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為名師工作室成員對以後實習有用嗎
現在,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建有名師工作室,意圖以名師帶動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證明,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充分發揮了名師的示範、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培養了一批師德高尚、造詣深厚、業務精湛的教師.筆者認為,若要將名師工作室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還應該注意: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民師工作室. 名師工作室不是專家的實驗室,也不是農民的溫室大棚,無論是成員層次的組成、成員地域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運用,它都應該成為從科研成果到實踐運用的紐帶與橋梁,更好地、更多地為平民教師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供服務與保障. 一.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來源於教育教學一線.無論是領銜人還是工作室成員,都應該直接從事本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並且要包括一部分普通教師或青年教師(非名師),從而體現工作室組成人員的層次性,為工作室研究主題的深入和有效開展提供最直接的師資保障.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教師參與,會在這些成員周圍(或各自所在學校內)形成一個非團體性質的、鬆散型的研究組織,隨著工作室研究活動的持續展開,其效應必將被不斷擴大,從而產生輻射.因此,這種師資組成,除了工作室的核心型成員之外,在其外圍還會有鬆散型和輻射型研究隊伍.當然,為了實現理論的引領,各個工作室也可聘請一些專家作為工作室的顧問. 二.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實行條件准入制.也就是說在確定工作室成員條件後,組織人員應該通過答辯、課堂實踐、案例評析等方式對志願加入的申請人員進行考核、認定. 首先,從條件上看,領銜人應該做到理念先進,能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及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藝術,教育教學質量高,有一定的管理、組織能力;工作室成員至少應該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願望.其次,從形式上看,在報名之前要讓其認識到參與工作室的目的,以及對所研究主題的了解程度或參與興趣;要考慮其所處地域對本專業、本主題的需要程度,例如,常州市相當一部分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就來自農村學校. 三.名師工作室要堅持草根化研究、行動研究.正是因為有了一線教師的中國,有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參與,名師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為草根化研究問題從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然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及時地在教育教學行動中檢驗、實踐、推廣研究成果.這樣的工作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室,而不僅僅是研究室、觀察所、望站.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明師工作室. 教育要面向未來,名師工作室的發展目標自然也要著眼於教育的明天.因此,名師工作室從研究主題上、從工作制度上都要著眼於教育、教師未來的發展. 一.確定研究主題體現前瞻.有人說,名師工作室是點的凝聚,夯實底盤;是線的延伸,內化結構;是面的輻射,共享智慧.那麼,維系工作室的點、線、面又是什麼呢?是著眼於未來的研究主題.因為名師工作室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批新名師,更應立足於長遠的教育事業.因此,我們認為,研究的主題要有前瞻性,應該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應該關注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關注新時期學生發展的動向,關注本地區教育教學、本學科亮點或存在問題.這樣的一些主題,能極大地促進地方教育資源的整合,有效提高教師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二.明確發展職責和諧共生.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體現了層次性,工作室應該成為培養未來名師的搖籃,普通教師要努力成為骨幹教師,今天的成員要成為明天的領銜人.因此,在工作室內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責,確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常規,促進整合發展.例如,常州市名師工作室的基本制度有:導師培養制,即為青年教師量身制訂成長方案,促使工作室成員成長為在某一方面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名教師;二是項目領銜制,即確立一項研究課題,開展教育科學專題研究;三是成果輻射制,即將工作室成果以各種形式進行介紹、推廣.同時,領銜人與教育行政部門、領銜人與成員都要簽訂協議,加強過程與結果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制度保證.以上制度實則體現了工作室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吸收一批、發展一批、壯大一批、帶動一批、擴大一批、影響一批的思想,實現研究進程、工作開展的延續性.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鳴師工作室. 一.名師工作室對內要倡導民主.也就是在研究過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和絕對權威,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發出,允許有不同的見解產生,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爭論、爭鳴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閃現.因此,工作室要經常開展論文研討、專著交流、學術沙龍、研究報告會、教師論壇、公開教學、調查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批判.只有這樣,工作室的研究水平才會整體提升,研究方向才會不斷走向科學. 二.名師工作室對外要積極宣傳.首先,工作室要積極開展成果展示活動,宣傳和推廣研究成果,如組織主題觀摩、成果論證、研究中國頁、專題匯報等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員關注或參與,形成工作室內外互動的研究局面,使研究形式更加多元,研究過程不斷生成
② 如何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上建立個人工作室
首先用帳號登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必須是注冊的用戶,開始不登陸,創建的時候依然要登錄)
在首頁找到「教研」(上面的中間),點擊。
在右上找到「創建工作室」。
後邊就不用說了,很簡單。
③ 初中英語名師工作室能開展哪些活動方案
而作為一個特殊的戰斗集體,英語組的每一位教師更需要
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氛圍,同時在備課、上課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同時在全方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備課組,團結合作
眾所周知,無論是傳統的「師本教育」還是現代的「生本教育」,教師備好課都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我身邊的很多老師都能做到這一點:不抄現成教案,不搞虛假形式,而是講究實際效果.然而我們也知道傳統的「單兵作戰」的備課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因為新時代教師的職業觀,應該是要從做「教書匠」式的教師向承擔「作為一個教育家所應負的使命」轉變,並要求我們更進一步地貫徹的幾條准則,其中一條最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教師必須更新在教學目標、內容、對象、要求和方法上的觀念,進行備課、上課的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而充分而有效的集體備課活動不僅可以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氛圍,而且可以充分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同時在全方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具體的一些闡述:
一、集體備課的基本程序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集體備課是按照以下這個程序進行運作的,即個人積極初備——集體研究商討——修正改進教案——現場跟蹤反饋——課後交流總結,應該說是行之有效的.1.
個人積極初備1)個人初備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准、教材、教學大綱、參考書和考綱等其它相關材料;同時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做到教學相長.2)教師備課時,必須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3)在備課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拓展思維,盡力提出有獨創性的教學設計方案;也可以提出自己有疑慮的地方,以便集思廣益,共同攻克疑難之處.4)每位教師最好能超前備課,這樣有利於把握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全局,長此以往,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有好處的.2.
集體研究商討
通常每個學期我們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都會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會簡要地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制定好各單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思路.每位教師都會分別陳述各自的備課方案,用說課的形式進行比較,以便揚長避短,達成共識.
另外,集體備課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兩點:1)四個統一即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點和難點,統一階段測試;當然,「四個統一」應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作出合理安排.2)中心發言集體備課時我們通常會請英語教研組長作為中心發言人,他往往能言簡意賅地歸納出我們的教學設想和思路,並能提出自己的教學模式,使我們受益匪淺,當然有時他也會大膽啟用我們年輕教師,因為這樣做有利於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從而增強整個英語教研組的戰斗能力.3.
修正改進教案
集體備課時,由中心發言教師說課,其他的老師可以共同商討,相互補充,使整體的教案更加充實、完善,當然這份教案的具體實施還要依據各自所教的學生而定.4.
現場跟蹤反饋
那麼這些經過我們備課組教師共同研討過的優秀教案是否適用於自己面對的學生呢?這還有待於在教學實踐中考證,因此,學校分管教學的領導、教研組長乃至相應的任課教師都有必要進行現場聽課,然後盡可能地提出自己對該課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教師及時的總結.5.
④ 什麼是名師工作室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由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專家海淀區優秀教育工作內者張恩勇老師於2010年創辦,容特邀全國語文教育專家程翔、翟曉寧等為全國語文工作室教學顧問。
旨在解決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的諸多難題和困惑,指導學生輕松學好語文。高考語文成績一直是困擾著眾多學子。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語文學科。張老師二十多年來孜孜以求,致力於語文教學工作的研究。
(4)名師工作室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創辦口號:名師是你登天的梯,幫你九天攬月;名師是你航海的燈,助你五洋捉鱉。
工作室宗旨: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學生。
工作室班型設置:寒暑假班、教學同步課外輔導班、高考沖刺班,名師一對一等班型。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指定輔導學校:北京昭熠學校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大鍾寺中鼎大廈B座400室
⑤ 想成為教育名家工作室成員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建有名師工作室,意圖以名師帶動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證明,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充分發揮了名師的示範、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培養了一批師德高尚、造詣深厚、業務精湛的教師.筆者認為,若要將名師工作室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還應該注意: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民師工作室.
名師工作室不是專家的實驗室,也不是農民的溫室大棚,無論是成員層次的組成、成員地域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運用,它都應該成為從科研成果到實踐運用的紐帶與橋梁,更好地、更多地為平民教師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供服務與保障.
1.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來源於教育教學一線.無論是領銜人還是工作室成員,都應該直接從事本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並且要包括一部分普通教師或青年教師(非名師),從而體現工作室組成人員的層次性,為工作室研究主題的深入和有效開展提供最直接的師資保障.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教師參與,會在這些成員周圍(或各自所在學校內)形成一個非團體性質的、鬆散型的研究組織,隨著工作室研究活動的持續展開,其效應必將被不斷擴大,從而產生輻射.因此,這種師資組成,除了工作室的核心型成員之外,在其外圍還會有鬆散型和輻射型研究隊伍.當然,為了實現理論的引領,各個工作室也可聘請一些專家作為工作室的顧問.
2.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實行條件准入制.也就是說在確定工作室成員條件後,組織人員應該通過答辯、課堂實踐、案例評析等方式對志願加入的申請人員進行考核、認定.
首先,從條件上看,領銜人應該做到理念先進,能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及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藝術,教育教學質量高,有一定的管理、組織能力;工作室成員至少應該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願望.其次,從形式上看,在報名之前要讓其認識到參與工作室的目的,以及對所研究主題的了解程度或參與興趣;要考慮其所處地域對本專業、本主題的需要程度,例如,常州市相當一部分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就來自農村學校.
3.名師工作室要堅持草根化研究、行動研究.正是因為有了一線教師的加盟,有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參與,名師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為草根化研究問題從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然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及時地在教育教學行動中檢驗、實踐、推廣研究成果.這樣的工作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室,而不僅僅是研究室、觀察所、望站.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明師工作室.
教育要面向未來,名師工作室的發展目標自然也要著眼於教育的明天.因此,名師工作室從研究主題上、從工作制度上都要著眼於教育、教師未來的發展.
1.確定研究主題體現前瞻.有人說,名師工作室是點的凝聚,夯實底盤;是線的延伸,內化結構;是面的輻射,共享智慧.那麼,維系工作室的點、線、面又是什麼呢?是著眼於未來的研究主題.因為名師工作室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批新名師,更應立足於長遠的教育事業.因此,我們認為,研究的主題要有前瞻性,應該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應該關注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關注新時期學生發展的動向,關注本地區教育教學、本學科亮點或存在問題.這樣的一些主題,能極大地促進地方教育資源的整合,有效提高教師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2.明確發展職責和諧共生.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體現了層次性,工作室應該成為培養未來名師的搖籃,普通教師要努力成為骨幹教師,今天的成員要成為明天的領銜人.因此,在工作室內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責,確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常規,促進整合發展.例如,常州市名師工作室的基本制度有:導師培養制,即為青年教師量身制訂成長方案,促使工作室成員成長為在某一方面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名教師;二是項目領銜制,即確立一項研究課題,開展教育科學專題研究;三是成果輻射制,即將工作室成果以各種形式進行介紹、推廣.同時,領銜人與教育行政部門、領銜人與成員都要簽訂協議,加強過程與結果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制度保證.以上制度實則體現了工作室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吸收一批、發展一批、壯大一批、帶動一批、擴大一批、影響一批的思想,實現研究進程、工作開展的延續性.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鳴師工作室.
1.名師工作室對內要倡導民主.也就是在研究過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和絕對權威,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發出,允許有不同的見解產生,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爭論、爭鳴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閃現.因此,工作室要經常開展論文研討、專著交流、學術沙龍、研究報告會、教師論壇、公開教學、調查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批判.只有這樣,工作室的研究水平才會整體提升,研究方向才會不斷走向科學.
2.名師工作室對外要積極宣傳.首先,工作室要積極開展成果展示活動,宣傳和推廣研究成果,如組織主題觀摩、成果論證、研究網頁、專題匯報等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員關注或參與,形成工作室內外互動的研究局面,使研究形式更加多元,研究過程不斷生成.
⑥ 名師工作室沒有後台管理是什麼原因
現在,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建有名師工作室,意圖以名師帶動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證明,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充分發揮了名師的示範、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培養了一批師德高尚、造詣深厚、業務精湛的教師。筆者認為,若要將名師工作室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還應該注意: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民師工作室。
名師工作室不是專家的實驗室,也不是農民的溫室大棚,無論是成員層次的組成、成員地域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運用,它都應該成為從科研成果到實踐運用的紐帶與橋梁,更好地、更多地為平民教師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供服務與保障。
1.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來源於教育教學一線。無論是領銜人還是工作室成員,都應該直接從事本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並且要包括一部分普通教師或青年教師(非名師),從而體現工作室組成人員的層次性,為工作室研究主題的深入和有效開展提供最直接的師資保障。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教師參與,會在這些成員周圍(或各自所在學校內)形成一個非團體性質的、鬆散型的研究組織,隨著工作室研究活動的持續展開,其效應必將被不斷擴大,從而產生輻射。因此,這種師資組成,除了工作室的核心型成員之外,在其外圍還會有鬆散型和輻射型研究隊伍。當然,為了實現理論的引領,各個工作室也可聘請一些專家作為工作室的顧問。
2.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要實行條件准入制。也就是說在確定工作室成員條件後,組織人員應該通過答辯、課堂實踐、案例評析等方式對志願加入的申請人員進行考核、認定。
首先,從條件上看,領銜人應該做到理念先進,能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及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藝術,教育教學質量高,有一定的管理、組織能力;工作室成員至少應該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願望。其次,從形式上看,在報名之前要讓其認識到參與工作室的目的,以及對所研究主題的了解程度或參與興趣;要考慮其所處地域對本專業、本主題的需要程度,例如,常州市相當一部分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就來自農村學校。
3.名師工作室要堅持草根化研究、行動研究。正是因為有了一線教師的加盟,有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參與,名師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為草根化研究問題從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然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及時地在教育教學行動中檢驗、實踐、推廣研究成果。這樣的工作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室,而不僅僅是研究室、觀察所、望站。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明師工作室。
教育要面向未來,名師工作室的發展目標自然也要著眼於教育的明天。因此,名師工作室從研究主題上、從工作制度上都要著眼於教育、教師未來的發展。
1.確定研究主題體現前瞻。有人說,名師工作室是點的凝聚,夯實底盤;是線的延伸,內化結構;是面的輻射,共享智慧。那麼,維系工作室的點、線、面又是什麼呢?是著眼於未來的研究主題。因為名師工作室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批新名師,更應立足於長遠的教育事業。因此,我們認為,研究的主題要有前瞻性,應該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應該關注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關注新時期學生發展的動向,關注本地區教育教學、本學科亮點或存在問題。這樣的一些主題,能極大地促進地方教育資源的整合,有效提高教師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2.明確發展職責和諧共生。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體現了層次性,工作室應該成為培養未來名師的搖籃,普通教師要努力成為骨幹教師,今天的成員要成為明天的領銜人。因此,在工作室內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責,確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常規,促進整合發展。例如,常州市名師工作室的基本制度有:導師培養制,即為青年教師量身制訂成長方案,促使工作室成員成長為在某一方面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名教師;二是項目領銜制,即確立一項研究課題,開展教育科學專題研究;三是成果輻射制,即將工作室成果以各種形式進行介紹、推廣。同時,領銜人與教育行政部門、領銜人與成員都要簽訂協議,加強過程與結果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制度保證。以上制度實則體現了工作室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吸收一批、發展一批、壯大一批、帶動一批、擴大一批、影響一批的思想,實現研究進程、工作開展的延續性。
名師工作室要成為鳴師工作室。
1.名師工作室對內要倡導民主。也就是在研究過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和絕對權威,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發出,允許有不同的見解產生,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爭論、爭鳴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閃現。因此,工作室要經常開展論文研討、專著交流、學術沙龍、研究報告會、教師論壇、公開教學、調查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批判。只有這樣,工作室的研究水平才會整體提升,研究方向才會不斷走向科學。
2.名師工作室對外要積極宣傳。首先,工作室要積極開展成果展示活動,宣傳和推廣研究成果,如組織主題觀摩、成果論證、研究網頁、專題匯報等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員關注或參與,形成工作室內外互動的研究局面,使研究形式更加多元,研究過程不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