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怎麼寫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2. 三,簡答題1.什麼是教學目標它和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有何關系
問題:什麼是教學目標?它和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有何關系?
回答:內
教學目標是教容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與目標根本不同,目標可以測量,而目的是不能測量的。
3.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的概念,它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總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都要依據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養目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的培養人的具體要求。
教學目標是三者中最低層次的概念,它更為具體,微觀到每堂課甚至是每個知識內容,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拓展資料: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
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在歷史上,因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傳統、教育思想不同而異。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古希臘雅典教育要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斯巴達教育要求培養驍勇善戰的人。中國封建社會要求培養明人倫的士大夫。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等層次,其中研究生教育又分為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掌握本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則要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4. 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教育目標,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 之間有何關系
教育目的具有社會整體性,是一個長遠目標;培養目標具有個體情況,也是一個長遠目標專;課程目標稍短期屬,是這門課程教完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具有短期性,是這一學期使學生達到什麼成績。大體可以這么區分,應該側重長遠目標教育孩子,可是學校,會注重近期目標。
5. 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不來同
教育目的是把源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3、關系不同
教育目的與教學目的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什麼樣人才的總要求,反映社會成員在教育上總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導著教學目的,教學目的必然受制於教育目的。通常,教育目的要轉化為教學目的,使社會需要具體化為教學主體的需要。
3、重點不同
教學目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6. 教學目標,教育目的,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的排列順序
按照范疇由大到小的邏輯順序排列為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教學目標、課程目標。
教育目標就是指所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標准。這個目標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方向和規格)。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體而可觀測的變化(或進步)。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6)本學期教育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區別:
1、兩者的指導對象不同。
課程目標指導整個課程,而教學目標只是指導某一課的教學過程。
2、兩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較為抽象,是對科學課程在宏觀上的指導,教學目標則較為具體,對教學細節上的要求。
3、兩者的實施主體不同。
課程目標的實施主體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門、課程指導機構、師資培訓基地、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與審核者、學校的專業教師和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只包括擔任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4、兩者的靈活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往往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反復研討、推敲的結果,具有導向作用。課程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
而教學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教學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
7. 教學目標的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當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分別完成的所有的教學目標時,這節課的教學工作也就結束了。不是嗎
隱含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寫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如: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唯物辯證法等。這是要求各個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潛移默化地、細雨無聲地,灌輸給學生的。
如果寫出來,每一節課都差不多一樣,不但是違反了教學目標的唯一性原則,還會寫大了、寫多了、寫偏了、寫遠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學科的教學目標了,如:政治學科、哲學學科等。
隱含的教學目標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出來,又不能影響教學主線。還要能夠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隱含目標的實現,可以藉助於教案中的活動主題、活動任務、列舉的案例等來實現。如:
①圖形圖像課中,對比今昔天安門廣場全景圖的技術實現。
②電子表格課中,判斷剛剛設計、輸入的公式對錯與否,不是某一個,某幾個學生、老師的判定的,也不是什麼民主投票決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運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聲音信息感覺媒體課上,舉例音樂的曲調和歌詞的傳播信息的特點和效果時,舉例「日本鬼子投降後,曾克林帥部入關,在沈陽火車站唱《國際歌》」「抗日時期,冀中平原夜間老百姓讓門外來人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過程中,還要設計有對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等的評價分數,如:百分制的5分。
8.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目標怎麼寫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構成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即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撰寫教書學目標必須了解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把握原則,掌握方法。
總之,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必須會撰寫教學目標,這是進入教師序列不可迴避的重要步驟,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必要技能。
9. 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有什麼區別
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別為:含義不同、對象不同、概括程度不同、實施主體不同、靈活程度不同
一、含義不同
1、學習目標通常包括了幾種具有內在關聯的標准,主要有內容標准(劃定學習領域)和表現標准(規定學生在某領域應達到的水平)。 在廣義上的學習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一般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四個方面提出某一課期望達到的目標。
二、指導對象不同
1、學習目標指導的是整個學習的課程。
2、教學目標只是指導某一課的教學過程。
三、概括程度不同
1、學習目標較為抽象,是對所學習的課程在宏觀上的指導。
2、教學目標則較為具體,對教學細節上的要求。
四、實施主體不同
1、學習目標的實施主體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門、課程指導機構、師資培訓基地、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與審核者、學校的專業教師和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2、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只包括擔任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五、靈活程度不同
1、學習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而學習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所教授課程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學習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
2、教學目標往往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反復研討、推敲的結果,具有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