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版教學

教育版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0 05:18:06

① 哪家公司在做樂高EV3教育版教學套裝

我帶孩子體驗過,玩了10分鍾就沒什麼興趣了,後來選中了索尼koov立體拼插玩具。這個比較好玩,難度會慢慢提高,孩子玩的同時對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② 跪求上海教育版小學英語5-6年級的課件和教案

1.教師來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自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③ multisim10專業版和教育版有什麼區別,哪個功能多好用

  1. multisim10教育版是用來輔助你對電路的理解的,偏向教學用,而專業版偏向於專業人員回進行工作實踐答。

  2. 如果是個人實踐使用,建議使用專業版。Multisim是美國國家儀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為基礎的模擬工具,適用於板級的模擬/數字電路板的設計工作。

④ 教學與測試數學必修4必修5(配江蘇教育版)的 答案

是不是蘇州大學的《教學與測試》?
是的話,有以下渠道可以獲得:
1、直接與蘇州內大學出版社聯容系(不知需要多少)。
2、不知你是哪個城市,可以到書店去看看有沒有賣的了,估計在南京、蘇州會有,其他地方有可能有。
3、有認識的數學老師嗎?可以向他們找。
4、我有必修4的答案(我是高中數學老師)。
滿意嗎?

⑤ 浙江教育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資料,要整齊點,越快越好,謝了!! 山西介休的都知道。

8、56個民族是一家

第1課時

課時目標:1.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了解漢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認識少數民族的服飾,初步感受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

3.通過搜集信息、課堂展示等活動,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欣賞歌曲:「愛我中華」。

點擊課件。(出示視頻「愛我中華」)

學生欣賞,會唱的一起跟唱。

就像歌中所唱,我國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各族人民齊歡聚」)

2.看圖片:了解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

在我們祖國遼闊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就居住著很多民族呢!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

學生交流。

⑴從圖上看,漢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多少,其他民族呢?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漢族和其他人口對比圖」)

學生齊讀調查表上的一段話。

⑵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少相對較少,但分布面積很廣,佔全國總面積的多少呢?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民族分布面積對比圖」)

小結:祖國的每個角落都有這55個民族的蹤影,我們的學校里就有少數民族小朋友呢!你知道嗎?是啊,少數民族在全國各地和漢族雜居在一起,就像56個兄弟姐妹組成了祖國這個團結統一的大家庭

出示課題《56個民族是一家》

二、學習

1.參觀「民族大觀園」,初步了解我國各民族文化。

今天我們要走進「民族長廊」進行觀光游覽。就讓我暫時充當導游,帶大家一起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吧!

(1) 觀看錄象。

我們現在就去第一站民族大觀園,走近各個民族,一起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領略那兒的風光,共同感受不同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

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民族風情錄象」)

(2)學生交流。

在大觀園里逛了一圈兒,遊客朋友們都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說說你逛了「民族大觀園」以後有什麼感受,想說些什麼?

小結:是啊,56個民族各有不同的風情特色,風光秀麗,風情迷人,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2.了解漢族民族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我們漢族是56個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⑴了解古代四大發明。

教師簡單介紹:

指南針: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最早的指南針——司南,明朝鄭和下西洋以及哥倫布航海、麥哲倫環球航行等,都有指南針的功勞。現在在野外探險、科學探測等都需要使用指南針。

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使用樹皮、破布、漁網等來造紙,降低了成本。

印刷術:唐朝開始盛行雕版印刷,北宋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

火葯:最早由古代的煉丹家發明,唐朝開始應用於軍事方面,到宋朝用火葯製成了焰火等。

⑵了解書法成就。

顏真卿的字圓潤飽滿,柳公權的字硬朗清瘦,歐體字剛勁挺拔,趙體字流暢清秀,《蘭亭序》是行書,優雅飄逸,一氣呵成。書法是漢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組「一些書法作品」)

學生欣賞書法作品。

⑶了解文學成就。

點擊課件。(播放畫外音「唐詩宋詞明清小說」)

除了四大古典小說,唐詩宋詞,漢族人民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交流。

小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的詩詞,曲折生動的小說,這些都是漢族人民創造的文學經典!

⑷了解其他文化成就。

水墨畫是漢族文化的一絕。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都是美術文化中的精品。

點擊課件。(隨機出示圖片組「水墨畫」)

漢族的服裝唐裝在世界上的影響也是十分廣泛,深受外國朋友的喜愛。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唐裝」)

⑸填一填智慧谷。

小結:漢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民族,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個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3.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感受少數民族魅力。

⑴了解少數民族服飾。

55個少數民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她們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就說衣服吧,和我們漢族也是大不相同呢!

請你猜一猜:

少數民族的服裝、穿戴都跟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環境、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你知道這些服裝是屬於哪個少數民族的嗎?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組「少數民族服飾」)

a.出示維吾爾族服飾圖片:

維吾爾族男人愛戴四棱小花帽,女孩子能歌善舞,穿飄逸的大裙擺長裙。

b.出示傣族服飾圖片:

傣族服飾中男子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傣族女子喜歡穿窄身長裙,將長發挽髻。

c.出示藏族服飾圖片:

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長袍,男的常袒露右肩,愛女的系彩色條紋圍裙,愛穿牛皮長靴。

d.出示蒙古族服飾圖片:

身著蒙古袍,束腰,腰間佩荷包、蒙古刀,腳著短皮靴。

e.出示滿族服飾圖片:

男人剃頭,腦後垂長辮;女人穿斜襟寬松旗袍,頭戴大拉翅。

f.出示朝鮮族服飾圖片:

女子穿色彩鮮艷的短衣長裙,衣襟上有綢帶,在胸前打蝴蝶結;男子穿短衣、燈籠褲。

g.小游戲。

點擊課件。(播放動畫「少數民族服裝與地域」)

⑵了解少數民族傑出人物與故事。

a.了解維吾爾族人物阿凡提。

55個少數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的還產生了不少傑出的人物,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點擊課件。(播放視頻「阿凡提要不要」)

看了錄象,你覺得故事中的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學生交流

b.了解其他少數民族人物與故事。

除了機智幽默的阿凡提,你還知道其他少數民族的傑出人物或者有趣的傳說、故事嗎?學生交流(見資料庫文字資料)

三、拓展

准備小展覽:

小結: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明白了我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有著傳統的燦爛文化,各個少數民族也各有各的特點,有著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一下各個少數民族的資料,為舉辦「小小民族知識展」做准備。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團結互助,友好往來,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2.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3.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對「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多花」這句歌詞有深刻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別具特色的文化。

二、學習

1.學習「小小民族知識展」。

⑴學生製作:

學生分四人小組在卡紙上製作「小小民族知識展」。

⑵小組派代表介紹。

2.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⑴閱讀課文《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思考:為什麼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

⑵了解民族團結故事。

A.「文成公主進藏」

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歷來就有許許多多漢族和人民各少數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的動人故事,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就是其中的一個。

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文成公主進藏」)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小結:是啊,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為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留下一段佳話。

B.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

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

教師講述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的故事。(見資料袋文字資料)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小結:是的,敬愛的周總理深深知道,民族團結是用實際行動書寫出來的。只有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尊重,手牽著手,心連著心,才能維護祖國的團結統一,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

⑶了解民族團結寶鼎。

在西藏人民會堂前廣場上有一座神聖的「民族團結寶鼎」,它象徵著祖國56個民族團結友愛,誰也離不開誰,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民族團結寶鼎」)

⑷學會尊重少數民族。

當我們遇到身著民族服裝的其他民族的同胞,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不應該怎樣對待?

學生交流。

小結:56個民族,56枝花,56族親如手足的兄弟姐妹,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舉世矚目的文明,我們要平等、團結、互助,共同繁榮進步。

三、拓展

1.觀看情景劇。

55個少數民族擁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涌現出了許許多多著名的人物,更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故事,這些資料數不勝數,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收集、分類呢?下面這個情景劇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點擊課件。(播放錄象「情景劇」)

2.以一個少數民族或民族大團結為專題,辦一期小報。

9、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 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是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依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

2. 初步了解民族自治區域的意義。

3. 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堂競答展示等活動,使學生了解藏族、壯族的風土人情,能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增進民族團結。

4.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復習。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知道了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55個,你能看圖報出幾個?(開火車形式回答)(點擊出示「中國版圖」)

2. 引入。

56個民族是一家,漢族人數最多,五大地區少數民族人數也較多,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這些民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3. 揭題。

點擊出示課題《2.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齊讀。

二、學習

1.了解「自治區」。

(1)自學課文。

①請同學們學習課文第52頁內容,思考:

什麼叫少數民族自治區?有哪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2)交流討論。

①說出五個自治區的位置,全名。

點擊出示「五大少數民族相應版圖、族名」。

②強調民族自治的重要性:

點擊出示文字「自治區概念及判斷題」,判斷對錯,並說說理由,

* 少數民族自治區主席是由漢族領導擔任的。

* 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少數民族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3)小結:

少數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同時,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對集中,只有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區域自治,才能更好地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區事務的權利。

2.了解各民族風俗。

(1)過渡。

你知道這些少民族自治區各自的民族風俗嗎?最想了解的是什麼?讓我們帶著這些期盼,隨著身穿節日盛裝的五大少數民族的導游一起去領略他們的民族特色吧!

(1)走進西藏自治區。

①辨別服飾特點。

第一站去西藏游覽,我們該跟幾號導游一起去?為什麼選擇她?

②領略自然風光。

A.點擊出示配講解圖片組「西藏風光」。

B.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③感受民風民俗。

A.學習藏族禮儀。

a.師生交流自己了解的藏族禮儀。

b.活動。

請同學演一演獻哈達和敬酒的禮儀。

(鼓勵同學大方展示,更可與老師同台表演。)

B.欣賞「布達拉宮」。

a.交流。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藏最著名的「布達拉宮」,請對這里有所了解的同學當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

b.學習。(點擊播放視頻「布達拉宮」)

欣賞「布達拉宮」,了解磕長頭習俗。

c.導行。

我們到了西藏,看到他們在磕長頭,不能笑他們,我們輕輕地走過,別打攪他們。

④辭別藏族同胞。

同學們,我們得離開西藏了,真是依依不捨啊!請大家用剛學的藏語跟導游小姐道別。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上吉其」——謝謝)

(2)走進壯族自治區。

①辨別服飾特點。

領略了遼闊粗曠的高原風情,我們再去看看秀麗的壯族風光,這回該跟哪位導游去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②領略自然風光。

A.猜謎引入。

B.風光欣賞。

點擊播放「桂林山水」錄象,請學生談談感受。

③體味風土人情。

A.對歌藝術。

a. 「三姐騎魚上青天,留下山歌萬萬千;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猜猜這歌謠中講的是誰。

b.點擊播放視頻「對歌」。

你對壯族的山歌、壯族的人有什麼更深的了解?

c.點擊播放圖片配錄音「歌圩節」,指名讀。

B.舞蹈藝術。

a.欣賞文中圖片。

你知道壯族有哪些特色舞蹈?(銅鼓舞、扁擔舞、草裙舞等。)

b.游戲活動。

在這些舞蹈中,壯族人最熱衷的是板鞋舞。請你來試一試,體驗之後談談感受。

c.小結。

勤勞智慧又團結的壯族人民,他們用歌舞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對遠方客人的歡迎。

三、總結

不管身穿那種服裝,不管居住在祖國的哪個角落,我們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同升一面旗,共愛一個家。

四、拓展

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為下節課接著游覽其他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做好充分的准備。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的風土人情,能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懂得尊重是民族團結的前提。

2. 通過課前收集信息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在藏族、壯族導游的帶領下我們領略了遼闊粗曠的高原風情和秀麗的壯族風光,今天你也有機會來當小導遊了!

出示「導游招聘啟事」。

1.走進內蒙古自治區。

(1)「小導游」介紹。

我們內蒙大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滿山坡,蒙古包是草原上朵朵美麗的小花,請看——點擊播放圖片加音頻「天堂」。

(2)「小導游」提問。

大家稱我們蒙古族為馬背上的民族,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每一個蒙古人都能騎、善射、身體強壯,我們有使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英雄鐵木真—成吉思汗。)

(3)「遊客」欣賞。

①我們還有每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請跟我來看看吧。

②點擊播放視頻「那達慕大會」。

(4)「遊客」競猜。

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

2.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小導游」介紹。

一曲「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就把人帶入了無限的遐想,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吃過新疆的葡萄乾嗎?看過天山的美景嗎?就由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導游帶大家去一游吧!

(2)「遊客」欣賞。

①點擊播放歌曲「新疆好」+圖片組「新疆風光」。

②指名談感受。

(3)「遊客」品嘗。

咱們大飽眼福之後,再來飽飽口福吧。這里有許多好吃的,你想挑哪個嘗嘗?

①水果。

A.請同學說說新疆有名的水果。

B.點擊出示配圖「新疆水果謠」。

C. 這里道出了新疆最有名的四個水果之鄉,搶答,四個水果之鄉和四種水果分別是什麼?

②小吃。

A.過渡: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省區,天山雪水滋潤了新疆這塊土地,這里不僅是名副其實的水果之鄉,小吃也特別有風味呢!

B.點擊出示圖片組「新疆小吃」,你吃過什麼?想吃什麼?

(4)「遊客」競猜。

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

(5)「遊客」跳舞。

我們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每逢盛大節日和喜慶吉日,甚至勞動之餘,男女老幼都會伴著「達甫」(手鼓)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3.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

(1)「小導游」介紹。

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導游,我們寧夏回族最了不起了,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

(2)「遊客」體驗。

①欣賞清真寺圖片。

②欣賞視頻「回族舞蹈」。

③展示回民的帽子,讓同學們戴一戴。

④教師簡介回民特殊禁忌。

(3)「遊客」競猜。

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

三、總結

我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各有特色,風景優美,人民勤勞善良,是我們祖國大家庭的驕傲。願我們的在和諧快樂的社會中,平等、友好地相處,開創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愛我中華」。

四、拓展

請同學們用課內學到的知識加上課外收集的資料,製作成精美小報,在班級內展示並進行評比。

10、少數民族之鄉——雲南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的情況。

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樓,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

3.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學生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教師課件出示中國地圖,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雲南省,說說雲南省的地圖像什麼?(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

2.出示「雲南十八怪」,猜一猜這說的什麼地方?

3.同學們對雲南有多少了解呢?

教師小結:雲南大理有著名的蝴蝶泉,那裡的蝴蝶也是很有名的。石林、蝴蝶、孔雀……雲南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被稱為少數民族之鄉呢。

俗話說「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說的就是美麗的雲南省生活著很多少數民族。

教師出示課題:第3課《少數民族之鄉——雲南》。

二、多彩民族 特色建築

1.你能說出幾個在雲南的少數民族?

(白族、傣族、苗族、納西族、彝族、侗族……)

(教師點擊課件:展示不同的少數民族 )

2.了解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

美麗的雲南是少數民族之鄉,在這塊土地上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還有著許多獨特的建築以及有趣的風俗。課前,同學們對雲南的少數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

(1) 先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書上第59頁內容。

雲南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請說出這些是什麼建築,哪個民族的。

(課件展示:傣族竹樓、苗族吊腳樓、傣族的白塔、白族的

崇聖寺三塔)

(2)為什麼傣族竹樓、苗族吊腳樓第一層不住人?

A 雲南溫暖多雨,潮濕,霧大,野獸多。

▲ 小結:少數民族充滿智慧。

(3)除了竹樓和吊腳樓以外,你還知道雲南還有什麼用來居住的建築呢?

小結:領略了雲南獨具特色的建築,這里包含著少數民族的智慧,讓我們不禁為之嘆服。

三、節日大觀 共慶佳節

1.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雲南少數民族他們載歌載舞的形式歡度節日,那場面盛大熱鬧,可千萬不要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呀。你們看

(1) 課件:火把節

彝族是最著名的節日。學生:簡介彝族火把節由來。

彝族舞蹈:阿西跳躍

(2)教師播放視頻:「潑水節」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簡介潑水節的相關知識。

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歷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後兩天為迎新。

(3)節日里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你來做我來猜」

學生做動作:孔雀舞(圖片)竹竿舞(視頻)

3. 請學生介紹一些,課前所了解到的有關雲南各個少數民族的知識,可以展示相關圖片。

四、總結升華 知行悟情

1、詩歌——配樂 《幸福的節日》

吉祥的水,祝福的水,

盡情地潑,盡情地灑,

送舊迎新,新年祈福。

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

一道道彩虹在陽光下映射。

夜空被熊熊的火焰照亮,

火紅的生活,幸福的節日

不分民族,不分年齡,

男女老少,翩翩起舞。

到處充滿了歡歌,

到處充滿了笑語,

這里變成歡樂的海洋。

2.美麗的雲南有許多少數民族,為了便於遊人參觀、游覽,特意修建了雲南民族村。如果你去雲南,別忘了到「雲南民族村」去,那裡到處花紅柳綠,笙歌不絕,舞影婆娑,是「人間仙境」,25 個少數民族村寨,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最多的少數民族。

課件:展示民族村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學生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提起雲南,人們喜歡用「神奇豐富」、「五彩繽紛」等字句來形容.那裡不僅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尤以各放異彩的20多個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最為有名。其實,雲南少數民族的精彩是豐富多樣、風格各異的,各民族獨具異彩、賞心悅目的服裝服飾,吸引著眾多遊客的注意。

2.教師展示圖片:各個少數民族不同的服裝。

3.你能猜出他們分別是什麼民族的嗎?

(彝族、佤族、傈僳族、白族、傣族、苗族)

4.美麗的服飾,美麗的民族,美麗的雲南。我國的少數民族之鄉不愧為我國西部的一顆明珠。

二、交流「少數民族之最」和「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

1.交流「少數民族之最」表格。請學生說說是如何搜集到資料的。

(1)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2)資料可以從網路全書上搜集,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的《社會生活卷》中第50頁就有「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表」。

2.交流「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填空。也說說是如何搜集到資料的。

我國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壯族、蒙古族、滿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苗族、彝族、傣族、黎族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三、闖關游園會

1.規則:必闖關共有兩關,見課文。

每個學生都必須闖關,請八位同學兩位一組分成四組,分前後半場輪流主持其中一關。

選闖關必須達到五關以上,可得「民族知識優秀獎狀」;

如果達到十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銅牌小博土獎狀」;如果達到十五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銀牌小博士獎狀」;如果達到二十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獎狀」;而全班答對最多的一位,無論答對幾題,均可以得到「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獎狀」,選闖關超過二十關的第一名,還可以拿「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第一名獎狀」。

闖關過程要公開、誠信,一發現弄虛作假、包庇投機,取消資格。

2.每組學生選擇地方,在《大中華》或者《愛我中華》的音樂伴隨下,闖關活動開始。

四、總結活動,頒發獎狀

五、播放音樂「阿細跳月」

帶著全班在樂聲中一起起舞。

11、世界之窗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知道黃、白、黑三個人種的主要特點及其主要分布區域。

2.了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明白各個人種都為世界創造了財富和文明。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明年是2008年,在我國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你知道是什麼大事嗎? 2008北京奧運會。(點擊出示鳥巢圖),到那時,北京會出現一種怎樣的情景呢?(五洲四海的朋友都將來到中國參加這一盛典)

二、 學習

(一)認識三大人種的特點

1.看圖片,發現不同

2008年,三個小夥伴也將來到北京,觀看奧運會,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人啊?(點擊出示三個不同人種的孩子的合影), 看看他們三個的長相,你發現了什麼?

膚色不同,白色、黑色、黃色的

2.除了膚色不同之外,你發現在長相上他們還有什麼不同?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隨機完成以下板書

皮膚 頭發 嘴唇 眼睛

黃 黑 直 薄 黑

黑 黑 卷 厚 黑

白 黃 棕 中等 藍

小結: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人我們稱他們為黃種人(板書),白皮膚、黃頭發、藍眼睛的人我們稱他們為白種人(板書),而有著黑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人就是黑種人(板書)了。

⑥ 義務教育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9頁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在醫學、食品的成果

將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編號,學生每組選擇一種;
•各組設計方案,與全班交流;本單元的名稱是「微小世界」,和科學上所指的「微觀世界」有所不同。
一、本單元的核心概念
1、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進,觀測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秘密。
2、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的結構是什麼?
圍繞核心概念,按人類觀察工具不斷發展,視野越來越寬廣的思路編寫。從放大鏡到顯微鏡,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晶體世界到生命世界。
三、本單元的特點
綜合性較強、比較開放、拓展學生觀察范圍、學生感興趣、有一定教學困難。
四、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什麼?
教學重點是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能力。
學慣用工具觀察,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系。
在知識方面沒有嚴格的規定,是開放性的,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較多的發現。
1.1 放大鏡
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1)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物體更小部分的更多細節;
(2)和放大鏡形狀類似的物體也具有放大的功能。
(3)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認識放大鏡的作用「它們是什麼」( P3 )教學建議:
首先要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種紙的纖維的特徵:纖維的長短及排列的情況緊密、疏鬆;整齊、紊亂)
如何猜得到哪張是書寫紙 、吸水紙、過濾紙呢?我認為是不是可以找身邊的紙,觀察哪些紙的纖維分別和它們的纖維相似。
認識放大鏡的作用觀察報紙上的畫面,亮處的點和暗處的點有什麼不同? 同樣的鋼筆或毛筆在不同的紙上留下的筆跡有什麼不同?顏色水在不同的紙上浸潤的情況?觀察鋼筆的墨水從哪裡來?
1.2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就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最大的;
(2)隨著放大鏡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3)觀察物體時所獲得的信息和我們使用的觀察工具有關;
五、教學活動「放大了多少倍」時應考慮的問題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放大鏡的大小有關系嗎?
2、用數字數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確測出放大鏡的放大率嗎?
3、測放大鏡的焦距容易嗎?
4、直接閱讀放大鏡的說明書可以嗎?
六、教學時可採取的策略
•選用直徑相同,放大倍數不
•指導學生規范操作,得出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再將標號不同的放大鏡(放大倍數不同)同時發給各組,來「觀察什麼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較大」。
•比較不同倍數的放大鏡下觀察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看到的細節和視野)
1.3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選用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意義:
1、昆蟲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有著十分豐富的觀察內容;昆蟲的種類和數量繁多,分布范圍廣,有著不同的形態機構和生活習性。
2、學生對昆蟲很感興趣,但對昆蟲知識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近一步觀察、學習;小學生對昆蟲始終有濃厚的興趣,觀察昆蟲對透明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樂此不疲的活動,在三年級上冊的《動物》單元中,學生們已經對昆蟲有了一定的接觸,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要求。
3、許多昆蟲由於身體較小,要用放大鏡觀察。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一課的教學,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是比較開放的,如學生將對昆蟲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聯系或昆蟲的生活習性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究;
•第一步在課堂上觀察昆蟲身體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蠅的眼、蟋蟀的耳、昆蟲的觸角等。這些器官能反映昆蟲的主要特徵,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
•第二步選擇一至兩種昆蟲在課外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跟蹤觀察。
•課本上列舉了 「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的一個範例。
•「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是對蚜蟲和草蛉進行比較深入的跟蹤觀察。觀察者從蚜蟲和其天敵草蛉的肢體、進食、偽裝等幾方面,以及它們的關系,作了比較細致的觀察和生動具體的記錄、描述。
1.4 放大鏡下的晶體
•《放大鏡下的晶體》一課的教學,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自然界中許多物體都是晶體結構,晶體具有一致的幾何形狀;選擇「晶體」內容的意義
許多晶體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我們只有藉助放大鏡、顯微鏡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質都是晶體結構。過去學生觀察物質,很少從結構上去觀察,晶體是他們第一次從物質的細微結構角度進行觀察。從結構的角度去觀察物質,會使他們對身邊的物質有著更深一層的了解。這對拓展學生對自然界物質的認識是有意義的。
第一部分是初識晶體,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鹼面晶體。
第二部分自製晶體。指導學生用白糖、食鹽、鹼面在玻璃片上製作晶體,並觀察晶體。
活動「觀察美麗的晶體」,教學時一般採取課前教師搜集、製作好各種晶體,學生們課上進行觀察和描述。如果學生們能夠親自觀察到晶體的結晶過程,會使學生們對晶體的理解更加深刻。
1.5 怎樣放得更大
•《怎樣放得更大》一課的教學,學生要形成以下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科學家設計並使用顯微鏡來拓寬觀察領域、開展對更多問題得研究;
至關重要的兩個問題
1、製作指導;(自製顯微鏡的)
2、指導使用方法;(有顯微鏡的)
1.6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本課學生們要形成的科學概念是比較開放的。
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要求選擇、確定一個有關身邊生命世界的課題,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觀察研究,並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讓學生經歷一個「問題—計劃—觀察—結果—交流」,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嘗試象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重點指向學生的觀察范圍、觀察內容、觀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備。
啟發觀察的范圍和內容,並提供範例。
1.7 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
觀察的對象是身邊的生命世界,要啟發學生從居家的環境、校園環境、自己的身體等方面去提出問題、尋求研究課題(課文 12頁的學生對話是提出問題和發現課題的過程的舉例。比如發現魚缸里的水綠了,就思考為什麼水會發綠?假設是不是水裡有什麼,從而提出要看看水裡到底有什麼的課題)。
可讓學生閱讀課文15頁《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內容。《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於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又自己通過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師要幫助學生篩選課題。所提出的課題內容要能用簡易顯微鏡進行觀察,要符合學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學生對觀察細菌感興趣,但是細菌要在放大千倍的顯微鏡下才能看見,一般的顯微鏡下是無法看見的。不過細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見的,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培養菌落和觀察菌落)
1.8 微小世界和我們
對使用顯微鏡觀察,教材上沒有專門的作為新課學習,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包括如何培養、製作顯微鏡下的標本,以及如何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下的觀察和一般觀察不同,對觀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薄而透明,對較厚不便於觀察的物體,如植物果實、根、莖、葉等,需要製作切片。(課文13頁第一幅圖介紹了製作切片標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圖介紹如何利用新鮮乾草培養微生物;第三幅圖是以洋蔥為例介紹製作切片的製作方法)。教師可預先准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和觀察黴菌、如何培養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裡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學生參考。根據學校的條件,准備一些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要求:
要包括課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收獲和體會。內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不要求學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盡量按照要求去做。
如何讓學生理解體現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關系
科學與技術是互惠互利的,科學與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更精巧的儀器,而科學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於產生更好的儀器和技術,技術的進步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教材通過指導學生親身觀察和體驗,經歷從眼睛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用顯微鏡的觀察,並對三種不同的觀察結果進行對比,交流發現的成果。體會到由於觀察工具(即技術)的進步,能使人類看到的范圍擴大,能發現緊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通過簡單的光學知識,了解到科學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於產生更好的儀器和技術。如放大鏡和顯微鏡實際上是運用了凸透鏡放大及成像的科學原理。
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製放大鏡、顯微鏡的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的運用。另外通過資料介紹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過程和成果,了解到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發現了生物由細胞組成,疾病由細菌和病毒引起,從而促進了生物學、醫學、農業等方面的發展。顯微技術促進了微電子儀器的研製等等。

一、單元教學的意義
通過前面三年半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對身邊世界的許多物質及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六年級下冊,教材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不斷發展、視野越來越寬廣的思路編寫,從放大鏡到顯微鏡,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晶體世界和生命世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本單元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所涉及到的內容有光學、生物學、物質結構、科學發展史等。但教學的重點不是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而是拓展學生觀察的范圍,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從而能獨立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因此本單元也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單元,課堂上的學習只是科學學習的開端,希望學生把觀察活動延續到課後,把觀察內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單元教學活動有以下內容:「放大鏡」「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怎樣放得更大」「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微小世界和我們」。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的功能,放大倍數與凸度有關。凸度大的放大鏡其放大倍數較大,但視野較小。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放得更大。
2.拓展有關昆蟲的知識,獲得對昆蟲世界更多的了解。
3.發現並提出生命世界的問題,獲得對生命世界更多的了解。
4.引領學生見識周圍常見固體的晶體,知道物質的內部是有一定的結構的。
5.指導學生認識到觀察工具的發明和改進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促進了人類生活的改進。
科學探究
1.認識到利用工具觀察比只用眼睛觀察有效,觀察工具使我們看到了平常看不清或看不到的物體。
2.培養學生觀察微小物體的能力,能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昆蟲、晶體等微小物體,並把觀察到的現象用圖和文字記錄下來。
3.會用簡單的方法計算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4.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探索微小世界的秘密,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
5.能按要求轉寫有關生命世界問題的簡單的研究報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探索微小世界的秘密感興趣。
2.體會到技術是不斷改進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也促進了科學研究的發展。
3.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執著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4.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看不見的物質,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

二、理解•思考•研討
1.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什麼?教材的結構是怎樣的?
2.我們怎樣引領孩子們觀察周圍的微小世界,教材為什麼選擇昆蟲、晶體、生命世界讓學生觀察探究?
3.在本單元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生發展探究能力?
4.科學與技術是互惠互利的,科學以及解決問題有時需要精密的儀器,而科學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於產生更好的儀器和技術,技術的進步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本單元教材是怎樣指導學生認識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的?
5.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一般構造及原理是怎樣的?
三、活動分析和建議
1.本單元的名稱是「微小世界」,和科學上所指的「微觀世界」有所不同。微觀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微小的物質粒子的領域。由於觀察條件和學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單元不從物質的分子、原子、電子這個角度去展開,只是拓展到用放大鏡和簡易的顯微鏡能觀察到的比較微細的物體。如常見的固體物質的晶體,紙和布類的纖維,蚜蟲等平常看不清的很小的昆蟲,昆蟲的口器、觸角等器官,一些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單細胞動物,植物的細胞,細菌的菌落,等等。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拓展學生的視野,學慣用工具觀察,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能力。可以說在知識方面是開放性的,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多發現。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不斷發展、視野越來越寬廣的思路編寫,主要從昆蟲世界、晶體世界、生命世界三個方面展開。
3.我們怎樣引領孩子們觀察周圍的微小世界呢?一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二是啟發觀察的內容和范圍;三是指導觀察的方法。從三年級開始學習科學,放大鏡就伴隨孩子們的學習,學生對它並不陌生。學生喜歡用放大鏡東看看西瞅瞅,也一定有不少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樣讓六年級的學生對放大鏡感興趣呢,我們要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進行觀察,鼓勵學生有新的發現。教材選擇了樹葉、報紙、計算機和電視機的屏幕,不用放大鏡是看不出它們的特點的。這樣的發現會使他們有一個驚訝,引起觀察的興趣,從中體驗到用放大鏡和不用放大鏡所看到的物體不僅只是大小不同。有了這樣的經歷後,學生渴望有更多的驚訝和發現,我們可以不加限制地讓孩子們在課後用放大鏡觀察身邊的物體,如粉筆頭,鉛筆、鋼筆或毛筆的筆跡,各種紙,食品,衣物,植物,泥土等等,鼓勵他們有更多的發現。僅僅能使用放大鏡是有限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恰當地增加了一些關於放大鏡的光學知識,想必一定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廣泛的觀察後,教材引導孩子們從三個方面去重點觀察,首先是昆蟲。這是因為昆蟲是用放大鏡觀察的好對象。一是昆蟲個體比較小,不少昆蟲是肉眼看不清的。有些昆蟲肉眼雖然看得清,但身體的一些器官和細節是看不清的,必須用放大鏡進行觀察。二是昆蟲各種各樣種類繁多,有著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因此有許多豐富的觀察內容,人類在昆蟲的領域中也有許多發現。三是學生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昆蟲世界本來就吸引著學生,觀察昆蟲對許多學生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樂此不疲的活動。在三年級的「動物世界」單元他們對昆蟲就有一定的研究,現在用放大鏡進一步發現昆蟲世界的秘密,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能拓展學生對昆蟲的了解。
第二個觀察對象是晶體。晶體是許多固態物質的結構,過去學生觀察物質,很少從結構上去觀察,這是他們第一次對物質的細微結構進行觀察。從結構的角度去觀察物質,使他們對身邊的物質有了深一層的了解。學生對晶體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但對於食鹽、白糖這些固體物質是熟悉的。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過去不知道的奧秘,也會讓學生的探究興趣大增。
在用放大鏡對周圍的物體有了初步的觀察後,教材指導學生用顯微鏡研究生命世界。學生對生命世界比較熟悉也極感興趣,有著許多的問題。生命世界的觀察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可以發現許多微小的生物種類及其生活的范圍、生物的細胞結構、生長過程等許多秘密。通過觀察活動獲得許多感性認識,有利於拓展學生對以往所學的生命世界的進一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生物的知識打下基礎。可能有學生想看到細菌和病毒,但細菌要在放大上千倍的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病毒更小,要在放大上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當然學生的觀察活動絕不僅限於教材上提到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本單元怎樣指導學生發展探究能力呢?在使用觀察工具方面,從用放大鏡觀察到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用放大鏡觀察比較簡單,學生也比較熟悉,但使用顯微鏡觀察,特別是比較正規顯微鏡,教材上沒有專門作為新課來學習,在如何用顯微鏡觀察,如何准備觀察材料方面,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在觀察內容方面,也是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用放大鏡進行觀察時是觀察個別物體的外形、結構或行為,到用顯微鏡觀察時,就要求確定課題,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得出一定的結論。教材對觀察的范圍和內容給予了啟發並提供了範例。本單元的許多活動要拓展到課外,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要緊密結合。為解決觀察儀器的問題,可和學校附近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也可以自製簡易的顯微鏡,比如透明的玻璃球,放大倍數就比較高。
6.「微小世界」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關系。教材通過指導學生親身觀察和體驗,經歷從眼睛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用顯微鏡的觀察,並對三種不同的觀察結果進行對比,交流發現的成果,體會到由於觀察工具的進步,能使人類看到的范圍擴大,能發現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⑦ 高中數學教學與測試(學生用書):文科總復習(新課標·配江蘇教育版)答案

去書店看看吧!學習還是看正真的書來的好一點!本人我是這么認為的啊!呵呵!

閱讀全文

與教育版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