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者簡介(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運城縣(今運城市)西曲馬村人,李岐山之子。著名作家、戲劇家、文學翻譯家。
李健吾在北京師大附小、附中上學時期酷愛話劇,自編自演,也常常寫些詩文和小說在報刊上發表。民國14年(1925),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又改讀西洋文學。期間,寫有《一個兵和他的老婆》、《西山之雲》、《心病》、《母親的夢》、《壇子》、《使命》、《中條山的傳說》等小說和劇本。民國20年留學法國。「九一八」事變後,他寫了以反對內戰為主題的《中秋節》,後又寫了以團結為主題的《老王和他的一夥》。民國22年回國,從事教學、寫作和翻譯工作,出版《這不過是春天》、《福祿拜評傳》,參加《委屈求全》、《說謊記》、《愛與死的搏鬥》等劇的演出。民國30年李健吾在參加《金小玉》一劇演出中,被上海日本憲兵司令部拘捕。出獄後,繼續用歷史故事編寫劇本。 日本投降後,他改編《和平頌》為劇本,揭發國民黨統治區官僚的殘酷剝削,還寫了《青春》、《山河怨》劇本和不少書評。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出版《司湯達研究》、《莫里哀的喜劇》、《巴爾扎克的世界觀問題》等著述。1954年到文學研究所工作,1964年到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翻譯了《包法利夫人》、《聖·安東的誘惑》等:李健吾先後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全國文聯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外國文學會理事、戲劇家協會理事、法國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1982年10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