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理念是什麼
不管什麼教學都應採取生本教育
一切以學生為主,改變舊有的師本教育專
過去教育都以老師為主,學生屬拜師,學習老師已有的知識
可這樣的教育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學生失去了自己的創造力、自主的學習能力。
人類天生就有學習的本能,老師們要做的是誘導並開發學生的這種本能。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專長,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過早放棄的老師。
不管是任何領域的教學都應一生本教學為最根本最中心的教學理念。
㈡ 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
1、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教師最大的享受、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學生所需要的,是學生所感到親切的,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歡樂的。
3、站上講台的教師,是合格教師;站穩講台的教師,是骨幹教師;站好講台的教師,是專家型教師。
4、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師,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師;把非一流的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的教師,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師。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因為對非一流的學生的培養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師是「介紹人」,介紹學生與學習相依相戀;教師是「打火機」,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火把迅速點燃;教師是「領頭羊」,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茫茫草原;教師是「味精」,將學生的學習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師「把學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獄中。」
7、如果學生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讓學生喜歡,因此,要想有所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學生。只有改變了自己,才可以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學是否失敗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一看學生通過學習後是更加熱愛學習還是厭惡學習。
9、學生崇拜教師,教師不值得炫耀;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使自己崇拜,教師才值得眩耀。
10、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賞。惟有這樣,師生關系才會水乳交融,並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
11、教師對待學生要用「放大鏡」、「反光鏡」和「顯微鏡」:「放大鏡」——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反光鏡」——摘掉學生的缺點;「顯微鏡」——彰顯學生的個性。
12、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www.yiqig.com 感悟人生)。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已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
13、只教學不搞科研的教師,其教學是膚淺的;只搞科研不教學的教師,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厭惡一個學生就等於毀掉一個學生。
15、「賞識」,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功;「抱怨」,肯定會導致學生學習失敗。
16、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所做的一切要向他們負責。
17、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創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學生共同成長,是新世紀賦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詞是多麼貼切的詞語,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視線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從孩子的位置出發去理解世界。
20、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積極地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中「自我」的意義,並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之中,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使新課程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學生交朋友,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裡話。
22、給學生一片藍天,他們會讓它繁星點點;給學生一片綠地,他們會讓它春色滿園。
23、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對教師來說,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
24、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們應用「問題」來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26、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愛。
27、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影響孩子終身的大事。
28、賞識就在我們身邊,賞識就在我們一言一行中,所以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去評價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自信中快樂成長。
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好方法、好途徑。
30、創新是人的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的機能。基礎教育階段,人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漸漸熄滅。教育既有可能為創新提供發展的契機,成為發展的動力,也有可能阻礙,甚至扼殺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摧殘天資優異而具創造力的年輕人,比鼓勵他們開花結果要容易得多。
㈢ 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哪些
星雲教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教授 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
關注
謝謝作者誠邀回答這個問題。
老師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智慧的燈塔。這么多美好的字眼都送給了老師,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老師的期望,更是對老師的高標准、嚴要求。我欣賞並推薦我的母校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老師的教育理念。
學為人師
老師的基本職責是把人類歷史積累的自己所教授學科知識以及其它知識的精華經過系統消化、吸收、歸納、整理後以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知識的傳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老師首先自己得知識淵博,對學科知識概念清晰,知識點精通,認識深刻,胸有成竹,融會貫通,才有可能給學生講清楚、講透徹。如果老師有一桶知識的話,能傳授給學生的可能只有一碗,如果老師有一碗知識的話,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就可想而知了。
作為老師,自己平時得多讀書、多鑽研、多思考,掌握學科領域的最新知識和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學手段,苦心鑽研有效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理解知識。
行為世范
師者,為人師表,是做人的表率,是學生的楷模。一位老師知識不淵博也許可以原諒,還可以提高,但是道德上有瑕疵,那就是人格上的污點,很難洗刷掉。
作為老師,天天在學生眼前行走,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進而會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說得就是老師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近幾年,經常在新聞中看到教師隊伍的一些負面新聞,很多是有關師德的,比如打罵虐待學生、性侵學生、課堂發表不當言論、誤導誘導學生等等。目前國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師德出現了污點,可能就要終生離開講台,從事其他崗位工作。
總之,作為老師,應該以淵博的知識傳授學生,高尚的道德影響學生,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大家關注我@星雲教育,一起探討有關教育政策、教育資訊、教育理念、教育案例的那些事。
贊同81
2條評論
㈣ 教師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以下幾點內容。
1.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㈤ 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
結構多元
高等教育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從單一結構向多種結構演化,這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態勢之一。現代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國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僅需要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中級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建立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結構,改革傳統高等教育象牙塔式的結構,實現教育結構類型的多樣化。這具體表現為多種形式辦學,除擴充原有的大學外,大力發展學制不同的短期大學和初級學院,使各類高等學校並存,培養目標互異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從世界上很多國家高等教育的結構層次來看,研究生、本科、專科這三個層次呈金字塔形,其中的短期大學和初級學院近幾年來尤為受到重視,並獲得了很大發如美國的初級學院或社區學院已發展到1500多所,學生注冊人數達650萬,約佔全美大學學生總數的50%以上,是當今美國高等教育中發展最快的學校。德國的初級技術大學發展也很快,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德國共有850所初級技術大學,占其高等學校總數的一半左右。日本的短期大學從1980年的270所、在校生30萬人,增加到1994年的625所、在校生190萬人。由於各國短期大學和初級學院都以培養目標明確、學制短、收費低、區域性強、就業容易而見長,因而頗受各企業生產部門和人才勞務市場的歡迎,促進了其自身的規模和數量的迅速發展。
㈥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有:
1、以人為本是永恆的主體理念。因為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對待。
2、自主、合作、探究、創新。
3、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拓展資料: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何謂「教育理念」呢?
查國內極具權威性的由董純才主編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編的《教育管理辭典》(1989年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年版),均不見「教育理念」之辭條。
盡管我們還處在對「教育理念」尚無明晰定義的階段,但這並未妨礙人們對「教育理念」一辭的頻繁使用,由此說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內外廣泛認同。考察那些公開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連論題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論(這類著作、論文不是少數),我們有這樣的發現:多數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迴避了對這個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說明和界定。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相當多的作者視「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一樣,當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釋;
其二,「教育理念」確實是個與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義相近、性質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復雜概念,其內涵邊界的不確定性,導致其似乎是個無所不包的概念。
因此,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然而正是我們缺乏對「教育理念」基本內涵的討論並且沒有準確地理解其涵義,故也就很難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濫用。
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學活動特徵、教育主客體屬性特徵的概念也視為教育理念之種種,有些人甚至把教育發展出現的一些趨勢特徵,如國際化、法制化、產業化、大眾化等等也都納入教育理念范疇,彷彿教育理念是個無所不裝的百寶箱。澄清對「教育理念」的模糊認識,只有老老實實討論這個概念。
㈦ 思源教育教學理念是什麼
誠信負責是一個教育機構的基礎,學生選擇思源教育,我們就必須本內著負責的態度去培養他,容主要在服務的過程中貫徹自己的理念,信守承諾。在思源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工作的關鍵,我們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最終改善學生的學業,提高成績。具體可以查看官網。
㈧ 教育理念有哪些
(1)以人為本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已經由重視科學技術為主發展到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作為培養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展和完善的崇高事業,自然應當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貫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
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鑒於此,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並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青睞與關注。
(2)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宏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
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質教育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
針對傳統教育重知識傳遞、輕實踐能力,重考試分數、輕綜合素質等弊端,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發展水準。
(4)創造性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
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5)主體性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
「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㈨ 什麼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專的理性屬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
(9)教育教學理念擴展閱讀:
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教育理念並不就是教育現實,實現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出自《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質特點,從根本上回答為什麼要辦教育。——出自《教育的迷茫在哪裡——教育理念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