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閱讀課文《將相和》讀什麼,教什麼,怎麼教 教學設計
本課是第十冊教材第五組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的第一篇課文。《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學習的最高、最後階段。隨著對小學教育的不斷適應,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學時的兒童穩定,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並且隨著主體意識的覺醒,自我意識、自我主張、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本組課文在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謬比較突出,學生對這兩方面內容也比較感興趣。通過體會,達到感受名著的魅力,為學生打開學習古典名著的大門,激發學習興趣,創造一個交流學習古典名著的平台。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四、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五、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六、教具准備:
藉助課件、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
(設計意圖:1、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2、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設計意圖: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沖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著「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陞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並請學生上台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練說。
⑵ <<將相和>>教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
第一篇:《將相和》教學設計
重慶市高新區森林小學 陳李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難點
准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①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麼聯系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繫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後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小結。
①這個故事為什麼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麼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③設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麼聯系,與全文有什麼關系。(圍繞線索考慮)
④歸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
繼續閱讀二、三兩段,並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並理清故事情節,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生了什麼事,藺相如是如何斗爭的?表現了藺相如什麼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麼聯系,與「將相和」有什麼關系。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後討論
①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
②從藺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麼特點,他為什麼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麼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麼特點?
④故事的結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系)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五、作業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復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一、復習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系。
二、通讀全文,准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
四、作業
1.復習本文,重點復習人物特點和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習類似文章的方法。
2.預習下文,要會讀,並考慮課後問題。
語文課我們怎麼上?假如有人嘲笑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那這個人肯定不是語文教師。因為眾多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語文課上得越多越不會上。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眾說紛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學習了顧一芹老師的「我們周圍的空氣」這堂課後,有一位語文老師說:「大家都改行當化學老師吧,多有趣啊!」聽到這樣的話我深有感觸,我們的語文無趣嗎?亦或是我們的語文課堂比顧一芹老師的化學課堂缺少了許多該有的因素呢?一、我們少了點親切 可能會有老師用「春風化雨、如沐春風」來評價顧老師的課,我也覺得把這樣美好的詞語用在她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在以前所聽的課中,有些現象是作為老師的我都會討厭的,譬如:叫學生回答問題不用「請」,學生回答完了把學生晾在座位上,不讓學生及時坐下,偶然發現了才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學生坐下。再譬如:用過於「抑揚頓挫」的語調刺激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神經,一節課下來讓人覺得是上了四十五分鍾的刑場。來看我們的顧老師,親切的語調、舒緩的手勢、從始至終的笑容,每一個被叫到的學生就像是被捧在顧老師手心的寶一樣,我想她的學生肯定覺得能成為顧老師的學生是一種幸福。 二、我們缺了點責任心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不能說自己是化學的內行,但我是有著近十年教齡的教師,一堂課有沒有造假還是能吃得準的。一堂容量大的課往往跟課前過多的「引導」分不開,流暢,沒有疙瘩,學生也是有問必答,答案而且還很准確,這種種怎不令人覺得很假?但顧老師的課我們能感覺到的是學生都想回答問題,搶著回答問題,敢於回答問題,敢於對同學的見解質疑,這如此的種種沒有生硬的感覺,只能給人久違的親切。有一個細節記得特別清楚,一個思維非常活躍的男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顧老師面帶笑容地指出了他的不足,這位男同學很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這個細節跟那些生硬地將老師事先准備好的答案照搬的做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顧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復習課,課堂上行雲流水的過程是一蹴而就的嗎?不是,我們的老師應該有同感,顧老師在平時該是花了多少工夫在這些天資並不算很聰穎的孩子身上啊。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關她的事跡吧,她的責任心是不是我們這些覺得學生很難教的老師所缺乏的呢?學生們都喜歡上她的課,跟她心貼心是她收買學生嗎?有這種想法就太幼稚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中學生身上同樣適用,哪些老師有責任心,講究方法,學生是看得最清楚的。 三、我們能否多用點方法 說實在的,顧老師的這堂課容量很大,一些化學老師都說,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才能真正把這節課的精髓把握住,因為你認真聽的話是無法把顧老師的教學思路全部記錄下來的。但就是這樣容量大的課堂內容學生卻能全部「吃」下來,這不能不說是跟顧老師所用的方法分不開的。我們做老師的都有這種感覺,一堂課四十五分鍾,開頭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鍾才能讓學生定下心來,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降低了。再來看看顧老師的開場白,那麼多老師聽課,有些還沒坐下來,有些還在找座位,但學生已經被抓住了,是什麼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是一個空瓶子!連我都被吸引了,搜腸刮肚地想十幾年前學過的化學知識,目的就是一個——瓶子里到底是什麼氣體呢?用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學生的腦筋全部開動,一點也沒閑著。自然,早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了。
⑷ 餘映潮教學《鄉愁》課堂實錄
需要餘映潮的
鄉愁》課堂實錄請高手回答
⑸ 18課將相和老師上課要講的重點
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您像一支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麼會綻開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