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讀過哪些教育教學類刊物,並說說這些刊物對你的教學的影響
都是理論,大家也都明白,只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落實好而已,教育沒有多新鮮的東西,有愛就足夠了,讀這些理論讀物對教學幫助不大.
㈡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雜志 名稱 《小學教師培訓》 閱讀 標題 《搭橋鋪路,讓學生習作一路走好》 閱讀 時間 11.9 教師姓名 趙宏 學 習 摘 要 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增強寫作的自信心 1.讓作文回歸生活,使學生懂得作文寫什麼,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 讓學生的作文回歸生活,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寫身邊的人或事物。因為自己的事,身邊的人(事)或物都是小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手所做的,他們感受深刻,體會真切,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學生感到有話要寫,有話想說,容易寫出象樣的習作來。 2.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體驗。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學生的整個生活、實踐。因此,要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為課堂,拓寬視野:學生可以去旅行,觀看大自然的風雪雷電、日出日落;可以走進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級市場、觀賞名勝古跡、欣賞祖國的壯麗山河和探索鄉村變化等。這些都是直接體驗,留給學生的新鮮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後的滿足和快樂是無法比擬的,對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最有意義。學生只要有了親身體驗,就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最有興味的思想說出來,寫下來,那麼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學生肯定會樂意去寫,而且有內容寫。 3.多贊賞、鼓勵學生,讓其體驗成功的自豪感。 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及時予以表揚、鼓勵,使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進步,享受到寫文章的樂趣,樹立自信心,讀後感《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另外,教師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位為學生營造氛圍,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展示的舞台。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裡就會充滿成功的喜悅。例如,鼓勵學生將寫得好的作文投向學校廣播室,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徵文比賽等。一經採用,不但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形成創作動力,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二、激活學生的生命靈性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練就一雙敏銳的「慧眼」。「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教師要幫助學生時時處處有生活的觀念,並著力培養學生具有一雙慧眼,在看似單調、平淡的生活中常常有所發現,有所感悟,獲得習作的靈感和激情 2.鼓勵求異想像,培養學生練就一個敢於創新的「靈腦」。新的世紀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求異思維水平與想像能力是一個人創新能力的主要特徵。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時時有學生求異想像的活動,無疑能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比然能為提高學生未來生命體驗活動的質量打下基礎。 三、重視口頭表達能力訓練,促進習作能力的提高 1.及時捕捉寫作時機,鼓勵學生即興作文。 自然界的千變萬化是有很多值得我們用心去觀察的,而生活又是給我們靈感的寫作源泉。要引導學生及時攝下身邊動人的鏡頭,捕捉寫作的時機,進行即興作文。即興作文,是在教師出題以後,學生用短時間進行准備,在沒有經過充分的熟思過程進行的現場口述。它還包含了多種訓練的因素,它可以使學生在口頭表達時聲音、節奏、語氣、感情諸多方面得到鍛煉,而且它使學生從確定中心到選擇取捨材料;從結構安排,遣詞造句都在快速反應中能得到訓練,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長期堅持,持之以恆,就能夠開闊學生思路的,對學生思維的條理和周密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2.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好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學生有很強的語感,筆下表達就會更加通順、流暢。學生頭腦中的素材積累需要不斷激活,才能使他們不斷發現,產生新的感受和認識。學生在和別人談論、交流時,你的感受我的認識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中,產生良好的磁場效應,使學生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口頭語言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展開聯想,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同時口頭語言又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言為心聲,平時說話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寫作時,怎麼說就怎麼寫,寫作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四、加強積累,豐富底蘊 學生語言積累,直接關繫到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也就是通常說的「內功」。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積累。努力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一些課內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背誦,逐步培養積累意識。課外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做好摘錄筆記,印象深的文章寫好讀後感,並把偶爾產生的靈感和對學習、生活的感受隨手記下,到了寫作時也就不怕無內容可寫了。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去新加坡讀教育學碩士
南大的國立教育學院有教育學的碩士,不過硬性要求2年的工作經驗,所以樓主的情況可能不太適合,並且國立教育學院主要是為本地學校提供教師,所以教學碩士都是以中小學所開設的課程為方向,籠統的教育學這個專業不是太好,並且以後工作也不會很好找
教育學碩士1-2年畢業,學費在1-2萬新幣
㈣ 教育學讀出來可以做什麼
教育學讀出來可以做教育、培訓、教師的工作。
㈤ 讀教育學的出路是什麼
教育學專業是研究「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教育」的一門專業。它運用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病理學、生理學、衛生學和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對教育現象、教育規律等問題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從而揭示其規律,論證教育原理,說明教育方法,指導教育實踐。其主要內容是: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育與兒童身心發展的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務、內容、過程、方法、組織形式和原則等。
教育學專業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教育學專業主要課程:
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課程理論、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教育學專業培養方向:
教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教師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育學專業就業前景:
現代教育研究出現了專門化趨勢,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兒童教育學等方面研究紛紛涌現,同時也出現了綜合的趨勢,如「教育概論」與「教育原理」等課程的出現。發展前景很廣闊。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主要到教育科學研究單位、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高等師范院校、中小學校從事科研、管理、教學等工作,以及到新聞出版部門做教育類的編輯工作。
很高興為你解答有用請採納
㈥ 求幾篇關於教育教學專著的讀書心得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寒假裡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 」、「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 ;三是「學做合一」 ;四是「實驗即創造」 ,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 「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於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 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㈦ 為什麼我讀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一直念一直念,就是背不下來
你讀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一直念一直念,就是背不下來的原因就是,你沒有將它運用到實際的題目中去記,所以就是會比較難,可以給自己可以去刷題。
㈧ 「教學」的「教」該怎麼讀
【教學】有兩個讀法,可以根據語境和意思來區別:
1、[ jiāo xué ]指教書。
趙樹理 《金字》:「在鄉村集鎮上教小學,教學以外的雜事很多:賽神唱戲寫通知,寫神廟對聯,村裡人有了紅白大事寫請柬、謝帖、庚帖(婚約)、靈牌。」
例句:他們學校有一個教學的先生,叫李太平。
2、[ jiào xué ]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李廣田 《<散文三十篇>序》:「二十年來,我一直從事教學工作,也一直以寫作為副業。」
例句: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兩位校長在看法上有很大差距。
【教】意思:
[ jiào ]
1、教導;教育:管~。請~。受~。因材施~。
2、宗教:佛~。伊斯蘭~。信~。在~。
3、姓。
4、使;令;讓:~他無計可施。~我十分為難。
[ jiāo ]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唱歌。~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給徒弟。
組詞:
[ jiào ]
1、教父[jiào fù] 基督宗教新入教者接受洗禮時的男性監護人。一般請教會內虔誠而有名望的教徒擔任。有責任監督並保護受洗者的宗教信仰和行為,如同父親對於兒女。
2、教師[jiào shī] 擔任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人民~。
3、教練[jiào liàn] 訓練別人使掌握某種技術或動作(如體育運動和駕駛汽車、飛機等):~車。~工作。~得法。
4、教養[jiào yǎng] 教育,培養。
5、教室[jiào shì] 學校里進行課堂教學的屋子。
[ jiāo ]
1、教授[jiāo shòu] 講解傳授知識、技能。
2、教書[jiāo shū] 教學生學習功課:~先生。他在小學里教過書。
3、教一識百[jiāo yī shí bǎi]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4、教猱升木[jiāo náo shēng mù] 猱:猴子的一種。教猴子爬樹。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
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㈨ 有小學教育讀
(一)必修課程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明確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對教育實踐的意義,以及小學教育面臨的實際的心理學任務,使學生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科學的教育觀,並根據所學的理論總結和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探索兒童教育的規律,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並重的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圍繞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教育是發展的動因這兩個主題,闡述了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兒童在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中的基本特徵、個體和群體差異,以及基本的應對策略;闡述兒童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兒童的學習差異與教師的教學差異的關系;闡述學習的准備,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發展和教學的測量等問題。
2.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是"開放教育試點"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別和內在聯系,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況,認識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內涵、內部結構和歷史脈絡;近現代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哲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重要突破;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勢,人文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3.自然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與小學教材、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能兼教小學自然常識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與之有關的科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4.現代教育思想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學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認識,理解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依據和教育基本原理發展線索,掌握現代西方和我國基礎教育實踐的發展及一般理論研究成果在學校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介中外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及當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討論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及其實踐運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課程5學分,課內90學時,其中錄音課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6.閱讀與寫作(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將現代閱讀理論與寫作理論有機整合、貫通,是一門體現當代課程改革精神的綜合性、應用性、基礎性課程。本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和了解現代閱讀基本理論與寫作基礎理論,了解和掌握各類文章的特點和基本的文章解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閱讀與寫作基本理論的意義,懂得閱讀與寫作的內在關系,了解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初繼續步掌握閱讀的基本規律、特點與方法,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與評改。
7.現代教師學導論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並具備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認識現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技能、課堂教學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更新知識和創造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質等),以及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同時介紹國際視野下的教師現狀和未來發展。
8.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
本課程7學分,課內136學時,其中錄像課20學時,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改革意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圖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上網和製作簡單網頁的能力,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學製作技術;初步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會進行課程設計;為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網路知識和相關(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術概述(概念、簡史和方法);教育傳播理論和教育媒體理論;教育媒體(宏觀、中觀、個人);教學設計(理論、過程、方法);教育媒體應用實驗。
9.美學與美育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美學與美育是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知識、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審美教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復雜相關性。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二)限選課程
1.高等數學(B)(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有網路資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體,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高等數學(B) (1)是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供小學教師進修使用。主要內容是:前言、緒論、初等數學知識、函數、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微積分簡史、微分方程。
後續課程:統計與概率,數論初步等。
2.基礎英語(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能流利地朗讀所學課文,掌握和運用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
(三)選修A類課
1.中國古代文學(1)(2)
本課程8學分,課內學時144,其中電視課36學時,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年。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基本掌握古代漢語以及有關文化知識,提高閱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學和語言修養。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分作品選和理論知識兩部分,比例約為4:1。作品選部分有說理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駢文、詩、詞、曲、短篇小說等各種文學體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強調各時期的比例;理論知識部分,以文學知識為主,適量介紹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等知識,有些知識安排在作品選的注釋、習題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課程與文科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1)(2)(3)課程不同,對象是小學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有所不同。
2.中國通史(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中國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機;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抗日戰爭;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歷史性的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電視課36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概括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和主要成就,選讀各個歷史時期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評析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五四"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文學;新時期文學;港台文學。其中文學史知識與作品選讀部分的比例約為1:3。
4.現代漢語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小時,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的基礎知識,提高對漢語的理解水平,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知識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漢字結構,漢字規范化、標准化;詞彙的構成、發展和規范化;詞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語言表達中的修辭方式。
5.文藝理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藝理論知識,提高理解、鑒賞文藝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以文學為主,兼及書畫、音樂、影視各類藝術,鑒賞部分比重較大。
6.兒童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小學教師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能編寫一般的兒童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訓練小學教師獨立分析兒童文學作品,學習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和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作品分析、創作練習和理論知識學習的比例約為4:1。
7.外國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史的基本知識,提高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分析及鑒賞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明系統地介紹外國文學的發展過程,重點介紹從古代至現代各個歷史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特點,並簡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從目前實際出發,簡要介紹亞非文學。
8.創新教學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錄像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當前中小學教學實踐為基礎,通過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教學創新能力,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更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社會責任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緒論-創新教學的時代意義;教學創新與素質教育;教學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新;創新型教師的教學特色;創新型學生的學習特色;創新教學環境。
9.基礎英語(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時30,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小學師資應具備的整體知識、文化水平和相應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1200個左右詞彙,認知2000-2500個英語單詞,包括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2000-2500個英語單詞,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
㈩ 適合教師讀的教育專著
適合教師讀的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
4,《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譯 者: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經濟價值》[美]舒爾茨著《教育的經濟價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響現代比較教育類理論]
6,《終身教育引論》[法]保羅·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專業必讀書目]
7,《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義與教育》(寫於1916),[美]杜威,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楊漢麟譯,作者:(英)伯特蘭·羅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愛彌爾》[法]盧梭,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 1978年版
11,《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邵瑞珍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過程最優化》[蘇]巴班斯基吳文侃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13,《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美國]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唐曉傑,崔允潡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們!你好!》蘇聯,阿莫納什維利著,朱佩榮先生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 》,《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
15,《學習,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費·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書為德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
16,《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蘇]JI.B.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7,《多元智能》[美國]加德納著,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出版
18,《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英國)斯賓塞著 顏真譯 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詩》[蘇]柯著磊然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20,《大教育論》1957年,[捷克]誇美紐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學論》的書名重新出版.影響歷史進程的一百本(社會科學類)
21,《普通教育學》[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論》(英)斯賓塞《教育論》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紀下半期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胡毅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科學與教育》(此書寫於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話》(漢譯世界教育名著叢書)[英] 約翰·洛克著/ 徐誠,揚漢麟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國]R.J.斯騰伯格俞曉琳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祿倍爾(福祿倍爾:幼兒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審美教育書簡》,席勒著,范大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與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傳璧譯,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單中惠楊漢麟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主楊鑫輝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論視野
31,《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獲得國家圖書獎
32,《陳鶴琴教育論著選》,呂靜等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愛心與教育》1999年,李鎮西著,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34,《順生論》(張中行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望道雜纂——順生論外編》(張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議張中行將兩本書合一)
35,《科學家論教育》(蘇州大學教授周川著,江蘇教育出版社)[馬上出版]
36,《教育——財富蘊藏與其中》199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
37,《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72,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38,《第五項修煉》[美]彼得·聖吉/著郭進隆/譯楊碩英/審校.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39,《向瑞吉歐學習什麼》(《兒童的100種語言》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8-
40,《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緒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實出版社1985年版,吳軍譯,中譯本12萬字.
42,《中國教育思想史》郭齊家,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6
43,《外國教育思想史》單中惠,陝西教育出版社,單中惠,朱鏡人編著
44,《教育基礎》(江蘇教育出版社)
45,《教育心理學》
46,《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47,《心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
48,《兒童發展》(江蘇教育出版社)[美]勞拉·E·貝克著,2002年12月
49,《學習理論》
50,《教育管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趙中建譯)
51,《組織行為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李瑞譯)
52,《課程論》(江蘇教育出版社)張斌賢譯
53,《教育與心理測量》(江蘇教育出版社,翻譯稿)
54,《有效教學方法》
55,《領導學:理論與實踐》
56,《亞洲"四小龍"課程實踐研究》北師大顧明遠教授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7,《西方心理咨詢經典案例集》徐光興主編,2003年6月
58,世界教育危機【美】菲利普·庫姆斯著王英傑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9,《發現母親》王東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回答未來的挑戰》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來的挑戰--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教改實踐
61,《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62,《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點問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國——50名流素質教育訪談》夏欣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質教育學習提要》(***編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
65,《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陳向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學指南》鄭金洲,2000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7,《當代教育學》(修訂版)袁振國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8,《教育理想與信念》(肖川)嶽麓書社出版2002年6月
69,《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 ))江蘇教育
70,《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李吉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學習》主編:孫雲曉;副主編:康麗穎.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72,《青浦教育實驗》顧泠沅,鄭潤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毛蓓蕾)(已經出版)
74,《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葉瀾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造性思維與教學》陳龍安(台灣)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
76,《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2002年1月(美國)布魯克菲爾德普瑞斯基爾著羅靜褚保堂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77,《透視課堂》(美)Thomas L.Good 等著,陶志瓊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譯者:2001年12月
78,《自主課堂:積極的課堂環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7-1
79,《培養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譯者:袁坤譯定價:14.00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加]馬克斯·范梅南著,宋廣文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論與戰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校發展》[挪威]波·達林著,范國睿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3,《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美]歐內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誤區》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中外教育小說選》
86,《中外教育詩歌選》
87,《中外教育故事選》
88,《中外教育散文選》
89,《中外教育格言選》
90,《中外教育漫畫選》
四、教育人物
91,《孔子評傳》匡亞明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2出版,此書獲得中國圖書獎
92,《泛舟誨海》2001年5月(東纓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教育紀實文學三部曲之一.
93,《中國教育家評傳》沈灌群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94,《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
95,《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長)主編
96,《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朱永新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跡》(主編朱永新)
98,《外國教育家評傳》,趙祥麟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窗邊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徹子[日本]2003年8月
100,《仁愛一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傳》屈雅君,劉鐵英編譯,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1,《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皮亞傑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統先譯.
102,《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1999年,維果茨基,龔浩然,黃秀蘭譯,廣東教育出版社
103,《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04,《教育新理念》(袁振國,2001年12月教育科學出版社)
105,《國際教育新理念》2001年10月.由顧明遠和孟繁華主編的一書,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106,《我的教育思想》(於光遠)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107,《教育社會學》吳康寧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108,《教育:我們有話要說》[中國]楊東平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09,《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蔡克勇著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10,《當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輝,徐仲林撰寫1997年1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111,《一堂一億七千萬的課》(美)約翰·麥克唐納著,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112,《人的現代化》(美)英格爾斯. 人的現代化. 殷陸君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13,《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美]布蘭斯福特等編著 程可拉等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版29.00元)
114,《全球化與後現代教育學》[加]大衛·傑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5,《美德書》威廉·貝內特[美],何吉賢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116,《教室的革命——語文主題活動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樹榮老師主編)2002年9月
117,《現代課程論》(鍾啟泉),《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1991年繁體字版)
118,《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魯潔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119,《名人的教師生涯》(莫愁雜志主編馬建強編著)
120,《非常教師》,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編周渝毅,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