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英語教學教育

英語教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20 02:25:25

A. 對英語教育的認識

我對英語教學的認識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英語已成為一種社交的通用語,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越來越接近,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英語教學已經在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結合英語教學法,我認為學生要學好英語應該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環境、社會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對英語教學的成效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幻燈機和幻燈片,錄音機和磁帶、錄像放映機和錄影帶、語言實驗室等,以及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料,如英語教學參考書、英語讀物、雜志、報紙等的圖書館都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雖然不是沒有它們就不能教英語,但是,如果恰當地用好這些設備,將會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群體,由於民族情感,對說英語的國家採取敵視態度,就不可能、也不願意去學習英語。反之,對待說英語的國家採取友好的態度,或與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系,就會喜愛和學習英語,英語也會因此而學得好些.這種現象在我國英語教學的歷史中可以見到,例如:1953年中學里「英語受禁」和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所出現的學習「英語熱」是再好不過的例證。現在,我國社會群眾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是積極的,對英語教學也是有利的。社會對英語的需求越來越高,要求英語教學要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第三,家庭條件對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影響也較大。一般來說,城市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要比農村的學生好。有的學生家長懂英語,平時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比較關心,並給於適當的輔導,對英語知道的很少,他們工作忙,平時顧及不到孩子的英語學習,這樣的話,如果自己不努力,那麼學習成績一般欠佳。有的學生家長本身對英語學習就有這樣那樣的消極看法,無疑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消極作用。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對一些家庭環境不夠理想的學生要多一些注意力,應該給這樣的學生更多的幫助。教師對待少數學習差的學生不能單純責怪,更不能說他腦子笨,而應該考慮到他們所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應該做好學生家長工作,讓他們配合好教師一起抓學生的英語學習。

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抓好語言技能評價,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的技能及其綜合運用能力。

在聽力方面,考評學生能否聽懂並用所學語言敘述課文內容及背景,能否聽懂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基本沒有生字的語言材料以獲取所需信息,同時考評學生從期中到期末聽力測試的整體情況。

在說話方面,看學生是否能夠就課文內容進行回答,能否復述課文大意,或就熟悉的話題進行交流。通過口頭問答、朗誦、英語沙龍等課內外學習活動和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精神等進行考評。

在閱讀方面,考評學生能否按需要預習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回答課文配套練習的問題,能否理解內容簡單的書信,通知、說明等應用性文字材料,能否藉助詞典閱讀理解難度與課文相當的文字材料以獲取所需信息,並從中獲得樂趣。

在書寫方面,考評學生能否規范地、熟練地書寫,能否聽寫與課文有關、結構簡單,沒有生詞的材料,能否筆頭回答就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等。

二、加強對學生語言知識的評價,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

在語言方面,考評學生能否熟練地運用基本的拼讀規則及國際音標讀出單詞,能否正確、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能否用正確、自然的語調、節奏進行口頭表達,能否根據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度等。在詞彙方面,考評學生能否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否根據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度等。在詞彙方面,考評學生能否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律拼寫單詞,能否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等。在語法方面,考評學生是否理解掌握詞類和句子種類,是否掌握相關時態,能否積極運用符合語法的語言形式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表述和交流等。在語言功能方面,考評學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恰當理解和表達問候、告別、感謝介紹等交際功能。在語言話題方面。考評學生能否就與學生個人、家庭和學校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以及有關日常生活、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把考評學生是否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放在首要位置,重點考評學生是否具有明確的學習英語目的,是否具有學習英語的願望和興趣,並樂於參與各種英語實踐活動,是否充滿信心,積極與他人合作,敢於用英語進行表達。初中階段的學生求知慾強,好勝心強,記憶力好,反應敏捷,正是學習外語的黃金時期,該時期學生情感變化大,引導得好,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態度,促進其學習快速進步。

四、注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指學習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採取的步驟和方法。著重考評學生能否根據需要進行預習,在學習中能否集中注意力以及積極思考,課後能否對所學內容進行主動復習並加以歸納和總結等。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對此,要考評學生能否制定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是否明確自己學習英語的目標和需要,是否經常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體會等。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採取各種策略。因此要考評學生在交際中是否注意到中外交際習俗的差異,在課內外學習活動中能否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等。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並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主要考評學生能否使用簡單的工具書查找信息資料以及是否注意通過音像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習等。

五、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評價,增強學生世界意識。

許多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詞彙和基本語法之後,總是希望能夠盡快獨立的閱讀英語報刊文章。從而對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從而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在教學上,可以結合有關國際事件的電視節目,讓學生時報刊到文章所報道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產生興趣。

英語課文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聽話和說話的能力。

1.多聽。教師使用圖片或投影用英語介紹對話的內容。學生藉助圖片或投影聽提供的情景,努力聽懂絕大部分內容。然後教師示範對話或播放對話錄音。示範對話或播放錄音要注意聲形相伴。使學生能藉助教師的表情動作或錄音中的不同人物的聲音和語氣,更好地理解對話的內容。

2.多說。在學生聽懂對話內容後,可以要求一兩名學生復述對話內容。學生打開課本集體朗讀,然後分組按角色朗讀。學生分成兩個一組,不看書進行對話,要努力記憶對話的內容。這樣練習數分鍾後,教師挑選幾組,上講台表演對話。

3.重點講解。在對話課文的教學中,必須重點講解口語中的慣用語及其用法,如Excuse me,All right,By the way 等等。這些口語慣用語在對話中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使對話流暢活潑。教學時要講清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合,教會學生在自編的對話時恰當地使用。教師還必須歸納講解在一定的交際場合下常用的句型,如:購物時常用的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What about……?用餐進常用的Help youself to(some fish)和Here』s…;打電話時常用的May I speak to John? Is that Mary speaking? Who』s that? This is…?等句型.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在自編對話時進行活用.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學生以學為主,教師以教為主,但這絕不意味著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語言技能,都要靠學生自己學得主動、練得積極才能有所長進,教師只能指導而不能包辦代替。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要革除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端,要成為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學習,逐步提高運用英語能力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就好比「導演」,學生就好比「演員」,也就是說,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之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通過以上我對英語教學的認識,以及我的看法,我認為英語教學中,環境是一大因素。其次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這樣,英語教學就會比較生動、形象,而且容易取得較高的教學效果。

B. 小學英語教育形式

1、游戲式教復學
在小學英語課堂制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游戲進行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活力和趣味性。這種教學方式正符合「寓教於樂」的理念,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那麼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如何應用好教學游戲呢?
第一,要認識教學游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功能。我認為,教學游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學生要迅速進入角色。
第二,要及時調節課堂氣氛,解除學生的疲勞,以便提高學習效率。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第三,游戲設計要科學,要加強游戲實施的主動性。
第四,游戲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由於語言的障礙而採用情境表演類游戲比較好。
總之,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我們運用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C.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它通常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很特別的作用,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表現在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教師在注意並利用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的同時,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讓學生自覺地克服環境因素對英語學習造成的影響,努力學習好英語。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國家,弘揚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高度責任感。英語作為基礎學科更加要重視德育教育,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那麼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提高教學成績的目的? 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言傳身教,進行養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從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著手,注重加強學生人文素養,並能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教育內容自然滲透在教學中,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強,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範對學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優美的語言、得體的行動、高尚的情操能引導學生的審美觀;通過自身字跡優美、重難點突出的板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學語言,富創造性、靈活性的教法感知學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以營造嚴謹的學習氛圍與團結友愛的班風班貌。
二、結合初中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於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單元圍繞 「家庭成員」這一主題展開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活動。教學核心是用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家人及朋友,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描述,介紹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誼,從而更好地尊重對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談論房間里物品的位置,學習材料涉及到物品擺放不整齊、平常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教育孩子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幫著做,自己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初中生在自主認識過程中,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應充分挖掘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英語廣播、觀看一些適用性英語錄像等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藝術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創造感染的氛圍去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學,通過結合「Women′s Day、Mothers′Day等節日系列活動,要求學生用英語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獻上祝福,並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又學會關心身邊的人。新目標英語七年級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其教學內容是「尋找物主」。在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方式尋找物品主人和失物招領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團結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領會了與他人合作的帶來的樂趣。
「The accident」一文敘述了學生在放學途中目睹車禍後送傷員就醫、找老師和警察求救、堵車保護現場的事例,引導學生比較現實生活中有人對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關心的現象,開展「如果我在現場我會怎麼做?我該怎麼做?」,並召開主題班會「心中有他人」,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自然地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情操美。

D.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兩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品德發展的組合期和重組期,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應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並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

一、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師在教書育人上應該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為英語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國情都比較了解,可以結合我國實際,針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比較和體驗,學會用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的能力,從而完成《英語課程標准》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任務。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英語學習的目的上滲透德育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事實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卻是很茫然:多數學生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學校課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學;有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有的是喜歡聽英語歌曲,看美劇,從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為了今後出國留學;有的是為了今後與外國人做生意時交流的方便等。

這時作為英語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時又學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時我就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但漢語為什麼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呢?」學生課後查詢了資料後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導致英語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強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終使我們的母語也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德育滲透得以成功地進行,教師一定要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素材就蘊含著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課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奮斗經歷,有美國總統喬治?

華盛頓少年時的故事,女護士南丁格爾的優秀事跡。這些課文都滲透著思想品德的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較強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鮮明特點是文化教學,由課堂、家庭逐漸向社會各方面展開,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戶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如教材中介紹了—些中西方傳統節日,這時我們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幫助學生追尋這些節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蘊,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中國的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3.以生活為基礎,將德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中

新教材中的多數內容都來自生活,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環保問題、安全教育問題、慈善事業問題、志願服務等,無一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飲食習俗其實是一種文化。

飲食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的問題,它還富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禮儀。中國人熱情好客,經常請親朋好友吃飯以增進關系的親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賬。通過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禮儀文化,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又如,學生在學習有關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教師在指導學習這些諺語的同時,還可適時布置收集英語習語、諺語的拓展作業。英語習語、諺語是西方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各種經驗、體會的總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積累英語習語、諺語,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諺語的背後都包含著有趣的歷史典故或傳說故事,有的習語來自《聖經》或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等;人們在得到經驗教誨的同時,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內涵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授人以漁可解—生之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求,課內、課外的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

例如,本人在帶領學生做「英語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搜集生活中的10條英浯廣告語、商店名稱、雙關語、菜單上的英文、進口家用電器說明書上的文字、原版電影上的語句等,再分小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學們的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體驗,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這類活動中表現積極熱情,既積累了許多英語詞彙,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們的活教材。

總之,英語教師如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作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將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激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E. 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英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把情感態度的發展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小學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我常常運用以下幾個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方法:
1、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和自信,讓每個學生都樂於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展示給全班同學。例如在教學play basketball, swimming, running, long jump等動作單詞時我請了一些會游泳的同學示範動作並領讀,這樣就很好的樹立了學生們的學習信息,也達到了調節學習氛圍的作用,學生不單學會了單詞,還可以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到達了知識的交流,經驗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在集體活動或小組活動時,能夠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互相協作,養成了互動的良好習慣,大大提高了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動機。
情感可以激發想像力,使思維創造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為了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激情,進行豐富、有趣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Dream Jobs這個主題時,我不僅讓學生互相介紹了自己夢想的職業,同時還指出了每個職業的特徵。從而引出了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鼓勵學生從小樹立理想和目標,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學習和生活。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盡可能多的創設合作學習的活動,組織學生運用pair-work, group-work或team-work等方式進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同坐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和群體間的交往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同時小組競賽也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重要機會。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教學中利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可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一切學習都離不開學生對學習存在的積極的情感態度。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愛學英語,學會英語,樂學英語。

F.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G.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和價值觀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小學英語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本人就自己的經驗,談談基點看法。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重視與學生的情感協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情感,使學生情感處於飽滿狀態,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那麼如何在小學英語教育過程中滲透情感教學?根據實踐經驗,本人談談自身的體會。一 關愛學生— 情感的根基蘇聯教育家蘇姆霍林斯基曾說「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長為有義務感和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溫厚而嚴格的、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行為的真正的公民,我們就應該真誠地對待他。」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上取得成功,不僅要對教育事業有一份執著的愛,還要注重感情投資,以自己真摯的愛增進師生間:「以心換心,將心比心」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從而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進而讓學生對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情感激勵,產生奮發向上的力量。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積極情感的根基。二 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感的提升現代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環境是作用於兒童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讓學生置身與特定的情景中,不僅有益於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兒童的情感參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1寓教於樂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教師應盡量激勵兒童的學習興趣,帶著快樂的情趣去學習知識,變求知為一種快樂事,獲得情感的滿足。小學英語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獲得一些英語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與學習和活動的動力之一。1(1)尋求合適的教學內容 課文話題影響著語言材料的選用,活動形式是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的先導。例如,動物、植物、自然現象、天體變化以及其他的充滿奇幻的童話和故事,最令兒童感興趣;充滿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的兒和曲,滿足他們傾聽和口頭交際的語言材料,也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教學中,如果把充滿童趣的教學內容,用兒童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來體現,主義活動方式的匹配,那麼在兒童的興趣作用下,就可以取得較顯著的教學效果。1(2)充分利用各類教學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見的來加法學生對學習、對課程的興趣,那就永遠也培養不出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要力求使學生親自去發現興趣的源泉,使他們在這種發現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勞動和獲得了進步,這本身就是一個主要的興趣源泉。」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學習能聽懂卡通人物對話的內容,能夠用簡單的英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情感,能看懂一些簡單讀物或演唱一些曲,或者能用英語表演小品時,他們的興趣會更大。如我在教weather 詢問天氣情況,組織學生當氣象台的氣象預報員。當「遊人」詢問他「How is the weather in Fujian?」可用」It』s a sunny day」等來回答。在這種活動中,語言情景逼真地體現出來,學生們有身臨情景的感受。如我在教學食物單詞時,諸如corn、yam、pumkin pie之類,事先准備好這些食物,然後一個個展示實物並學習它相應的單詞。鞏固時,用多媒體播放corn等單詞圖片,看哪個學生最先說出相應的單詞。課堂情緒很高,所教的幾個單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 2教師影響 在教育過程中,不少學生受到任課老師的影響,從而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英語老師的個性風貌、知識廣博性、技能(專業技能與教學技能)嫻熟性、能力多面性以及情意的發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一位熱愛英語專業、教學懂法、心境年輕的教師,會將自己對英語的興趣轉移到他的學生身上,從而促進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對英語的學習之中。庫姆斯在他的《教師的專業教育》一書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認為一個好的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有獨特人格的人,是一個知道運用「自我」的教師,傾向於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和自我價值感。充滿信心而努力投身於小雪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終將贏得學生的熱愛,並將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三 正確的評價形式——情感的補充《英語課程標准》及《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對管住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學生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當代教育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這種教育價值觀決定了教學評價的觀點和方法,突出了教學評價為學生發展服務,關

H. 如何在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和態度(attitude)等。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願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願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願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要求,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習興趣,端正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實現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並和諧發展,達到「親其師,信其道,學其道」的目的,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的實踐過程。
一、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美國語言教育學家克拉申提出:「情感是影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夠激發出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情感教育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英語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布盧姆認為,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更加有效。
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態度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教師在良好的心境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有表現力。而在教師的滿腔熱情之下,學生的緊張情緒得以緩和,對立情緒得以淡化,自卑情緒得以扭轉,競爭情緒得以激發。這樣,師生關系融洽、協調,信息交流暢通無阻,於是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隨之提高。反之,在教師不良心境的渲染下,學生情緒緊張,師生間存在心理距離,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信息通道阻塞,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從而使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因此,積極的情感因素能產生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而消極的情感因素會影響學習者潛力的正常發揮。所以說,積極的情感因素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非常重要。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動機通常指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願望所作出的努力。在英語習得中,只有明確學習動機,才能明確學習方向,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能自己確定學習目標,摸索學習方法,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說明內在動機得到了激發。但部分同學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無上進心及競爭意識,這樣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必須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興趣、愛好、情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出發。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法,讓學生了解英語在國際、國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文化教育,使其認識到學習英語的時代意義。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有意義的課內及課外實踐活動,讓英語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同時設法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學習者自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的需要,從內心深處喚起學生要學好英語的願望。
三、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也認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也就是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興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結合點,是教與學的紐帶,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它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要想使學生對英語深感興趣,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功能,把英語教學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巧妙地組織教學。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熱情,教師應該多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枯燥的語言文字製作成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富有啟發意義的課件;要注重提問技巧、糾錯技巧和評價措施,盡量運用正面評價,使用鼓勵性語言,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此外,還要注意滲透文化教學,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異同,使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強化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習。
四、營造自由、寬松、和諧的情感氛圍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情緒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融洽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於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對於學生的成績、優點以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時鼓勵。
教師要善於表達積極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語言,多給學生動口的機會,盡量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表達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求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教師應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給以鼓勵,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和可敬,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的上進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加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更加熱愛學習。
因此,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降低學生的焦慮度,使大多數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英語的熱情與興趣。這種良好的情感狀態,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開發學生的潛能,達到以情促知、以情促教的目的。
五、磨練情感意志,激勵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師培養出來的。由於不同學生學習的習慣、學習的基礎和生理、心理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差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要遇到難題和困惑。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躍躍欲試願意接受任務時,要及時予以鍛煉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情緒不高時,要予以鼓勵,肯定成績;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績時,要及時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了培養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分析和對待挫折帶來的痛苦,把痛苦升華為動力,讓絆腳石變為幫助自己進步的墊腳石,在逆境中進行自我激勵,銳意進取,教師要有意識地教育學生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例如SBⅡUnit1 Making a difference是一篇關於著名科學家Steven Hawking在挫折中奮起而取得卓越成就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則故事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又如學習SBⅡ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後,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學習主人公小華不悲觀的生活態度和與病魔斗爭的精神;學習SBⅡUnit 17 Disabilities時,讓學生充分了解殘疾人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並從殘疾人成功的例子中得到啟迪,從而激勵自己勇敢地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
六、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
在英語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學生只有對教師、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對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學習英語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
SBⅠUnit 1 Good friends是人人需要朋友以及如何交友。教師應該讓學生就這一主題講述自己的朋友。在教SBⅠUnit 15 The necklace,SBⅡ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分小組進行排練表演。事實證明,學生喜歡這些形式的活動,總是很熱情地參與。善於在活動中體察別人的情緒,解讀他人的反應,這樣才能與同伴建立同心協力、共同合作的關系,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七、多鼓勵、多表揚,使學生嘗試成功體驗
體驗是一種心智活動,也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成功的體驗會萌發興趣,增強自信心,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大大增強求知效果。中學生正處於非常敏感的年齡階段,教師稍不注意,就可能會傷害到他們而不自知,所以平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能表揚則表揚,能不批評則不批評的原則」。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訓斥、懲罰等違反心理規律等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尤其對後進生不僅不能歧視,而且給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以便鼓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對學習中所犯的錯誤,不能見錯就糾,不能諷刺挖苦,採取急躁情緒,要盡量避免受挫、失敗等消極情感。對於掉隊的學生,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於基礎薄弱、學習上一時有困難的學生,充分理解他們的情感以及在英語學習上渴求進步的需要。對他們提問時,適當降低難度,使他們有機會答對,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肯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對少數優等生,適當提高難度以增加語言的新穎性、超前性,這樣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他們敢於學習英語的「冒險」性。
如:學生回答問題有緊張、壓抑、恐慌的感覺時,教師可以採用鼓勵的方式:「Please don』t be shy!」 回答正確時對他說:「Great!」 「Quite right!」 「Very good!」「Excellent!」 「Well done!」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用誇獎、高亢的語調加以肯定,對於回答不上來的學生也不要批評而應說:「I』m sorry. But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all the same.」 「Try again.」「Don』t worry.」「Take it easy.」等;同時也可用一些身體語言,如:聳聳肩,微笑,點頭等,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總之,情感因素對英語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學生潛能的發揮,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I. 對現在初中英語教育的認識

淺談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新課標提出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聽、

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呢?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認識

教師需要按照新課標的基本指導思想,改革與創新教學的方法、觀念和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通過互動教學促進多向互動

教學是一個教和學相輔相成的過程,新課程標准提出要實現師生角色互換,彼此互教互學,最終實現多向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達到互動知識,溝通情感的目的。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探究活動,主動展開討論和交流,彼此進行思想與思維的碰撞,實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所有成員的一起努力下最終達成共識。例如,在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我們可先安排各學習小組預習教材內容,對所碰到的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組內提出來並展開討論,本小組如果解決不了可與其他小組共同探討。這時,教師不能只做旁觀者,而應該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中去,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最終實現多向互動交流。

二、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提高綜合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教學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加強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聽力訓練:引導學生把握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根據問題側重傾聽內容,通過復述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口語訓練:選擇具有趣味性、交際性、故事性的內容作為口語材料,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閱讀訓練:搜集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大量閱讀,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寫作訓練: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適當進行寫作練習,用已經學過的英語單詞寫英語日記或書信,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口語材料,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閱讀訓練:搜集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大量閱讀,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寫作訓練: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適當進行寫作練習,用已經學過的英語單詞寫英語日記或書信,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英語教師要不斷加強英語課程教學的探索,以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日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J. 英語教育和英語教學一樣嗎

英語教育是大學的一門專業!而英語教學是小學,初中,高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英語教育系畢業的學生以後可以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閱讀全文

與英語教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