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手機與課堂教學

手機與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0 07:22:43

① 傳統課堂教學需要手機嗎

試題答案:來(1)說明了師生之間人源格平等,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師生之間共同參與和共同分享的新型師生關系。 (2)要知師、信師、愛師、敬師;學會角色互換,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掌握好師生交往的禮儀,既要尊敬老師,又要理解老師。

② 課堂上帶手機有什麼好處

上課不會那麼無聊…不會睡覺……謝謝採納

③ 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 利弊怎麼看

大學生課堂上抄是用手機,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個人覺得根據現在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情況,壞要大於好處
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好處有
1、在課堂上迅速的查閱資料,也就是說能夠比較快速的查找與課程相關的內容,更好的理解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2、拓寬課堂知識的范圍,也就是說因為手機信息搜集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更大的拓寬知識范圍,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課堂使用手機可以通過照相功能記錄課堂老師的PPT,而且錄音也可以進入老師上課時的講授的知識,對於知識的課下回顧是非常有用的
壞處有
1、學生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然後玩手機也就是說去看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娛樂的東西,這就讓課堂效率變得低下
2、除此之外,課堂上查閱資料也是一個非常費時間的事兒,如果是專門的查閱資料課堂話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雖然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壞處是比較少的,但是只是第1點就能夠使學生整節課浪費,課堂知識的不到很好的學習,那麼就會荒廢學業
所以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弊端要大於好處

④ 作文《手機與課堂》怎麽寫

如今,在社會生活中,經濟條件日趨完善,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日益加快的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中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現象。這一時間在學生、家長和老師間引起了轟動。那麼,中學生到底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呢?
該。
1現在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大部分時間靠在工作上這也就減少了關心孩子的時間。如果孩子能隨身帶著手機,外出或上學等能隨時給父母報個平安,這既減少了父母的憂慮,也節省了很多時間,非常方便。
2現在的經濟條件,大多數家庭都有了提高,基本能養活孩子的手機,再說,現在帶手機的同學或有手機的同學已經很多了。據一位老師說:他們班裡50名同學,40名同學手機,可見這個可怕的數字足以說明帶手機的普遍性。
3隻要學校能制定好一些相關制度,學生不影響課堂教學,完全可以帶著手機。
可以便於學生多角度交往'學習及時,及時了解一些新聞消息等。
不應該。
1手機對人尤其是學生的輻射能力很強,時間長了會有損大腦,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學生的防範意識還比較弱,加上由於貪玩,所以手機很容易丟失。另外,很有可能隨時會成為不發分子的獵物,在適當的時機被不法抓住、盯住,輕者可能被恐嚇、逼威;重者則有可能遭受暴力逼迫,甚至是生命危險這對自己的成長和家庭會帶來很大影響。
2容易引起同學間互相攀比,造成不良風氣。尤其對於很多農村或農民工在城市讀書的子女,有的甚至還會帶來家庭負擔和心理負擔,使學習成績下降。

⑤ 智能手機對高校課堂教學的影響的研究現狀 。江湖救急!!!在線等

讓現在的學生更容易更便捷地倍速學習!

⑥ 老師怎麼利用手機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便捷有效

一、積極倡導「微課」教學,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內容、時間雖短,但對教學過程的要求卻很嚴格,尤其強調教學過程中完整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雖不同於傳統教學形式中師生面對面的教學,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隱性的受教育者。同時,微課教學不僅可以輔助教師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微課教學可以輔助教師課堂教學。微課,內容雖微,但過程卻要求完整。這就使得微課內容往往圍繞某一知識點而,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中的重點、難點作為微課的課程內容。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微課可運用於學生課前的預習或者課後的復習。中小學生易於接受新鮮事物,這些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在學生中深受喜愛。有的學生甚至將微課下載到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上,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觀看學習。青年教師可以運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或復習。同時,微課內容豐富多彩,即使同一微課內容,教學方式也會各異,教學的重難點也各有側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重難點的強化或重要知識點的鞏固。教師也可以直接把微課作為課堂小結、重難點分析等加以應用,既可以節省教師的課堂教學時間,又能提高教師課堂的教學效率。 2.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面向學生講授知識,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同步進行的雙向行為。而微課課堂,學生面對的是視頻里的教師,教師面對的是電腦屏幕中里的學生,師生交流由直接轉為間接。相比傳統課堂中教師時時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而言,微課中的學生就相對比較自由,亦不用因懼怕教師權威而被動學習知識。此時,微課教學的性質就由教師主動傳授、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學習的決定權也由教師轉為學生自己掌控。微課的課程內容大多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或重難點,學生在校後學習中遇到疑惑,可以運用微課得以解決,從而提高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微課教程,也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微課,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鼓勵開展微課研究,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 微課,作為教育領域內教師發展的新平台,更有利於青年教師知識素養與能力素養的提升。 1.知識素養。區別於傳統封閉式的學校教學,微課的受教群體不僅僅是實際課堂中已經熟知的學生,更多的是互聯網時代下千差萬別的各類學生。因此,在微課研究時,如何針對各類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同一教學內容中,教師應如何選擇區別於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段來講解、擴充知識。青年教師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文化,才能應對各類教學內容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應對自如。而不斷更新的知識層次結構又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青年教師要在已由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不間斷地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通過豐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識素養來適應變幻莫測的知識社會。此外,還要有專業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能力素養。微課,作為一種聚焦式的教學形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同時,短短幾分鍾的教學時長要求包含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比較缺乏教育實踐經驗,是否能准確地把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學過程中能否分清主次,教學時長能否由原來的45分鍾濃縮為短短的幾分鍾,而且短時間里能否完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此時,微課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課研究中,青年教師要通過明確教學內容、掌握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技能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微課教學中,最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教學內容,而相比傳統教學內容,微課的教學內容缺少規范的教材、和統一的標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選擇、規劃上掌握自主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優秀的微課教師往往會把教學重點、難點作為微課的教學內容,而缺乏經驗的教師就容易鬍子眉毛一起抓,使教學重點不突出。此外,一旦教學內容確定,教師就應考慮怎麼教。作為開放式的網路課堂,教師應區別於傳統的學校課堂,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區別於嚴肅的學校課堂教學,微課課堂中教師可植入新鮮元素,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聽體驗。教師可以通過觀看自己錄制好的視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亦可觀看其他教師的微課,認真分析總結並吸取經驗教訓。不同於傳統教學效果的延時性,網路課堂可及時得到學生們的反饋,教師也可及時根據學生們的反饋,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通過教師反思和學生反饋,進一步達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提升自身能力素養的目的,更有益於青年教師總結教學經驗,促進其自身的成長發展。 三、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提高青年教師道德素養 目前,處於起步階段的微課研究面臨著資源匱乏的現狀。對於廣大教師,尤其是剛剛入職,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的青年教師而言,參與微課製作,豐富微課內容,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是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有效途徑。與日常教學不同,微課是一種網路開放平台內的公益性教學。教師義務錄制教學視頻,通過剪輯上傳至網路成為公共的教育資源,以供不同地區、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扎實的學生可通過微課總結知識點、鞏固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微課可以彌補學習中的不足,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點,這樣不僅更好地方便學生學習,還進一步拓展學校的教學,優秀的微課還能提高教師和學校的知名度。同時,微課作為一種公開式的網路教學形式,所面對的受益群體包含不計其數、有著同樣學習需求的學生,而並非局限於自己的學生。教師通過不斷錄制微課,投入到微課研究中,將之無償上傳到網路,推進教育資源共享。而這些微課,通過互聯網,使不同地區的學生受益,無形之中,使教師實現了「有教無類」。此外,一堂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可其製作從備課、設計、錄制再到編輯則是一項繁瑣而又復雜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集體合力協作完成。在微課的製作過程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共同成長,亦可在微課研究中得到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升華。「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自然肩負著傳承文化、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的重任,其自身的成長發展壯大關乎整個教師隊伍的壯大。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青年教師因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參與、推進微課研究,努力適應新的教育發展形式,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⑦ 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利與弊

首先明確是那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使用手機

一、中小學生使用,弊端多多

1.為了保護少年兒版童的視力。《綜權合防控兒童青少近視實施方案》對中小學課堂教學明確規定,教師使用電子產品上課時長和禁止學生將手機和平板帶入課堂。就明確回答了,課堂不能使用手機。

2.為孩子的身體健康。研究表明,12歲以下兒童顱骨比成人薄,兒童使用手機吸收的輻射較多。輻射影響中樞神經,導致頭昏,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未發育完善,輻射帶來損害更嚴重。

3.為了孩子學業。中小學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可能會沉迷手機,手機多彩的圖片,各種游戲等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良信息還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甚至是價值觀。

二.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

1.學習互動需要

教師提前設計問題,學生查資料,預習准備等,如翻轉課堂,雨課堂應用等。

2.獲取信息需要。

新媒體時代,手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3.自學的工具。

除了學習本專業書本知識,還可結合學業,興趣進行選擇學習,現在各類優質的教學視頻教程比較多,能滿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⑧ 手機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危害和益處

一、危害


1、影響學習、影響他人和集體。如果在課堂上使用,還會影響課堂的紀律。

2、談情說愛的幫凶。如果是中學生,很容易因為聯系方便,而讓手機成為學生過早戀愛的幫凶。

3、考試作弊。因為手機的通話及信息,還有一些聊天等軟體的流行,手機很容易成為學生考試作弊的工具。

4、攀比成風鋪張浪費。因為此類學生,年紀還非常小,自控力很差,很容易形成攀比之風,進而在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還會影響心智的發展。

5、手機管理引發新矛盾。因為學校的規定,如果學生私自帶手機,很容易和學校的管理發生沖突,造成學生或學生家長與學校產生一些矛盾。

6、手機輻射影響身體健康。手機的輻射,對還在生長期的學生來說,會有較大傷害。

7、侵犯他人隱私。隨著照相等功能的出現,手機很容易成為偷拍的工具。

8、手機陷阱。隨著手機詐騙越來越多,學生很難分辨真假,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9、惹是生非。用手機叫校外人員打架,在多地都有發生,此類情況與手機有著密切的聯系。

10、移動上網,防不勝防。用手機上網,有可能讓中小學生形成網癮,有害此類學生的身心健康。


2、益處


1、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2、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3、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4、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5、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6、手機的本身小兒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7、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救。

閱讀全文

與手機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