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案例 英語課堂怎樣關注學困生
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發現學困生並不是天生學習就差,只是在後來的學習由於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用愛心溫暖他們的心靈,用語言激勵他們的信心,用熱情調動他們的動力.久而久之,讓每個學困生也結出豐碩的果實.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能講英語,不同的學生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善待學生,更應該善待學困生,學困生不僅需要學習上的幫助,更需要讓他們在英語活動中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一、找閃光點,樹立自信心.學習差不代表能力差,學困生並非樣樣都不行,在學困生當中,有的愛勞動,有的樂於助人,有的在文體方面有一定的特長等.我要抓住時機挖掘一些他們閃光的地方,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感覺到我很在意他們.針對學困生心理障礙大,怕我提問、怕考試、怕挨批評.結果越害怕就越學不好.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堅持激勵的教學法,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使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例如,學生能正確的回答一個音標、一個單詞、一個短語,甚至重復回答別人回答過的問題,都會得到鼓勵和表揚,平時多用信任的目光注視學困生,而且平時教學過程中,尤其注重學困生作業評語,我認為評語是我和學困生促膝談心、說悄悄話,表達的是特別的關注和愛護,他猶如一封簡訊,或贊揚、或勸誡,學生都能心領神會,而且有時我在評語中委婉的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並表達對他們的希望,只要這些希望是真誠的,是適時的和有內容的,學困生能從中理解我對他們的信任、關心、愛護,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他們由自卑變為自信,英語成績也有明顯的提高.如我代的這屆一個學生,由於八年級剛從外地轉來,當時英語基礎特別差,有時連簡單的單詞都出錯,更不用說句子,遇到我要提問時,她要麼低著頭,要麼就睜著渴望的眼睛望著我,即使回答問題,也只見嘴唇動,卻聽不到聲音.因此,我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她嘗到成功的快樂,如遇到簡單的句子時,我就叫她上台翻譯,我就站在她的身後,輕聲地加以指導,直到她流利說出為止.也就是說,既然要讓她上台,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她成功.在全班加以表揚,鼓勵她繼續努力,同學們也理解我的用心,也都以熱烈的掌聲加以祝賀.二、改進方法、創設環境 我在英語教學中,努力營造和諧、生動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話交流,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肯定和表揚.我們經常主動徵求學困生對教學的意見,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讓學生感到我的真誠關懷與殷切希望.在這種和諧、親切的學習氛圍中,學困生的精神壓力減少了,喜歡上英語課的學生多了,漸漸地我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為了克服學困生不肯動腦筋,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發言不積極,不願做練習,競爭能力差等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握學困生好動不好靜,喜歡熱鬧有趣的事情,對事情充滿好奇心的特點,我就盡量在英語教學中創造愉快的氣氛,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例如:1,有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剛上課,先做一個簡單的兩分鍾的英語游戲,使每個學生都會做.這樣學生先進入狀態,也對本節課感興趣了,這時引入新課,才可能有效;2,每小組同學用一分鍾進行對話表演,盡量把自己學過的,能用到的,能運用上的語言,都用一分鍾展示出來,表現自己的才能,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將枯燥的論教式教學,變為靈活多樣的興趣活動,讓英語課情境化、戲劇化,把課堂變成舞台、賽台.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比賽、猜謎、游戲,大顯身手,盡情自我表現,我講課時盡量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表情、各種簡筆畫、形象的語言和動作來描述事.並且將做游戲、唱英文歌,跳舞等融入課堂,力求做得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使課堂不時響起陣陣笑聲和掌聲,學習的熱情被調動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傾注愛心、激發興趣 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愛心為基石、注重引導、加強保護,耐心、寬容地對待學困生,給他們以信心,教他們做人,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我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在關注全體學生英語活動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困生,公正、平等地對待學困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聽取他們的意見,使他們克服自卑的念頭,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樣學困生就會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改變自甘落後的思想,從而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動力,真正使阻力變動力.總之,關注學困生的工作,是教學中一項艱巨而又繁雜的工作,需要信心、耐心、恆心,更需要用一片愛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只要我們靈活運用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感染他們,讓他們也結出豐碩的果實.
Ⅱ 如何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案例
打造高效的課堂,需要英語教師有敬業愛崗的責任心,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有關愛學生的師德素質。教師要能夠利用一切的優質資源,融洽師生關系,吸引學生喜歡重視英語學科,提高課堂四十分鍾的效率。所謂"高效",應該是學生不僅學得多,而且要學得快、學得輕松!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際來談幾點打造高效課堂的看法:
一.嚴肅課堂管理
1.明確課堂指令
課堂指令明確,高效,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停止,安靜信號:老師說stop或者Be quite.聽和做動作:老師說listen and do等。這樣節省了解釋活動規則的時間,使整節課緊湊,高效。
2.制定課堂紀律
聽講規則:有同學發言時,其他學生必須認真傾聽,有不同意見要舉手,不能打斷。
朗讀規則:跟讀時,書本放桌上,用手指指著讀,以便老師檢查是否人人都開口讀,指讀可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發言規則:先舉手,再發言,發言時聲音響亮。
互助原則:當同伴有問題(開小差或看不清,不會記錄時)要及時提醒,幫助。
3.實施獎懲制度
對於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大力表揚,對於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要適當處罰,如取消參與課堂游戲的資格,更不允許有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同時,在獎懲過程中,應主要以小組,集體為單位,盡量避免對於個人的懲罰。
4.引進競爭機制
在教學各個環節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作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讓學生比學習、比紀律,既激起了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
二、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1.把握情境的實用性
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准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
2.注意情境的趣味性
案例一:《On the farm》
T: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幫忙,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並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沒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案例二:《Happy birthday》
在教學「Happy birthday to you !」時,設計小動物們給喜羊羊過生日的情境,顯得形象、生動、有趣。學生在這個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
創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營業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三.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
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一年級Dinner time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聽、說、讀cake、bread、milk、juice等單詞和聽、說Have some…,please. Thanks,I like…等句子。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快餐店,讓學生猶如置身在肯德基快餐店裡,所設計的活動都圍繞著肯德基快餐店裡的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去過肯德基快餐店的經歷,而且85%的學生都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在學習新授知識時,學生會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使其口頭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小組合作,能讓學習好的學生充分發揮小老師的帶頭作用,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給學生大量的發言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科學合理的分組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1)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2)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 明確要求和任務
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進行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討論,而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不能按要求達到合作的目的,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出細化的教學要求和明確的教學任務。在展開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和一兩名同學Make a modal.完整地呈現一遍對話,也可以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現一些Useful sentences. 這樣既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運用語言的潛力,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3. 給予充分時間
要真正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確實使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涉及到語言現象、語音規律的,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觀察、思考,否則這樣的合作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討論、操練和表演,而不是當學生們的合作剛剛開始,思維剛剛活躍,表演、合作、討論活動就淺嘗輒止。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錄音機、錄像、課件等多種現代教育媒體,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等能力,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使英語教學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教育專家葉瀾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多種手段,創設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而且要提高活動的效益,使英語課堂不但有「氣氛」,而且有「效果」,使學生不但積極「動」起來,而且在「動」中有更多收獲。讓學生在充滿激情,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實現語言習得,提高交際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旅程,英語學習則成為旅程中最難忘的風景。
Ⅲ 英語課堂實錄案例教學設計框架包括哪些內容
一、 教學目標:
1. 能夠聽、說、讀、寫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2.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二、教學重點:
四會掌握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三、教學難點: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四、教具:錄音機、錄音帶、相關圖片、地名卡片和單詞卡.
五、教學過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s
2. Listen to the song : A Trip to China
Step 2: Revision:
1. Game : Good brothers
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教師針對上節課所學的五個動詞短語做動作,學生搶說其過去時,反應較慢的一組學生說出其原形.
2.Ask and answer
教師抽取A Let』s learn部分的短語卡片,兩組學生輪流問答:A: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B: I took pictures/….
Step 3: Presentation:
1.T: I often go to Songyang Park on the weekend. Do you often go to the park, too?
Ss:….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Enable the student to answer with 「I went to ….」
( 板書這兩個句型, 讓學生理解Where did you go…?並帶讀. )
2. T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aolin Temple, Songyang Park, Shenquan Square etc.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in pairs.
A: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B: I went to ….
3. T:What did you do there? ( 強調there的讀音並釋義,帶讀.)
Ss: I ….
4.T shows the pictures of Beijing, Shanghai, Guilin, Xinjiang etc..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
Ss: Yes / No.
T: John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 The people in Xinjiang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John did in Xinjiang? Let』s look at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Step4. Practice:
1. Listen and emitate the dialogue.
2.Read after T: Fast and low speed.
2. Role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s.
3. Write the dialogue.
4. Read and recite the dialogue.
5. Talk show.
Step 5.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Make a dialogue.
教師將一些地名卡片和上一課時的動詞短語卡片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行選擇,並進行如下替換練習:
A: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B: I went to Shanghai.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 I ate good food.
2.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4: Sum-up:
Step 5: Homework:
1. Recite and write the dialogue.
2.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Ⅳ 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版;教學權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Ⅳ 英語課堂實錄案例教學設計框架包括哪些內容
反思: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尊重尤其重要。教師要把每個學生當作一個具有獨特經驗和情內感態度的人,與學生建容立一種真誠平等,信任的相互關系,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親歷親為,實際上是對學生自主性、創造的尊重。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要時時用積極的語言予以肯定和鼓勵,這正是羅森塔爾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的有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