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授受關系
(一)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 1.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專是接受者; 2.學屬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 3.指導、引導學生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1.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2.嚴格要求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三)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1.師生關系從本質上是一種人——人關系; 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響.
❷ 赫爾巴特的教育與教學有什麼關系
在赫爾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從人的回和諧發展的思想出答發,提出了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的觀點,但大多數人都是將教育與教學有關的問題分開來研究的。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學。所以,教學必須具有教育作用。他聲稱:「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赫爾巴特將「教學」概念置於從屬於「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來,教育與教學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手段應該服從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則是「教育性教學」。
❸ 請問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1、側重點不同
教育,在於育,育人,所以人的各階段都存內在,
教學,在於學,學會容知識技能,往往用於各種學校。
2、教育是個大命題,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務是育人,而教學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滲透育人的這一方面,教學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和方式。用教學來實現教育
(3)教育教學關系擴展閱讀: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❹ 教育與教學有什麼關系
在赫爾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從人的和諧發展的思想出發,提出了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的觀點,但大多數人都是將教育與教學有關的問題分開來研究的。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學。所以,教學必須具有教育作用。他聲稱:「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赫爾巴特將「教學」概念置於從屬於「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來,教育與教學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手段應該服從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則是「教育性教學」。
2.教育性教學的作用
赫爾巴特通過自己的思想、親身的經驗以及實驗,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學具有驚人的效果,通過教學獲得「全面發展」的個人,將來會很容易勝任任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時刻想到明確的道德理想,能滿懷欣喜地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並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斷進步,實現理想。
赫爾巴特在瑞士當家庭教師時就決心不僅從理論上而且要從實踐上來證明「通過教學進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過美學和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學來實現的。赫爾巴特向學生們傳授了完美的語言技能以及歷史、古典文學方面精湛的知識,還給學生提供深入地數學訓練,甚至還通過實驗向學生介紹新興的自然科學。不過,這些教學並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事實上他所探求的是通過刻意安排的教學作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來教育學生。文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他人情感的切身關注。而數學教學不僅是因為數學有實用價值和技術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應把數學當作訓練思想集中的一種手段,即數學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性格。通過實驗赫爾巴特認為數學似乎永遠是在增強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在《美學表現》一書中表明:脫離了教學,教育一般不會取得成功。那麼教學怎樣才能更有助於美德的培養?其關鍵是教學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方式必須適宜,避免傷害學生的個性,這些傳授才能有助於美德的培養。赫爾巴特又是以其「興趣」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教學方法的。興趣對於教育性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學的中間目標,只有多方面的興趣才能夠給予意志以必要的內在自由,學生才可以用正確的觀點去支配自己的行動。其次興趣還是教育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續的興趣才能使人不斷地、輕松地開闊思維,接觸世界並能真誠地與自己的同胞共命運。興趣是教育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這樣,赫爾巴特就將教育性教學相應地建立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反映了知識與道德、智育與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他強調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思想不僅在當時,就是至今也是正確的,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他沒有認識到德育與智育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教學並不是實施德育的惟一途徑。在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論兒童的管理
赫爾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即德育)。他將管理放在最前面,體現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個教育過程的最前面,是一項獨立的任務,它不等於教育過程本身,而是順利進行教學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他看來,只有通過管理建立外部條件,維持外在的秩序、執行紀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去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在教學前先進行管理?他認為兒童生來就有一種「盲目沖動的種子」,「處處驅使他的不馴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兒童盲目沖動和烈性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強制性的,它並不要求在兒童的心靈上產生什麼目的,只是用強制性措施去約束兒童,如果對這種「烈性」、「沖動」不從小加以約束,不僅學業難成,而且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反社會方向」。
❺ 教育與教育學有何區別和聯系
兩者是屬於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教育包含教育學,教育管理方面等很多方面。專我是師范院校畢業的屬,可以給你說一下教育學方面的知識:
教育學又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方法學、教師師德修養不同學科的內容。每個學校和專業課程的安排都可能會有不同。我們學校那個時候,主要側重在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理論方面的學習。
考試偏向的內容也不同的:有的偏重於教育學,有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合並考試,有的則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師德修養、班主任工作的合並考試。當然主要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一般規律的科學,兩者是不同范疇的。
教育基礎知識包括教育學和教學心理學,考教師的話主要側重在教師基礎知識方面。
教育學包括以上說到的各個方面。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你,有什麼不清楚的歡迎隨時提問交流。
如該信息對你有用,請採納。謝謝!
❻ 教學與教育的關系
教學是教給學生知識,教育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
❼ 請簡述教育和學生有哪幾種關系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
1、在教學上是授受關系
這是有關師生在教學中關系的最簡單的表述。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於教育和教學的主導地位,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作為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能否建立正確的學生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水準和質量。
2、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
學生雖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現代的師生關系是以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又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發展中的個體,教師需要對學生正確指導。
3、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某個方面超過教師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正如韓愈所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個具有辯證頭腦的教師,必須善於正視這一點,必須善於從學生身上吸取各種營養,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
❽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育學區別是其包括的范圍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拓展資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
但在信息和知識泛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❾ 你認為教學和教育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兩者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