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長對老師的評價怎麼寫
家長對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學期情況的反饋,也是對教師提出意見的途徑版。要權從學習和生活方面入手。
1、在你的教育下,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給我和孩子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和孩子永遠感謝你。
(1)家長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擴展閱讀:
首先得對老師致以感謝,孩子的好成績當然離不開他們的辛勤教導;再個就是從孩子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發現些問題。
提出相應的建議,哪些方法,可以繼續提倡下去,或者哪些方面,哪些地方還需做進一步的調整;最後就說下自己對老師及孩子寄予的殷切希望。
Ⅱ 家長對學校開放日的教學評價
建議對於學校的開放日,首先需要進行肯定,畢竟學校,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來迎接
這個家長們的到來,二是就自己看到的學校變化
,利於孩子的培養方式等進行客觀的評價。
Ⅲ 請問如何讓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在評價的主體上,教師是單一的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是評價和被評價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錯」、「挑毛病」,教師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學生是接受評價的被判者。這種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其弊端在於:一是評價的結果容易出現片面、主觀,使評價失去客觀和公正,被評價者對評價的結果難以認同,因而評價的實效性不強;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師生關系。在評價過程中,由於教師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學生的「碴」,學生因而不得不通過弄虛作假的辦法來應付教師的挑戰。久而久之,師生之間自然會產生敵對情緒;三是使學生的持續發展失去了原動力。因為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且,學生對這種評價往往持一種應付、對抗、懼怕、逃避的態度。試想,這樣的評價,怎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呢? 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實施評價時,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突出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強調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評價的主體上,要從教師的單一主體走向多元主體,既包括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家長的評價。《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評價是開放性的,其評價特別「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因此,實施評價應著重解決好導向和定位兩個問題,建立起以學生為主、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開放性的、綜合量化評價機制十分必要。一、開放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找准學生、家長、社會與課堂的融合點 長久以來,課堂作為教學的平台,因時間、空間的限製造成了教學評價的單一性。課本只是一個藍本,課堂只是一種載體,一切知識的得來,道理的明示都需要事實為依據。特別是品德與生活(社會)更是在三分源於課內,七分來自課外。周圍的生活世界對兒童的影響是廣泛的,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是多元的,兒童總是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感情為基礎,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對是非的判斷,對善惡的理解。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程資源不限於課堂或某一方面,而是輻射到學校、家庭、社區的方方面面,從教材擴展到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以及兒童其他的生活空間。因此,只有開放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拓寬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才能給予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契機。 大膽地「走出去」。道德源於生活,遠離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懸空的,缺少根基的,只有將道德教育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才能使兩者建立起真實而有意義的聯系。「育德並非只是讓學生記住抽象、教條的道德規范,而是在融合道德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生活經驗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的內化規范並且踐化規范,從而完善人格。這種育德才是一種真正的教化。」品德與生活(社會)課要求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生活、社會上的,被學生熟知的素材,在滿足學生探索、發現的心理需求的同時,從學生內心進行道德教育。因此,在適合的時機,把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搬到現實中、社會中,零距離地利用資源,引起學生最為真實的感觸,必能為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創造條件。 如某教師對《親親大自然》一課的教學,就把課堂搬到了美麗的公園。教師和學生一起「比眼力」「比聽力」,「比誰對大自然的發現多」,金黃的落葉、動聽的鳥啼、各種眾林生物……孩子們開心地品著大自然的美麗,對「大自然」這一概念有一具體的認識。教師在孩子們探索到了一個時段後,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看看美麗的大自然,你發現人們留下了什麼?」孩子們立刻把探索的目光轉向了人類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痕跡。公園的工作人員留下了精心培育後的花草,不文明的遊客留下了白色垃圾……強烈的對比使孩子們心中自然地產生了要維護大自然的美麗需要大家的努力,他們開始蹲下身去,拾起地上的塑料袋……有的孩子還不好意思地跟剛才自己踏過的花草說對不起。社會參與的強大力量,充分地體現在了這一課的教學評價中。 勇敢地「請進來」。要讓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到教師的教學評價中。「請進來」可以縮短三者之間的距離,把三者集於矛盾沖突中,使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大可能地結合。如某教師在教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爸爸媽媽的心,我能懂》時,把學生的家長請到了課堂。這節課上,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回憶生活的酸甜苦辣,雙方互相傾訴了自己的心事,課堂成了親子交流的平台,雙方不僅學會了溝通,更使得學生體會到了家長的良苦用會,期間很多次家長和孩子都留下了眼淚。教師在孩子們對家長的用心有較深體會,最動感情之時,鼓勵孩子們為父母寫下心願卡,這樣一來,不僅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更使家長和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 「請進來」還可以媒體方式請進一些在教學中可能遇到卻又無法在及時在現實中找到的素材。如在《我會幫助他人》一課中,孩子對課題產生了困惑:「雷鋒早死了,媽媽說幫助別人,自己會吃虧!」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已經影響了孩子那顆稚嫩的心,某教師由於早有估計,立刻在課堂上展開了一次辯論會——「雷鋒真的死了嗎?」並通過播放錄像,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事例,使學生知道助人的事在當今社會層出不窮,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很樂於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的手的。二、巧用「成長記錄袋」 現在很多學校都在使用「成長記錄袋」,這種評價方式是評價兒童成長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這一評價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種因素的結合,激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力方式。在一年級下學期,某教師就根據品德與生活的相關課題設計了品德學科實踐活動記錄表(營養之餐設計表、巧手卡、朋友卡等),根據表的內容不同,又分別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家長和班委。根據表的反饋,教師又設計了相關的獎狀和榮譽證書……一學期過去了,學生、家長和教師根據成長記錄袋中的內容綜合評價,為學生的品德發展做出了較科學、較全面的定位。三、結合班級、學校相關評比 一切有利於學生品德發展的外在因素,都應該為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師敏銳地察覺。學校是最有利於學生德行發展的場所,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班級與學校開展的活動、相關評比設計教學。如在《班集體,我們的家》一課,教師以學校前一階段教室布置評比為契機,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班集的布置情況,回憶自己在這一活動中的作用,使學生具體感知個體與集體的關系。
Ⅳ 家長對孩子作文評價怎麼寫
作文開頭: 1、文章開頭簡而得當,通過環境描寫來襯託人物心情,十分藝術化。 2、開頭簡明扼要 3、文章開頭新穎,具有先聲奪人之效。使讀者一見面就能對人物產生…的印象。 4、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吸引讀者。…點面結合,使文章生動,具體,詳略得當。 5、文章語言生動豐富,可讀性...強。 6、開頭出手不凡,吸引讀者 7、開頭打動人心,具有真情實感。 8、文章開頭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9、文章選材新穎,激起讀者讀下去的慾望 作文過程: 1、以飽滿的激情,描寫了……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內容具體。 3、比喻貼切,用詞生動。 4、文章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倍感親切。 5、…以輕松愉快的語氣,向我們娓娓道來,令人回味無窮。 6、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7、對於景色的描寫,語 言簡練而准確,聯想則為觸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Ⅳ 課堂教學改革對家長的要求
課堂教學改革對家長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說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寬松的成長環境,父母在家裡面要做好榜樣。
Ⅵ 家長對老師的教學評價
如果有表格的,如實填寫就可以了。如果是問答的形式,可以從教學的版目標、態度、方法、效果權等方面評價。比如,目標明確,效果明顯。再比如方法,教師選擇的方法主要針對中等生,也能顧及程度好的和學習有困難的,抓中間促兩頭,點和面結合,講和練習結合,作業布置和及時講評訂正結合,等等。原則是鼓勵為主,起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積極作用。
Ⅶ 家長對任課教師教學工作的意見及建議 。
首先說一些恭維的話,然後批評自己的孩子(當然要說一些事實),最後再說你版對老師的權意見,結尾再贊美一下老師。
要寫的內容: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恭維的話)
我家孩子平常的缺點等。(批評孩子,但是要說事實)
這里就寫你對老師的一些意見等。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我們教師的無微不至,無限關愛,無私奉獻。(結尾再次的贊美是因為剛剛提完意見,可以舒緩一下老師的心情)
例如: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Ⅷ 家長對空中課堂肯定的評價怎麼寫
切實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工作銜接,最大限度減少延期開學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以廊坊專市為例,時搭建「空屬中課堂」,充分利用「教育+互聯網」形式,整合國家、省、市網路教育教學資源,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網路教育教學服務。在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平台開辟板塊,為教師提供課程直播、作業布置、互動交流、反饋評價等服務,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督促指導。
指定輔導員、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負責聯系學生,切實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工作銜接,最大限度減少延期開學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同時,還幫助學生規劃好在家的學習生活,並為學生提供時事教育、衛生健康、疫情防範、危機應對等網上學習資源及線上輔導。
(8)家長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擴展閱讀:
「空中課堂」的相關情況:
1、各中小學校要按照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安排,制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教學和管理方案,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2、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級在線教育教學服務平台及其資源,根據不同年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在線教學方案和課程表。
Ⅸ 對老師的評價怎樣寫
對老師的評價:
1、老師授課認真,細致,能充分利用時間,形象條理,對重點知識的講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學們對知識易與理解,老師講課時的激情會感染我們,課堂氣氛很好。
2、老師年輕漂亮,善於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活躍。授課認真仔細,聲音甜美,和藹可親。態度認真負責,極有耐心,是我們心中可親的老師。
3、老師講課十分認真投入,內容綱舉目分,條理性很強,而且特別善於舉例,讓同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起來十分輕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為人和藹,課堂能與同學們互動,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
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
使學生有所收獲。半數認真工整,批改作業認真及時並注意講解學生易犯錯誤。
5、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
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9)家長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擴展閱讀:
評價之類的語言普遍存在把「寄語」和「評語」弄混淆的情況。要分清這兩種情況,寄語是送給一個人的話,而評語才是評價一個人的語言。
適當的加入寄語或意見是可以的,但不能轉變評語和寄語在本質上的區別。而學生評語則一般為老師、同學、家長等非本人對一人的評價。