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寫對大學老師的教學建議。
現在的大學老抄師的講課質量越來越低,因此有一些建議想提給大學的老師們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一些提建議的內容
2. 對大學老師的講課有什麼建議 要詳細點
1.不能照著講義讀
2.不能光顧自己講,不管學生接受度
3.聯系實際
4生動,有感染力
3. 怎麼寫對大學老師的教學建議
現在的大學老師的講課質量越來越低,因此有一些建議想提給大學的老師們的話可以參考下版面的一權些提建議的內容
4. 你對學校今後綜合化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建議是什麼
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
課堂教學的內容一般可以界定為:在教學計劃規專定的學時范圍內屬,以教師為主導所進行的講授、課內練習等活動,其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大多數是在課堂進行的。因此,可以說,抓住了課堂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和學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時代的變遷,高校學生構成多樣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大都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且確保教學質量不下降。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同時也是全面貫徹高等教育方針、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環節。
5. 淺談如何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抄。」教育是人類社會賴以發展的基礎,而教學則是實施教育的必經途徑。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工作的基本指標,教學質量關繫到學校的前途和命運。加強高等院校的教育,最根本的是抓好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的標志。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充分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學態度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少的因素。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提高自身修養以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下面從這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有導向、激勵和評價的功能。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目標是否准確、具體和全面,要求是否適度。因此,教師要為每個課時、每個章節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明確要求學生掌握什麼知識。
6. 對大學老師上課的評價和建議
給參加上課老師的幾點建議:
上周,各科都進行了課內比教學片區第一輪說課比賽,我校語文組的伍玉蘭老師、英語組的向美玲老師、姜潔老師、物理組的張江濤老師、化生組的張勇老師、地理組的王鵬老師、生物組的鄧念念老師、政治組的陳玉玲老師、體育組的許勝濤老師、綜合組的牟晶晶老師在說課比賽中認真准備,教研組通力協作,取得了進入第二輪比賽的資格,在向他們表示祝賀之餘,也對如何上好公開課方面提幾點建議,供參賽老師參考:
一、得體的服飾和妝容為你的公開課加分。漂亮瀟灑的服飾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會給學生和聽課老師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服飾要大方而時尚,顏色要亮。英語組的向美玲老師和姜潔老師上周參加說課比賽時都在服飾上下了功夫,兩人都穿的是比較時尚的裙裝,並化了淡妝,吹了頭發,站在台上,比起別的選手臃腫暗淡的羽絨服,在第一印象上就加了分!
二、良好的自身素養是上好公開課的基矗聲音洪亮,語言表達簡潔流暢,沒有口頭禪,善於用不同的語言表揚、激勵、啟發學生,有親和力,面帶微笑,適當運用身體語言,能關注所有的學生,提問時不要只提一邊的學生,站位不要太固定。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課堂上能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有幽默感,一定要在課堂上數次聽到學生的笑聲!
三、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的交流及導入非常重要。交流要自然,有幽默感的語句最好,可以緩解師生緊張的氣氛。課前熱身運動的設計要簡單新穎,能讓全班的學生都動起來,一開始就創設出熱烈的氣氛,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游戲最好跟你要上的新課有關,能進行自然過渡。
四、巧妙地教學設計是公開課成功的關鍵。課前認真鑽研和把握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教學設計獨到,要拎出一條主線,找好切入點,能有技巧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各教學步驟之間一定要有過渡語,銜接要如行雲流水,不露痕跡。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學生活動要讓學生的思維發散,能讓學生出彩,呈現出非常活躍的氣氛,這樣最能吸引聽者的眼球。公開課跟平時的常規課不一樣的地方是,一節課一定要有幾個亮點,能讓聽課老師記住的亮點!
五、精美的課件是上好公開課的輔助條件。課件不宜多,應起到畫龍點睛只用。課件的底色和內容要講究顏色的搭配,鮮亮、醒目。字要大而清晰。最好要有視頻。課件做完一定要反復檢查,以免出現知識性錯誤。
六、主題的升華體現一節公開課的深度。不要龍頭蛇尾,在一節課的最後設計一個對本節課的主題升華的活動,體現時代感,滲透德育教育。並可以通過此活動調整時間的安排,巧妙地做到鈴響即下課,給人水到渠成之感。
七、臨陣前的磨槍,即上課前的打磨非常重要。上課老師精心准備的過程,教研組共同探討的過程,就是打磨的過程。「打磨」的過程能讓上課老師的教學從片面、模糊,走向整體、清晰,不斷積累經驗。要用心去研究,要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這也是一個學會反思,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實現自我成長,獲得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還有一點,上課時,眼中只要有學生就行了,就當聽課老師和評委是空氣,根本不要去看他們,去在意他們的感受,把講台當成你一個人的舞台,盡情發揮!
最後祝所有上課老師取得好成績!
7. 大學生對老師上課有什麼建議,對課外指導有什麼建議,具體~
「課外活動」一詞出現較早,泛指「課堂教學」之外的學習活動,多以部分學生在課外組成小組的形式的學習活動。當時,組織活動的目的教師和學生均不十分明確,說它是課堂的延伸不夠准確,說它是課堂的補充也不完全,只是師生均感到需要,因而活動計劃常常不周全,有時完全由教師安排,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形成有願望而活動內容又不盡人意,有時甚至流於形式,師生均不滿意,以致半途而廢的情況也會發生。由於目的不十分明確,活動內容龐雜而缺乏中心,有時只是製作些生物標本或模型,學生既動手,也補充了教學教具之需;有時是作解剖實驗,通過解剖活動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教師感到培養了課堂實驗的「小先生」,可以作為教師的小助手了。凡此等等,時間稍長,師生均感到內容不充實,索然寡味。究其原因,多為教育目的不明確。逐步改進,遂出現「興趣小組」、「課科小組」、「第二渠道」、「第二課堂」等不同名稱,這既表現了因校、因人的不同認識,也表現了從目的到內容的不統一。與此同時,也有名為「課外教育」的,本文認為這個稱謂較好,有了「中心」,內容也豐富多彩了。這就在教育的系統工程上形成了「課堂教育教學」與「課外教育教學」並列的體系,既有課堂育人的統一要求,也有課外育人的因材施教(當然,課堂內也有個因材施教問題)。若此,課堂內教育教學有基本功問題,課堂外教育教學的基本功也應是生物學教師不可忽視的教育教學技能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