現代意識與能力,即民主意識、競爭意識、開拓意識、創新意識及其能力,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摘自人民日報:「素質教育要創新」)
47】考試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有效手段,一般地說,它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考知識,這是考試最基本的功能。2.考技能,做到快捷老練。考試也包括考「考試」技能,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里應答好題和答對題。3.考創新。考試不僅要求學生答得對,還須答得妙,這樣才算考出水平。俗話說的「滿分不滿」就是這個道理。4.考書法。書法工整體現了考生的態度,同時也是美育教育的要求。5.考質疑精神。6.考簡潔。這可培養學生的簡練作風和節約精神;倘答題啰里啰嗦,不但浪費了時間,也易養成華而不實的不良學風。7.考誠實。文化考試其實也是德育考試。學生文化考試答錯題,還可得低分;學生考試作弊,則應得零分。8.考鄰近學科知識及第二課堂知識。9.考一題多解。一題多解體現了靈活運用知識的技巧和能力,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尋找更簡結更本質的解法,並予以鼓勵。10.考提出問題的能力。傳統考試總是老師出題,學生答題;倘能倒過來一試,讓學生根據考題提出新的問題,必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及研究的能力,這恰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摘自現代教育報:「考學生應考在點子上」)
48】班主任工作也有「三大紀律與八項注意」。三大紀律是:不體罰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八項注意是:1、注意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2、注意家校配合;3、注意表揚和激勵學生;4、注意發揮幹部的帶頭作用;5、注意後進生的點滴進步;6、注意言傳身教;7、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8、注意以身作則。只有做到這些,班主任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管理好自己的班級。(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49】師生共勉真好!(摘自福建教育:「格言角的故事」)
50】注意培養學生樹立十種時代意識,以讓他們在思想上與時俱進:
1、誠信意識,這是學生道德品質最基本的要求;2、自主學習意識,這是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最基本的要求;3、創新意識,這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4、競爭意識,這是學生今後學會生存所必須具備的本領;5、協作意識,這是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獲取成功的法寶;6、市場經濟意識,這是學生步入社會的基本要求;7、探索意識,這是學生學習和創新的不竭動力;8、審美意識,這是學生心理健康和生活樂趣的良葯;9、自我防護意識,這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安全網;10、信息意識,這是學生拓展知識面、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摘自現代教育報《新教育導刊》「培養學生十種時代意識」)
51】在政治課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每學期總要拿出一、二節課來,專門對學生進行「聽課須知」教育。(摘自政治教育:「教會學生聽課」)
52】要允許學生多次補考,只要學生感到成績不理想,就可再考,直至滿意。(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53】改變評價標准,把是否進步當成學生發展的唯一標准。(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54】任何科目的考試都具有兩重性,即:既是德育測試,又是學科知識測試。最好是「兩試」俱佳,雖然題目做不出,但誠實應考,可算其次。如作弊,則在智育上交了白卷,在德育上交了黑卷。(摘自人民日報:「辯證看考試」)
55】筆者認為,倘學校的操場確實太小,無法讓學生全部做操,不妨搞個課間舞蹈活動,把部分學生帶到運動場的跑道上或其他活動場所,讓他們跳跳課間舞,活動活動筋骨也好。要是再配上韻律勁曲,讓他們手舞足蹈一番,更能激發他們舞蹈的樂趣,並有助於培養學生開朗活潑的性格和塑造他們優美挺拔的體態。(摘自現代教育報《新教育導刊》不妨搞個課間舞蹈)
56】在學生面前,教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師長,師生平等相待,和諧相處,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57】在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教師不但教給學生課本知識,還培養他們各種能力;不但啟迪他們的智慧,還教會他們怎樣做人。(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58】在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教師既是一位嚴父,又是一位慈母。學生犯錯時就要給予嚴肅批評;一旦有了進步,就要予以鼓勵和喝彩;學生有了心理障礙,就要及時予以疏導。(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59】在維護學生正當權益方面,教師應是一位律師,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保護神。一旦學生的合法權益和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就要大膽站出來為之維權。(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60】在失去親人的學生面前,教師又是一名代理家長。不但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有關心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61】在後進生轉化過程中,教師應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和理想設計師。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制定一個個進步的計劃,鼓勵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前進。(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62】在名師面前,(教師)要虛懷若谷,把自己看成一名新師,並虛心向他們請教,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63】在家訪中,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應是同事,這樣才能有共同語言,共商教育學生(孩子)之策。(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的角色」)
64】我們常常責怪學生不聽話,其實,該責怪的還有我們自己:「為什麼學生不聽我們的話?」(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65】學生畏你「嚴」不畏你「凶」;怕你「正」不怕你「責」;聽你「理」不聽你「令」;聽你「導」不聽你「罵」;厭你「叨」不厭你「誨」;怨你「疏」不怨你「近」;服你「公」不服你「袒」;服你「能」不服你「強」。(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66】人們常用「園丁」來比喻教師。其實,園丁的主要任務並不只是對花枝的修剪,更要注意對花的澆灌,並保護其不受害蟲的侵襲,讓其自由且充分地生長,這才是「園丁」的真正職責。(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67】轉化後進生最好的方法是與其交朋友;減少學生違紀現象的最好方法是言傳身教;構建和諧班級的最好方法是多給學生一些愛心;樹立威信的最好方法是說到做到。(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68】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須有比別人更深邃、更敏銳、更慈祥的眼光。教師的眼光應是多彩的,這樣他看到的世界才是絢爛奪目的,看到自己從事的事業才是光輝的,在工作中才能激起干勁和樂趣,永葆青春的活力。(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69】班主任要善於編寫自己的「格言」,用學生喜歡的、易記易誦的哲理性語句,有針對性的啟迪和教育學生。一句真誠、漂亮的「格言」,比一百次喋喋不休的說教更易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摘自德育報:班主任心語)
70】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職責即要塑造靈魂,又要挽救靈魂。(摘自福建日報:「法律尊嚴高於師道尊嚴」)
71】這些差生有共同特點,即思想品德不良,學習成績差。但並不是不可救葯。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差生最需要的是溫暖和真誠,最需要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們要多投予一雙親切的眼神,多給予一些鼓勵。這樣,師生間建立起友誼和信任,一切工作才有成效。(摘自福建日報:「法律尊嚴高於師道尊嚴」)
72】我們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學生從「苦學」變為「樂學」,這對於轉化差生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摘自福建日報「法律尊嚴高於師道尊嚴」)
73】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後進生都是我們的學生和祖國的未來。任何「棒殺」後進生和「捧殺」優秀生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摘自海峽教育報「給後進生更多的愛」)
74】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被外國人贊譽為「東方魔塊」;漢字書法更為他們稱贊為「靈魂之舞」。許多外國人都非常喜愛中國的書法,並把它當成一門高雅的藝術來學習。(摘自海峽教育報「美育教育從「說好話、寫好字」開始」)
75】實踐證明,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民主和法制教育,有利於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官念」,特別是澄清在為官和為民問題上的一些模糊認識。倘我們堅持用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學生,講清為官的權利與義務及為官的條件與程序,必會使學生從小就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官念,長大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摘自新教育導刊:「給學生上堂『官念』課」)
76】班主任要多些愛心,少些歧視;要多些和氣,少些霸氣;要多些民主,少些專橫;要多些正氣,少些意氣;要多些誠信,少些虛華;要多些賞識,少些責備;要多些學識,少些粗魯;要多些家訪,少些校訪;要多些溝通,少些冷漠;要多些理解,少些誤解;要多些誘導,少些訓斥;要多些廉潔,少些不凈;要多些說服,少些懲戒;要多些激勵,少些批評;要多些創意,少些套套;要多些身教,少些口教;要多些智慧,少些粗暴;要多些傾聽,少些臆斷;要多些法治,少些人治;要多些德治,少些罰治。(摘自新教育導刊:「班主任的『多』和『少』」)
77】考試成績不排名次,而只通知個人,以減輕後進生的心理壓力。(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78】講課語言要生動幽默,這樣才能妙趣橫生,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79】允許學生上課時插嘴,還可上台發言,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摘自現代教育報:「學生快樂開葯方」)
80】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權益教育的同時,還需對其進行義務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理解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有助於學生樹立完整的權利義務觀,並在實踐中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學校應把「義務」教育作為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多給他們上幾堂「義務」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權利義務觀,明白什麼東西是「義務」——必須做;什麼東西是應該做——盡量做。(摘自教師報:「重視對學生的義務教育」 )
81】評職論文要多一點原創性和實踐性。與其假、大、空,不如務實一點好。這樣既可使一線教師安心教學,亦能減少教師不必要的開銷,還能凈化學術空氣。(摘自福建教育:「教師評職論文應以教學後記為主 」)
82】教師誓詞的實質是一種承諾,必須讓教師從內心得到認可,這樣才能在靈魂深處產生共鳴及震撼。(摘自中國教育報:「盼望有關部門早日頒布中國教師誓詞」)
83】部分教師要求學生進步心切,常逼學生進步。有的教師甚至要求後進生成績一下要從50分提到80分,這種逼法實在不科學。(摘自現代教育報:「教師需做到嘴有遮攔」)
84】一個教師只有誠實做事,才能真正教會學生誠實做人。(摘自人民教育:「老實做事 誠實育人」)
85】外表是心靈的外在表現。一個教師倘能穿戴齊整潔凈,必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摘自現代教育報:「善用無言之教教育學生」)
86】教師在板書及批改作業時書寫應工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模仿,並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摘自現代教育報:「善用無言之教教育學生」)
87】眼睛是「eye」,(即「愛」)倘教師能經常面帶微笑,特別是多給後進生幾個信任的眼神,必會使學生感到為師的溫暖和信任,並在師生間產生親和力。(摘自福建教育:「eye是愛」)
88】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和勞動。教師倘能視自己為班級中的一員,並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師生關系就會更融洽,同時學生會加倍敬重你,聽從你的教導。(摘自福建教育:「eye是愛」)
89】教師對學生的一些承諾,要說到做到,這樣,教師才有威信。只有自己老實做事,才能誠實育人。(摘自現代教育報:「善用無言之教教育學生」)
90】我們的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一切為了學生素質的發展,一切為了發展學生的素質;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一切為了未來的學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學校素質教育才不會在新的形勢下迷失方向。(摘自現代教育報:「用科學發展觀育人」)
I. 為什麼學校教育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以教學為學校主要工作,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教學,其他各項活動和工作圍繞教學全面安排。它反映了學校工作的客觀規律。
1961 年教育部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1963 年頒布《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明確規定各級學校必須以教學為主。
(9)以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學校教育自產生時起,就區別於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獨自的特點。其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職能的專門性。學校教育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處首要的便是學校教育的專門性。學校教育的專門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任務的專一。學校惟一的使命是培養人,其他任務都是圍繞著培養人來實現的。
2、組織的嚴密性。教育的特點在於對人影響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學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
3、作用的全面性。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作用是全面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影響多少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影響的范圍也往往只側重在某些方面。而學校教育是全面培養人的活動,它不僅要關心教育對象的知識和智力的增長,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還要照顧受教育者的身體健康成長。
4、內容的系統性。適應培養造就全面完整社會人的需要,學校教育內容特別注重內在連續性和系統性。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一般具有片斷性。即使是有計劃性的社會教育,也往往是階段性,就其知識總體來說也具有片斷性。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
5、手段的有效性。學校具有從事教育的完備的教育設施和專門的教學設備,如聲像影視等直觀教具,實驗實習基地等等,都是學校教育的有效手段。這些都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這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所無法全面提供的。
6、形式的穩定性。學校教育形態比較穩定。它有穩定的教育場所、穩定的教育者、穩定的教育對象和穩定的教育內容,以及穩定的教育秩序等等。學校教育的這種穩定性,更有利於個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