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等教育學和教育學原理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高等教育學是在教育學專業的基礎上設立的,是培養從事高等教育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新學科專業。
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中的基礎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理論觀點和思想方法,為研究各級各類教育提供理論基礎。教育學原理也從其他二級學科吸取養料。
2、培養目標不同
高等教育學專業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意識、能從事高等教育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學生必須掌握高等教育學科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及其相應的技能與方法,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並能夠運用一門外國語。
教育學原理培養學生具有較系統的教育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發展動向和研究熱點,掌握教育學的研究方法,能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夠承擔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教育學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專業前景不同
高等教育學專業一般從事各級各類大中專院校、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育教學科研機構、雜志社等機構從事高等教育領域的教學、科研、咨詢和行政管理工作。
近年來,教育學專業的就業率在95%左右,很多畢業生都去了學校做了老師,按照職業類型分,教師可分為講授型和非講授型兩種類型。目前很多國內中小學對教師的要求都是本科或碩士學歷,高校對教師的要求是博士學歷,部分高校部分專業仍然是碩士.相對前幾年而言,就業的門檻高了。
(1)高等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教育學原理學科下設三個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科學研究法、成人教育學。
1、教育基本理論方向著重研究教育的本質與歷史發展,教育的價值與職能,教育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人口等的相互關系,教育目的、教學原理、德育原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2、教育科學研究法方向,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教育問題的測量、教育實驗的設計與實施、教育工作的評價、教育問題的統計分析,以及教育研究方法論等。
3、成人教育學方向,在研究教育原理、教學原理、德育原理的基礎上,著重研究中外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論,研究成人教育的歷史與發展的趨勢,研究成人學習心理和成人教育的管理等。
❷ 高等教育學定義
高等教育學
一門以來高等教育的運行源形態和發展基本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應用性的教育科學。
例如:高等教育的本質、目的、制度、體制與結構,高等學校的教師、學生、教學活動、德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高等教育國際發展與合作,高等學校的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的背景下,辦成什麼樣的高等教育,如何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成什麼樣的高級專門人才……這都是 高等教育學 研究和探索的。
❸ 為什麼說高等教育要回歸常識
教育的常識就是讀書,要圍繞讀書來辦教育。
高等教育要回歸常識,要圍繞讀書來回辦教育,積極引導廣大答師生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馬列經典、中外傳世經典和專業經典,杜絕浮躁、理性思考。
大學作為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供給主體,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就必須在教育理念、辦學思想、質量文化等方面回歸大學教育的本質初心,為一流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的有效供給。
(3)高等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工作,教學權力理應在大學治理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實際上,長期以來突出存在的「輕教學」現象與忽視教學權力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流人才培養應當回歸教育本原,從構建科學有效的大學法人治理結構出發,彰顯教學權力,明晰教學權力在學校治理權力配置中的合理定位,強化其科學配置與有效行使。
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的要求,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切實賦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教學權力,強化教師的教學權力意識並規范其運用,為一流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制度化保障。
❹ 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任務:闡明教育的基礎和基本理論,揭示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給教育和和實踐工作者以理論和方法指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為培養合格人才服務。
❺ 高等教育學就業前景
教育行業的就業率還是很高的,但細分下來如何呢?高等教育學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好不好?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看看吧!相信今天的內容應該對您有幫助!
但在人們傳統的思維中,教育學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去學校做老師,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教育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後並沒有從事教書行業。下面整理了六大從業方向。
1、普通高校,這是教育學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哲學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的主要的去向,但現在碩士生進高校越來越難,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學歷,所以想考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讀博士的准備了。
2、出版社、報社,出版社、報社,尤其是和教育相關的出版社和報社也是教育類專業畢業生的一個主要去處,主要從事教育類圖書的策劃和編輯工作。
3、政府單位,還有一些畢業生畢業後參加公務員考試進入了教育行政單位,但要求教育類專業的公務員招考很少,想當公務員的同學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備,因為競爭的激烈程度會超乎你的想像。
4、中小學校,現在全國中小學校的新課程改革開展得轟轟烈烈,具有較強教育理論素養的人才特別缺乏,而且隨著中小學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教師這個職業本身比較穩定,越來越多教育類專業尤其是課程與教學論的碩士畢業生開始進入中小學校,今年還出現了南京某中學幾百個碩士競爭兩個崗位的現象。
5、特殊教育機構,這是特殊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特殊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他們畢業後主要在特殊教育機構及與特殊教育相關的機構從事特殊教育實踐、理論研究、管理工作等。
6、新技術教育領域,這主要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在新技術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包括去各級師
❻ 高等教育學就業
教育行業的就業率還是很高的。在人們傳統的思維中,教育學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去學校做老師,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教育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後並沒有從事教書行業。下面整理了六大從業方向。
1、普通高校,這是教育學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哲學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的主要的去向,
2、出版社、報社,出版社、報社,尤其是和教育相關的出版社和報社也是教育類專業畢業生的一個主要去處,主要從事教育類圖書的策劃和編輯工作。
3、政府單位,還有一些畢業生畢業後參加公務員考試進入了教育行政單位
4、中小學校,現在全國中小學校的新課程改革開展得轟轟烈烈,具有較強教育理論素養的人才特別缺乏,
❼ 什麼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內才和職業人員的主容要社會活動。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互相關聯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主要任務:以高層次的學習與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
20世紀後半葉是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不尋常的擴展和質變的階段,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個人對接受高等教育就學機會的迫切需要,使得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
(7)高等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國內高等教育中不但存在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之間的競爭、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競爭,同時隨著留學熱高漲,國內高等教育業面還臨著國外高等教育的競爭。為此,教育部不斷加強和促進中外高等教育的合作。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高等教育注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北京、廣東省等重點區域已經率先發展高校校辦產業,加強校企合作。
❽ 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怎樣的地位和重要性
因為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在高等教育結構中居中心地位。長期版以來,本權科生一直占我國高等教育學生總數的大多數,只是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擴張,才使得專科生人數大幅度增加,並在2002年專科招生數首次超過本科,多年的結構調整出現一定的成績。但是,從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國高等教育自身的結構來看,目前的這種結構狀況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本科教育(undergraate ecation),高等教育的中級層次。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標准分類》的第三級第一階段(授予大學第一級學位或同等學歷證書)教育。與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構成高等教育內部的 3 個層次,為高等教育的主幹部分。一般招收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實施本層次的通識教育及有關某一專門領域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教育。
❾ 當今中國大學的教學模式(教育模式)是什麼
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前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中國模式的教育特點有:
1、應試教育全面泛濫。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是以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簡單運用考試為核心來運轉,既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考慮學生的道德修養,更不要考慮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和創新能力了。大學之前在應試,大學之後在應付,學的越高,應付的越容易,職稱越高,應付的越輕松。
2、教育理念全面衰變。教育以學生為根本,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圈養。教學好壞的關鍵是教師,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來當老師。教學本來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現實中卻變成了題海戰術和知識講述。
一百個人對於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個認為教育就是上課,學習就是上課,上課就是把書本的知識講一遍,學習就是做一堆的題。學生弄不明白的知識,教師就應該立刻講解。
3、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動。教育出現了問題,並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來解決,而是放到政府官員的桌面上。教育的未來如何,並不是由懂教育的人來設想。
4、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還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在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有能力立足。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與家庭社會是完全脫軌的,學生在學校里只學到了知識而並沒有真正能應用與實踐之中,這些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的主要是中學學校,目前大部分大學學校都開始重視把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
比如很多大學都定期開展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學學校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完全的封閉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家庭社會中失去了實踐的能力。
教學模式簡介: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
最先將模式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
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